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
本技術涉及儲能器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手機、攝像機、筆記本電腦、便攜式DVD、數碼相機和穿戴式電子產品等移動設備有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不同客戶需要不同背部臺階尺寸的電池,特別是可循環充電軟包電池。背部臺階尺寸可以通過極耳折彎的尺寸來控制。同時為了保證流到后面工序的裸電芯極耳尺寸在設計規格內,需要高效準確的檢測工裝。目前,在裸電芯生產過程中,有單獨的工裝分別實現極耳檢測和極耳折彎,這樣會造成人工的浪費。且現有的極耳檢測工裝為非金屬材料,精度有限。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其能提高裸電芯極耳折彎的效率和精度。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裸電芯在長度方向上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極耳及第二極耳,所述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包括:裸電芯定位組件,收容裸電芯并使裸電芯設置有第一極耳及第二極耳的長度方向的第一側面和寬度方向的第二側面定位;檢測組件,連接于裸電芯定位組件,用于收容并定位裸電芯的第一極耳及第二極耳;以及壓頭組件,連接于檢測組件,用于對裸電芯的第一極耳及第二極耳施壓以將裸電芯的第一極耳及第二極耳折彎。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術的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首先通過檢測組件檢測裸電芯定位組件定位的裸電芯的第一極耳及第二極耳尺寸是否合格,然后通過壓頭組件將尺寸合格的第一極耳及第二極耳折彎,提高了裸電芯極耳折彎的效率和精度。【附圖說明】圖1為根據本技術的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根據本技術的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的立體圖;圖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裸電芯(5)在長度方向(L)上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包括:裸電芯定位組件(1),收容裸電芯(5)并使裸電芯(5)設置有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的長度方向(L)的第一側面(53)和寬度方向(W)的第二側面(54)定位;檢測組件(2),連接于裸電芯定位組件(1),用于收容并定位裸電芯(5)的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以及壓頭組件(3),連接于檢測組件(2),用于對裸電芯(5)的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施壓以將裸電芯(5)的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折彎。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裸電芯(5)在長度方向(L)上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包括: 裸電芯定位組件(1),收容裸電芯(5)并使裸電芯(5)設置有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的長度方向(L)的第一側面(53)和寬度方向(W)的第二側面(54)定位; 檢測組件(2),連接于裸電芯定位組件(1),用于收容并定位裸電芯(5)的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以及 壓頭組件(3),連接于檢測組件(2),用于對裸電芯(5)的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施壓以將裸電芯(5)的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折彎。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裸電芯定位組件(I)包括:底座(n),容置并支撐放置于其上的裸電芯(5),具有第一基準側壁(m)和第二基準側壁(112),第一基準側壁(111)用于供裸電芯(5)寬度方向(W)的第二側面(54)貼靠,第二基準側壁(112)供裸電芯(5)設置有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的長度方向(L)的第一側面(53)貼靠并使第一極耳(51)及第二極耳(52)在第二基準側壁(112)之上伸出;固定塊(12),固定設置于底座(11); 導軸(13),一端穿設于固定塊(12); 推塊(14),滑動支撐于底座(11),連接于導軸(13)的另一端; 彈簧(15),設置在固定塊(12)和推塊(14)之間并使導軸(13)穿設其中; 橫桿(16),滑動連接于固定塊(12),固定連接導軸(13)的所述一端; 凸輪手柄(17),兩側樞轉連接于固定塊(12),包括手柄部(171)和與手柄部(171)連接的凸輪部(172),當凸輪手柄(17)的手柄部(171)向下運動時,凸輪手柄(17)的凸輪部(172)接觸橫桿(16)并推動橫桿(16)向后運動、進而經由導軸(13)帶動推塊(14)向后運動,推塊(14)與第二基準側壁(112 )之間的距離大于裸電芯(5 )的長度,以便裸電芯(5 )放到底座(11)內;當凸輪手柄(17)的手柄部(171)向上運動時,凸輪手柄(17)的凸輪部(172)不與橫桿(16)接觸且與橫桿(16)之間具有的間隙足以使彈簧(15)將推塊(14)往前推并推動放置于底座(11)上的裸電芯(5)向前運動并貼靠于第二基準側壁(112)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凸輪手柄(17)的手柄部(171)兩側樞轉連接于固定塊(12)或者凸輪手柄(17)的凸輪部(172)兩側樞轉連接于固定塊(12)。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裸電芯極耳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檢測組件(2)包括: 安裝底板(21 ),一側抵接于裸電芯定位組件(I)的底座(11 ),具有收容槽(212 )以及靠近第二基準側壁(112)且低于第二基準側壁(112)的用于第一極耳(51)和第二極耳(52)彎折時的承壓面(211); 兩個壓片(22),固定設置于安裝底板(21)的兩側面; 第一極耳檢測槽體(23),設置于安裝底板(21)上且下端收容于安裝底板(21)的容置槽(212)中且具有第一極耳檢測槽(231),當裸電芯(5)設置有第一極耳(51)的長度方向(L)的第一側面(53)和寬度方向(W)的第二側面(54)分別貼緊第二基準側壁(112)和第一基準側壁(111)時,第一極耳檢測槽(231)用于收容第一極耳(51); 第二極耳檢測槽體(24),設置于安裝底板(21)上且下端收容于安裝底板(21)的容置槽(212)中且具有第二極耳檢測槽(241),當裸電芯(5)設置有第二極耳(52)的長度方向(L)的第一側面(53)和寬度方向(W)第二側面(54)分別貼緊第二基準側壁(112)和第一基準側壁(111)時,第二極耳檢測槽(241)用于收容第二極耳(52 ); 兩個螺桿(25),分別穿設并螺接于第一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云,秦德斌,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