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紗線耐磨性測試裝置及耐磨性檢測方法。該裝置包括通過連桿連接的摩擦棒和綜絲,綜絲具有用于穿過紗線的綜絲眼,驅動摩擦棒、綜絲、連桿往復運動的動力裝置及傳動機構,用于檢測紗線斷裂的斷紗傳感器,記錄紗線斷裂時摩擦次數的計數器。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紗線的耐磨性能測試方便、可靠性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紗線耐磨性測試裝置及耐磨性檢測方法。該裝置包括通過連桿連接的摩擦棒和綜絲,綜絲具有用于穿過紗線的綜絲眼,驅動摩擦棒、綜絲、連桿往復運動的動力裝置及傳動機構,用于檢測紗線斷裂的斷紗傳感器,記錄紗線斷裂時摩擦次數的計數器。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紗線的耐磨性能測試方便、可靠性高。【專利說明】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為檢驗紗線的耐磨性,避免因紗線耐磨性達不到要求導致的經濟損失,織造之前需要對紗線的耐磨性能進行測試,以保證生產出來的織軸能夠滿足織造要求;并且,通過對紗線的耐磨性進行評估,有助于開發出更加耐磨的紗線結構,最終在織造時使紗線的耐磨性能大幅度提聞。 紗線在織造過程中受力復雜,一是通過織機施加的張力,該力使紗線處于張緊狀態,有利于形成投緯所需的空間;二是沿紗線的小幅摩擦力,該力來源于綜框上下運動導致的紗線與停經片或紗線與綜絲眼邊緣沿紗線方向的反復摩擦;三是紗線與紗線之間的摩擦力,該力來源于相鄰紗線因綜框開口運動引起的前后或上下相互劇烈摩擦;四是打緯過程中鋼筘對紗線的打擊和摩擦力,該力基本上沿紗干方向作用于紗線表面。實際生產中處因鋼筘打擊和摩擦導致的斷裂相對較少,多數紗線斷裂都發生在停經片和鋼筘之間的位置。 傳統的紗線耐磨性檢驗方法是紗線與械機表面摩擦或紗線互相纏繞摩擦的方式,單純與機械表面摩擦只能反映紗線織造過程中的一種磨損情況,相互纏繞的紗線在銷釘的作用下相互纏繞的紗線發生相互翻轉后紗線與紗線之間的摩擦減小,不能真實反應織造過程的摩擦程度。以上方法不能全面模擬紗線織造過程中的磨損情況,真實地反映紗線的耐磨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紗線耐磨性測試裝置及紗線耐磨性檢測方法,可以同時模擬綜框與紗線的摩擦、紗線與紗線之間的摩擦,檢測紗線耐磨次數,以此來檢驗紗線織造過程中的耐磨性。 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紗線耐磨性測試裝置,包括摩擦棒,綜絲,連接摩擦棒和綜絲的連桿,綜絲具有用于穿過紗線的綜絲眼,驅動摩擦棒、綜絲、連桿往復運動的動力裝置及傳動機構,用于檢測紗線斷裂的斷紗傳感器,記錄紗線斷裂時摩擦次數的計數器。 所述綜絲為多根,所述綜絲眼為多個,所述多個綜絲眼沿綜絲軸線方向排列。 所述摩擦棒至少包括第一摩擦棒、第二摩擦棒,第一摩擦棒、第二摩擦棒分別位于所述綜絲的兩側。 所述牽拉機構通過張力控制器調節牽拉所述紗線的張力值。 下面對進一步技術方案進行說明: 所述綜絲眼為長條形,所述綜絲眼呈閉環狀態或半閉環狀態。 所述半閉環狀態綜絲眼開口距離大于紗線直徑,半閉環部分形成鉤狀。 所述摩擦棒包括固定桿、磨料、壓塊、緊固釘,所述固定桿帶有凹槽,所述壓塊與所述凹槽楔形匹配,所述磨料平整包裹于所述固定桿表面,所述壓塊壓緊所述磨料兩端,所述緊固釘穿過所述壓塊伸入所述固定桿內。 所述磨料為經過漿料處理并烘干的針織或梭織面料,所述面料的單位克重為100-300g/m2,所述面料為天然纖維棉、毛、絲、麻或化學纖維滌綸、尼龍中的一種或幾種混紡材料,構成所述面料的紗支為5英支-100英支;所述漿料的構成為聚丙烯酸類漿料含量0-50 %,聚乙烯醇類漿料含量0-50 %,淀粉類漿料含量0-80 %,潤滑劑或增塑劑含量0-10%,所述面料的上漿率為3-15%。 一種模擬紗線織造負荷的方法,紗線穿過綜絲眼在摩擦棒與綜絲之間纏繞,牽拉機構牽拉紗線服帖于摩擦棒表面,動力裝置通過傳動機構和連桿驅動摩擦棒和綜絲同時進行往復運動,摩擦棒、綜絲眼邊沿同時對紗線產生摩擦負荷,紗線逐漸磨損斷裂,監控系統檢測到紗線斷裂時記錄摩擦棒、綜絲往返運動的耐磨次數。 下面對前述技術方案的優點或原理進行說明: 1、摩擦棒和綜絲通過連桿連接,綜絲具有用于穿過紗線的綜絲眼,紗線穿過綜絲眼在摩擦棒、綜絲間交叉纏繞,避免了由紗線與紗線相互纏繞的方式在相互運動中產生相互翻轉導致摩擦力下降,摩擦棒和綜絲運動過程中,磨料、綜絲眼邊沿同時對紗線產生摩擦,使紗線同時受到徑向、軸向的刮擦,與紗線在織造過程中的受到的磨損情況相符合,斷紗傳感器檢測到紗線斷裂時,計數器記錄紗線的摩擦次數,紗線的耐磨次數為紗線耐磨性的判斷依據,耐磨次數的檢測裝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 2、至少包括第一摩擦棒和第二摩擦棒,第一摩擦棒、第二摩擦棒分別位于綜絲的兩側,有助于在摩擦棒、綜絲運動的過程中使紗線張緊服帖于摩擦棒表面及綜絲眼邊沿。 3、摩擦棒包括固定桿、磨料、壓塊、緊固釘,固定桿帶有凹槽,壓塊與凹槽楔形匹配,磨料平整包裹于固定桿表面,壓塊壓緊磨料,緊固釘穿過壓塊伸入固定桿內。采用楔形的凹槽與壓塊,在釘入緊固釘的過程中能夠張緊磨料,使磨料平整的服帖于固定桿表面,避免由于磨料褶皺造成的檢測誤差。磨料與固定桿分離,安裝簡單,更換方便,可以根據需要更換不同的磨料而不需要更換摩擦棒整體,節省成本,適于多任務要求。 4、綜絲和摩擦棒為多根,每根綜絲上綜絲眼為多個,可以同時對多根紗線進行測試。綜絲和摩擦棒的數量根據紗線材質、織造工藝、檢測紗線數量的不同進行設置。 5、綜絲眼呈閉環狀態或半閉環狀態,綜絲眼為長條形,方便穿過紗線。半閉環狀態綜絲眼開口距離大于紗線直徑,閉環部分形成鉤狀,可以直接鉤掛紗線,安裝方便,節省時間,效率高。 6、磨料為經過漿料處理并烘干的針織或梭織面料,面料的單位克重為100_300g/m2,面料為天然纖維棉、毛、絲、麻或化學纖維滌綸、尼龍中的一種或幾種混紡材料,構成面料的紗支為5英支-100英支;漿料的構成為聚丙烯酸類漿料含量0-50%,聚乙烯醇類漿料含量0-50 %,淀粉類漿料含量0-80 %,潤滑劑或增塑劑含量0-10 %,面料的上漿率為3-15%。磨料為特制的經漿料處理過的面料,紗線與該磨料摩擦所受到的磨損情況與實際織造過程相符合。 7、牽拉機構通過張力控制器調節牽拉紗線的張力值,適用于對不同材質或進行不同織造過程的紗線耐磨性進行檢測。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紗線耐磨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帶閉環綜絲眼的綜絲結構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帶半閉環綜絲眼的綜絲結構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摩擦棒結構圖; 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紗線于摩擦棒和綜絲間的纏繞方式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摩擦棒,101、磨料,102、固定桿,103、壓塊,104、緊固釘,11、綜絲,111、綜絲眼, 12、連桿,20、計數器,21、電動機,22、傳動機構,23、斷紗傳感器,30、紗夾,31、張力控制器, 40、紗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紗線耐磨性測試裝置,包括摩擦棒10,綜絲11,連接摩擦棒10和綜絲44的連桿12,綜絲11具有用于穿過紗線40的綜絲眼111,驅動摩擦棒10、綜絲11、連桿12往復運動的動力裝置21及傳動機構22,用于檢測紗線40斷裂的斷紗傳感器23,記錄紗線40斷裂時摩擦次數的計數器20。 其中,所述綜絲11為多根,所述綜絲眼為長條形,所述綜絲眼呈閉環狀態或半閉環狀態。所述多個綜絲眼111沿綜絲11軸線方向排列。所述綜絲眼111呈閉環狀態。所述綜絲眼111呈半閉環狀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紗線耐磨性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棒;綜絲,綜絲具有用于穿過紗線的綜絲眼;連接摩擦棒和綜絲的連桿;驅動摩擦棒、綜絲、連桿往復運動的動力裝置及傳動機構;用于檢測紗線斷裂的斷紗傳感器;記錄紗線斷裂時摩擦次數的計數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小東,宋均燕,劉霞,賈文杰,羅國,張玉高,趙陽,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昌吉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吐魯番溢達紡織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