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滅菌鍋,特別涉及一種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底部的蒸汽管路,筒體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進料總成和出料總成,筒體的兩端安裝封頭,筒體兩端封頭的中心部位安裝設有機械密封的法蘭,機械密封內設有軸,軸穿過筒體和筒體兩端的封頭后通過筒體兩側支架上端的帶座軸承固定,軸的一端通過聯軸器連接設置在支架上的電機減速機,筒體內部設置有雙螺旋攪拌裝置,雙螺旋攪拌裝置固定在軸的端面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滅菌時間短,滅菌徹底,無滅菌死角,培養基料水分均勻,可以自動裝料、出料,工人工作強度低,且由于培養基料水分均勻,使食用菌生長速度均勻,大小均勻,利于管理。(*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滅菌鍋,特別涉及一種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
技術介紹
在目前食用菌生產中,滅菌鍋是一個必需的重要設備。現有的滅菌鍋需要人工裝料、出料,裝鍋后的培養基料固定不動,由于水受重力的作用不可避免的向下流動,容易出現下部水分含量高、上部水分含量低的問題,且由于培養基料固定不動,也會出現滅菌死角,滅菌不徹底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滅菌時間短、滅菌徹底、工作強度低、滅菌效率高的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底部的蒸汽管路,筒體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進料總成和出料總成,筒體的兩端安裝封頭,其特征在于:筒體兩端封頭的中心部位安裝設有機械密封的法蘭,機械密封內設有軸,軸穿過筒體和筒體兩端的封頭后通過筒體兩側支架上端的帶座軸承固定,軸的一端通過聯軸器連接設置在支架上的電機減速機,筒體內部設置有雙螺旋攪拌裝置,雙螺旋攪拌裝置固定在軸的端面上。所述的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通過雙螺旋攪拌裝置的驅動作用,培養基料在鍋體內上下、左右移動,使水分均勻、受熱均勻,無滅菌死角,縮短了滅菌時間,提高了滅菌效率。滅菌完成后,電機反 轉,培養基料在雙螺旋攪拌裝置的驅動作用下,將培養基料撥至IJ出料總成,完成自動出料。所述的雙螺旋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葉和撥料板,撥料板設置在攪拌葉之間。提高滅菌效率,完成自動出料。所述的攪拌葉為左旋攪拌葉或右旋攪拌葉。使培養基料在鍋體內上下、左右移動,使水分均勻、受熱均勻。所述的攪拌葉有多層。攪拌均勻。所述的攪拌葉有內外兩層。攪拌均勻。所述的攪拌葉內外兩層旋向相反。攪拌均勻。本技術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通過雙螺旋攪拌裝置的驅動作用,培養基料在鍋體內上下、左右移動,使水分均勻、受熱均勻,無滅菌死角,縮短了滅菌時間,提高了滅菌效率。滅菌完成后,電機反轉,培養基料在雙螺旋攪拌裝置的驅動作用下,將培養基料撥到出料總成,完成自動出料。本技術滅菌時間短,滅菌徹底,無滅菌死角,培養基料水分均勻,可以自動裝料、出料,工人工作強度低,且由于培養基料水分均勻,使食用菌生長速度均勻,大小均勻,利于管理。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其中:1、筒體2、雙螺旋攪拌裝置3、進料總成4、出料總成5、封頭6、法蘭7、機械密封8、軸9、帶座軸承10、支架11、聯軸器12、電機減速機13、蒸汽管路14、攪拌葉15、撥料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如圖1所示,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包括筒體I和設置在筒體底部的蒸汽管路13,筒體I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進料總成3和出料總成4,筒體I的兩端安裝封頭5,筒體I兩端封頭5的中心部位安裝設有機械密封7的法蘭6,機械密封7內設有軸8,軸8穿過筒體I和筒體I兩端的封頭5后通過筒體I兩側支架10上端的帶座軸承9固定,軸8的一端通過聯軸器11連接設置在支架10上的電機減速機12,筒體I內部設置有雙螺旋攪拌裝置2,雙螺旋攪拌裝置2固定在軸8的端面上。所述的雙螺旋攪拌裝置2包括攪拌葉14和撥料板15,撥料板15設置在攪拌葉14之間。所述的攪拌葉14為左旋攪拌葉或右旋攪拌葉。攪拌葉14有多層。攪拌葉14有內外兩層。攪拌葉14內外兩層旋向相反。工作原理和使用過程: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工作前,將蒸汽管路13與蒸汽鍋爐連接,電機減速機12接好電源。工作時,啟動電機減速機12,電機減速機12驅動雙螺旋攪拌裝置2旋轉,打開進料總成3,將培養基 料裝入鍋內,培養基料在雙螺旋攪拌裝置2驅動下,均勻的布置在滅菌鍋內,接通蒸汽管路13,在蒸汽的作用下,培養基料達到預定溫度,完成滅菌。由于雙螺旋攪拌裝置2的驅動作用,培養基料在鍋體內上下、左右移動,使水分均勻、受熱均勻,無滅菌死角,縮短滅菌時間,提高滅菌效率。滅菌完成后,電機反轉,培養基料在雙螺旋攪拌裝置2的驅動作用下,將培養基料撥到出料總成4,完成自動出料。權利要求1.一種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包括筒體(I)和設置在筒體底部的蒸汽管路(13),筒體(I)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進料總成(3)和出料總成(4),筒體(I)的兩端安裝封頭(5),其特征在于:筒體(I)兩端封頭(5)的中心部位安裝設有機械密封(7)的法蘭(6),機械密封(7)內設有軸(8),軸(8)穿過筒體(I)和筒體(I)兩端的封頭(5)后通過筒體(I)兩側支架(10)上端的帶座軸承(9)固定,軸(8)的一端通過聯軸器(11)連接設置在支架(10)上的電機減速機(12),筒體(I)內部設置有雙螺旋攪拌裝置(2),雙螺旋攪拌裝置(2)固定在軸(8)的端面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螺旋攪拌裝置(2)包括攪拌葉(14)和撥料板(15),撥料板(15)設置在攪拌葉(14)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葉(14)為左旋攪拌葉或右旋攪拌葉。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葉(14)有多層。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葉(14)有內外兩層。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葉(14)內外兩層旋向相反。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滅菌鍋,特別涉及一種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底部的蒸汽管路,筒體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進料總成和出料總成,筒體的兩端安裝封頭,筒體兩端封頭的中心部位安裝設有機械密封的法蘭,機械密封內設有軸,軸穿過筒體和筒體兩端的封頭后通過筒體兩側支架上端的帶座軸承固定,軸的一端通過聯軸器連接設置在支架上的電機減速機,筒體內部設置有雙螺旋攪拌裝置,雙螺旋攪拌裝置固定在軸的端面上。本技術滅菌時間短,滅菌徹底,無滅菌死角,培養基料水分均勻,可以自動裝料、出料,工人工作強度低,且由于培養基料水分均勻,使食用菌生長速度均勻,大小均勻,利于管理。文檔編號A01G1/04GK203089948SQ201320061819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4日專利技術者李治剛, 宋剛, 高名河, 王方乾, 張玉孔 申請人:淄博隆泰工貿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有雙螺旋攪拌裝置的滅菌鍋,包括筒體(1)和設置在筒體底部的蒸汽管路(13),筒體(1)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進料總成(3)和出料總成(4),筒體(1)的兩端安裝封頭(5),其特征在于:筒體(1)兩端封頭(5)的中心部位安裝設有機械密封(7)的法蘭(6),機械密封(7)內設有軸(8),軸(8)穿過筒體(1)和筒體(1)兩端的封頭(5)后通過筒體(1)兩側支架(10)上端的帶座軸承(9)固定,軸(8)的一端通過聯軸器(11)連接設置在支架(10)上的電機減速機(12),筒體(1)內部設置有雙螺旋攪拌裝置(2),雙螺旋攪拌裝置(2)固定在軸(8)的端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治剛,宋剛,高名河,王方乾,張玉孔,
申請(專利權)人:淄博隆泰工貿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