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透光薄膜涂布裝置,主要包括一放卷模塊、一點膠模塊、一涂膠模塊、一紫外光照射模塊及一收卷模塊。利用該卷模塊輸出一功能性薄膜至該涂膠模塊,該功能性薄膜的光線穿透率為50%~99.99%,且該點膠模塊設于該放卷模塊及該涂膠模塊之間以供點膠于該功能性薄膜的一表面,該涂膠模塊的一滾輪為超鏡面設置以滾壓該膠體涂布于該表面,最后再由該紫外光照射模塊發射出的一紫外光,使該膠體硬化固定于該功能性薄膜的表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特色為壓印方式取代原有需昂貴設備的涂布方式,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可獲得更佳的成品質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涂膠設備的領域,尤指一種以UV制程對光線穿透率介于50% 99.99%的一功能性薄膜進行上膠的透光薄膜涂布裝置。
技術介紹
從傳統產業的裝飾燈、眼鏡、車輛用燈及切削工具,乃至3C、信息等高科技產業的各種電子、光學、傳感器組件等產品上,均有利用各種功能性薄膜,包括了生物兼容性佳且耐機械磨耗的功能性薄膜,如:類鉆石薄膜、磷灰石膜等,可以應用為生醫材料的植入材表面,以提供更好的人體親和性和耐磨性;具光觸媒抗菌能力的功能性薄膜,如:二氧化鈦薄膜、含銀薄膜等,可應用在醫療院所的用具上,以降低院內交互感染的風險;透明又導電的功能性薄膜,如:銦錫氧化物(ΙΤ0),常作為太陽能光電板上的透明電極;具超硬特性的功能性薄膜,如氮化鈦薄膜等,可應用在刀具、模具的披覆上,以增加刀具、模具的表面硬度而延長其使用壽命;具有導體、絕緣體或半導體性質的功能性薄膜,可結合微影蝕刻等技術創造出微小的電子組件,并集成化成為電子電路芯片,其相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目前,功能性薄膜通常利用真空濺鍍機而制備,依序經過吸附與脫附;擴散或再蒸發;孕核;成核乃至成長,最終于一基板表面的一靶材原子上由非連續的島狀結構逐漸形成連續且完整的功能性薄膜。因此,功能性薄膜的形成是靠原子穩定的堆棧,且由于堆棧形式的不同而能改變其結構與性質。而這些功能性薄膜會依據使用時的需求進行貼合,故于該功能性薄膜的一表面上涂布具有黏性的一膠體涂布制程,以便于后續貼合制程的進行。但實際上,由于熱硬化涂布制程的制作時間包括了干燥的時間長,因此,其生產效率不彰。肇因某些功能性薄膜不耐熱,故無法以熱硬化涂布制程進行加工,如強制以熱硬化涂布制程加工,恐會影響產品的質量,而產生UV硬化制程以作為上述功能性薄膜的加工制程;但,UV硬化制程加工時,最常發生涂膠滾輪被刮傷或沾附油污,而使該功能性薄膜及該膠體被污染,致使成品的質量下降,故有必要針對此進行改良,期能獲得更高的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透光薄膜涂布裝置,以利用具有超鏡面設置的一滾輪進行壓印,同時配合相對設置的一紫外光照射裝置,以將一膠體平整地涂布并通過紫外光由另一側透射而硬化固定于一功能性薄膜的表面,使用UV硬化制程而提聞生廣效率及成品的質量。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的透光薄膜涂布裝置,以將一膠體涂布設于光線穿透率為50% 99.99%的一功能性薄膜上,其包括:一放卷模塊,供以繞設該功能性薄膜并輸出;一點膠模塊,設于該放卷模塊的一側,并位于該薄膜的一涂膠面的上方,該點膠模塊填充設有該膠體而滴落于該涂膠面;一涂膠模塊,設于該點膠模塊的一側,且該涂膠模塊由多個滾輪間隔并排設置而成,以供穿設該功能性薄膜于其間,該其中一滾輪與該功能性薄膜的該涂膠面相接觸,且該滾輪為超鏡面設置,以滾壓該膠體而使其平整地涂布于該功能性薄膜的該涂膠面上;及一紫外光照射模塊,設于該涂膠模塊的一側并位于該功能性薄膜的另一面,且該紫外光照射模塊發射出一設定硬化能量的一紫外光,以穿透該功能性薄膜而直接照射該膠體,而在滾壓過程中使該膠體硬化固定于該涂膠面上。應注意的是,其中該涂膠模塊的表面粗糙度為0.01 5 μ m ;該設定硬化能量介于0.lj/cm2 3J/cm2。其中,該紫外光照射模塊包括多支紫外線燈管,且電性連接至一電力源而發射出紫外光。其中,與該功能性薄膜的該涂膠面相接觸的該滾輪可為不銹鋼材質,或經過如鍍銦鉻、鍍鎳、鍍銅與鐵氟龍等其中的一種表面處理的該滾輪。于一實施例中,本技術的該透光薄膜涂布裝置,更具有一機架,供以設置該放卷模塊、該點膠模塊、該涂膠模塊及該紫外光照射模塊。再者,其更具有一動力源,供以動力銜接該放卷模塊及該涂膠模塊,以使該放卷模塊及該涂膠模塊同步或異步轉動。本技術達到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以壓印方式取代原有需昂貴設備的涂布方式,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可獲得更佳的成品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運轉時的狀態示意圖(一)。圖3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運轉時的狀態示意圖(二)。圖4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運轉時的狀態示意圖(三)。附圖標記說明1-透光薄膜涂布裝置;11_放卷模塊;12_點膠模塊;13_涂膠模塊;131_滾輪;14-紫外光照射模塊;141-紫外燈管;15_機架;16_動力源;17_收卷模塊;2_膠體;3_功能性薄膜;31-涂膠面。具體實施方式為使審查員能清楚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僅以下列說明搭配圖式,敬請參閱。請參閱圖1、2 4,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及其運轉時的各種狀態示意圖。如圖中所示,本技術該透光薄膜涂布裝置I用來將一膠體2以超鏡面滾輪壓印涂布設于光線穿透率介于50% 99.99%的一功能性薄膜3上,該透光薄膜涂布裝置I包括一放卷模塊11、一點膠模塊12、一涂膠模塊13、一紫外光照射模塊14及一收卷模塊17。其中該放卷模塊11設于一機架15上,供以將該功能性薄膜3卷設于其上,并可將該功能性薄膜3以線性方式輸出至該涂膠模塊13。該點膠模塊12同樣設于該機架15上,且位于該放卷模塊11的一側,并位于該功能性薄膜3的一涂膠面31上方,該點膠模塊12內部填充設有該膠體2而滴落于該涂膠面31上。該涂膠模塊13同樣設于該機架15上,其位于該點膠模塊12的一側,該涂膠模塊13由多個滾輪131間隔并排設置而成,以將該功能性薄膜3依序穿設于該每一滾輪131之間,該其中一滾輪131與該功能性薄膜3的該涂膠面31相接觸,且該滾輪131為超鏡面設置,該滾輪131的表面粗糙度為0.0l 5 μ m,以供滾壓該膠體2而使其平整地涂布于該涂膠面31。應注意的是,該放卷模塊11及該涂膠模塊13的該每一滾輪131與一動力源16作動力銜接,而被帶動循環運轉,以使該放卷模塊12及該涂膠模塊13作同步轉動,或是經過適當的連結而作異步轉動,供以調整該功能性膠膜3運轉時的張力值。并且,與該功能性薄膜3的該涂膠面31相接觸的該滾輪131可為不銹鋼材質,或經過如鍍銦鉻、鍍鎳、鍍銅與鐵氟龍等其中的一種表面處理的該滾輪。該紫外光照射模塊14包括多支紫外線燈管141而同樣設于該機架15上,該紫外光照射模塊14位于該涂膠模塊13的一側,并位于該功能性薄膜3的另一面,該紫外光照射模塊14,電性連接至一電力源(圖中未顯示)而發射出紫外光,因而在該涂膠模塊13進行涂膠時,可同步進行紫外光照射。應注意的是,該紫外光照射模塊14發射出一設定硬化能量的一紫外光,該設定硬化能量介于0.lj/cm2 3J/cm2,以穿透該功能性薄膜3而直接照射該膠體2,而在滾壓過程中使該膠體2同步硬化固定于該薄膜3的表面。該收卷模塊17設于該機架15上,且位于該涂膠模塊13的另一側,提供拉動該功能性薄膜3,并能將經處理完畢的該功能性膠膜3加以卷收。以上對本技術的描述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權利要求限定的精神與范圍內可對其進行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是它們都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透光薄膜涂布裝置,以將一膠體UV制程涂布設于光線穿透率為50% 99.99%的一功能性薄膜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放卷模塊,供以繞設該功能性薄膜并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透光薄膜涂布裝置,以將一膠體UV制程涂布設于光線穿透率為50%~99.99%的一功能性薄膜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放卷模塊,供以繞設該功能性薄膜并輸出;一點膠模塊,設于該放卷模塊的一側,并位于該薄膜的一涂膠面的上方,該點膠模塊填充設有該膠體而滴落于該涂膠面上;一涂膠模塊,設于該點膠模塊的一側,且該涂膠模塊由多個滾輪間隔并排設置而成,以供穿設該功能性薄膜于其間,該其中一滾輪與該功能性薄膜的該涂膠面相接觸,且該滾輪為超鏡面設置,以滾壓該膠體而使其平整地涂布于該涂膠面上;及一紫外光照射模塊,設于該涂膠模塊的一側并位于該功能性薄膜的另一面,且該紫外光照射模塊發射出一設定硬化能量的一紫外光,以穿透該功能性薄膜而直接照射該膠體,而在滾壓過程中使該膠體硬化固定于該涂膠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俊發,黃啟華,洪綺英,林欽楷,謝佳蓉,李攸軒,黃潤棠,邱廷輿,
申請(專利權)人:山太士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