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澆注結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鑄造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澆注結構。
技術介紹
常規的澆注結構中,在澆注液通過澆口進入直流道在經過一個過渡腔,然后再有多個橫澆道進入型腔就可以進行澆注了,但是在實際鑄造過程中,工程師都要根據各種不同的具體鑄件對澆道進行一些必要的特殊設計,比如,在鑄件的扁平結構處,使用常規的橫澆道時,澆注液對型腔壁沖擊較大,容易造成夾砂等缺陷,因此需要專門的澆注結構才能實現比較理想的澆注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于對大鑄件中的扁平結構進行澆注的澆注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澆注結構,它包括澆口、直澆道、橫澆道、冒口以及型腔,至少部分型腔的結構的橫截面為扁平結構,型腔中的扁平結構與橫澆道之間經扁平狀的連接澆道連通。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為現實中具有長條結構的鑄件提供一種可行的澆注結構,通過長條結構的澆道解決在澆注是澆注液對型腔的沖擊,特別適合在具有長條結構的型腔中使用,澆注液在長條結構的連接澆道中具有更高的緩沖效果,使澆注液可以很平穩的進入到型腔中,有效的避免對型腔的沖擊,避免出現夾砂等缺陷的出現。作為改進,型腔還包括頂壁為弧形的空腔,頂壁為弧形的空腔與扁平結構連通,頂壁為弧形的空腔與橫澆道之間設有圓環形的過渡澆道,過渡澆道與橫澆道3連通,過渡澆道經多個內澆道與頂壁為弧形的空腔連通,多個內澆道沿過渡澆道周向均勻分布。頂壁為弧形的空腔結構在澆注時也要考慮澆注時液體的沖刷,因此,根據其自身特點設置環形的過渡澆道進行緩沖后再有內澆道連通澆注,可以有效的降低對型腔壁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澆注結構,它包括澆口(1)、直澆道(2)、橫澆道(3)、冒口(4)以及型腔(5),至少部分型腔(5)的結構的橫截面為扁平結構(5.1),其特征在于:型腔(5)中的扁平結構(5.1)與橫澆道(3)之間經扁平狀的連接澆道(6)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澆注結構,它包括澆口(I)、直澆道(2)、橫澆道(3)、冒口(4)以及型腔(5),至少部分型腔(5)的結構的橫截面為扁平結構(5.1),其特征在于:型腔(5)中的扁平結構(5.1)與橫澆道(3)之間經扁平狀的連接澆道(6)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澆注結構,其特征在于:型腔(5)還包括頂壁為弧形的空腔(7),頂壁為弧形的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倩慧,傅明康,宋賢發,
申請(專利權)人: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