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材鑄軋機機架的調控機構
本專利技術屬于冶金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材鑄軋機機架的調控機構。
技術介紹
鑄軋機經歷了多種形式的發展和進步。從上鑄式鑄軋機的誕生,發展到下鑄式鑄軋機,再到固定角度傾斜式鑄軋機和水平式鑄軋機。目前,國內外主流帶材鑄軋機多為水平式和傾斜式鑄軋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帶材產品的性價比要求越來越高,對帶材的精度和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根據各種金屬不同生產方式的對比,鑄軋是最為快捷、簡便的一種短流程合金帶材生產方式。然而,對于不同的合金帶材而言,想要鑄軋出較高的品質,對鑄軋機的傾斜角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至今為止,所有鑄軋機都只能在某一固定角度上進行鑄軋,這就很難滿足對于不同合金的最佳鑄軋角度的要求,這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尚未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是提供一種帶材鑄軋機機架的調控機構,能夠方便準確地調整控制鑄軋機機架達到生產中要求的位置上。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其結構特征是鑄軋機機架的下端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相互平行的左軸和右軸,在鑄軋機機架的下方位安有底板,在底板上面左部位與鑄軋機機架下端左軸相平行的直線上分別安裝有第一、第二、第三支座,在該三個支座的頂端通過鍵聯接安裝有第一軸,在第一軸與鑄軋機機架下端的左軸之間通過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連桿相鉸接,第一、第二連桿的下端與底板上左邊的第一軸的鉸接點位于第一、第二、第三支座之間的空檔處,在第一、第二連桿的下端固定安裝有第一、第二限位塊,與該兩個限位塊相緊密接觸的第一、第二擋塊固定安裝在底板上面。在底板的右部位與鑄軋機機架底端的右軸相平行的直線上分別安裝有第四、第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材鑄軋機機架的調控機構,其結構特征是:鑄軋機機架(1)底端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相互平行的左軸(2)和右軸(19),在鑄軋機機架(1)的下方安裝有底板(7),在底板(7)上面左部位同一直線上分別固定安裝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支座(8)、(10)、(11),在該三個支座上的頂端同一直線上通過鍵聯接安裝有與左軸(2)相平行的第一軸(9),左軸(2)和第一軸(9)之間通過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連桿(3)、(4)相鉸接,第一、第二連桿(3)、(4)下端與第一軸(9)的鉸接點位于第一、第二、第三支座(8)、(10)、(11)之間空檔處,第一、第二連桿(3)、(4)的下端固接有第一、第二限位塊(24)、(25),與該兩個限位塊緊密接觸的第一、第二擋塊(5)、(6)固定在底板(7)上面,在底板(7)的右部位同一直線上分別固定安裝有第四、第五和第六支座(12)、(14)、(15),在該三個支座上的頂端同一直線上通過鍵聯接安裝有與右軸(19)相平行的第二軸(13),相互平行的第三、第四連桿(17)、(18)分別與右軸(19)和第二軸(13)相鉸接,自鎖式液壓缸(20)底端與固定安裝在底板(7)右部位的第七支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材鑄軋機機架的調控機構,其結構特征是:鑄軋機機架(1)底端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相互平行的左軸(2)和右軸(19),在鑄軋機機架(1)的下方安裝有底板(7),在底板(7)上面左部位同一直線上分別固定安裝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支座(8)、(10)、(11),在該三個支座上的頂端同一直線上通過鍵聯接安裝有與左軸(2)相平行的第一軸(9),左軸(2)和第一軸(9)之間通過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連桿(3)、(4)相鉸接,第一、第二連桿(3)、(4)下端與第一軸(9)的鉸接點位于第一、第二、第三支座(8)、(10)、(11)之間空檔處,第一、第二連桿(3)、(4)的下端固接有第一、第二限位塊(24)、(25),與該兩個限位塊緊密接觸的第一、第二擋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斌煜,高林,王立,孫堯,王君,楊小容,陳帥彰,王龍,李林,
申請(專利權)人:太原科技大學,太原科大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