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干燥空氣發生器,包括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吸附干燥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和干儲氣罐,所述氣源系統產生的空氣進入冷凍干燥系統開始對空氣進行冷凍干燥,經過冷凍干燥系統的空氣進入吸附干燥系統中,吸附干燥系統對空氣進行自動再生吸附,最后間處理過的空氣存入干儲氣罐中,電氣控制系統控制整個干燥空氣發生器的運作,從而使各部件安全可靠地正常運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干燥空氣發生器,能夠產生高品質低露點的干燥空氣,再生氣耗量低,各部件工作安全性能高。(*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干燥空氣發生器,包括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吸附干燥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和干儲氣罐,所述氣源系統產生的空氣進入冷凍干燥系統開始對空氣進行冷凍干燥,經過冷凍干燥系統的空氣進入吸附干燥系統中,吸附干燥系統對空氣進行自動再生吸附,最后間處理過的空氣存入干儲氣罐中,電氣控制系統控制整個干燥空氣發生器的運作,從而使各部件安全可靠地正常運行。本技術干燥空氣發生器,能夠產生高品質低露點的干燥空氣,再生氣耗量低,各部件工作安全性能高。【專利說明】干燥空氣發生器
本技術涉及干燥空氣的制造
,特別是涉及干燥空氣發生器。
技術介紹
由于變壓器等大型機電設備檢修時,要求供應干燥空氣,原因是,提供的干燥空氣能夠確保電力設備的內部絕緣不致受潮,同時檢修人員在設備內部工作時不會因缺氧而窒息,因而干燥空氣發生器問世。通常干燥空氣發生器采用空氣壓縮機提供壓縮空氣,由于壓縮空氣由空氣經過壓縮得到,含有氧氣,特別是潮濕季節或潮濕地區,壓縮空氣中水分常常會達到飽和,遇冷極易析出,很多場合會污染或腐蝕工作面,因此,許多使用壓縮空氣的用戶對壓縮空氣的含水量提出要求,在其工作時不得有水析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效的節能的安全可靠的干燥空氣發生器,能夠產生高品質低露點的干燥空氣。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干燥空氣發生器,包括: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吸附干燥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和干儲氣罐,所述氣源系統包括空氣壓縮機、空氣冷卻器和氣水分離器,所述空氣壓縮機的出氣口與空氣冷卻器連接,所述空氣冷卻器的出氣口與氣水分離器的進氣口連接,所述冷凍干燥系統包括溫儲氣罐和冷凍干燥機,所述溫儲氣罐的進氣口與氣水分離器的出氣口連接,所述溫儲氣罐與冷凍式干燥機連接,所述冷凍式干燥機與吸附干燥系統連接,所述吸附干燥系統與干儲氣罐連接,所述電氣控制系統包括露點檢測儀和處理器,所述露點檢測儀設置于冷凍干燥機與吸附干燥系統連接的管道上,所述露點檢測儀與處理器相連,所述處理器與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和吸附干燥系統相連,所述處理器根據露點檢測儀采集到的信息控制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和吸附干燥系統的運作。進一步的,空氣冷卻器為風冷式冷卻器和/或者水冷式冷卻器。進一步的,冷凍干燥系統還包括第一除塵過濾器和第一除油過濾器,所述第一除塵過濾器設置在溫儲氣罐與冷凍式干燥機之間,所述第一除油過濾器設置在冷凍式干燥機的出氣口。進一步的,吸附干燥系統包括吸附室,所述吸附室由A吸附室和B吸附室構成,所述A吸附室與B吸附室并聯連接。進一步的,吸附干燥系統還包括第二除塵過濾器和第二除油過濾器,所述第二除油過濾器設置在吸附干燥系統的進氣口,所述第二除塵過濾器設置在吸附干燥系統的出氣□。進一步的,干儲氣罐的出氣口設置有分配歧管。本技術干燥空氣發生器,采用的冷凍干燥系統和吸附干燥系統將冷凍、吸附、過濾等三種干燥凈化工藝進行科學的組合,并通過合理的管道連接和容量搭配,從而提高了干燥效果好,使再生氣耗量低。同時采用PLC和露點監測儀,從而保證整個干燥空氣發生器運作的安全性。【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干燥空氣發生器較佳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所示,本技術干燥空氣發生器,包括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吸附干燥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干儲氣罐4和分配歧管5。具體地,氣源系統包括空氣壓縮機11、空氣冷卻器12和氣水分離器13,所述空氣壓縮機11的出氣口與空氣冷卻器12連接,所述空氣冷卻器12的出氣口與氣水分離器13的進氣口相連。空氣冷卻器12為風冷式冷卻器121和/或者水冷式冷卻器122。冷凍干燥系統包括溫儲氣罐21、冷凍干燥機23、第一除塵過濾器22和第一除油過濾器24,所述溫儲氣罐21通過第一除塵過濾器22與冷凍式干燥機23相連,所述第一除油過濾器24設置在冷凍式干燥機23的出氣口。吸附干燥系統包括吸附室32、第二除塵過濾器33和第二除油過濾器31,所述吸附室32由A吸附室321、B吸附室322組成,所述A吸附室321與B吸附室322并聯連接,所述第二除油過濾器31設置在吸附干燥系統的進氣口,所述第二除塵過濾器33設置在吸附干燥系統的出氣口。電氣控制系統包括露點檢測儀5和PLC,所述露點檢測儀5與PLC相連。總體上,所述冷凍干燥系統的溫儲氣罐21與氣水分離器13相連,所述冷凍式干燥系統的第一除油過濾器24與吸附干燥系統的第二除油過濾器31相連接,所述吸附干燥系統的第二除塵過濾器33與干儲氣罐4相連接,所述電氣控制系統的露點檢測儀5設置于第一除油過濾器24與第二除油過濾器31的連接管道上,所述PLC與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和吸附干燥系統相連,所述PLC根據露點檢測儀采集到的信息控制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和吸附干燥系統的運作。本技術在工作時,氣源系統對空氣進行初步處理,空氣首先進入空氣壓縮機11,經空氣壓縮機11壓縮后的空氣進入空氣冷卻器12(風冷式冷卻器121和/或水冷式冷卻器122),空氣冷卻器12對空氣進行冷卻處理。從空氣冷卻器12流出的空氣進入氣水分離器13,對空氣進行水與氣的分離處理。冷凍干燥系統對空氣進行再次冷凍處理。經氣源系統的氣水分離器13處理后的進入溫儲氣罐21,之后進入第一除塵過濾器22,進行除塵處理。經除塵后的空氣進入冷凍干燥機23,對空氣進行冷凍干燥。經過冷凍干燥機23處理后的空氣流入第一除油過濾器24,第一除油過濾器24對空氣進行除油處理。吸附干燥系統對空氣進行自動再生吸附。經冷凍干燥系統的第一除油過濾器24處理后的空氣進入第二除油過濾器31,進行再次除油處理。之后空氣進入吸附室32 (A吸附室321或B吸附室322)中,空氣具體進入A吸附室321還是B吸附室是由PLC通過控制吸附室32上的閥門的開關老控制的。當A吸附室321的吸附劑由藍色變為紅色,說明已吸水失效,啟用B吸附室322,對A吸附室321的吸附劑進行再生;當B吸附室322的吸附劑由藍色變為紅色,說明已吸水失效,啟用A吸附室321,對B吸附室322的吸附劑進行再生。經吸附室32處理后的空氣進入第二除塵過濾器33,對空氣進行除塵處理。最后,處理后的空氣存入干儲氣罐4中,經過分配歧管6的作用后通向負載中。以上僅為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干燥空氣發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空氣發生器包括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吸附干燥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和干儲氣罐,所述氣源系統包括空氣壓縮機、空氣冷卻器和氣水分離器,所述空氣壓縮機的出氣口與空氣冷卻器連接,所述空氣冷卻器的出氣口與氣水分離器的進氣口相連,所述冷凍干燥系統包括溫儲氣罐和冷凍干燥機,所述溫儲氣罐的進氣口與氣水分離器的出氣口連接,所述溫儲氣罐與冷凍式干燥機連接,所述冷凍式干燥機與吸附干燥系統連接,所述吸附干燥系統與干儲氣罐連接,所述電氣控制系統包括露點檢測儀和處理器,所述露點檢測儀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干燥空氣發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空氣發生器包括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吸附干燥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和干儲氣罐,所述氣源系統包括空氣壓縮機、空氣冷卻器和氣水分離器,所述空氣壓縮機的出氣口與空氣冷卻器連接,所述空氣冷卻器的出氣口與氣水分離器的進氣口相連,所述冷凍干燥系統包括溫儲氣罐和冷凍干燥機,所述溫儲氣罐的進氣口與氣水分離器的出氣口連接,所述溫儲氣罐與冷凍式干燥機連接,所述冷凍式干燥機與吸附干燥系統連接,所述吸附干燥系統與干儲氣罐連接,所述電氣控制系統包括露點檢測儀和處理器,所述露點檢測儀設置于冷凍干燥機與吸附干燥系統連接的管道上,所述露點檢測儀與處理器相連,所述處理器與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和吸附干燥系統相連,所述處理器根據露點檢測儀采集到的信息控制氣源系統、冷凍干燥系統和吸附干燥系統的運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庭華,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駿然機電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