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七速雙離合變速器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3121120 閱讀: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0:15
    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屬于一種汽車變速器,特別涉及一種多檔雙離合變速器。其技術方案是:一種七速雙離合變速器,包括:發(fā)動機、離合器模塊、和變速箱模塊;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采用五對前進檔齒輪對和一對倒檔齒輪對,實現(xiàn)了七個前進檔位和三個倒檔,齒輪機構復用度較高;采用與手動變速箱相類似的兩軸系布置,工藝繼承性好;變速箱檔位切換時沒有動力中斷,實現(xiàn)了全部檔位的動力換檔;實現(xiàn)了一個超速檔,有利于提高車輛的燃油經(jīng)濟性。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七速雙離合變速器
    本專利技術屬于一種汽車變速器,特別涉及一種多檔雙離合變速器。
    技術介紹
    當今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節(jié)能減排成為設計的主要方向,車輛對變速器的設計要求越趨嚴格,具有高傳動效率、結構簡單的雙離合自動變速器逐漸成為發(fā)展趨勢。雙離合變速箱結合了手動變速箱的高效和自動變速箱的優(yōu)點,使用兩套離合器取代效率較低的液力變矩器,通過兩套離合器的相互交替工作,來到達無間隙動力換檔的效果,不僅使車輛的駕駛變得更簡單,還有效地提高了汽車的舒適性、動力性與安全性。為獲得雙離合變速箱緊湊的體積,車輛雙離合變速箱通常采用三自由度或者四自由度的定軸齒輪機構設計,通過機構的復用率,降低齒輪機構的復雜度,并實現(xiàn)更多的檔位。但在輕量化、緊湊性方面仍有潛力可挖。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齒輪機構復用率更高,從而重量更輕、結構更為緊湊的七速雙離合變速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七速雙離合變速器,包括發(fā)動機、離合器模塊和變速箱模塊;發(fā)動機通過離合器模塊與變速箱模塊相連。離合器模塊包括:第一離合器及對應的第一輸入軸,第二離合器及對應的第二輸入軸;第一輸入軸同軸空套在第二輸入軸外。變速箱模塊包括:與第二輸入軸同軸布置的變速箱輸出軸;與變速箱輸出軸平行布置的中間軸、同軸空套在中間軸外的中間軸套軸。第一輸入軸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齒輪和第三齒輪;第二輸入軸上連接第五齒輪;變速箱輸出軸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中間軸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三同步器、第四同步器和第十二齒輪;中間軸套軸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六齒輪、第八齒輪和第十齒輪;第七齒輪、第九齒輪和第十一齒輪依次空套在變速箱輸出軸上;第二齒輪和第四齒輪依次空套在中間軸上。第一同步器向左結合時同步變速箱輸出軸和第二輸入軸,向右嚙合時同步變速箱輸出軸和第七齒輪;第二同步器向左嚙合時同步變速箱輸出軸和第九齒輪,向右嚙合時同步變速箱輸出軸和第十一齒輪;第三同步器向左嚙合時同步中間軸和第二齒輪,向右嚙合時同步中間軸和第四齒輪;第四同步器向左嚙合時同步中間軸中間軸套軸。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第三齒輪與第四齒輪嚙合,第五齒輪與第六齒輪嚙合,第七齒輪與第八齒輪嚙合,第九齒輪通過惰輪與第十齒輪嚙合,第十一齒輪與第十二齒輪嚙合。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采用五對前進檔齒輪對和一對倒檔齒輪對,實現(xiàn)了七個前進檔位和三個倒檔,齒輪機構復用度較高;采用與手動變速箱相類似的兩軸系布置,工藝繼承性好;變速箱檔位切換時沒有動力中斷,實現(xiàn)了全部檔位的動力換檔;實現(xiàn)了一個超速檔,有利于提高車輛的燃油經(jīng)濟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傳動簡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1檔狀態(tài)功率流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2檔狀態(tài)功率流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3檔狀態(tài)功率流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4檔狀態(tài)功率流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5檔狀態(tài)功率流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6檔狀態(tài)功率流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7檔狀態(tài)功率流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倒1檔狀態(tài)功率流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倒2檔狀態(tài)功率流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倒3檔狀態(tài)功率流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參見附圖1,該變速器包括發(fā)動機101、離合器模塊102和變速箱模塊;發(fā)動機101通過離合器模塊102與變速箱模塊相連。離合器模塊102包括:第一離合器202及對應的第一輸入軸302,第二離合器201及對應的第二輸入軸301;第一輸入軸302同軸空套在第二輸入軸301外。變速箱模塊包括:與第二輸入軸301同軸布置的變速箱輸出軸303;與變速箱輸出軸303平行布置的中間軸304、同軸空套在中間軸304外的中間軸套軸305。第一輸入軸302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齒輪401和第三齒輪403;第二輸入軸301上連接第五齒輪405;變速箱輸出軸303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同步器203和第二同步器204;中間軸304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三同步器205、第四同步器206和第十二齒輪412;中間軸套軸305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六齒輪406、第八齒輪408和第十齒輪410;第七齒輪407、第九齒輪409和第十一齒輪411依次空套在變速箱輸出軸303上;第二齒輪402和第四齒輪404依次空套在中間軸304上。第一同步器203向左結合時同步變速箱輸出軸303和第二輸入軸301,向右嚙合時同步變速箱輸出軸303和第七齒輪407;第二同步器204向左嚙合時同步變速箱輸出軸303和第九齒輪409,向右嚙合時同步變速箱輸出軸303和第十一齒輪411;第三同步器205向左嚙合時同步中間軸304和第二齒輪402,向右嚙合時同步中間軸304和第四齒輪404;第四同步器206向左嚙合時同步中間軸304中間軸套軸305。第一齒輪401與第二齒輪402嚙合,第三齒輪403與第四齒輪404嚙合,第五齒輪405與第六齒輪406嚙合,第七齒輪407與第八齒輪408嚙合,第九齒輪409通過惰輪413與第十齒輪410嚙合,第十一齒輪411與第十二齒輪412嚙合。惰輪413用于實現(xiàn)倒擋功能,通過惰輪413使轉速的方向改變,經(jīng)過惰輪413的檔位即為倒擋。該七速雙離合變速器七個前進檔位和三個倒檔,具體為:參見圖2,該七速雙離合變速器處于1檔狀態(tài)時,第一同步器203、第三同步器205、第四同步器206工作,第一同步器203向右嚙合第七齒輪407,第三同步器205向左嚙合第二齒輪402,第四同步器206向左嚙合中間軸套軸305;發(fā)動機101動力通過第一離合器202和第一輸入軸302輸入變速箱模塊,然后依次經(jīng)過第一齒輪401、第二齒輪402、第三同步器205、中間軸304、第四同步器206、中間軸套軸305、第八齒輪408、第七齒輪407、第一同步器203,最終輸出到變速箱輸出軸303。參見圖3,該七速雙離合變速器處于2檔狀態(tài)時,第一同步器203工作,第一同步器203向右嚙合第七齒輪407,發(fā)動機101動力通過第二離合器201和第二輸入軸301輸入變速箱模塊,然后依次經(jīng)過第五齒輪405、第六齒輪406、中間軸套軸305、第八齒輪408、第七齒輪407、第一同步器203,最終輸出到變速箱輸出軸303。參見圖4,該七速雙離合變速器處于3檔狀態(tài)時,第二同步器204、第三同步器205工作,第二同步器204向右嚙合第十一齒輪411,第三同步器205向左嚙合第二齒輪402;發(fā)動機101動力通過第一離合器202和第一輸入軸302輸入變速箱模塊,然后依次經(jīng)過第一齒輪401、第二齒輪402、第三同步器205、中間軸304、第十二齒輪412、第十一齒輪411、第二同步器204,最終輸出到變速箱輸出軸303。參見圖5,該七速雙離合變速器處于4檔狀態(tài)時,第二同步器204、第四同步器206工作,第二同步器204向右嚙合第十一齒輪411,第四同步器206向左嚙合齒輪中間軸套軸305;發(fā)動機101動力通過第二離合器201和第二輸入軸301輸入變速箱模塊,然后依次經(jīng)過第五齒輪405、第六齒輪406、中間軸套軸305、第四同步器206、中間軸304、第十二齒輪412、第十一齒輪411、第二同步器204,最終輸出到變速箱輸出軸303。參見圖6,該七速雙離合變速器處于5檔狀態(tài)時,第二同步器204、第三同步器205工作,第二同步器204向右嚙合第十一齒輪411,第三同步器205向右嚙合第四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七速雙離合變速器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七速雙離合變速器,包括:發(fā)動機(101)、離合器模塊(102)和變速箱模塊;所述發(fā)動機(101)通過離合器模塊(102)與變速箱模塊相連;其特征是:所述離合器模塊(102)包括:第一離合器(202)及對應的第一輸入軸(302),第二離合器(201)及對應的第二輸入軸(301);所述第一輸入軸(302)同軸空套在所述第二輸入軸(301)外;所述變速箱模塊包括:與所述第二輸入軸(301)同軸布置的變速箱輸出軸(303);與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平行布置的中間軸(304)、同軸空套在所述中間軸(304)外的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一輸入軸(302)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齒輪(401)和第三齒輪(403);所述第二輸入軸(301)上連接第五齒輪(405);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三同步器(203)和第四同步器(204);所述中間軸(304)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五同步器(205)、第六同步器(206)和第十二齒輪(412);所述中間軸套軸(305)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六齒輪(406)、第八齒輪(408)和第十齒輪(410);第七齒輪(407)、第九齒輪(409)和第十一齒輪(411)依次空套在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上;第二齒輪(402)和第四齒輪(404)依次空套在所述中間軸(304)上;所述第三同步器(203)向左結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第二輸入軸(301),向右嚙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所述第七齒輪(407);所述第四同步器(204)向左嚙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所述第九齒輪(409),向右嚙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所述第十一齒輪(411);所述第五同步器(205)向左嚙合時同步所述中間軸(304)和所述第二齒輪(402),向右嚙合時同步所述中間軸(304)和所述第四齒輪(404);所述第六同步器(206)向左嚙合時同步所述中間軸(304)所述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一齒輪(401)與所述第二齒輪(402)嚙合,所述第三齒輪(403)與所述第四齒輪(404)嚙合,所述第五齒輪(405)與所述第六齒輪(406)嚙合,所述第七齒輪(407)與所述第八齒輪(408)嚙合,所述第九齒輪(409)通過惰輪(413)與所述第十齒輪(410)嚙合,所述第十一齒輪(411)與第十二齒輪(412)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七速雙離合變速器,包括:發(fā)動機(101)、離合器模塊(102)和變速箱模塊;所述發(fā)動機(101)通過離合器模塊(102)與變速箱模塊相連;其特征是:所述離合器模塊(102)包括:第一離合器(202)及對應的第一輸入軸(302),第二離合器(201)及對應的第二輸入軸(301);所述第一輸入軸(302)同軸空套在所述第二輸入軸(301)外;所述變速箱模塊包括:與所述第二輸入軸(301)同軸布置的變速箱輸出軸(303);與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平行布置的中間軸(304)、同軸空套在所述中間軸(304)外的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一輸入軸(302)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齒輪(401)和第三齒輪(403);所述第二輸入軸(301)上連接第五齒輪(405);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同步器(203)和第二同步器(204);所述中間軸(304)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三同步器(205)、第四同步器(206)和第十二齒輪(412);所述中間軸套軸(305)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六齒輪(406)、第八齒輪(408)和第十齒輪(410);第七齒輪(407)、第九齒輪(409)和第十一齒輪(411)依次空套在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上;第二齒輪(402)和第四齒輪(404)依次空套在所述中間軸(304)上;所述第一同步器(203)向左結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第二輸入軸(301),向右嚙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所述第七齒輪(407);所述第二同步器(204)向左嚙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所述第九齒輪(409),向右嚙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所述第十一齒輪(411);所述第三同步器(205)向左嚙合時同步所述中間軸(304)和所述第二齒輪(402),向右嚙合時同步所述中間軸(304)和所述第四齒輪(404);所述第四同步器(206)向左嚙合時同步所述中間軸(304)所述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一齒輪(401)與所述第二齒輪(402)嚙合,所述第三齒輪(403)與所述第四齒輪(404)嚙合,所述第五齒輪(405)與所述第六齒輪(406)嚙合,所述第七齒輪(407)與所述第八齒輪(408)嚙合,所述第九齒輪(409)通過惰輪(413)與所述第十齒輪(410)嚙合,所述第十一齒輪(411)與第十二齒輪(412)嚙合。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七速雙離合變速器,其特征是:1檔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同步器(203)、所述第三同步器(205)、所述第四同步器(206)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3)向右嚙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05)向左嚙合,所述第四同步器(206)向左嚙合;所述發(fā)動機(101)動力通過所述第一離合器(202)和所述第一輸入軸(302)輸入變速箱模塊后,依次經(jīng)過所述第一齒輪(401)、所述第二齒輪(402)、所述第三同步器(205)、所述中間軸(304)、所述第四同步器(206)、所述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八齒輪(408)、所述第七齒輪(407)、所述第一同步器(203),輸出到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2檔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同步器(203)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3)向右嚙合,所述發(fā)動機(101)動力通過所述第二離合器(201)和所述第二輸入軸(301)輸入變速箱模塊后,依次經(jīng)過所述第五齒輪(405)、所述第六齒輪(406)、所述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八齒輪(408)、所述第七齒輪(407)、所述第一同步器(203),輸出到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3檔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同步器(204)、所述第三同步器(205)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04)向右嚙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05)向左嚙合;所述發(fā)動機(101)動力通過所述第一離合器(202)和所述第一輸入軸(302)輸入變速箱模塊后,依次經(jīng)過所述第一齒輪(401)、所述第二齒輪(402)、所述第三同步器(205)、所述中間軸(3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學良胡紀濱彭增雄苑士華李雪原荊崇波魏超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理工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狠狠爱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无码少妇A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无遮掩无码h成人av动漫|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av无码a在线观看| 午夜爽喷水无码成人18禁三级|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 亚洲爆乳AAA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 | 无码的免费不卡毛片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