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腸粉機入料器,所述入料器包括入料孔、壓強腔和出料縫,物料經入料孔進入壓強腔,物料均勻平鋪后由出料縫流出。所述壓強腔的頂板上設有多個上隔板,底板上設有多個下隔板,多個所述上隔板和多個所述下隔板交錯設置。所述入料器包括上闔和下闔,所述上隔板設于上闔上,所述下隔板設于下闔上。在現有的腸粉機中,由于腸粉厚度的加工不理想,迫切需要提供一種能夠使得腸粉機出漿均勻的入料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食品加工機械,特別是指一種腸粉機的入料器。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人們對腸粉的質量及數量均提出新的要求,從而為腸粉行業提供一個極好的發展平臺,促使腸粉朝更衛生、更好質量的目標發展。其中,腸粉機就是應用于生產腸粉的一種設備。目前,市場面的腸粉機主要包括框架及若干托盤。該框架呈中空結構,中空結構形成具有一端開口的加熱腔。同時,框架的前表面上開設有與加熱腔連通的供托盤插入框架加熱腔內的托盤開口,托盤插入框架內且密封加熱腔的開口端。工作時,先將腸粉機框架的加熱腔的開口端放置于加熱器上并對腸粉進行加熱,接著操作者借助毛刷在托盤上刷涂油液。當刷涂完成后,操作人員用勺子將桶內的腸粉料漿添加到托盤上并搖動托盤,使腸粉料漿能布滿于托盤上。接著再將腸粉餡芯置于托盤上,并用勺子將腸粉餡芯攤開。然后,把托盤放入到框架的加熱腔內加熱,直到于托盤上能成型出腸粉為止。最后,拖出托盤,用刮板將托盤上腸粉取下來以供人們食用。然而,在現有的腸粉機中,由于腸粉厚度的加工不理想,迫切需要提供一種能夠使得腸粉機出漿均勻的入料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種腸粉機入料器,該腸粉機能將腸粉料漿均勻地添加到傳送帶上,一方面為提高腸粉的生產速度以適應于規?;纳a要求提供優越的條件;另一方面減輕了操作人員的負擔;同時,還為提升腸粉的品質及口感提供極其優越的條件。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腸粉機入料器,所述入料器包括入料孔、壓強腔和出料縫,物料經入料孔進入壓強腔,物料均勻平鋪后由出料縫流出。進一步,所述壓強腔的頂板上設有多個上隔板,底板上設有多個下隔板,多個所述上隔板和多個所述下隔板交錯設置。進一步,所述入料器包括上闔和下闔,所述上隔板設于上闔上,所述下隔板設于下闔上。本技術提供的入料器其通過壓強腔調節漿液均勻平鋪,并能夠由出料縫均勻輸出,在腸粉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腸粉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腸粉機的內部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供的入料器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的入料器的下半部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動力傳送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提供的輥軸調節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3 4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腸粉機入料器1,所述入料器I包括入料孔11、壓強腔13和出料縫16,物料經入料孔11進入壓強腔13,物料均勻平鋪后由出料縫16流出。作為優選,所述壓強腔13包的頂板上設有多個上隔板,底板上設有多個下隔板,多個所述上隔 板14和多個所述下隔板15交錯設置。如圖4所示,所述入料器包括上闔10和下闔19,所述上隔板14設于上闔10上,所述下隔板15設于下闔19上。通過將入料器I設為上下兩部分,使得其結構簡單,加工容易。如圖1 5所示,本技術提供的腸粉機入料器,其應用于腸粉機,上述腸粉機包括用于控制腸粉機的自動控制模塊、用于傳輸物料的傳送模塊、用于收集物料的收存機構,所述腸粉機還包括有入料器1,所述入料器I包括入料孔11、壓強腔13和出料縫16,漿液由入料孔11進入壓強腔13,物料均勻平鋪后由出料縫16流出。尤佳地,入料孔11設于入料器I的中部,更利于漿液的分流;入料器I通過其內設的壓強腔13使得漿液能夠快速均勻地鋪設于其內部,為出料的均勻提供優越的條件。作為優選,出料端為縫隙形狀的出料縫16,能夠避免由于過壓導致的漿液過剩,更進一步為漿液均勻輸出提供優越條件。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壓強腔13的頂板12上設有多個上隔板14,底板18上設有多個下隔板15,多個所述上隔板14和多個所述下隔板15交錯設置。通過設置上隔板14和下隔板15,使得物料進入壓強腔13內后,增大其內壓力,進一步增強漿液的均勻。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傳送模塊包括傳送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出料縫16下方的傳送帶8,用于帶動傳送帶8的第一輥軸2和第二輥軸3。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輥軸2和/或第二輥軸3設置有輥軸調節器,所述輥軸調節器包括擋板35、支撐桿34、固定座36,所述擋板35呈橢圓的塊狀、與所述固定座36軸連接、設置于所述固定座36中部。尤佳地,于第二輥軸的其中一端蒸架100上設一通孔,通孔孔徑大于第二輥軸設于通孔內的直徑,于蒸架100上設一可旋轉的擋板35,該擋板可實現轉動,至少可以實現向第二輥軸3 —側轉動,并將第二輥軸推向通孔的一側,從而達到調節第二輥軸3位置的目的。作為優選,通過支撐桿實現對擋板的推移并提供持續的推力。通過移動第二輥軸,實現對傳送帶的松緊程度調節,為加工、作業等帶來便利。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傳送裝置包括蒸倉4。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蒸倉4設有倉門10、蒸架100、擋板35、蒸爐(未標示)和蒸汽通道6,所述蒸倉4內為一設有開口的空腔,所述傳送帶8設于所述開口處,所述蒸架100設于所述傳送帶8兩側,所述擋板35與所述蒸架100固定連接,設于所述傳送帶8內、第一輥軸2與第二輥軸3之間,所述倉門10設于所述傳送帶8上方,所述蒸架100、擋板35、倉門10和空腔形成一蒸汽通道6。倉門為帶有把手的,可平滑或帶翻轉的門,通過倉門打開蒸倉進行加料、觀察等。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收存機構包括主動輪34、從動輪71和收存輥軸7,所述主動輪34與所述從動輪71通過履帶(未標示)連接在一起。作為較佳方案,主動輪與第二輥軸連接在一起,其設多個帶道,包括用于與電機動力連接的電機帶道31,與收存輥軸連接的收存帶道。通過上述設,節約動力輸出源,節約產生設計中空,使產品更緊湊合理。作為優選,蒸架100上還設有護殼101,避免燙傷。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傳送帶表的轉速小于收存輥軸7表的轉速。本技術提供的食品加工領域的一種腸粉機,其包括用于澆料的入料器1,上述入料器I包括有入料孔11、壓強腔13和出料縫16,其中物料由入料孔11進入物料器,經物料器的壓強腔13將物料平鋪均勻后經出料縫16澆于傳送帶8上,傳送帶8將物料傳送到蒸倉4內,蒸熟后,傳送帶8再將腸粉傳送出蒸倉4,經收存輥軸7自動將腸粉卷起,供盛放食用。同時,由于入料器I具有澆料均勻的特點,進而生產出來的腸粉十分厚度均勻,進而為提升腸粉的品質和口感提供極其優越的條件。通過第一輥軸2和第二輥軸3旋轉,帶動傳送帶8并 將物料傳送進蒸倉4內,其傳送帶8環設于第一輥軸2和第二輥軸3旋轉上,于傳送帶8下方設有內置有蒸爐的空腔,于環設的傳送帶8的環內、第一輥軸2與第二輥軸3之間設有兩塊擋板35,傳送帶8上方設有倉門10,蒸架100設于傳送帶8側面外圍;經上述的倉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腸粉機入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器包括入料孔、壓強腔和出料縫,?物料經入料孔進入壓強腔,物料均勻平鋪后由出料縫流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華興,
申請(專利權)人:鄧華興,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