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機齒輪鏈輪混合傳動系,包括:齒輪傳動系和鏈輪傳動系,齒輪傳動系包括曲軸齒輪,左、右惰齒輪,機油泵齒輪,油泵齒輪,空壓機齒輪;曲軸齒輪安裝在曲軸前端軸頸上;左、右惰齒輪分別安裝在左、右惰齒輪軸上;機油泵齒輪套裝在機油泵驅動軸上;油泵齒輪安裝在燃油泵驅動凸輪軸上;空壓機齒輪安裝在空壓機驅動軸上。鏈輪傳動系包括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及鏈條、定軌、動軌、液壓自張緊機構;主動鏈輪安裝在右惰齒輪前端面;從動鏈輪安裝在配氣凸輪軸前端面;鏈條套裝在主動鏈輪、從動鏈輪上。右惰齒輪及配氣凸輪軸分別固定在機體及氣缸蓋上;定軌固定在齒輪室上;動軌一端固定在齒輪室上,另一端為活動端;主動鏈輪、從動鏈輪采用雙排鏈結構。(*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柴油機齒輪鏈輪混合傳動系
:本技術屬于內燃機領域,涉及一種柴油機傳動系,尤其涉及一種柴油機齒輪鏈輪混合傳動系。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正時傳動系是柴油機的重要組成部件之一。通過齒輪、皮帶、鏈條等傳動形式驅動燃油泵、配氣凸輪軸,使其按照規定的時刻與曲軸同步運轉,同時驅動空壓機、液壓泵等附件工作。其尺寸參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柴油機的整機尺寸和重量,其結構強度和可靠性直接影響到整個柴油機的可靠性。隨著國內外車用柴油機先進技術的快速發展,機構剛性好、自振頻率高的頂置配氣凸輪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凸輪軸安裝在氣缸蓋上,而其驅動機構安裝于機體上,使得傳動的空間距離較遠。受此結構限制,如果采用齒輪傳動,會造成傳動系齒輪個數增多,安裝固定困難,機構工作可靠性降低。目前,國內車用柴油機大多采用皮帶傳動的正時傳動系,維護成本較高,故障率較高;或者采用全鏈條傳動,機構傳動效率較低,功率消耗較大、噪聲較大,瞬時傳動比不穩定。而采用齒輪、鏈輪混合傳動,使得曲軸與凸輪軸間的傳動既可以實現遠距離傳動,又可保留齒輪傳動傳動比精確、可靠性高的優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柴油機齒輪鏈輪混合傳動系。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達到上述目的:柴油機齒輪鏈輪混合傳動系,包括:齒輪傳動系和鏈輪傳動系,兩傳動系通過右惰齒輪產生關聯;齒輪傳動系包括曲軸齒輪、左惰齒輪、右惰齒輪、機油泵齒輪、油泵齒輪、空壓機齒輪;曲軸齒輪安裝在曲軸前端軸頸上;左惰齒輪安裝在左惰齒輪軸上,右惰齒輪將齒根處記號與曲軸齒輪齒頂處記號對齊,安裝在右惰齒輪軸上;機油泵齒輪過盈套裝在機油泵驅動軸上;油泵齒輪安裝在燃油泵驅動凸輪軸上;空壓機齒輪安裝在空壓機驅動軸上。鏈輪傳動系包括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及鏈條、定軌、動軌、液壓自張緊機構;主動鏈輪通過螺栓連接,安裝在右惰齒輪前端面;從動鏈輪通過螺栓連接,安裝在配氣凸輪軸前端面;鏈條套裝在主動鏈輪、從動鏈輪上,并以定軌、動軌為導向和支撐。套裝時右惰齒輪及配氣凸輪軸通過各自的定位銷分別固定在機體及氣缸蓋上;定軌固定在齒輪室上;動軌一端固定在齒輪室上,另一端為活動端,在液壓自張緊機構的作用下可左右旋轉;液壓自張緊機構通過自有螺紋,旋裝在齒輪室蓋上。主動鏈輪、從動鏈輪采用雙排鏈結構。曲軸齒輪與左惰齒輪的中心距為100?106mm,其水平中心距為97?103mm ;左惰齒輪與空壓機齒輪的中心距為110?116mm,其水平中心距為64?70mm ;右惰齒輪與機油泵齒輪的中心距為110?116mm,其水平中心距為75?81mm ;右惰齒輪與油泵齒輪的中心距為118?124mm,其水平中心距為95?IOlmm ;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的垂直距離為287?293mm,水平中心距為15?21mm ;液壓自張緊機構與主動鏈輪的垂直距離為219?225mm0本技術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可達到如下有益效果:齒輪傳動系傳動比精確、可靠性高、結構緊湊,能夠實現驅動軸和工作軸之間的高效傳動,同時有效減少整機尺寸;鏈輪傳動系能夠實現曲軸與頂置式配氣凸輪軸之間的遠距離傳動,同時安裝精度要求低,零件加工成本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柴油機齒輪鏈輪混合傳動系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柴油機齒輪鏈輪混合傳動系的鏈輪結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如圖1所示,本齒輪鏈輪混合傳動系,包括齒輪傳動系和鏈輪傳動系,兩傳動系通過右惰齒輪3產生關聯。齒輪傳動系,包括曲軸齒輪1、左惰齒輪2、右惰齒輪3、機油泵齒輪4、油泵齒輪5、空壓機齒輪6。曲軸齒輪I安裝在曲軸前端軸頸上;左惰齒輪2安裝在左惰齒輪軸上,并依靠左惰齒輪軸上的臺肩及穿過左惰齒輪軸中心孔固定在機體前端面的螺栓進行軸向定位;右惰齒輪3將齒根處記號與曲軸齒輪I齒頂處記號對齊,安裝在右惰齒輪軸上,并依靠右惰齒輪軸上的臺肩及穿過右惰齒輪軸中心孔固定在機體前端面的螺栓進行軸向定位;機油泵齒輪4過盈套裝在機油泵驅動軸上;油泵齒輪5安裝在燃油泵驅動凸輪軸上;空壓機齒輪6安裝在空壓機驅動軸上;鏈輪傳動系包括主動鏈輪7、從動鏈輪8及鏈條9、定軌10、動軌11、液壓自張緊機構12。主動鏈輪7通過螺栓連接,安裝在右惰齒輪3前端面;從動鏈輪8通過螺栓連接,安裝在配氣凸輪軸前端面;鏈條9套裝在主動鏈輪7、從動鏈輪8上,并以定軌10、動軌11為導向和支撐。套裝時右惰齒輪3及配氣凸輪軸通過各自的定位銷分別固定在機體及氣缸蓋上;定軌10固定在齒輪室上;動軌11 一端固定在齒輪室上,另一端為活動端,在液壓自張緊機構12的作用下可左右旋轉;液壓自張緊機構12通過自有螺紋,旋裝在齒輪室蓋上。如圖2所示,主動鏈輪7、從動鏈輪8采用雙排鏈結構,承載能力強,輪齒表面磨損輕,對材料的要求低,可有效降低成本。曲軸齒輪I與左惰齒輪2的中心距Al為100?106mm,其水平中心距A2為97?103mm;左惰齒輪2與空壓機齒輪6的中心距A3為110?116mm,其水平中心距A4為64?70mm;右惰齒輪3與機油泵齒輪4的中心距A5為110?116mm,其水平中心距A6為75?81mm ;右惰齒輪3與油泵齒輪5的中心距A7為118?124mm,其水平中心距A8為95?IOlmm ;主動鏈輪7與從動鏈輪8的垂直距離A9為287?293mm,水平中心距AlO為15?21mm ;液壓自張緊機構12與主動鏈輪7的垂直距離All為219?225mm。曲軸齒輪I作為齒輪傳動系的主動齒輪由發動機的曲軸驅動,其左側依次為左惰齒輪2、空壓機齒輪6,右側依次為右惰齒輪3、機油泵齒輪4、油泵齒輪5,主動鏈輪7與右惰齒輪3同軸;主動鏈輪7作為鏈輪傳動系的主動輪,由曲軸齒輪I通過右惰齒輪3驅動,通過套裝在主動鏈輪7和從動鏈輪8之間的鏈條9傳遞動力,依靠液壓自張緊機構12實現鏈條9的自動張緊。當發動機運轉時,曲軸帶動曲軸齒輪I順時針旋轉(從發動機風扇端看),嚙合左惰齒輪2、右惰齒輪3 ;左惰齒輪2與空壓機齒輪6嚙合,驅動空壓機工作,為動力換擋機構提供壓縮空氣;右惰齒輪3分別與機油泵齒輪4和油泵齒輪5嚙合,同時驅動機油泵和燃油泵工作;主動鏈輪7固定在右惰齒輪3上,通過右惰齒輪3的安裝記號定位,依靠鏈條9傳動,驅動配氣凸輪軸按規定的正時關系與曲軸同步運轉,繼而驅動氣門工作。液壓自張緊機構12的柱塞前端頂在動軌11的上端,當鏈條9因磨損而伸長時,柱塞在內部彈簧力及高壓油腔中壓力油產生的壓力共同作用下向外伸長,推動動軌11旋轉,使其始終以固定的力作用在鏈條9上,保持平穩運轉所需的張緊力。本技術結構緊湊、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既可以實現遠距離傳動,又保留了齒輪傳動傳動比精確、可靠性高的優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柴油機齒輪鏈輪混合傳動系,包括:齒輪傳動系和鏈輪傳動系,齒輪傳動系包括曲軸齒輪(1)、左惰齒輪(2)、右惰齒輪(3)、機油泵齒輪(4)、油泵齒輪(5)、空壓機齒輪(6);鏈輪傳動系包括主動鏈輪(7)、從動鏈輪(8)及鏈條(9)、定軌(10)、動軌(11)、液壓自張緊機構(12);其特征在于:齒輪傳動系中的曲軸齒輪(1)安裝在曲軸前端軸頸上;左惰齒輪(2)安裝在左惰齒輪軸上,右惰齒輪(3)將齒根處記號與曲軸齒輪(1)齒頂處記號對齊,安裝在右惰齒輪軸上;機油泵齒輪(4)過盈套裝在機油泵驅動軸上;油泵齒輪(5)安裝在燃油泵驅動凸輪軸上;空壓機齒輪(6)安裝在空壓機驅動軸上;鏈輪傳動系中的主動鏈輪(7)通過螺栓連接,安裝在右惰齒輪(3)前端面;從動鏈輪(8)通過螺栓連接,安裝在配氣凸輪軸前端面;鏈條(9)套裝在主動鏈輪(7)、從動鏈輪(8)上,并以定軌(10)、動軌(11)為導向和支撐;套裝時右惰齒輪(3)及配氣凸輪軸通過各自的定位銷分別固定在機體及氣缸蓋上;定軌(10)固定在齒輪室上;動軌(11)一端固定在齒輪室上,另一端為活動端,在液壓自張緊機構(12)的作用下可左右旋轉;液壓自張緊機構(12)通過自有螺紋,旋裝在齒輪室蓋上。...
【技術特征摘要】
1.柴油機齒輪鏈輪混合傳動系,包括:齒輪傳動系和鏈輪傳動系,齒輪傳動系包括曲軸齒輪(I)、左惰齒輪(2)、右惰齒輪(3)、機油泵齒輪(4)、油泵齒輪(5)、空壓機齒輪(6);鏈輪傳動系包括主動鏈輪(7 )、從動鏈輪(8 )及鏈條(9 )、定軌(10 )、動軌(11)、液壓自張緊機構(12);其特征在于:齒輪傳動系中的曲軸齒輪(I)安裝在曲軸前端軸頸上;左惰齒輪(2)安裝在左惰齒輪軸上,右惰齒輪(3)將齒根處記號與曲軸齒輪(I)齒頂處記號對齊,安裝在右惰齒輪軸上;機油泵齒輪(4)過盈套裝在機油泵驅動軸上;油泵齒輪(5)安裝在燃油泵驅動凸輪軸上;空壓機齒輪(6)安裝在空壓機驅動軸上;鏈輪傳動系中的主動鏈輪(7)通過螺栓連接,安裝在右惰齒輪(3)前端面;從動鏈輪(8)通過螺栓連接,安裝在配氣凸輪軸前端面;鏈條(9)套裝在主動鏈輪(7)、從動鏈輪(8)上,并以定軌(10)、動軌(11)為導向和支撐;套裝時右惰齒輪(3)及配氣凸輪軸通過各自的定位銷分別固定在機體及氣缸蓋上;定軌(10)固定在齒輪室上;動軌(11) 一端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商潭蘇,韋明慧,周梅,董春紅,張中亞,許慶峰,
申請(專利權)人: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