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模具的斜楔結構。所述模具的斜楔結構包括:斜楔,所述斜楔可滑動地設在所述模具的下模上;凸輪,所述凸輪繞所述凸輪的轉動軸線可轉動地設在所述下模上;以及驅動塊,所述驅動塊設在所述模具的上模上,所述驅動塊適于通過所述凸輪驅動所述斜楔滑動。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模具的斜楔結構,驅動塊通過凸輪間接驅動斜楔,且改變凸輪的外輪廓線,可以改變斜楔滑動行程的大小,從而滿足不同工藝內容的要求,使斜楔結構的使用更便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模具的斜楔結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模具設計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模具的斜楔結構。
技術介紹
由于產品造型的影響,沖壓模具在設計過程中很多工藝都是要靠斜楔機構完成,例如側沖孔、側修邊或側翻邊等。當沖壓工藝確定好后,模具設計人員根據工藝中的側沖孔、側修邊的角度、行程選擇標準斜楔結構或者設計不同的非標準斜楔結構來完成上述工藝內容。相關技術中,斜楔結構的驅動塊直接驅動斜楔完成上述工藝內容,例如斜楔與驅動塊采用斜面與斜面配合或斜面與滾輪配合的形式完成驅動塊對斜楔的驅動,上述驅動方式很難滿足客戶對斜楔的大行程需求,也就是說上述驅動方式不能實現較大行程的側沖孔或側修邊工藝,存在改進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可實現大的斜楔滑動行程的模具的斜楔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一種模具的斜楔結構,所述模具的斜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楔,所述斜楔可滑動地設在所述模具的下模上;凸輪,所述凸輪繞所述凸輪的轉動軸線可轉動地設在所述下模上;以及驅動塊,所述驅動塊設在所述模具的上模上,所述驅動塊適于通過所述凸輪驅動所述斜楔滑動。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模具的斜楔結構,驅動塊通過凸輪間接驅動斜楔,且改變凸輪的外輪廓線,可以改變斜楔滑動行程的大小,從而滿足不同工藝內容的要求,使斜楔結構的使用更便利。特別是,在驅動塊的驅動行程較小時,可實現大的斜楔滑動行程。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上述實施例的模具的斜楔結構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凸輪的外輪廓線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適于與所述驅動塊配合,所述第二段適于與所述斜楔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段上任意一點距離所述轉動軸線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段上任意一點距離所述轉動軸線的距離。由此,通過驅動塊的小驅動行程,獲得斜楔在滑動方向上的大滑動行程,使模具的閉合高度更小,使模具能實現的滑動行程范圍更大(例如,在側沖孔方向上的滑動行程)。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段包括第一子段和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子段兩端的第二子段,其中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均為弧形段,第一段為弧形段,且所述第一子段的曲率半徑小于所述第一段的曲率半徑,所述第二子段的曲率半徑大于第一段的曲率半徑。這樣,斜楔的滑動行程更大,凸輪的形狀更簡單且加工更容易。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段上構造有第一嚙合齒,所述驅動塊上設有適于與所述第一嚙合齒適配的驅動齒,從而使驅動塊與凸輪的傳動更穩定,進一步提升斜楔結構的工作穩定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模具的斜楔結構還包括:滾輪,所述滾輪可轉動地設在所述斜楔上,且所述滾輪適于與所述第二段配合,從而有利于減少凸輪與滾輪之間的磨損,增加斜楔結構的使用壽命,提升斜楔結構的工作可靠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段上構造有第二嚙合齒,所述滾輪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二嚙合齒適配的滾輪齒,從而使滾輪與凸輪的傳動更穩定,進一步提升斜楔結構的工作穩定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模具的斜楔結構還包括:凸輪支座,所述凸輪支座適于設在所述下模上,所述凸輪通過凸輪轉軸可轉動地設在所述凸輪支座上,其中所述凸輪轉軸的中心軸線與所述轉動軸線重合。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模具的斜楔結構還包括:復位件,所述復位件分別與所述斜楔和所述模具相連,以在所述凸輪脫離所述斜楔時使所述斜楔朝向所述凸輪運動。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模具的斜楔結構還包括:沖頭,所述沖頭設在所述斜楔的背離所述凸輪的表面上。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驅動塊上設有與所述凸輪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的形狀與所述凸輪的外周面的形狀適配。附圖說明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模具的斜楔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模具的斜楔結構的正視圖。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模具的斜楔結構的正視圖。附圖標記:模具1000、斜楔結構100、斜楔1、凸輪2、第一段21、第一嚙合齒211、第二段22、第一子段221、第二子段222、第二嚙合齒2211、連接段23、驅動塊3、凹槽31、驅動齒311、滾輪4、滾輪齒41、凸輪支座5、凸輪轉軸6、沖頭7、滾輪轉軸8、導軌9、下模200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下面參照圖1-圖3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模具1000的斜楔結構100。如圖1-圖3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模具1000的斜楔結構100包括斜楔1、凸輪2和驅動塊3。斜楔1可滑動地設在模具1000的下模200上,也就是說,斜楔1可相對模具1000的下模200滑動,具體地,下模200上可以設置導軌9,斜楔1可以沿導軌9滑動,從而使斜楔1相對下模200的滑動更順暢。凸輪2繞凸輪2的轉動軸線可轉動地設在下模200上。驅動塊3設在模具1000的上模(圖未示出)上,驅動塊3適于通過凸輪2驅動斜楔1滑動。也就是說,斜楔結構100工作時,驅動塊3隨上模一起移動以驅動凸輪2繞轉動軸線轉動,凸輪2轉動過程中會使凸輪2與斜楔1接觸以便凸輪2驅動斜楔1相對下模200滑動。可以理解的是斜楔1相對下模200滑動可以用來完成側沖孔、側修邊、側翻邊等工藝內容。其中,凸輪2的外輪廓線可以根據工件的具體構造以及模具設計的具體情況而變化,從而使驅動塊3通過凸輪2驅動斜楔1滑動來完成相應的工藝內容。通過改變凸輪2的外輪廓線,可以改變驅動塊3的驅動行程以及斜楔1的滑動行程(例如,側沖孔行程)。特別是,對于模具1000的閉合高度有限制的模具1000,通過設計凸輪2的外輪廓線,使斜楔結構100可以通過較小的驅動塊3的驅動行程得到較大的斜楔1的滑動行程。也就是說,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模具1000的斜楔結構100,驅動塊3通過凸輪2間接驅動斜楔1,且改變凸輪2的外輪廓線,可以改變斜楔1滑動行程的大小,從而滿足不同工藝內容的要求,使斜楔結構100的使用更便利。特別是,在驅動塊3的驅動行程較小時,可實現大的斜楔滑動行程。下面參照圖1-圖3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斜楔結構100包括斜楔1、凸輪2、驅動塊3、滾輪4、沖頭7、凸輪支座5和復位件(圖未示出)。斜楔1可滑動地設在下模200上,驅動塊3設在模具1000的上模上。沖頭7設在斜楔1的背離凸輪2的表面上,斜楔1在驅動塊3驅動下相對下模200滑動,沖頭7相對下模200滑動,從而完成側沖孔工藝。滾輪4可轉動地設在斜楔1上,即滾輪4可相對斜楔1轉動,具體地,斜楔1上設有滾輪轉軸8,滾輪4可轉動地設在滾輪轉軸8上以與凸輪2配合驅動斜楔1相對下模200滑動。凸輪支座5設在下模200上,凸輪2通過凸輪轉軸6可轉動地設在凸輪支座5上,其中凸輪轉軸6的中心軸線與轉動軸線重合。由此,凸輪2的轉動更順暢。復位件分別與斜楔1和模具1000相連,也就是說,復位件連接在斜楔1與模具1000之間以在凸輪2脫離斜楔1時使斜楔1朝向凸輪2運動,實現斜楔1復位,為下次側沖孔工藝做準備。其中凸輪2脫離斜楔1時,可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具的斜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楔,所述斜楔可滑動地設在所述模具的下模上;凸輪,所述凸輪繞所述凸輪的轉動軸線可轉動地設在所述下模上;以及驅動塊,所述驅動塊設在所述模具的上模上,所述驅動塊適于通過所述凸輪驅動所述斜楔滑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模具的斜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楔,所述斜楔可滑動地設在所述模具的下模上;凸輪,所述凸輪繞所述凸輪的轉動軸線可轉動地設在所述下模上;以及驅動塊,所述驅動塊設在所述模具的上模上,所述驅動塊適于通過所述凸輪驅動所述斜楔滑動;所述凸輪的外輪廓線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適于與所述驅動塊配合,所述第二段適于與所述斜楔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段上任意一點距離所述轉動軸線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段上任意一點距離所述轉動軸線的距離;所述第一段上構造有第一嚙合齒,所述驅動塊上設有適于與所述第一嚙合齒適配的驅動齒。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斜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包括第一子段和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子段兩端的第二子段,其中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均為弧形段,第一段為弧形段,且所述第一子段的曲率半徑小于所述第一段的曲率半徑,所述第二子段的曲率半徑大于第一段的曲率半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斜楔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立巖,劉旭光,李鳳武,
申請(專利權)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