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鼓式剎車裝置,包括:剎車鼓、剎車地盤、兩片剎車蹄、定位機構、三個凸輪機構以及驅動凸輪機構的驅動機構;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通過采用三個凸輪機構以及定位機構,從而使剎車片在與剎車鼓接觸制動時其輪廓處于同一個圓上,進而使剎車片與剎車鼓接觸面積大并磨損均勻一致,同時使得剎車片磨損后凸輪機構的位置不需調節;通過采用帶有調節套筒結構的驅動機構,從而能方便調節制動行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延長了剎車片的壽命,降低了維修難度與更換次數。(*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鼓式剎車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車輛剎車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鼓式剎車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鼓式剎車裝置零件加工與組裝較為簡單。但是,剎車片與剎車鼓接觸不均勻,剎車片使用壽命短;并且,傳統鼓式剎車裝置維修困難,需要調整剎車片的位置,并且很難調整到理想位置。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或至少能部分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鼓式剎車裝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鼓式剎車裝置,包括:包括剎車鼓和剎車底板;第一剎車蹄,所述第一剎車蹄貼靠在所述剎車底板第一端面上;與所述第一剎車蹄關于所述剎車底板中心對稱的第二剎車蹄;第一凸輪機構,所述第一凸輪機構包括第一盤式凸輪和第一平底從動桿,其中,第一盤式凸輪裝配在剎車底板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一平底從動桿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剎車蹄的第一端;第二凸輪機構,所述第二凸輪機構包括第二盤式凸輪和第二平底從動桿,其中,第二盤式凸輪裝配在剎車底板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二平底從動桿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剎車蹄的第一端;第三凸輪機構,所述第三凸輪機構包括第三盤式凸輪、第三平底從動桿和第四平底從動桿,其中,第三盤式凸輪裝配在所述剎車底板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三平底從動桿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剎車蹄的第二端,第四平底從動桿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剎車蹄的第~.丄山一觸;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銷軸、第一拉簧、第二拉簧以及第三拉簧,其中,所述第一拉簧連接所述第一剎車片第二端和定位銷軸,所述第二拉簧連接所述第二剎車蹄第二端和定位銷軸,第三拉簧將第一剎車蹄第一端和第二剎車蹄第一端拉緊;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剎車底板第二端面上,用于驅動第一凸輪機構、第二凸輪機構以及第三凸輪機構??蛇x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所述驅動機構進一步包括與第一凸輪機構連接的第一搖桿、與第二凸輪機構連接的第二搖桿和與第三凸輪機構連接的第三搖桿,其中,所述第一搖桿與第三搖桿通過第一連桿連接,并形成平行連桿機構;所述第二搖桿與第三搖桿通過第二連桿連接,并形成平行連桿機構??蛇x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所述驅動機構進一步包括扇形齒輪、圓柱齒輪和第三搖桿,其中,所述圓柱齒輪裝配于第二凸輪機構的軸端;所述扇形齒輪轉配于所述第一凸輪機構的軸端,并與圓柱齒輪嚙合;所述第三搖桿裝配于第三凸輪機構的軸端,并通過連桿與扇形齒輪的細長端連接??蛇x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所述驅動機構進一步設置有套筒結構,該套筒結構可調節地連接所述搖桿與所述連桿和\或可調節地連接所述連桿與所述扇形齒輪。可選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所述第一剎車蹄上進一步設置有至少一個限位孔,裝配在限位孔中的限位螺釘以及通過限位螺釘將第一剎車蹄按壓在剎車底板上的彈簧;所述第二剎車蹄上進一步設置有至少一個限位孔,裝配在限位孔中的限位螺釘以及通過限位螺釘將第二剎車蹄按壓在剎車底板上的彈簧??蛇x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所述剎車裝置進一步包括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將第一凸輪機構與第二凸輪機構連接??蛇x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所述第一盤式凸輪與第二盤式凸輪形狀相同并且關于所述剎車底板中心水平面對稱裝配??蛇x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所述第三盤式凸輪的上緣與第一盤式凸輪上緣高度一致,下緣與第二盤式凸輪下緣高度一致。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通過采用三個凸輪機構以及定位機構,從而使剎車片在與剎車鼓接觸制動時其輪廓處于同一個圓上,進而使剎車片與剎車鼓接觸面積大并磨損均勻一致,同時使得剎車片磨損后凸輪機構的位置不需調節;通過采用帶有調節套筒結構的驅動機構,從而能方便調節制動行程。本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延長了剎車片的壽命,降低了維修難度與更換次數?!靖綀D說明】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在附圖中,參考數字之后的字母標記指示多個相同的部件,當泛指這些部件時,將省略其最后的字母標記。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鼓式剎車裝置的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后視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圖4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又一種實施方式的后視圖;圖5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又一種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其中,附圖標記如下:鼓式剎車裝置100 ;剎車底板110、連接板120、第一剎車蹄130、第一剎車片131、第一剎車蹄限位孔132、第二剎車蹄140、第二剎車片141、第二剎車蹄限位孔142、第一盤式凸輪151、第一平底從動桿152、第二盤式凸輪161、第二平底從動桿162、第一盤式凸輪171、第三平底從動桿172、第四平底從動桿173、定位銷軸181、第一拉簧182、第二拉簧183、第三拉簧184。第一搖桿191、第二搖桿192、第三搖桿193、第一連桿194、第二連桿195、齒輪196、扇形齒輪197以及套筒198。【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了許多可應用的創造性概念,該創造性概念可大量的體現于具體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僅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現方式的示例性說明,而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范圍的限制。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鼓式剎車裝置100,包括:剎車鼓和剎車底板110 ;第一剎車蹄130,所述第一剎車蹄130貼靠在所述剎車底板110第一端面上;與所述第一剎車蹄130關于所述剎車底板110中心對稱的第二剎車蹄140 ;第一凸輪機構,所述第一凸輪機構包括第一盤式凸輪151和第一平底從動桿152,其中,第一盤式凸輪151裝配在剎車底板110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一平底從動桿152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剎車片130的第一端;第二凸輪機構,所述第二凸輪機構包括第二盤式凸輪161和第二平底從動桿162,其中,第二盤式凸輪161裝配在剎車底板110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二平底從動桿162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剎車蹄140的第一端;第三凸輪機構,所述第三凸輪機構包括第三盤式凸輪171、第三平底從動桿172和第四平底從動桿173,其中,第三盤式凸輪171裝配在所述剎車底板110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三平底從動桿172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剎車蹄130的第二端,第四平底從動桿173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剎車蹄140的第二端;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銷軸181、第一拉簧182、第二拉簧183以及第三拉簧184,其中,所述第一拉簧182連接所述第一剎車蹄130第二端和定位銷軸181,所述第二拉簧183連接所述第二剎車蹄140第二端和定位銷軸181,第三拉簧184將第一剎車蹄130第一端和第二剎車蹄140第一端拉緊;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剎車底板110第二端面上,用于驅動第一凸輪機構、第二凸輪機構以及第三凸輪機構。其中,第一盤式凸輪151、第二盤式凸輪161以及第三盤式凸輪171通過旋轉,能使第一剎車蹄130的兩端保持水平高度一致,同時使第二剎車蹄140的兩端保持水平高度一致;通過定位機構保證了與剎車片固定連接的平底從動頂桿始終保持與凸輪的面接觸,從而使剎車片始終隨凸輪機構運動;定位機構的第一拉簧182以及第二拉簧183始終對剎車片水平方向保持拉緊,從而使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鼓式剎車裝置(100),包括剎車鼓、剎車底板(11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剎車蹄(130),所述第一剎車蹄(130)貼靠在所述剎車底板(110)第一端面上;?與所述第一剎車蹄(130)關于所述剎車底板(110)中心對稱的第二剎車蹄(140);?第一凸輪機構,所述第一凸輪機構包括第一盤式凸輪(151)和第一平底從動桿(152),其中,第一盤式凸輪(151)裝配在剎車底板(110)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一平底從動桿(152)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剎車蹄(130)的第一端;?第二凸輪機構,所述第二凸輪機構包括第二盤式凸輪(161)和第二平底從動桿(162),其中,第二盤式凸輪(161)裝配在剎車底板(110)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二平底從動桿(162)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剎車蹄(140)的第一端;?第三凸輪機構,所述第三凸輪機構包括第三盤式凸輪(171)、第三平底從動桿(172)和第四平底從動桿(173),其中,第三盤式凸輪(171)裝配在所述剎車底板(110)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三平底從動桿(172)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剎車蹄(130)的第二端,第四平底從動桿(173)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剎車蹄(140)的第二端;?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銷軸(181)、第一拉簧(182)、第二拉簧(183)以及第三拉簧(184),其中,所述第一拉簧(182)連接所述第一剎車蹄(130)第二端和定位銷軸(181),所述第二拉簧(183)連接所述第二剎車蹄(140)第二端和定位銷軸(181),第三拉簧(184)將第一剎車蹄(130)第一端和第二剎車蹄(140)第一端拉緊;?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剎車底板(110)第二端面上,用于驅動第一凸輪機構、第二凸輪機構以及第三凸輪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鼓式剎車裝置(100),包括剎車鼓、剎車底板(11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第一剎車蹄(130),所述第一剎車蹄(130)貼靠在所述剎車底板(110)第一端面上; 與所述第一剎車蹄(130)關于所述剎車底板(110)中心對稱的第二剎車蹄(140); 第一凸輪機構,所述第一凸輪機構包括第一盤式凸輪(151)和第一平底從動桿(152),其中,第一盤式凸輪(151)裝配在剎車底板(110)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一平底從動桿(152)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剎車蹄(130)的第一端; 第二凸輪機構,所述第二凸輪機構包括第二盤式凸輪(161)和第二平底從動桿(162),其中,第二盤式凸輪(161)裝配在剎車底板(110)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二平底從動桿(162)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剎車蹄(140)的第一端; 第三凸輪機構,所述第三凸輪機構包括第三盤式凸輪(171)、第三平底從動桿(172)和第四平底從動桿(173),其中,第三盤式凸輪(171)裝配在所述剎車底板(110)上,與其接觸配合的第三平底從動桿(172)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剎車蹄(130)的第二端,第四平底從動桿(173)的尾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剎車蹄(140)的第二端; 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銷軸(181)、第一拉簧(182)、第二拉簧(183)以及第三拉簧(184),其中,所述第一拉簧(182)連接所述第一剎車蹄(130)第二端和定位銷軸(181),所述第二拉簧(183)連接所述第二剎車蹄(140)第二端和定位銷軸(181),第三拉簧(184)將第一剎車蹄(130)第一端和第二剎車蹄(140)第一端拉緊; 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剎車底板(110)第二端面上,用于驅動第一凸輪機構、第二凸輪機構以及第三凸輪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鼓式剎車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進一步包括與第一凸輪機構連接的第一搖桿(191)、與第二凸輪機構連接的第二搖桿(193)和與第三凸輪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興江,
申請(專利權)人:通海宏興工貿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