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高分子材料
,具體涉及一種在金屬表面制備具有PH響應性的高分子膜的方法。
技術介紹
分子自組裝技術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是指有機功能分子在金屬或其它基底表面通過自發吸附而形成高度有序的自組裝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成為一種在分子水平上精確控制界面性質的理想方法。其中由有機硫族化合物在金屬表面所形成的SAMs結合力較強,結構緊密且缺陷少,因而具有較高的熱力學穩定性,在潤滑、吸附、防腐、分子器件、電化學、生化傳感器以及生物膜等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在分子自組裝技術發展的近30年里,研究學者更多地致力于制備無缺陷的SAMs,卻忽略了對其不穩定性的開發與應用。在為數不多的報道中,Khlestkin等用硝氧基硫醇化合物(羧基封端的α -巰基丙酰甘氨酸等)作為配體與納米金結合,具有對pH很好的響應性,能夠作為生物探針應用于DNA檢測中。傳統的藥物制劑如片劑、膠囊及注射劑等,一直存在著給藥后血藥濃度起伏較大、藥物作用缺乏靶向特異性等缺點,尤其是一些毒副作用較大的抗腫瘤類藥物,需要智能載體材料來實現藥物釋放的信號控制,才能安全有效的祀向給藥。pH-響應型給藥體系是智能藥物控制釋放體系中的一種,它能夠對病灶局部pH值的區別做出反應,在一定的pH范圍內才釋放出藥物,達到定時定位地釋放藥物的效果。現有的pH敏感型給藥載體多為含酸性基團的聚合物(如羧基),它們在酸性條件下是疏水性以減少藥物的釋放,在堿性條件下變為親水性而釋放出藥物,適用于在腸道內釋放藥物。腫瘤細胞的代謝較快,導致局部PH比正常組織的要低(約6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在金屬表面制備具有pH響應性的高分子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在潔凈的金屬基片表面自組裝具有通式1的端基α位含鹵素的硫縮醛分子,得到自組裝單分子層金屬基片;式中:R1是烴基,或者是末端帶羥基、羧基或甲氧基的烴基,R2是烴基,X是鹵素;步驟二、將步驟一中所述自組裝單分子層金屬基片置于含催化劑的單體溶液中,在惰性氣體保護下反應1h~48h,使自組裝單分子層金屬基片表面形成高分子膜;所述單體為苯乙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類;所述單體溶液中單體的濃度為1μM~1mM;所述單體溶液的溶劑為正己烷、甲苯、甲醇、乙醇和水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催化劑為聯吡啶、五甲基二亞乙基三胺、氯化銅和抗壞血酸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催化劑的摩爾量為單體摩爾量的1/15~1/5;步驟三、將步驟二中表面形成高分子膜的金屬基片用無水乙醇洗滌后用氮氣吹干,得到表面具有pH響應性的高分子膜的金屬基片。FDA0000160818371.jpg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在金屬表面制備具有PH響應性的高分子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潔凈的金屬基片表面自組裝具有通式I的端基α位含鹵素的硫縮醛分子,得到自組裝單分子層金屬基片;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屬表面制備具有pH響應性的高分子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端基α位含鹵素的硫縮醛分子的制備方法為: 101、以具有通式2的化合物I和具有通式3的化合物II為原料,經取代反應制得具有通式4的化合物III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在金屬表面制備具有pH響應性的高分子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01中所述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的摩爾比為1: 1.1。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在金屬表面制備具有pH響應性的高分子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01中所述取代反應的反應溶劑為二氯甲烷,反應時間為12h 24h,反應溫度為0°C 40。。。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在金屬表面制備具有pH響應性的高分子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02中所述化合物III與化合物IV的摩爾比為1: 2。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宏偉,王秀梅,蔡桂鑫,張慎,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