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包括墻體和頂棚,墻體固定在地面上,墻體上方固定有所述頂棚,其中、地面上設置有亞粘土層,亞粘土層上設置有下混凝土基礎,下混凝土基礎的四周鋪設有圈梁,圈梁通過膨脹螺栓與下混凝土基礎之間固定連接,下混凝土基礎上設置有填沙層,填沙層上設置有聚苯板,聚苯板上設置有橡膠板,橡膠板上設置有上混凝土基礎,上混凝土基礎、橡膠板、聚苯板、填沙層、下混凝土基礎、亞粘土層與地面之間依次疊壓在一起。上混凝土基礎上設置有設備基礎,設備基礎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之間設置有若干鋼筋。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隔離設備與建筑物,不傳遞振動,將噪音全部在換熱站內部吸收,降低噪音的對外傳播,得到良好、安靜的供熱環境。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及其制造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市政供熱
,尤其涉及一種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換熱站是供熱系統中熱網與熱用戶的連接場所,作用是將熱能從熱網轉移到熱用戶系統內,提供用戶需求,并將熱網輸送的熱媒參數加以調節,變換到用戶設備所要求的參數和數量,控制用戶最佳的經濟運行狀態。現有換熱站一般設置在小區獨立建筑物內,換熱站內設置換熱間、值班室、控制室及廚房、廁所等,需要的換熱站建筑面積較大,隨著城市集中供熱的發展,特別是城市老城區,原有建筑密集,不允許新建獨立換熱站,影響了用戶的正常供熱。此外,供熱運行設備時,設備以及管道會產生較大的振動和噪音問題,即:一般高層建筑的換熱站設置于地下室而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質量。傳統換熱站的減振降噪方法,實在換熱機組的底部鋪設槽鋼制備的底座,同時墻體內壁加設吸音材料,同時,可以在管道上鋪設阻尼涂料,但這種減振降噪方法過于簡單,效果微小。為解決這種技術問題,市面上出現了一些針對泵房或管道的減振降噪的技術改進,如中國專利申請,201120338008.0公開了一種減振降噪型天然氣管道。其技術點為:天然氣管道包覆有減振降噪復合材料,減振降噪復合材料從內到外依次包括高內阻尼材料層(1)、第一減振吸聲層(2)、丁基橡膠層(3)、第二減振吸聲層(4)和一個表層鋁板(5)。其采用多層復合材料包覆天然氣管道,能有效降低管道輻射噪聲。這種技術,其各阻尼材料層與管道之間均為同一圓心,在直管階段達到降噪沒問題,但是,在彎頭階段則存在技術問題,尤其應用到熱力管道(彎頭)時,工作管熱伸長量過大擠壓保溫層,使保溫層變薄甚至工作管與外套管緊貼在一起,保溫效果變差,外套管溫度升高,進而破壞了外套管的保護層(外套管外壁的防腐層)。最終能耗增大,若保護層被破壞,外套管腐蝕增速,安全隱患增加。而在換熱站中,多數的管道均為彎頭狀,直管的部分很少,如此,也帶來了噪音增大的問題。再如中國專利申請,201110054805.0公開了管道減振降噪方法及周期性阻尼結構,其技術點為,是在管道外側按一定的間隔粘附多個阻尼片。周期性阻尼結構,包括管道和阻尼層,阻尼層在管道外部,阻尼層為多個阻尼片,多個阻尼片按一定的間隔沿管道軸向或周向粘附在管道外側。即管道為連續的,而多個阻尼片按周期性排列。這種阻尼結構可以起到減振降噪的作用,但是,缺陷如上,應用在換熱站內部時,因換熱站內部彎頭較多,這種周期性排列的結構無法適用在彎頭部分,所以,這種技術解決直管的減振降噪問題,而無法解決換熱站內部彎管的減振降噪問題。再如中國專利申請200920072860.0公開了一種空調熱泵機房管道減振降噪裝置,包括減振墊,減振墊鋪設在管道和托住或支撐管道的吊架之間。減振墊是減振降噪方法中常用的技術手段,但是,如果換熱站單純使用減振墊,其效果微小,無法降低振動與建筑物之間的傳播,而且,減振墊用的厚度增加,雖然可以增加減振降噪的效果,但是不利于換熱機組的散熱。又如中國專利申請201210186047.2公開了一種減振降噪裝置,包括上平板、下平板,還包括桿架結構,上平板和下平板的平面之間連接固定桿架結構,桿架結構由空心桿搭建而成,空心桿中填充固體顆粒。固體顆粒填充在空心桿中,充分利用了空心桿的空間,結構簡單,既能有效提高減振降噪裝置的減振效果,又不需要額外的空間;通過桿架結構對傳遞的振動波形的變化和散射,提高減振降噪裝置的減振效果。通過填充在空心桿中的固體顆粒之間的相互摩擦和碰撞進一步消耗系統振動能量,以提高減振效果。這種結構雖然能夠起到減振降噪的效果,但是,這種結構會增加換熱站的體積,尤其在換熱站改造或者新高層小區架設換熱站時,無法適用在空間狹小的區域內。為解決這種技術問題,需要出現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隔離設備與建筑物,不傳遞振動,將噪音全部在換熱站內部吸收,降低噪音的對外傳播,得到良好的、安靜的供熱環境,減少換熱站對周圍居民的噪音影響的一種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隔離設備與建筑物,不傳遞振動,將噪音全部在換熱站內部吸收,降低噪音的對外傳播,得到良好的、安靜的供熱環境,減少換熱站對周圍居民的噪音影響的一種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及其制造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包括墻體和頂棚,墻體固定在地面上,墻體上方固定有所述頂棚,其中、地面上設置有亞粘土層,亞粘土層上設置有下混凝土基礎,下混凝土基礎的四周鋪設有圈梁,圈梁通過膨脹螺栓與下混凝土基礎之間固定連接,所述下混凝土基礎上設置有填沙層,所述填沙層上設置有聚苯板,所述聚苯板上設置有橡膠板,所述橡膠板上設置有上混凝土基礎,所述上混凝土基礎、所述橡膠板、所述聚苯板、所述填沙層、所述下混凝土基礎、所述亞粘土層與地面之間依次疊壓在一起。所述上混凝土基礎上設置有設備基礎,所述設備基礎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間設置有若干鋼筋,鋼筋依次交錯構成柵格狀的鋼筋骨架,鋼筋骨架與上板、下板之間固定連接,上板上用于承擔換熱機組,下板與上混凝土基礎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墻體上涂刷有涂料層,所述墻體上通過膨脹螺栓固定有若干木龍骨,若干木龍骨彼此間距設置,相鄰兩個木龍骨之間填充有玻璃棉氈,玻璃棉氈的厚度與木龍骨的厚度相同,玻璃棉氈與木龍骨之間通過鐵絲網固定,木龍骨與玻璃棉氈的一側設置有吸音板,吸音板與木龍骨之間固定連接。所述頂棚下部通過固定螺栓固定有吊件,頂棚下表面涂刷有涂料層,吊件上設置有主龍骨和次龍骨,涂料層與主龍骨、次龍骨之間的空間填充有玻璃棉氈,玻璃棉氈通過鐵絲網固定在涂料層與主龍骨之間的空間,玻璃棉氈通過鐵絲網固定在主龍骨與次龍骨之間的空間,所述吊件下表面設置有吸音板,吸音板與吊件之間通過膨脹螺栓固定,主龍骨、次龍骨與吊件之間插接固定。所述墻體內設置有8mm厚吸音巖棉,所述頂棚上設置有圓柱狀或棱臺狀頂蓋。所述上混凝土基礎、所述下混凝土基礎為200-220mm厚,所述橡膠板的厚度為20mm,橡膠板上設置有若干紋理,紋理深度為1-2mm。所述聚苯板的厚度為15-20mm,聚苯板的四周翹起并貼緊圈梁,所述填沙層的厚度為130-150mm,所述亞粘土層的厚度為100-120mm,所述亞粘土層為亞粘土鋪設在地面上后夯實所得。所述鋼筋骨架的形狀與周長與上混凝土基礎相同,所述鋼筋骨架的厚度為20-30mm,所述鋼筋骨架內部填充有橡膠顆粒。所述涂料層為,丙烯酸-苯乙烯類樹脂或乙烯-醋酸乙烯酯類樹脂的共混乳液;所述玻璃棉氈為40-45mm厚,容重為24kg/m3,所述吸音板為鋁合金材質,其上設置有若干小孔,小孔的孔徑小于等于10mm,所述吸音板的厚度為3-5mm厚。所述墻體上設置有隔音窗或隔音門,隔音窗和隔音門上設置有雙層中空玻璃,隔音窗和隔音門內部設置有吸音巖棉,所述墻體的下部設置有管道區域,管道區域上開孔架設彎管,彎管包括工作管和外套管,所述工作管、所述外套管呈L型,所述外套管套在工作管的外部,所述外套管的外部進一步設置有異徑管,所述外套管與所述工作管之間填充有保溫層,所述外套管與所述工作管的圓心位于同一點,所述異徑管與所述外套管之間固定連接,所述異徑管的一側內壁貼近外套管的外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包括墻體和頂棚,墻體固定在地面上,墻體上方固定有所述頂棚,其特征在于、地面上設置有亞粘土層,亞粘土層上設置有下混凝土基礎,下混凝土基礎的四周鋪設有圈梁,圈梁通過膨脹螺栓與下混凝土基礎之間固定連接,所述下混凝土基礎上設置有填沙層,所述填沙層上設置有聚苯板,所述聚苯板上設置有橡膠板,所述橡膠板上設置有上混凝土基礎,所述上混凝土基礎、所述橡膠板、所述聚苯板、所述填沙層、所述下混凝土基礎、所述亞粘土層與地面之間依次疊壓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包括墻體和頂棚,墻體固定在地面上,墻體上方固定有所述頂棚,其特征在于:地面上設置有亞粘土層,亞粘土層上設置有下混凝土基礎,下混凝土基礎的四周鋪設有圈梁,圈梁通過膨脹螺栓與下混凝土基礎之間固定連接,所述下混凝土基礎上設置有填沙層,所述填沙層上設置有聚苯板,所述聚苯板上設置有橡膠板,所述橡膠板上設置有上混凝土基礎,所述上混凝土基礎、所述橡膠板、所述聚苯板、所述填沙層、所述下混凝土基礎、所述亞粘土層與地面之間依次疊壓在一起,所述上混凝土基礎上設置有設備基礎,所述設備基礎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間設置有若干鋼筋,鋼筋依次交錯構成柵格狀的鋼筋骨架,鋼筋骨架與上板、下板之間固定連接,上板上用于承擔換熱機組,下板與上混凝土基礎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墻體上涂刷有涂料層,所述墻體上通過膨脹螺栓固定有若干木龍骨,若干木龍骨彼此間距設置,相鄰兩個木龍骨之間填充有玻璃棉氈,玻璃棉氈的厚度與木龍骨的厚度相同,玻璃棉氈與木龍骨之間通過鐵絲網固定,木龍骨與玻璃棉氈的一側設置有吸音板,吸音板與木龍骨之間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棚下部通過固定螺栓固定有吊件,頂棚下表面涂刷有涂料層,吊件上設置有主龍骨和次龍骨,涂料層與主龍骨、次龍骨之間的空間填充有玻璃棉氈,玻璃棉氈通過鐵絲網固定在涂料層與主龍骨之間的空間,玻璃棉氈通過鐵絲網固定在主龍骨與次龍骨之間的空間,所述吊件下表面設置有吸音板,吸音板與吊件之間通過膨脹螺栓固定,主龍骨、次龍骨與吊件之間插接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內設置有8mm厚吸音巖棉,所述頂棚上設置有圓柱狀或棱臺狀頂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混凝土基礎、所述下混凝土基礎為200-220mm厚,所述橡膠板的厚度為20mm,橡膠板上設置有若干紋理,紋理深度為1-2mm,所述聚苯板的厚度為15-20mm,聚苯板的四周翹起并貼緊圈梁,所述填沙層的厚度為130-150mm,所述亞粘土層的厚度為100-120mm,所述亞粘土層為亞粘土鋪設在地面上后夯實所得。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減振降噪的換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骨架的形狀與周長與上混凝土基礎相同,所述鋼筋骨架的厚度為20-30mm,所述鋼筋骨架內部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翔,張厚棟,王瑞清,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市熱力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