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車輛多速變速箱的伺服輔助驅動系統,包括:伺服缸;電纜,其適于在一端部連接至一桿,例如連接至變速桿或離合器,且在其另一端部通過聯接機構連接至驅動組件;以及控制閥,其用于將電纜運動傳遞給驅動臂的驅動運動,該驅動組件控制該控制閥從而選擇性地為該伺服缸提供加壓流體以用于操作該伺服缸。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伺服輔助驅動系統,包括:伺服缸;電纜,其適于在一端部連接至操縱桿(例如變速桿或離合器)且在其另一端部通過聯接機構連接至驅動系統;以及控制閥,該驅動組件控制該控制閥從而選擇性地為該伺服缸提供加壓流體以用于操作該伺服缸。汽車工業中的伺服輔助驅動系統主要用于輔助變速桿操作,例如換檔和選檔。在該應用中,推挽式電纜由于其允許雙向運動操作而成為合適的電纜。而且伺服系統,通常稱為離合器伺服系統,也可以支持車輛的離合器驅動。為清楚起見,本專利技術將在車輛多速變速箱的伺服輔助驅動系統使用推挽式電纜的背景下進行闡述。對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是,本專利技術不限于使用推挽式電纜的伺服系統,因為有些應用場合僅需要例如用于牽引機構的伺服輔助。
技術介紹
伺服輔助驅動系統通常包括:與變速桿連接的控制閥;以及伺服缸,其可以是具有活塞的雙動氣缸,該活塞將該氣缸內部分為第一和第二腔室。當該變速桿作換檔或選檔運動時,例如電纜這樣的連接件將這種運動傳遞給控制閥,進而將加壓流體提供給該伺服缸的該第一和第二腔室,從而完成活塞所需的運動。該活塞的運動通常通過直接或間接連接到該變速箱操縱桿的活塞桿進行傳遞。為了進行換檔操作,該操縱桿需要繞其縱軸旋轉,反之為了進行選檔操作,該操縱桿需要沿其軸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一種用于車輛多速變速箱的伺服輔助驅動系統,其包括:伺服缸(30);電纜(1),其適于在一端部連接至操縱桿(92)且在另一端部通過聯接機構連接至驅動組件,以將電纜的運動傳遞給所述驅動組件的驅動運動;以及控制閥(60),所述驅動組件控制所述控制閥,以選擇性地將加壓流體提供給所述伺服缸,從而操作所述伺服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組件是驅動臂(2),所述驅動臂(2)從所述伺服缸的內腔延伸到所述伺服缸的外部,從而通過其驅動運動來控制所述控制閥;其中所述驅動臂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軸承部(2’),所述軸承部(2’ )設置在所述伺服缸的軸承內,且其中當所述驅動臂處于操作位置時,所述軸承部和軸承適于允許所述驅動臂的驅動運動,而且所述軸承部和所述軸承還適于允許所述驅動臂(2)沿其縱向在操作位置和移動釋放位置之間的運動;在所述操作位置,所述驅動臂(2)是可操作的,以用于通過驅動運動來控制所述控制閥(60);在所述釋放位置,所述驅動臂(2)沿其縱向移動;其中所述驅動臂和所述聯接機構適配,以使得所述驅動臂至少在其操作位置與所述聯接機構嚙合; 其中所述聯接機構包括兩個聯接構件(3,6 ;8),其設置在所述內腔中且可相對于彼此在打開位置和嚙合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打開位置,當所述電纜通過入口移動到所述伺服缸內時,所述電纜(I)的端部可以移動到所述聯接構件(3,6 ;8)之間的間隙中;在所述嚙合位置,所述聯接構件(3,6 ;8)能夠嚙合并將位于其間的所述推挽式電纜的端部固定住; 其中所述聯接機構和所述驅動臂被設計為以下述方式配合:所述驅動臂(2)由其釋放位置到其操作位置的運動將所述 聯接構件(3,6 ;8)由所述打開位置帶至所述電纜(I)端部上的所述嚙合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輔助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臂(2)的所述軸承部和所述軸承適于允許將所述驅動臂繞其軸承部(2’ )的旋轉運動作為操作所述控制閥的驅動運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輔助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臂(2)的所述軸承部(2’ )由所述驅動臂表面的橫向凸起形成,且所述軸承由從所述伺服缸的內腔到所述伺服缸的外部的方向延伸的通道形成;其中所述驅動臂延伸通過所述通道,且所述軸承部(2’ )設置于所述通道內,使得當所述驅動臂處于其操作位置時,所述驅動臂可以繞其軸承部(2’)進行旋轉運動;而且所述軸承部(2’)在所述通道內是可滑動的,使得可以通過所述軸承部(2’ )沿所述通道在朝向所述伺服缸外部的方向上由其操作位置到其釋放位置的滑動運動來實現所述驅動臂(2)沿其縱向的移動。4.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伺服輔助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機構和所述驅動臂(2)進一步被設計為以下述方式配合:所述驅動臂(2)由其操作位置向其釋放位置的運動將所述聯接構件(3,6;8)由所述電纜(I)端部上的所述嚙合位置帶至所述打開位置。5.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伺服輔助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機構包括作為第一聯接構件的、連接到所述驅動臂(2)內端部的鎖定體(3),所述鎖定體(3)在遠離所述驅動臂的表面內具有開口溝槽,所述開口溝槽具有尺寸被設計為容納所述推挽式電纜端部的半圓底部,且具有由所述底部延伸的漸擴的側壁;所述側壁向所述溝槽的開口端張開,所述溝槽的底部至少包括多個沿所述溝槽縱向以固定距離布置、且在垂直于所述溝槽的平面內延伸的凹槽,從而與所述電纜端部外表面上的互補凹槽相嚙合;而且,所述聯接機構的第二聯接構件是彈簧搭扣(6),其中所述鎖定體(3)可相對于所述彈簧搭扣(6)在與彈簧搭扣(6)彈性配合的嚙合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嚙合位置,所述彈簧搭扣(6)的一部分突入所述溝槽中以推動容納在所述溝槽中的所述電纜(I)端部向所述溝槽底部運動;在所述打開位置,所述鎖定體(3)脫離與所述彈簧搭扣(6)的配合且背離其垂直移動,使得所述突出部進一步遠離所述溝槽的底部;其中將所述彈簧搭扣(6)和所述鎖定體(3)從釋放位置推向彼此的力帶動所述鎖定體(3)到達所述嚙合位置,且反方向的力將所述鎖定體(3)由所述嚙合位置帶至所述釋放位置;以及 設置于所述內腔的套管(7)具有殼體部(4,5),所述殼體部(4,5)部分包圍所述鎖定體(3)和彈簧搭扣(6)以將其保持并定位在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斯文·貝約爾克加德,丹尼爾·諾海姆,伯特·繆勒,
申請(專利權)人:孔斯貝格汽車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