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異形棒自動加工成型設備,它包括一機座(1),所述機座(1)上設置有切屑加工工位,切屑加工工位上可活動地安裝有與異形棒需切屑面數量相等的若干切屑刀具(12),所述切屑刀具(12)由電機驅動沿中心軸旋轉,所述切屑刀具(12)呈環形陣列分布且切屑刀具(12)的刀尖正對著圓環中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大大提高生產加工效率,降低生產加工成本。(*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異形棒自動加工成型設備,它包括一機座(1),所述機座(1)上設置有切屑加工工位,切屑加工工位上可活動地安裝有與異形棒需切屑面數量相等的若干切屑刀具(12),所述切屑刀具(12)由電機驅動沿中心軸旋轉,所述切屑刀具(12)呈環形陣列分布且切屑刀具(12)的刀尖正對著圓環中心。本技術可以大大提高生產加工效率,降低生產加工成本。【專利說明】一種異形棒自動加工成型設備
:本技術涉及異形棒加工設備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異形棒自動加工成型設備。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對異形棒(如六角棒、五角棒等)的加工主要采用兩種方式,其中之一為采用冷拔或是冷拉的方式,通過冷拔或是冷拉的方式將圓棒加工成異形棒需要進行多道工序,如需要對圓棒的表面進行去除裂紋處理、對其進行酸洗、退火等,然后通過拉拔經過一個模具,通過擠壓成型加工得到異形棒,這種方式需要經過多道工序,生產效率低下,而且生產成本也比較高,而且擠壓成型加工必然會對其內部晶相組織造成破壞,影響棒體的質量,尤其需要提到的是這種加工方式還存在使用局限的缺點,在遇到加工材料硬度較高的時候,這種方式就無法實現成型加工;另一種方式就是通過數控編程加工,通過數控加工中心或是數控銑床等設備對圓棒的每一個面進行加工,這種方式在加工的過程中需要多次裝夾,不僅影響棒體的加工精度,而且生產效率非常低,根本無法滿足大批量生產加工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異形棒自動加工成型設備,它可以大大提高生產加工效率,降低生產加工成本。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一種異形棒自動加工成型設備包括一機座,所述機座上設置有切屑加工工位,切屑加工工位上設置有與異形棒需切屑面數量相等的若干切屑刀具,所述切屑刀具由電機驅動沿中心軸旋轉,所述切屑刀具可沿著旋轉中心軸方向上移動,所述切屑刀具呈環形陣列分布且切屑刀具的刀尖朝內,所述切屑刀具的旋轉中心與切屑刀具的環形陣列的圓心點具有夾角;切屑加工工位上還設置有刀具進給調節機構,所述進給調節機構包括齒條,所述齒條與第一調節齒輪嚙合,所述第一調節齒輪與第二調節齒輪嚙合,每一切屑刀具對應一個齒條和一個第一調節齒輪,所述切屑刀具由齒條帶動沿著旋轉中心軸方向上移動。。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機座上設置有工件輸送機構,所述工件輸送機構包括輸送機架,所述輸送機架活動安裝有上安裝塊和下安裝塊,所述上安裝塊和下安裝塊上分別鉸接有輸送滾輪,所述上安裝塊上固定有上齒條,所述下安裝塊上固定有下齒條,所述上齒條和下齒條與過渡齒輪相嚙合,所述過渡齒輪鉸接在輸送機架上,所述上安裝塊與氣缸的活塞桿固定,安裝在上安裝塊上的輸送滾輪由電機驅動。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切屑加工工位上設置有傳動箱,所述傳動箱上設置有與刀具數量相等的刀具安裝座,所述刀具安裝座中安裝有刀具安裝桿,所述刀具安裝桿上安裝有切屑刀具,所述齒條與刀具安裝座固定。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傳動箱由箱體和傳動機構構成,所述傳動機構設置在箱體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一齒形套筒,所述齒形套筒的兩端為齒形部,輸入齒輪與齒形套筒的一端齒形部相嚙合,前夾板和后夾板與齒形套筒同心設置,兩塊齒輪安裝支撐板設置在前夾板和后夾板之間且與前夾板和后夾板樞接,所述兩塊齒輪安裝支撐板之間設置有一對相互哺合的齒輪,其中一個齒輪與齒形套筒的另一端齒形部相哺合,另一個齒輪與傳動桿連接,所述傳動桿上安裝有一錐齒齒輪,與所述錐齒齒輪相嚙合的另一錐齒齒輪安裝在刀具安裝桿上。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傳動箱箱體的前板上開設有與切屑刀具數量相等的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呈環形陣列分布在前板上,所述刀具安裝座可沿矩形長度方向移動地安裝在矩形孔中。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輸入齒輪與輸入軸固定,第一電機通過皮帶傳動帶動輸入軸轉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工件輸送機構上安裝有第二電機,鏈輪與安裝在上安裝塊上的輸送滾輪同軸固定,所述第二電機通過鏈條帶動鏈輪轉動。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機座上位于切屑加工工位前方位置和后方位置上分別安裝有前導向裝置和后導向裝置。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輸送滾輪的外表上開設有三角形狀的環形槽。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采用切屑加工原理,可一次切屑完成異性棒的加工,本技術采用與需要切屑面數量相等的切屑刀具,而且所有的刀具與棒體成一定角度,且所有的刀具環形陣列均勻分布,一次切屑可完成所有面的加工,相對于現有技術的冷拔和冷拉方式,本技術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另外,本技術的工件輸送機構具有自動調心功能,在進入切屑加工的時候可對工件進行調整,使其切屑位置更加準確,同時還可以適應不同大小尺寸棒體的加工,本技術的使用功能更加強大,對于不同尺度大小的棒體,在加工過程中只需要調節刀具的位置和兩個輸送滾輪之間的距離就能實現加工。【專利附圖】【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工件輸送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工件輸送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傳動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傳動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傳動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為刀具進給調節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刀具安裝座與刀具安裝桿的裝配示意圖圖9為刀具安裝桿上錐齒齒輪安裝的示意圖圖10為刀具安裝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1為齒形套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2為前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后夾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前夾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后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6為齒輪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7為齒輪安裝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8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六個刀具安裝座的分布示意圖圖19為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0為加工完成的異形棒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機座;2、刀具進給調節機構;3、工件輸送機構;5、氣缸;6、短桿第一電機;7、傳動箱;8、刀具安裝座;9、后導向裝置;10、第二電機;11、前導向裝置;12、切屑刀具;14、皮帶;15、錐齒齒輪;16、刀具安裝桿;161、六角面部;17、傳動桿;21、齒條;22、第一調節齒輪;23、第二調節齒輪;24、齒輪固定板;31、輸送滾輪;32、上安裝塊;33、下安裝塊;34、下齒條;35、上齒條;36、過渡齒輪;37、鏈輪;38、輸送機架;311、環形槽;321、上插入槽;331、下插入槽;71、傳動機構;72、前板;73、后夾板;74、前夾板;75、輸入齒輪;76、齒形套筒;77、齒輪安裝支撐板;78、齒輪;79、后板;721、矩形孔;761、齒形部;791、中心孔;792、穿孔;a、圓棒;b、六角棒【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所述僅為體現本技術原理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如圖1至17所示為一種異形棒自動加工成型設備的實施例,它包括一機座I,所述機座I上設置有切屑加工工位,切屑加工工位上設置有與異形棒需切屑面數量相等的若干切屑刀具12,所述切屑刀具12由電機驅動沿中心軸旋轉,所述切屑刀具12可沿著旋轉中心軸方向上移動,所述切屑刀具12呈環形陣列分布且切屑刀具12的刀尖朝內,所述切屑刀具12的旋轉中心與切屑刀具12的環形陣列的圓心點具有夾角;切屑加工工位上還設置有刀具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異形棒自動加工成型設備,它包括一機座(1),所述機座(1)上設置有切屑加工工位,其特征在于:切屑加工工位上設置有與異形棒需切屑面數量相等的若干切屑刀具(12),所述切屑刀具(12)由電機驅動沿中心軸旋轉,所述切屑刀具(12)可沿著旋轉中心軸方向上移動,所述切屑刀具(12)呈環形陣列分布且切屑刀具(12)的刀尖朝內,所述切屑刀具(12)的旋轉中心與切屑刀具(12)的環形陣列的圓心點具有夾角;切屑加工工位上還設置有刀具進給調節機構(2),所述進給調節機構(2)包括齒條(21),所述齒條(21)與第一調節齒輪(22)嚙合,所述第一調節齒輪(22)與第二調節齒輪(23)嚙合,每一切屑刀具(12)對應一個齒條(21)和一個第一調節齒輪(22),所述切屑刀具(12)由齒條(21)帶動沿著旋轉中心軸方向上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春濤,
申請(專利權)人:泰州浩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