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觸控式開口型拉鏈鏈齒分段裁切機,旨在提供可預留半齒的切刀架兩端的刀尖部分作反向半齒切斷的保持拉鏈完整性及避免產生脫線的可自動控制、操作簡便、精度高的觸控式開口型拉鏈鏈齒分段裁切機,其中主要由傳動機構、裁切機構、卷收機構、導入裝置及觸控式操作裝置組成;傳動座上由于偏心軸及凸輪的應用,能精確控制裁切機上下機座的升降;上抵刀與下切刀架使上、下機座在進行鏈齒分段裁切時,預留下開口型拉鏈的半齒;下機座上方覆設兩片式頂座,配合下方切刀架兩側可彈性升降的升塊,在拉鏈送入裁切座時因升塊上升而覆蓋鏈齒兩側的縫線,防止切刀切斷造成拉鏈脫齒。(*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到一種開口型拉鏈鏈齒分段裁切機,更具體地說涉及到一種觸控式開口型拉鏈鏈齒分段裁切機。
技術介紹
慣用作為拉鏈鏈齒裁切的設備是一種如圖13至圖15所示的裁切機結構,其是在一機座1a中央內部設置有一模塊2a,模塊2a內具有容納可彈性凸出模塊2a的撞擊裝置21a的一槽道或通道,在模塊2a的兩側各設有一壓押墊3a、31a,使撞擊裝置21a及兩壓押墊3a、31a均經由機座1a底部的支撐件4a與其直接或借由彈簧32a支撐,而產生定位升降的作用;在機座1a的上表面兩側配合模塊2a兩側各設置有一導板5a、51a,在兩導板5a、51a之間有使撞擊裝置21a能凸出來的一間隙,在上述機座1a的上方設有由另一動力系統產生升降作用的切截器6a,利用切截器6a與機座1a內撞擊裝置21a的協同動作,可用來分段裁切拉鏈7a的鏈齒71a;其中,在兩側導板5a、51a相對于壓押墊3a、31a處均設有鋸齒形邊緣,借以有效夾固進入拉鏈7a兩側布面,在支撐件4a與基座1a之間設有回復彈簧32a,使該支撐件4a在進行復位動作時,具有彈性回復的動作。位于機座1a上方的切截器6a與機座1a內撞擊裝置21a其型式如圖14及圖15所示,其中,切截器6a是由兩側的刀尖部61a與中央的突出構件62a所構成,撞擊裝置21a與該突出構件62a具有相同的對稱造型;當該慣用切裁機在操作時,先將拉鏈7a的粗成品置于機座1a兩側導板5a、51a與壓押墊3a、31a之間,并使鏈齒71a位于模塊2a的正上方,當開啟動力系統時,首先使切截器6a產生下降動作,并使切截器6a兩側的刀尖部61a同時切斷鏈齒71a上腳的外端部,同時切截器6a的突出構件62a推壓鏈齒71a的頭端部,以壓扁與嚙合鏈齒71a,從而使位于鏈齒71a兩側的縫線72a松脫,位于機座1a內部的撞擊裝置21a由于支撐件4a被推頂上升的動作而上升,同時,壓押墊3a、31a也由于彈簧32a的彈性而上升,達到能與導板5a、51a配合夾緊拉鏈7a兩側布面為止,再由于支撐件4a的持續上升,使撞擊裝置21a也向上移動直到與切截器6a的突出構件62a相抵而夾住鏈齒71a為止,此時,切截器6a產生反向的移動,使被夾在撞擊裝置21a與突出構件62a之間的鏈齒71a從拉鏈7a兩側布面被升高(如圖15所示),并使鏈齒71a上腳部已被切斷的部份從縫線72a處松脫并被去除,完成鏈齒71a切斷的動作。然而,上述的慣用裁切機結構,由于其設計得不夠完善而具有以下缺點,使裁切拉鏈7a鏈齒71a的質量差。具體缺點如下首先,由于該慣用裁切機,其主要是借由位于機座1a上方的切截器6a兩側的刀尖部61a來進行鏈齒71a之裁切,該刀尖部61a是一瓶口型刀尖,因此,其在裁切環形鏈齒71a上腳部時,是將待切鏈齒71a以統一裁切的方式進行,在撞擊裝置21a配合突出構件62a上升去齒時,是將待切齒完全去除,此種去全齒的方式,其在制作開口型拉鏈時(如圖10所示),容易造成制造上的困難,增加了操作程序,減低了拉鏈制造的產量,由于開口型拉鏈在配合拉鏈頭42的安裝時,必須留置一鏈齒71a的半齒,以便能夾住在開口型拉鏈頭42兩側夾片的內部作為骨架,借以防止拉鏈頭42與拉鏈7a布面之間形成柔軟易折的情形,而令開口拉鏈7a在使用上扣合不易,因此,一般而言,產業者均會在裁切機分段裁切鏈齒71a后,再以指甲剪將裁切鏈齒71a一端的末齒剪成半齒,然而此種方式不僅嚴重影響加工的效率,而且容易由于人為的關系而造成加工質量差,因此,其實用效果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其次,在該慣用裁切機中,位于機座1a上表面的導板5a、51a以及內部的壓押墊3a、31a主要是用來夾固拉鏈7a兩側的布面,而切截器6a所裁切的位置是在鏈齒71a上腳的兩外端部,即在鏈齒71a縫線72a的外側,此種裁切方式在實際操作時,時常發生鏈齒71a縫線72a由于在縫制時可能造成偏斜于鏈齒71a外側或內側的情形,而使縫線72a在無覆蓋的情況下容易被切截器6a的刀尖部61a誤切,由于誤切縫線72a可能造成整條拉鏈7a的鏈齒71a發生脫線情形,使該拉鏈7a作廢,因此,此種結構的裁切方式并非完善,而仍待進一步改良;此外,慣用的拉鏈鏈齒分段裁切機是采取人工調整對位方式,以控制拉鏈鏈齒的分段裁切距離,然而,以人工調整控制的方式須要多次調整與嘗試,且精確度不高,在大量制造前需要浪費掉許多待分段的拉鏈,如能以觸控裝置的數字系統精確控制,必可大大提高分段裁切的精確度;再者,裁切機構后需設置卷收機構,卷收機構分為二組,一組是輸出機構,為馬達傳動上下二滾輪后來拉引拉鏈向前輸出,另一組是介于裁切機構與輸出機構之間的扣緊裝置,其主要是用在拉鏈前移至一定距離后,將其扣緊固定不再向前移動??劬o裝置若在具備觸控裝置的精確控制下是無需設置的,即扣緊裝置將成為一多余的裝置,是可以不用設置的;最后,拉鏈在進入裁切機構前必須有導入裝置的輔助,但慣用裁切機卻忽略此部份的設計,所以實施上會因拉鏈導入時產生蛇行運動而產生偏斜,使對位的精確度降低,故還需針對此部份予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設置觸控裝置,借助觸控裝置的數字控制,有效并精確分段裁斷拉鏈,并縮短拉鏈長度調整的控制時間的觸控式開口型拉鏈鏈齒分段裁切機;本技術的第2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置裁切機構前置的一導入裝置,借助導入裝置有效控制拉鏈的行進及避免空帶產生,該導入裝置包括一L形支架、一活動支架、復數個滑輪、若干微動開關及一驅動馬達,借由微動開關的感觸可得知鏈帶的傳送狀態,達到自動化控制的功效,并且在裁切機構后方樞設一計算機化液晶觸控式操作裝置,使其具有計算機控制設定的功能,以簡化操作程序,因此比慣用更為優異;本技術的第3個目的在于利用下機座內設有一經特殊設計的切刀架(即慣用的模塊),其除了具有兩側平式刀口外,而且在切刀架的兩端之一對應側各設有一凸起的刀尖,位于切刀架內可以彈性伸縮的頂刀,其上端部設計成凹弧形刀口,使能配合設置在上機座上的上抵刀,產生相互夾住的作用,因此,當本技術在行鏈齒的裁切時,切刀架兩側的平式刀口恰可切斷待切鏈齒的下腳部,而位于兩端對應的刀尖可將其相對位置的單一鏈齒完全切除,使其在外形上有半齒,而兩端半齒之間的鏈齒,由于下頂刀與上抵刀的夾住與下升作用,將該段鏈齒完全拔除,除了達到拉鏈分段的功能外,而且可預留下半齒以利開口型鏈條的操作或作業,較慣用裝置更具進步性;本技術的第4個目的在于上述切刀架上的兩端凸起刀尖,由于是對稱地設置在刀口的兩側,其是為配合開口型拉鏈拉鏈頭左右不同的插置方向,而可令該切刀架作180度旋轉后鎖定在下機座內,可使該切刀架兩端的刀尖部份作反向半齒的切斷,而達到使拉鏈換向的目的,因此本技術的切刀架具備可互換的功能,增加了其實用經濟價值;本技術的第5個目的,是在下機座上表面兩側的頂座(即慣用裝置的導板)與機座內升塊(即慣用裝置的壓押墊)之間,設有特殊型式的夾槽,使拉鏈粗成品再進入裁切軌道時,無論鏈齒上縫線是否歪斜,均可令該夾槽有效的覆蓋在鏈齒兩側的縫線,使切刀架在行裁切動作時不會發生誤切縫線的情形,然而,由于在實際上,即使縫線具有歪斜現象,只要不影響拉鏈兩側鏈齒的鏈合即為良品,使本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觸控式開口型拉鏈鏈齒分段裁切機,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傳動機構、裁切機構、卷收機構、導入裝置及觸控式操作裝置組成;上述卷收機構由動力滾輪組成,上述傳動機構是指用以控制裁切機構上、下機座對拉鏈鏈齒的裁切的傳動機構,上述裁切機構在其下機座內設有切刀架與由支撐件控制升降的頂刀,而上機座設有配合達到分段裁切鏈齒的上抵刀,卷收機構的動力滾輪是指借馬達帶動卷收預定長度的拉鏈的動力滾輪;上述導入裝置設置在裁切機構前面,上述導入裝置是能夠穩定的將拉鏈導入上、下機座內進行裁切的裝置,上述導入裝置由L形支架、活動支架、復數個滑輪、多個微動開關及驅動馬達組成;上述觸控式操作裝置設置在裁切機構后面,上述觸控式操作裝置是指能簡化整個控制程序、精確掌控裁切機構及各馬達動作,使操作簡便快捷的觸控式操作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維堯,
申請(專利權)人:劉維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