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和裝配有這種鞋底的鞋。該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包括中底(11)和大底(12),大底(12)上設有多個底花單元(13),每個底花單元(13)為中空的柱體形狀。其中,至少部分底花單元(13)通過中空柱體側壁靠近中底(11)的末端互相連接而連成一體,底花單元(13)遠離中底(11)的末端具有端壁(131)。當鞋底平放于地面時底花單元(13)的端壁(131)的接地面相對地面傾斜。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和裝配有這種鞋底的鞋使橡膠大底具備減震效果以及不同方向的差異化止滑的效果。(*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鞋底和裝配有這種鞋底的鞋,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和裝配有這種鞋底的鞋。
技術介紹
各種不同樣式的鞋一般都包括鞋幫和鞋底,鞋底通常包括多層,比如鄰近腳底的內底、鄰近地面的大底、以及內底和大底之間的中底。現有鞋子的橡膠大底通常都是平面實心的,主要具有的功能為多方向均勻止滑、耐磨,而不具有緩震和部分方向止滑提升的效果O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其上排布著多個單元結構的大底的鞋底及裝配有這種鞋底的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大底上設有多個底花單元,每個底花單元為中空的柱體形狀,其中至少部分底花單元通過中空柱體側壁靠近中底的末端互相連接而連成一體,底花單元遠離中底的末端具有端壁,當鞋底平放于地面時底花單元的端壁的接地面相對地面傾斜。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底花單元的側壁內周直徑Dl為5mnT6mm,夕卜周直徑D2為9mnTl0mm,端壁厚度 最小處為2mm并且最大處為3mm。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多個底花單元在大底上均勻排布并且相鄰的兩個底花單元之間的距離為Imm至2mm之間的值。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多個底花單元在大底上排布成使各個底花單元端壁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與所述底花單元所在鞋底部位需要增強止滑效果的方向一致。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在大底上設有底花單元的區域所對應的中底的區域留出3mnT4mm的落差。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底花單元為中空的圓柱體而且圓柱體的側壁在各處厚度相同。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底花單元為中空的圓柱體而且圓柱體的側壁厚度沿圓周逐漸減小或逐漸增大。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底花單元側壁最厚處與最薄處所在的直線與底花單元端壁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平行。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在底花單元端壁的接地面上形成至少一個凹槽。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每個凹槽在接地面上延伸形成箭頭形狀并且箭頭的指向與底花單元端壁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平行。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底花單元端壁的接地面為平坦的斜面。對于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當具有所述鞋底的鞋平放在地面上時,在鞋底前腳掌內側前部的每個底花單元端壁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與地面上的Y軸成45°夾角,在鞋底前腳掌內側后部的每個底花單元端壁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與地面上的Y軸成60°夾角,在鞋底后腳跟后部的每個底花單元端壁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與地面上的Y軸成0°夾角。一種裝配有上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的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技術方案主要的優點如下:改變橡膠大底結構,排布有單元結構陣列的區域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還取得了減震效果以及止滑效果在預定方向上加強。這種不同方向的差異化止滑的底花單元對于不同方向的剪切力將會形成不同的止滑系數。底花單元碼放的方向根據運動過程中人體腳部在不同區域不同時間段內的不同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設置,從而達到在穿著者做不同動作時鞋底部提供不一樣的止滑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所述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部分結構的豎直截面圖;圖2a是用在本技術實施例1所述的鞋底上的底花單元的立體視圖圖2b是圖2a所示的底花單元垂直于自身軸線的截面圖、沿Y軸的豎直截面圖以及沿X軸的豎直截面圖;圖3是本技術一 個實施例所述的底花單元在鞋底上的陣列排布方案;圖4a是用在本技術實施例2所述的鞋底上的底花單元的立體視圖;圖4b是圖4a所示的底花單元垂直于自身軸線的截面圖、沿Y軸的豎直截面圖以及沿X軸的豎直截面圖;圖5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所述的底花單元在鞋底上的陣列排布方案;圖6是用在本技術實施例3所述的鞋底上的底花單元垂直于自身軸線的截面圖、沿X軸的豎直截面圖以及沿Y軸的豎直截面圖;圖7是用在本技術實施例3所述的鞋底上的底花單元垂直于自身軸線的截面圖以及沿Y軸的豎直截面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包括中底11和大底12,大底12上設有多個底花單元13,每個底花單元13近似為中空的柱體形狀,其中至少部分底花單元13通過中空柱體側壁靠近中底11的末端互相連接而連成一體,底花單元13遠離中底11的末端具有端壁131,當鞋底平放于地面時底花單元13的端壁131的接地面相對地面傾斜。如圖2b和4b以及圖6和7所示,底花單元13的側壁外周直徑D2優選為9mnTl0mm,內周直徑Dl優選為5mnT6mm,端壁131厚度最小處優選為2mm并且最大處優選為3mm。中空斜面的柱體結構的底花單元13作為單元結構實現減震和不同方向的差異化止滑的功能,將這種具有方向性的單元按照增強止滑方向的不同需求以對應的方向陣列排放。底花單元由橡膠制成,因此是可形變的。如圖3所示,在大底12的各個著地部分布置底花單元陣列。優選地,多個底花單元13均勻排布并且相鄰的兩個底花單元13之間的距離約為Imm至2mm之間的某個值。由于在鞋底不同部位需要止滑的方向不同,所以多個底花單元13在大底12上排放成使各個底花單元端壁131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與該底花單元13所在鞋底部位需要增強止滑效果的方向一致。如圖1所示,為了實現本技術改進的大底上橡膠底花單元13的減震效果,在大底12上設有底花單元13的區域所對應的中底11的區域需要留出大約3mnT4_的落差L,即大底12朝向中底11的一面設有底花單元13的區域比沒有底花單元13的區域厚大約3mnT4mm0下面,通過各個實施例進一步詳細描述本技術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以及裝配有這種鞋底的鞋。圖2a和2b示出用在本技術實施例1所述的鞋底上的底花單元13a,底花單元13a為中空的圓柱體而且圓柱體的側壁在各處厚度相同,底花單元端壁131的接地面為具有凹凸紋理的斜面,即在底花單元端壁131的傾斜的接地面上形成至少一個凹槽,在圖4a所示的實施例中底花單元端壁131的接地面上有兩個凹槽,每個凹槽在接地面上延伸形成箭頭形狀并且箭頭的指向與底花單元端壁131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平行。圖4a和4b示出用在本技術實施例2所述的鞋底上的底花單元13b,實施例2的底花單元13b與實施例1的底花單元13a的不同僅在于,中空圓柱體的側壁厚度不是各處相同的,而是沿著圓周逐漸減小或逐漸增大。底花單元13b側壁最厚處與最薄處所在的直線與每個凹槽在接地面上延伸形成的箭頭的指向平行。圖5示出排布有多個實施例1的底花單元13a或多個實施例2的底花單元13b的鞋底。對于在鞋底前腳掌內側 前部121的每個底花單元13a或13b,當鞋子平放在地面上時底花單元端壁131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與地面上的Y軸成45°夾角;對于在鞋底前腳掌內側后部122的每個底花單元13a或13b,當鞋子平放在地面上時底花單元端壁131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與地面上的Y軸成60°夾角;對于在鞋底后腳跟后部123的每個底花單元13a或13b,當鞋子平放在地面上時底花單元端壁131的接地面的朝向在地面上的投影與地面上的Y軸成0°夾角。圖6示出用在本技術實施例3所述的鞋底上的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改進的大底的鞋底,包括中底(11)和大底(12),其特征在于,大底(12)上設有多個底花單元(13),每個底花單元(13)為中空的柱體形狀,其中至少部分底花單元(13)通過中空柱體側壁靠近中底(11)的末端互相連接而連成一體,底花單元(13)遠離中底(11)的末端具有端壁(131),當鞋底平放于地面時底花單元(13)的端壁(131)的接地面相對地面傾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喆,桂乾坤,林敏清,徐信銘,傅豪杰,謝慶風,黃大炳,劉冬泉,張德文,林永佳,余本剛,
申請(專利權)人:李寧體育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