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戶外用品領域的一種驅蚊面料,包括基體面料和位于所述基體面料上表面的聚氨酯微膠囊涂層,所述聚氨酯微膠囊涂層是由聚氨酯微膠囊構成的,所述聚氨酯微膠囊是由聚氨酯乳膠顆粒,以及包覆在所述聚氨酯乳膠顆粒中的殺蟲劑構成的。其技術效果是:能使殺蟲劑緩慢地釋放,驅蚊效果好,使用壽命長,多次水洗后,驅蚊效果不會明顯下降,且不易對人體造成損害。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戶外用品領域的一種驅蚊面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聚氨酯微膠囊制備步驟、微膠囊整理液制備步驟和涂層步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戶外用品領域的一種驅蚊面料和一種驅蚊面料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世界各國均有蚊子的困擾,我國地處亞熱帶。這一問題也相當突出。同時,蚊子還是瘧疾和其它一些病原體的傳播者。因而,尋找一種合適、有效的驅蚊手段是很迫切的。世界衛生組織曾提議以殺蟲劑浸泡蚊帳,只能被動的防止蚊子侵擾。而且,采用浸泡法織物的殺蟲效果維持時間較短,水洗后藥效大幅度下降,必需再一次浸泡。這樣既麻煩又多耗藥齊U,效率低,易污染環境,對人體也有潛在的損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驅蚊面料,其能夠控制殺蟲劑在其表面的釋放速率來驅除蚊蟲,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驅蚊效果,且不易對人體造成損害。相應地,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驅蚊面料的制備方法。實現上述目的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驅蚊面料,包括基體面料和位于所述基體面料上表面的聚氨酯微膠囊涂層,所述聚氨酯微膠囊涂層是由聚氨酯微膠囊構成的,所述聚氨酯微膠囊是由聚氨酯乳膠顆粒,以及包覆在所述聚氨酯乳膠顆粒中的殺蟲劑構成的。進一步的,所述的殺蟲劑為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進一步的,所述的基體面料為純棉面料、純麻面料、滌綸面料、腈綸面料或者尼龍面料。實現上述目的的另外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驅蚊面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聚氨酯微膠囊制備步驟:以聚乙二醇和二異氰酸酯為原料,進行乳液縮聚,并在乳液縮聚的過程中加入殺蟲劑和分散劑,得到聚氨酯微膠囊,所述聚氨酯微膠囊是由聚氨酯乳膠顆粒,以及包覆在所述聚氨酯乳膠顆粒中的殺蟲劑構成的;微膠囊整理液制備步驟:配制增稠劑DRA水溶液后,將聚氨酯微膠囊和粘合劑β -環糊精,加入所述的增稠劑DRA水溶液,攪拌均勻,得到微膠囊整理液;涂層步驟:基體面料的上表面刮涂上所述微膠囊整理液后,在85°C下烘干,再在110-120°C下焙烘,然后在80 90°C下進行水洗,最后在85°C下再次烘干,得到驅蚊面料。進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微膠囊制備步驟中,先配制OPlO乳化劑濃度為2g/L的乳濁液,再在每IOOOml的所述乳濁液中加入15g的聚乙二醇400、3g的二異氰酸酯、3g的分散劑和15 25g的殺蟲劑,然后在1000r/min的攪拌速率以及70°C的反應溫度下,進行1.5h的乳液縮聚,最后自然降溫,并在自然降溫至室溫后靜置24h,得到聚氨酯微膠囊的沉淀。再進一步的,所述的二異氰酸酯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或者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再進一步的,所述的分散劑為海藻酸鈉。再進一步的,所述的殺蟲劑為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進一步的,所述微膠囊整理液制備步驟中,先配制濃度為15g/L增稠劑DRA水溶液,再在每IOOOml的所述增稠劑DRA水溶液中加入30 40g聚氨酯微膠囊和20g的粘合劑β -環糊精,繼續攪拌5min,得到微膠囊整理液。進一步的,所述涂層步驟中,所述基體面料的進布速率為40_50m/min。采用了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驅蚊面料的技術方案,即在基體面料的上表面涂有聚氨酯微膠囊涂層,聚氨酯微膠囊涂層由聚氨酯微膠囊構成,聚氨酯微膠囊由聚氨酯乳膠顆粒,以及包覆在聚氨酯乳膠顆粒中的殺蟲劑構成的技術方案。其技術效果是:由于聚氨酯微膠囊中的聚氨酯乳膠顆粒具有由聚氨酯殼體,以及包覆在所述聚氨酯殼體外的乳化劑殼體構成的雙層結構,這樣可以使聚氨酯微膠囊中殺蟲劑緩慢釋放,起到主動驅蚊的良好效果;同時聚氨酯粘附性能好,滲透性差,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驅蚊面料只有上表面涂有聚氨酯微膠囊涂層,這樣在使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驅蚊面料時,涂有聚氨酯微膠囊涂層的上表面不與人體接觸,保證了使用者的健康。同時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驅蚊面料不會因為水洗而出現驅蚊能力的明顯下降。相應地,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驅蚊面料的制備方法,包括聚氨酯微膠囊制備步驟;微膠囊整理液制備步驟和涂層步驟。其也能實現上述技術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驅蚊面料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驅蚊面料中聚氨酯微膠囊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和圖2,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技術人為了能更好地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理解,下面通過具體地實施例,并結合附圖進行詳細地說明:實施例1:聚氨酯微膠囊制備步驟:先將2g的乳化劑OPlO加入IOOOml的去離子水中,配制乳化劑OPlO濃度為2g/L的乳濁液1000ml。再將15g的聚乙二醇400、3g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和15g的殺蟲劑加入到所述乳濁液中,再在所述的乳濁液中加3g的海藻酸鈉作為分散齊U。然后,在攪拌速率為1000r/min,反應溫度為70°C的反應條件下,進行乳液縮聚反應。1.5h后,乳液縮聚反應終止。自然降溫至室溫后靜置24h,生成聚氨酯微膠囊21的沉淀,聚氨酯微膠囊21的粒徑為5 15微米。聚氨酯微膠囊21包括聚氨酯乳膠顆粒3以及位于聚氨酯乳膠顆粒3內的殺蟲劑4。聚氨酯乳膠顆粒3由聚氨酯殼體31,以及包覆在聚氨酯殼體31外的乳化劑殼體32構成。將上層澄清水溶液倒去,留下聚氨酯微膠囊21的沉淀備用。其中聚乙二醇400是分子量為400的聚乙二醇。室溫為25°C左右。微膠囊整理液制備步驟:微膠囊整理液由聚氨酯微膠囊21、粘合劑β -環糊精、增稠劑DRA和去離子水混合配制而成。先稱取增稠劑DRA15g,加入IOOOml去離子水中,攪拌,直至稠劑DRA在去離子水混合均勻,得到濃度為15g/L增稠劑DRA水溶液為止。然后在所述的增稠劑DRA水溶液中加入聚氨酯微膠囊30g和粘合劑β -環糊精20g,繼續攪拌5min,最終制得透明均勻的微膠囊整理液。涂層步驟:將制備好的微膠囊整理液刮涂在作為基體面料I的純棉面料的上表面,然后該面料先在85°C烘干3min,再在110-120°C下焙烘3min,接著在85 90°C下水洗lmin,最后在85°C下再烘干3min,得到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驅蚊面料,涂層步驟中基體面料I的進布速率為40-50m/min。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驅蚊面料,包括基體面料I和位于基體面料I上表面的聚氨酯微膠囊涂層2,聚氨酯微膠囊涂層2是由聚氨酯微膠囊21構成的。上述實施例中,乳化劑OPlO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增稠劑DRA為聚丙烯酸類增稠齊U,其是由德國Clariant公司生產的。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殺蟲劑為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實施例2:聚氨酯微膠囊制備步驟:先將2g的乳化劑OPlO加入IOOOml的去離子水中,配制乳化劑OPlO濃度為2g/L的乳濁液1000ml。再將15g的聚乙二醇400、3g 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20g的殺蟲劑加入到所述乳濁液中,再在所述的乳濁液中加3g的海藻酸鈉作為分散劑。然后,在攪拌速率為1000r/min,反應溫度為70°C的反應條件下,進行乳液縮聚反應。1.5h后,乳液縮聚反應終止。自然降溫至室溫后靜置24h,生成聚氨酯微膠囊21的沉淀,聚氨酯微膠囊21的粒徑為5 15微米。聚氨酯微膠囊21包括聚氨酯乳膠顆粒3以及位于聚氨酯乳膠顆粒3內的殺蟲劑4。聚氨酯乳膠顆粒3由聚氨酯殼體31,以及包覆在聚氨酯殼體31外的乳化劑殼體32構成。將上層澄清水溶液倒去,留下聚氨酯微膠囊21的沉淀備用。微膠囊整理液制備步驟:微膠囊整理液由聚氨酯微膠囊21、粘合劑β -環糊精、增稠劑DRA和去離子水混合配制而成。先稱取增稠劑DRA15g,加入IOOOml去離子水中,攪拌,直至稠劑DRA在去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驅蚊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體面料(1)和位于所述基體面料(1)上表面的聚氨酯微膠囊涂層(2),所述聚氨酯微膠囊涂層(2)是由聚氨酯微膠囊(21)構成的,所述聚氨酯微膠囊是由聚氨酯乳膠顆粒(3),以及包覆在所述聚氨酯乳膠顆粒(3)中的殺蟲劑(4)構成的。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鳴,汪新貴,王文彬,陳強,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洋帆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