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冷沖壓模具上的斜楔結構,包括上模本體(1)、下模驅動塊(2)和導滑塊,導滑塊為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緊貼設置,第一導滑塊(3)的運動方向為水平方向,第二導滑塊(4)的運動方向為所要實現工作內容的工作方向。本斜楔結構能更好的滿足沖壓件的自動化生產,盡可能的提升沖壓自動化生產線的生產節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工藝變更或增加模具帶來的開發成本的增加等。(*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冷沖壓模具上的斜楔結構
本技術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到冷沖壓成型模具領域,特別是作為自動化冷沖壓生產線上側修邊或者側整形冷沖壓模具上的一種斜楔結構。
技術介紹
在沖壓件的側修邊或側整形模具的生產及制作中,關于斜楔結構的設計和制造,一般采用的結構形式是傳統的斜楔形式。這種傳統結構因能很好滿足冷沖壓要求且易于生產制造等優點而被廣泛采用,側修邊和側整形冷沖壓模具上所使用的基本都是此傳統斜楔。然而,在一些特殊件的冷沖壓模具中,這種傳統的斜楔結構有時卻不能滿足生產的要求,比如沖壓自動化生產的實現。在當下應用愈來愈廣泛的沖壓自動化生產線上,為了自動化的實現及自動化生產節拍的提高,對冷沖壓模具的各方面參數要求比傳統的更為苛刻,如生產壓機上模具的凈開口空間這一參數的要求。在冷沖壓自動化生產線上,由于自動化送取件機械手的尺寸以及冷沖壓機床的滑塊行程已經固定,裝在壓機上的冷沖壓模具的上下模在壓機上所打開的凈開口尺寸愈大,沖壓件的自動化生產可實現性則會愈好,沖壓件的生產節拍也會愈高。為了自動化生產的可實現和節拍的提高,在設計階段,要盡可能的提升側整形或側修邊模具的凈開口空間 。而在沖壓件的工序模具中,要數側修邊和側整形模具的凈開口空間最小,而影響凈開口關鍵部位是斜楔,其形式一般采用以下兩種:下置式斜楔和傳統吊楔。下置式斜楔有便于安裝調試及結構強度較好的優點,但相對而言不利于自動化生產?’傳統吊楔恰好相反,所以一般自動化模具上采用吊楔較多。但對于一些拉延深度較深的件,傳統吊楔形式的模具在自動化生產時也會遇到生產或節拍等問題。一般為解決自動化生產問題,采用的方案或是重新更改工藝或是增加模具套數或采用讓步措施降低沖壓件質量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為:針對自動化沖壓模具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凈開口問題,從側整形或側修邊模具的斜楔進行入手,通過增大側修邊和側整形沖壓模具的凈開口空間,來實現沖壓件自動化生產或者沖壓件自動化生產節拍的提升。本技術具體公開了一種冷沖壓模具上的斜楔結構,包括上模本體、下模驅動塊和導滑塊,導滑塊為第一導滑塊和第二導滑塊,第一導滑塊和第二導滑塊緊貼設置,第一導滑塊的運動方向為水平方向,第二導滑塊的運動方向為所要實現工作內容的工作方向。進一步,第一導滑塊和第二導滑塊分別通過兩個安全螺栓和一個安全滑板吊在上模本體上。進一步,第一導滑塊和第二導滑塊分別通過兩個固定在上模本體上的氮氣彈簧驅動源來實現導滑塊的回位動作。進一步,下模驅動塊設置在下模本體上。[0011 ]進一步,各個部件之間的導向是導板導向。本斜楔結構能更好的滿足沖壓件的自動化生產,盡可能的提升沖壓自動化生產線的生產節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工藝變更或增加模具帶來的開發成本的增加等。【附圖說明】圖1:傳統斜楔結構示意圖;圖2:傳統斜楔結構回位狀態圖;圖3:傳統斜楔結構三角關系圖;圖4:本技術的斜楔結構原理示意圖;圖5:本技術的斜楔結構結構圖;圖6:本技術的斜楔結構結構裝配效果圖;圖7:上模本體結構示意圖;圖8:下模驅動塊結構示意圖;圖9:第一導滑塊結構示意圖;圖10,第二導滑塊結構示意圖;圖11:本技術斜楔結構回位狀態圖;圖12:本技術斜楔結構三角關系圖;圖13:本技術斜楔結構與傳統斜楔結構的對比位移變化量三角圖。附圖標記說明:1-上模本體;2-下模驅動塊;3-導滑塊、第一導滑塊;4-第二導滑塊;5-壓料芯;7-強制回程塊;8-導板;9-側修邊刀塊;10-驅動方向;11-工作方向;S1、S2_彈簧驅動源;L1、L2_ 安全螺栓;PU P2-安全滑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以側修邊角度為60°的模具為例來進行對比說明本技術在解決問題而使用的新型斜楔結構的結構原理,為了便于理解,采用結構原理示意圖進行說明。首先,傳統斜楔結構及運動情況:圖1所示為傳統斜楔形式,由斜楔基座一上模本體1、下模驅動塊2、導滑塊3組成。工作:由固定在下模上的下模驅動塊2帶動導滑塊3沿下模驅動塊2上導板方向工作。回位:由安裝在上模本體I上的驅動源彈簧(圖中箭頭方向為驅動源彈簧驅動方向)帶動導滑塊沿上模本體上的導板方向回位,并由固定在下模驅動塊2上的強制回程塊7確保回位。驅動源彈簧7可以是氮氣彈簧。傳統斜楔結構回位后相對于工作面位置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圖3為傳統斜楔結構三角關系圖。本技術斜楔結構及運動情況:如圖4、5、6所示,為本技術斜楔形式,包括斜楔基座一上模本體1、下模驅動塊2、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兩個安全螺栓LI和一個安全滑板Pl把第一導滑塊3吊在上模本體I上,兩個安全螺栓L2和一個安全滑板P2把第二導滑塊4吊在上模本體I上,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緊貼設置。下模驅動塊2設置在下模本體上,通過其上的強制回程塊7控制在回程動作時確保第一導滑塊3與下模驅動塊2的脫離歸位,避免沒有回位而產生與生產零件的干涉現象。下模驅動塊2驅動第一滑塊3動作,第一滑塊3作為中間傳遞部件,把下模驅動塊2的運動轉移給第二滑塊4上。第一導滑塊3的運動方向為水平方向,第二導滑塊的運動方向為所要實現工作內容的工作方向U。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分別通過兩個固定在上模本體I上的氮氣彈簧驅動源S1、S2來實現導滑塊的回位動作。各部件之間的導向的實現都為導板8導向。其中上模本體1、下模驅動塊2、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的形狀如圖7-10所示,圖10中的第二導滑塊4側邊安裝有側修邊刀塊9。工作:由固定在下模上的下模驅動塊2帶動第一導滑塊3使其相對于上模本體I運動,然后由第一導滑塊3推動第二導滑塊4,使其沿上模本體上對應的導板方向(即工作方向11)工作;回位:由安裝在上模本體I上的兩處驅動源彈簧(圖4中箭頭方向為驅動源彈簧驅動方向10)共同帶動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沿上模本體I上的相應的導板方向(即工作方向11)回位。圖11所示為本技術斜楔結構回位后相對于工作面位置的示意圖。通過圖11與圖2的回位狀態圖的對比可以看出:本技術的斜楔工作部分的刀塊相對傳統的斜楔工作部分提高了。實際變化的位移可以通過圖13的對比位移變化量三角圖來計算得出,本例約提升了一個行程的位移,這個值就是本技術通過斜楔結構的改變所得到的凈空間增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冷沖壓模具上的斜楔結構,包括上模本體(1)、下模驅動塊(2)和導滑塊,其特征在于:導滑塊為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緊貼設置,第一導滑塊(3)的運動方向為水平方向,第二導滑塊(4)的運動方向為所要實現工作內容的工作方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冷沖壓模具上的斜楔結構,包括上模本體(I)、下模驅動塊(2)和導滑塊,其特征在于:導滑塊為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緊貼設置,第一導滑塊(3)的運動方向為水平方向,第二導滑塊(4)的運動方向為所要實現工作內容的工作方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導滑塊(3)和第二導滑塊(4)分別通過兩個安全螺栓(L1、L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濤,王玉成,
申請(專利權)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