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全塑料非球面透鏡結構的高像質廣角光學系統,包括承座及連接在承座上的鏡筒,鏡筒前端設置有光闌,在鏡筒的空腔中,光闌后從外到里依次設有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所述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設有第一隔圈,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設有隔圈、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設有隔圈、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之間設有隔圈。所述的第一透鏡為正焦距透鏡,其兩個表面均為扁圓型非球面;第二透鏡的兩個表面呈彎月形狀的負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為雙曲線非球面;第三透鏡為正焦距透鏡,其兩個表面為圓形形狀的非球面;第四透鏡的兩個表面為正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為雙曲線非球面;第五透鏡為負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為雙曲線非球面。(*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全塑料非球面透鏡結構的高像質廣角光學系統【
】本技術涉及一種光學鏡頭,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高像素手機、高像質照相機的微型光學鏡頭?!?br>技術介紹
】目前使用的照相手機數碼鏡頭普遍存在這樣的缺點:像素比較低、外形尺寸較大。市場上現在主流的照相手機主要是200萬、300萬像素的低配置鏡頭,所拍攝的圖像像質無論是整體的清晰度還是照度的均勻性等方面均不夠理想,只能用作待機畫面或一般欣賞,而遠遠不足以打印精美的照片;而且照相手機用數碼鏡頭的外形偏大,外徑一般大于M8,而且用于高像素芯片局限于采用CCD感光片,而CCD技術控制在日系廠商手中,較為領先的產品取得非常困難,同時用于CCD感光片的鏡頭比較長,光學系總長大于8_,用到內置照相手機上顯得體積較大。本技術為了克服以上的缺點,進行了大量的改進?!?br>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高像素、體積小,可使用于數碼相機和手機的高像素光學鏡頭。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全塑料非球面透鏡結構的高像質廣角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座I及連接在承座上的鏡筒2,鏡筒前端設置有光闌3,在鏡筒2的空腔中,光闌后從外到里依次設有第一透鏡4、第二透鏡5、第三透鏡6、第四透鏡7、第五透鏡8 ;所述第一透鏡4與第二透鏡5之間設有第一隔圈9,第二透鏡5與第三透鏡6之間設有隔圈10、第三透鏡6與第四透鏡7之間設有隔圈11、第四透鏡7與第五透鏡8之間設有隔圈12 ;所述的第一透鏡4為正焦距透鏡,其兩個表面均為扁圓型非球面;第二透鏡5為呈彎月形狀的負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5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52為雙曲線非球面;第三透鏡6為正焦距透鏡,其兩個表面為圓形形狀的非球面;第四透鏡7為正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7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72為雙曲線非球面;第五透鏡8為負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8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82為雙曲線非球面。[0007如上所述的一種全塑料非球面透鏡結構的高像質廣角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的系統元件特性滿足以下表達式:-l<fl/f2<l, -2<f4/f5<2, vd2 ( 31,vdpl-vdp2>25,vd P3_vd P2>25,vd P4_vd P2>25,vd P5-vd P2>25,其中,fl為第一透鏡的焦距,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f4為第四透鏡的焦距,f5為第五透鏡的焦距,vd pi第一透鏡的色散系數,vd P2為第二透鏡的色散系數,vdP3為第三透鏡的色散系數,vd p4第四透鏡的色散系數,vd p5第五透鏡的色散系數。如上所述的一種全塑料非球面透鏡結構的高像質廣角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透鏡的非球面的表面形狀滿足以下方程:Z=cy2/ {1+ V[l-(l+k) c2y2]} + a ^2+ a 2y4+ a 3y6+ a 4y8+ a 5y10+ a 6y12+ a 7y14+ a 8y16 ;在公式中,參數 c 為半徑所對應的曲率,y為徑向坐標其單位和透鏡長度單位相同,k為圓錐二次曲線系數;當k系數小于-1時,透鏡的面形曲線為雙曲線,當k系數等于-1時,透鏡的面形曲線為拋物線;當k系數介于-1到O之間時,透鏡的面形曲線為橢圓,當k系數等于O時,透鏡的面形曲線為圓形,當k系數大于O時,透鏡的面形曲線為扁圓形;a i至α 8分別表示各徑向坐標所對應的系數。如上所述的一種全塑料非球面透鏡結構的高像質廣角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鏡6朝向物方的第一個面61是雙曲線形狀的非球面,而朝向像方的第二面62采用雙曲線形的非球面。如上所述的一種全塑料非球面透鏡結構的高像質廣角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鏡的第一個面51的曲率半徑小于3mm。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1、本技術的數位鏡頭能夠達到800萬像素以上,而現有微型數位鏡頭一般是200萬、300萬像素。2、本技術的照度像面整體均勻、高亮度(光圈數達到F2.0),而現有微型數位鏡頭多數中心亮,四周暗 。3、本技術可以實現最大視場角為90度的廣角攝像。4、本技術的銳利度高、顏色分明,色彩還原性好。5、本技術可以用于800-2000萬像素的CMOS感光片。6、本技術還解決了以前玻璃塑膠混合結構中的玻璃鏡片加工困難而導致的良品率低和成本相對較高的問題。7、更關鍵的是由于本系統采用了全塑料結構,故成本相對與玻塑混合結構得到了極大的降低,可以使該產品更廣泛地進入消費品市場。【【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分解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全塑料非球面透鏡結構的高像質廣角光學系統,可以用于相對便宜的高像素CMOS感光片,包括有承座I及連接在承座上的鏡筒2,鏡筒前端設置有光闌3,在鏡筒2的空腔中,光闌后從外到里依次設有第一透鏡4、第二透鏡5、第三透鏡6、第四透鏡7、第五透鏡8。所述第一透鏡4與第二透鏡5之間設有第一隔圈9,第二透鏡5與第三透鏡6之間設有隔圈10、第三透鏡6與第四透鏡7之間設有隔圈11、第四透鏡7與第五透鏡8之間設有隔圈12。所述的第一透鏡4為正焦距透鏡,其兩個表面均為扁圓型非球面。第二透鏡5為呈彎月形狀的負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5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52為雙曲線非球面。第三透鏡6為正焦距透鏡,其兩個表面為圓形形狀的非球面。第四透鏡7為正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7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72為雙曲線非球面。第五透鏡8為負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8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82為雙曲線非球面。這就有效的解決了大孔徑廣角鏡頭設計中的各種像差均衡的問題。所述的第一透鏡、第三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的系統元件特性滿足以下表達式:-1〈打/^2〈1,-2〈料/邙〈2^(12≤31^(1?11(1?2>25^(1 P3_vd P2>25,vd P4_vdP2>25,vd P5-vd P2>25,其中,fl為第一透鏡的焦距,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f4為第四透鏡的焦距,f5為第五透鏡的焦距,vd pi第一透鏡的色散系數,vd P2為第二透鏡的色散系數,vd P3為第三透鏡的色散系數,vd p4第四透鏡的色散系數,vd p5第五透鏡的色散系數。為減小光線在各透鏡之間的折射變化角度,控制成像畸變,結構上需要盡量減小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之間的距離;同時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之間的距離則需盡量增大。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透鏡的非球面的表面形狀滿足以下方程:z=cy2/ { 1+ V [l-(l+k)c2y2]}+a y+a 2y4+a 3y6+a 4y8+a 5y10+a 6y12+a 7y14+a 8y16 ;在公式中,參數c為半徑所對應的曲率,y為徑向坐標其單位和透鏡長度單位相同,k為圓錐二次曲線系數;當k系數小于-1時,透鏡的面形曲線為雙曲線,當k系數等于-1時,透鏡的面形曲線為拋物線;當k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塑料非球面透鏡結構的高像質廣角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座(1)及連接在承座上的鏡筒(2),鏡筒前端設置有光闌(3),在鏡筒(2)的空腔中,光闌后從外到里依次設有第一透鏡(4)、第二透鏡(5)、第三透鏡(6)、第四透鏡(7)、第五透鏡(8);所述第一透鏡(4)與第二透鏡(5)之間設有第一隔圈(9),第二透鏡(5)與第三透鏡(6)之間設有隔圈(10)、第三透鏡(6)與第四透鏡(7)之間設有隔圈(11)、第四透鏡(7)與第五透鏡(8)之間設有隔圈(12);所述的第一透鏡(4)為正焦距透鏡,其兩個表面均為扁圓型非球面;第二透鏡(5)為呈彎月形狀的負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5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52)為雙曲線非球面;第三透鏡(6)為正焦距透鏡,其兩個表面為圓形形狀的非球面;第四透鏡(7)為正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7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72)為雙曲線非球面;第五透鏡(8)為負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8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82)為雙曲線非球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全塑料非球面透鏡結構的高像質廣角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座(I)及連接在承座上的鏡筒(2),鏡筒前端設置有光闌(3),在鏡筒(2)的空腔中,光闌后從外到里依次設有第一透鏡(4 )、第二透鏡(5 )、第三透鏡(6 )、第四透鏡(7 )、第五透鏡(8 );所述第一透鏡(4)與第二透鏡(5)之間設有第一隔圈(9),第二透鏡(5)與第三透鏡(6)之間設有隔圈(10)、第三透鏡(6)與第四透鏡(7)之間設有隔圈(11)、第四透鏡(7)與第五透鏡(8)之間設有隔圈(12);所述的第一透鏡(4)為正焦距透鏡,其兩個表面均為扁圓型非球面;第二透鏡(5)為呈彎月形狀的負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5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52)為雙曲線非球面;第三透鏡(6)為正焦距透鏡,其兩個表面為圓形形狀的非球面;第四透鏡(7)為正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7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72)為雙曲線非球面;第五透鏡(8)為負焦距透鏡,其朝向物面的第一面(81)為圓形非球面,朝向像面的第二面(82)為雙曲線非球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明志,陸志鳳,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聯合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