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型凈水器,其特征在于:反滲透裝置具有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水源水依次經給水閥、第一止回閥、第一減壓閥、壓力表、第一電磁閥與前置過濾裝置的進水口連通,第一減壓閥的出水口與流臺連通;第三電磁閥的出水口經第四電磁閥與流臺連通;第一定流量閥的出水口經第三止回閥與第二電磁閥的進水口連通;反滲透裝置的第一出水口為濃水排放口,與排水容器連通;第二出水口連接兩條流線;第三出水口依次經第二閥門、第二電磁閥、第六止回閥、第三閥門與增壓泵的進水口連通。前置過濾裝置包括相串聯的活性炭過濾器和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流程設計合理,產水率高,且能夠徹底進行清洗以保證出水水質。?(*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小型凈水器
本技術屬于凈水器,具體為一種小型凈水器。
技術介紹
凈水器是將水源水(市政自來水)進行處理,使其流出的凈水可以供人飲用的裝置。小型凈水器主要應用于家庭用水的水處理。現有的小型凈水器通常都包括前置過濾裝置和反滲透裝置,其中前置過濾裝置的進水口與水源水連通,出水口經增壓泵與反滲透裝置的進水口連通。由于流程設計不合理,現有凈水器常常有不易徹底清洗而致殘留致病菌的缺陷,以及產水率不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小型凈水器,流程設計合理,產水率高,且能夠徹底進行清洗以保證出水水質。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小型凈水器,包括前置過濾裝置和反滲透裝置,所述前置過濾裝置的進水口與水源水連通,出水口經一增壓泵與反滲透裝置的進水口連通,所述反滲透裝置具有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 ;水源水依次經給水閥、第一止回閥、第一減壓閥、壓力表、第一電磁閥與前置過濾裝置的進水口連通,第一減壓閥的出水口又依次經第五電磁閥、第一定流量閥、流量計、第三電磁閥、第四止回閥與流臺連通;第三電磁閥的出水口又經一第四電磁閥與流臺連通;所述第一定流量閥的出水口又經第三止回閥與第二電磁閥的進水口連通;所述反滲透裝置的第一出水口為濃水排放口,與排水容器連通;第二出水口連接兩條流線,其中一條流線為第二出水口經一第一閥門與增壓泵的進水口連通,另一條流線為第二出水口依次經第二減壓閥和第五止回閥與流臺連通;所述第三出水口依次經第二閥門、第二電磁閥、第六止回閥、第三閥門與增壓泵的進水口連通;所述前置過濾裝置包括相串聯的活性炭過濾器和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所述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的平均孔徑不大于0.15 μ m,孔隙率大于65%,所述活性炭過濾器與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的清洗排水均與排水容器連通。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定流量閥與流量計之間的管路上設有防水錘閥。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減壓閥與第五止回閥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第二定流量閥。進一步的,所述流臺的溢流管與排水容器連通。進一步的,所述前置過濾裝置出水口經第二止回閥與增壓泵的進水口連通。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小型凈水器具有不同的工藝過程,包括洗瓶過程、給水內循環(huán)過程、兩種形式的自動清洗過程、產水管道沖洗過程和給水過程。其中的洗瓶過程為:關閉第一電磁閥,水源水經給水閥、第一止回閥、第一減壓閥、第五電磁閥、第一定流量閥、防水錘閥、流量計、第三電磁閥和第四止回閥流至流臺,進行洗瓶。給水內循環(huán)過程為:關閉第五電磁閥,水源水經給水閥、第一止回閥、第一減壓閥、壓力表、第一電磁閥、活性炭過濾器、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第二止回閥、增壓泵流至反滲透裝置,反滲透裝置的第一出水口的濃水排放至排水容器;第二出水口流出凈水,凈水有兩條流線,第一條流線是凈水經第一閥門流至增壓泵的進水口,進行循環(huán),第二條流線是凈水經第二減壓閥、第二定流量閥和第五止回閥流至流臺;反滲透裝置的第三出水口流出尾水,在第三止回閥的阻止作用下,尾水經第二閥門、第二電磁閥、第六止回閥、第三閥門流至增壓泵的進水口,為給水做準備。第一種形式自動清洗過程:關閉第一電磁閥,水源水經給水閥、第一止回閥、第一減壓閥、第五電磁閥、第一定流量閥、第三止回閥、第二閥門流至反滲透裝置的第三出水口進行反向清洗,第三止回閥的出水又經第二電磁閥、第六止回閥、第三閥門、第一閥門流至反滲透裝置的第二出水口,進行清洗,同時第一閥門的出水又經第二減壓閥、第二定流量閥、第五止回閥流至流臺,進行清洗。第二種形式自動清洗過程:關閉第一電磁閥,關閉第二閥門和第二電磁閥,關閉第四電磁閥,水源水經給水閥、第一止回閥、第一減壓閥、第五電磁閥、第一定流量閥、防水錘閥、流量計、第三電磁閥、第四止回閥流至流臺,進行清洗。產水管道沖洗過程:關閉第五電磁閥,水源水經給水閥、第一止回閥、第一減壓閥、壓力表、第一電磁閥、活性炭過濾器、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第二止回閥、增壓泵流至反滲透裝置,反滲透裝置的第二出水口出水經第一閥門流至增壓泵的進水口,第二出水口的出水又經第二減壓閥、第二定流量閥、第五止回閥流至流臺,進行產水管道沖洗。給水過程:關閉第五電磁閥,水源水經給水閥、第一止回閥、第一減壓閥、壓力表、第一電磁閥、活性炭過濾器、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第二止回閥、增壓泵流至反滲透裝置,反滲透裝置的第二出水口出水經第一閥門流至增壓泵的進水口,第二出水口的出水又經第二減壓閥、第二定流量閥、第五止回閥流至流臺,進行產水。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小型凈水器具有不同的工藝過程,包括洗瓶過程、給水內循環(huán)過程、兩種形式的自動清洗過程、產水管道沖洗過程和給水過程,能夠對凈水器進行徹底清洗,不留死角,不會殘留致病菌,且反滲透裝置的尾水循環(huán)至進口,再次處理,提高了產水率。另外,前置過濾裝置采用了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該微濾膜的控制層最大孔徑小于0.3 μ m,平均孔徑小于0.15 μ m,孔隙率大于65%,幾乎能夠阻擋所有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葡萄球菌和霉菌等致病菌)、微生物、鐵銹、紅蟲,能夠過濾大于50nm的微粒,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飲用水凈化裝置。而清洗方面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通過簡單的機械洗涮就能容易的將沉積在微濾膜管外表層的污染物濾餅連同表面的一層娃藻土膜一起刷掉,露出新的表面,使其通量得到恢復,不需反沖,可有效防止凈水的再次污染。【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小型凈水器的原理示意圖;圖2為圖1中凈水器的洗瓶過程原理圖;圖3為圖1中凈水器的給水內循環(huán)過程原理圖;圖4為圖1中凈水器的第一種形式自動清洗過程原理圖;圖5為圖1中凈水器的第二種形式自動清洗過程原理圖;圖6為圖1中凈水器的產水管道沖洗過程原理圖;圖7為圖1中凈水器的給水過程原理圖。以上附圖中:1.增壓泵;2a.第一出水口;2b.第二出水口;2c.第三出水口;3.排水容器;4.第一閥門;5.第二減壓閥;6.第五止回閥;7.流臺;8.第二閥門;9.第三止回閥;10.防水錘閥;11.流量計;12.第三電磁閥;13.第四止回閥;14.第四電磁閥;15.第二電磁閥;16.第六止回閥;17.第三閥門;18.第二定流量閥;19.活性炭過濾器;20.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21.給水閥;22.第一止回閥;23.第一減壓閥;24.壓力表;25.第一電磁閥;26.第五電磁閥;27.第一定流量閥;28.第二止回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參見圖1所示,一種小型凈水器,包括前置過濾裝置和反滲透裝置,所述前置過濾裝置的進水口與水源水連通,出水口經一增壓泵I與反滲透裝置的進水口連通,所述反滲透裝置具有第一出水口 2a、第二出水口 2b和第三出水口 2c ;水源水依次經給水閥21、第一止回閥22、第一減壓閥23、壓力表24、第一電磁閥25與前置過濾裝置的進水口連通,第一減壓閥23的出水口又依次經第五電磁閥26、第一定流量閥27、流量計11、第三電磁閥12、第四止回閥13與流臺7連通;第三電磁閥12的出水口又經一第四電磁閥14與流臺7連通;所述第一定流量閥27的出水口又經第三止回閥9與第二電磁閥15的進水口連通;所述反滲透裝置的第一出水口 2a為濃水排放口,與排水容器3連通;第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小型凈水器,包括前置過濾裝置和反滲透裝置,所述前置過濾裝置的進水口與水源水連通,出水口經一增壓泵(1)與反滲透裝置的進水口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滲透裝置具有第一出水口(2a)、第二出水口(2b)和第三出水口(2c);水源水依次經給水閥(21)、第一止回閥(22)、第一減壓閥(23)、壓力表(24)、第一電磁閥(25)與前置過濾裝置的進水口連通,第一減壓閥(23)的出水口又依次經第五電磁閥(26)、第一定流量閥(27)、流量計(11)、第三電磁閥(12)、第四止回閥(13)與流臺(7)連通;第三電磁閥(12)的出水口又經一第四電磁閥(14)與流臺(7)連通;所述第一定流量閥(27)的出水口又經第三止回閥(9)與第二電磁閥(15)的進水口連通;所述反滲透裝置的第一出水口(2a)為濃水排放口,與排水容器(3)連通;第二出水口(2b)連接兩條流線,其中一條流線為第二出水口(2b)經一第一閥門(4)與增壓泵(1)的進水口連通,另一條流線為第二出水口(2b)依次經第二減壓閥(5)和第五止回閥(6)與流臺(7)連通;所述第三出水口(2c)依次經第二閥門(8)、第二電磁閥(15)、第六止回閥(16)、第三閥門(17)與增壓泵(1)的進水口連通;所述前置過濾裝置包括相串聯的活性炭過濾器(19)和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20),所述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20)的平均孔徑不大于0.15μm,孔隙率大于65%,所述活性炭過濾器(19)與硅藻土梯度陶瓷微濾膜裝置(20)的清洗排水均與排水容器(3)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小型凈水器,包括前置過濾裝置和反滲透裝置,所述前置過濾裝置的進水口與水源水連通,出水口經一增壓泵(I)與反滲透裝置的進水口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滲透裝置具有第一出水口(2a)、第二出水口(2b)和第三出水口(2c); 水源水依次經給水閥(21 )、第一止回閥(22)、第一減壓閥(23)、壓力表(24)、第一電磁閥(25)與前置過濾裝置的進水口連通,第一減壓閥(23)的出水口又依次經第五電磁閥(26)、第一定流量閥(27)、流量計(11)、第三電磁閥(12)、第四止回閥(13)與流臺(7)連通;第三電磁閥(12)的出水口又經一第四電磁閥(14)與流臺(7)連通; 所述第一定流量閥(27)的出水口又經第三止回閥(9)與第二電磁閥(15)的進水口連通; 所述反滲透裝置的第一出水口(2a)為濃水排放口,與排水容器(3)連通;第二出水口(2b)連接兩條流線,其中一條流線為第二出水口(2b)經一第一閥門(4)與增壓泵(I)的進水口連通,另一條流線為第二出水口(2b)依次經第二減壓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趙綱,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瑞華水處理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