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包括用于支撐閥體的上夾具板,下夾具板,所述的上夾具板上設置有分別與閥體進氣口、閥體出氣口配合的上夾具板出氣口和上夾具板進氣口,上夾具板進氣口與設置在上夾具板側面的側出氣口相連;下夾具板上設置有下夾具板進氣口,上夾具板出氣口與下夾具板之間設置有中空的轉軸,下夾具板進氣口通過下夾具板內部的管道與轉軸連接導通;所述的轉軸上固定設置有帶動轉軸轉動的扳手,所述的轉軸端口與閥體上的襯套配合卡死,使襯套跟轉軸一起轉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精確的對閥門內的氣密性進行調節,調節更方便,同時可以用來檢測閥門的氣密性,可廣泛應用于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檢測上。(*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
技術介紹
目前,常規的閥門測試輔具采用的是用螺絲刀手工旋轉閥口直至調到最佳狀態,這樣就導致測試時費時有費力,而且還能增加了調節時的難度。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0810174714.9公開了一種浮子閥密封性檢測裝置,其包括上水箱、下水箱、水位顯示管和將下水箱中的水抽到上水箱中的水泵,在上水箱和下水箱之間設有上升管、下降管和溢流管,下降管的底部設有控制下降管中水流的下閥門,水位顯示管的底部連通到靠近下閥門的進口端,水位顯示管的頂部連通高位氣相管,高位氣相管連通檢測頭。檢測時,將檢測頭與浮子閥的進水口密封連接,水泵開啟后,上水箱中的水位恒定,上水箱中的水所產生的壓力為檢測壓力,水位顯示管中的穩定水位反映浮子閥的密封性能:該穩定水位越低,說明浮子閥的密封性能越好。當該技術不能調節閥體的氣密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解決現有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需要手動扳手調節,調節精度低,操作不方便的問題。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包括用于支撐閥體的上夾具板,下夾具板,所述的上夾具板上設置有分別與閥體進氣口、閥體出氣口配合的上夾具板出氣口和上夾具板進氣口,上夾具板進氣口與設置在上夾具板側面的側出氣口相連;下夾具板上設置有下夾具板進氣口,上夾具板出氣口與下夾具板之間設置有中空的轉軸,下夾具板進氣口通過下夾具板內部的管道與轉軸連接導通;所述的轉軸上固定設置有帶動轉 軸轉動的扳手,所述的轉軸端口與閥體上的襯套配合卡死,使襯套跟轉軸一起轉動。進一步的,所述的上夾具板上設置有一對用于卡緊閥門的壓裝板。為保證工裝與閥門間的氣密性,所述的轉軸位于上夾具板的一端套有固定鑲套,固定鑲套上設置有密封墊。為保證工裝的氣密性,所述的轉軸與下夾具板、上夾具板間分別設置有密封圈。為增加轉軸與閥門間的壓緊力,所述的轉軸位于下夾具板的端部與下夾具板間設置有壓簧。優選的,所述的壓裝板一端與氣缸相連,通過氣缸運動帶動壓裝板運動對閥門壓緊。為方便操作,所述的扳手包括固定在轉軸上的旋板及分布在旋板周向的一組方便操作的把手結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通過轉動扳手帶動轉軸運動,從而帶動閥門襯套轉動,調節閥門的壓力,使得閥門滿足氣密性要求,調節方式簡單,操作精度高。所述的壓裝板可以很好的將閥門固定在上壓裝板上。所述的固定鑲套、密封墊、密封圈能夠保證工裝的氣密性及工裝和閥門配合的密封性,保證測試數據準確。所述的壓簧進一步增強了工裝對閥門的壓緊力。所述扳手結構方便操作,可以精確控制轉軸的轉動,調節閥門氣密性。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半剖視圖。圖 2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閥門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如圖1至3所示,一種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包括用于支撐閥體2的上夾具板7,下夾具板13,所述的上夾具板7上設置有分別與閥體進氣口、閥體出氣口配合的上夾具板出氣口 14和上夾具板進氣口 15,上夾具板進氣口 15與設置在上夾具板7側面的側出氣口 6相連;下夾具板13上設置有下夾具板進氣口 9,上夾具板出氣口 14與下夾具板13之間設置有中空的轉軸8,下夾具板進氣口 9通過下夾具板13內部的管道與轉軸8連接導通;所述的轉軸8上固定設置有帶動轉軸8轉動的扳手,扳手包括固定在轉軸8上的旋板10及分布在旋板10周向的一組方便操作的把手結構19,所述的把手結構19為細長桿狀。所述的轉軸8端口與閥體2上的襯套21配合卡死,襯套21通過襯套上的凸起與轉軸8上的凹槽配合卡裝在一起。使襯套21跟轉軸8—起轉動。襯套21擠壓密封塊22調整閥門的密封性。在上夾具板7上設置有一對用于卡緊閥門2的壓裝板3。所述的轉軸8位于上夾具板7的一端套有固定鑲套5,固定鑲套5上設置有密封墊4。所述的轉軸8與下夾具板13、上夾具板7間分別設置有密封圈18。所述的轉軸8位于下夾具板13的端部與下夾具板13間設置有壓簧12。所述的壓裝板3 —端與氣缸I相連,通過氣缸I運動帶動壓裝板3運動對閥門2壓緊。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將閥門放在上夾具板上,通過氣缸帶動壓裝板將閥門卡死固定。接通氣道,將閥門調到關閉狀態,通過轉軸往閥門內充氣,檢測閥門內的氣壓值,若閥門壓力滿足要求,則證明閥門合格,將閥門調到打開狀態,使其他從側出氣口排除,取下閥門;若閥門壓力不滿足要求,通過轉動扳手,帶動與轉軸固定在一起的閥門襯套轉動,襯套擠壓密封塊,提高閥門的密封度,直到測出的壓力滿足要求值。本工裝結構簡單,調整方便。權利要求1.一種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撐閥體(2)的上夾具板(7),下夾具板(13),所述的上夾具板(7)上設置有分別與閥體進氣口、閥體出氣口配合的上夾具板出氣口( 14)和上夾具板進氣口( 15),上夾具板進氣口( 15)與設置在上夾具板(7)側面的側出氣口(6)相連;下夾具板(13)上設置有下夾具板進氣口(9),上夾具板出氣口(14)與下夾具板(13)之間設置有中空的轉軸(8),下夾具板進氣口(9)通過下夾具板(13)內部的管道與轉軸(8)連接導通;所述的轉軸(8)上固定設置有帶動轉軸(8)轉動的扳手,所述的轉軸(8)端口與閥體(2)上的襯套(21)配合卡死,使襯套(21)跟轉軸(8)—起轉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夾具板(7)上設置有一對用于卡緊閥門(2)的壓裝板(3)。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8)位于上夾具板(7 )的一端套有固定鑲套(5 ),固定鑲套(5 )上設置有密封墊(4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8)與下夾具板(13)、上夾 具板(7)間分別設置有密封圈(18)。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8)位于下夾具板(13)的端部與下夾具板(13)間設置有壓簧(12)。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裝板(3)—端與氣缸(I)相連,通過氣缸(I)運動帶動壓裝板(3)運動對閥門(2)壓緊。7.如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手包括固定在轉軸(8)上的旋板(10)及分布在旋板(10)周向的一組方便操作的把手結構(19)。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結構(19)為細長桿狀。專利摘要一種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包括用于支撐閥體的上夾具板,下夾具板,所述的上夾具板上設置有分別與閥體進氣口、閥體出氣口配合的上夾具板出氣口和上夾具板進氣口,上夾具板進氣口與設置在上夾具板側面的側出氣口相連;下夾具板上設置有下夾具板進氣口,上夾具板出氣口與下夾具板之間設置有中空的轉軸,下夾具板進氣口通過下夾具板內部的管道與轉軸連接導通;所述的轉軸上固定設置有帶動轉軸轉動的扳手,所述的轉軸端口與閥體上的襯套配合卡死,使襯套跟轉軸一起轉動。本技術可以精確的對閥門內的氣密性進行調節,調節更方便,同時可以用來檢測閥門的氣密性,可廣泛應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閥門氣密性檢測調節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撐閥體(2)的上夾具板(7),下夾具板(13),所述的上夾具板(7)上設置有分別與閥體進氣口、閥體出氣口配合的上夾具板出氣口(14)和上夾具板進氣口(15),上夾具板進氣口(15)與設置在上夾具板(7)側面的側出氣口(6)相連;下夾具板(13)上設置有下夾具板進氣口(9),上夾具板出氣口(14)與下夾具板(13)之間設置有中空的轉軸(8),下夾具板進氣口(9)通過下夾具板(13)內部的管道與轉軸(8)連接導通;所述的轉軸(8)上固定設置有帶動轉軸(8)轉動的扳手,所述的轉軸(8)端口與閥體(2)上的襯套(21)配合卡死,使襯套(21)跟轉軸(8)一起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進丁,王正成,朱排進,李宏志,
申請(專利權)人:昌輝汽車電器黃山股份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