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七速雙離合變速器
本專利技術屬于一種汽車變速器,特別涉及一種多檔雙離合變速器。
技術介紹
當今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節(jié)能減排成為設計的主要方向,車輛對變速器的設計要求越趨嚴格,具有高傳動效率、結構簡單的雙離合自動變速器逐漸成為發(fā)展趨勢。雙離合變速箱結合了手動變速箱的高效和自動變速箱的優(yōu)點,使用兩套離合器取代效率較低的液力變矩器,通過兩套離合器的相互交替工作,來到達無間隙動力換檔的效果,不僅使車輛的駕駛變得更簡單,還有效地提高了汽車的舒適性、動力性與安全性。為獲得雙離合變速箱緊湊的體積,車輛雙離合變速箱通常采用三自由度或者四自由度的定軸齒輪機構設計,通過機構的復用率,降低齒輪機構的復雜度,并實現(xiàn)更多的檔位。但在輕量化、緊湊性方面仍有潛力可挖。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齒輪機構復用率更高,從而重量更輕、結構更為緊湊的七速雙離合變速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七速雙離合變速器,包括發(fā)動機、離合器模塊和變速箱模塊;發(fā)動機通過離合器模塊與變速箱模塊相連。離合器模塊包括:第一離合器及對應的第一輸入軸,第二離合器及對應的第二輸入軸;第一輸入軸同軸空套在第二輸入軸外。變速箱模塊包括:與第二輸入軸同軸布置的變速箱輸出軸;與變速箱輸出軸平行布置的中間軸、同軸空套在中間軸外的中間軸套軸。第一輸入軸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齒輪和第三齒輪;第二輸入軸上連接第五齒輪;變速箱輸出軸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中間軸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三同步器、第四同步器和第十二齒輪;中間軸套軸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六齒輪、第八齒輪和第十齒輪;第七齒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七速雙離合變速器,包括:發(fā)動機(101)、離合器模塊(102)和變速箱模塊;所述發(fā)動機(101)通過離合器模塊(102)與變速箱模塊相連;其特征是:所述離合器模塊(102)包括:第一離合器(202)及對應的第一輸入軸(302),第二離合器(201)及對應的第二輸入軸(301);所述第一輸入軸(302)同軸空套在所述第二輸入軸(301)外;所述變速箱模塊包括:與所述第二輸入軸(301)同軸布置的變速箱輸出軸(303);與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平行布置的中間軸(304)、同軸空套在所述中間軸(304)外的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一輸入軸(302)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齒輪(401)和第三齒輪(403);所述第二輸入軸(301)上連接第五齒輪(405);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三同步器(203)和第四同步器(204);所述中間軸(304)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五同步器(205)、第六同步器(206)和第十二齒輪(412);所述中間軸套軸(305)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六齒輪(406)、第八齒輪(408)和第十齒輪(410);第七齒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七速雙離合變速器,包括:發(fā)動機(101)、離合器模塊(102)和變速箱模塊;所述發(fā)動機(101)通過離合器模塊(102)與變速箱模塊相連;其特征是:所述離合器模塊(102)包括:第一離合器(202)及對應的第一輸入軸(302),第二離合器(201)及對應的第二輸入軸(301);所述第一輸入軸(302)同軸空套在所述第二輸入軸(301)外;所述變速箱模塊包括:與所述第二輸入軸(301)同軸布置的變速箱輸出軸(303);與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平行布置的中間軸(304)、同軸空套在所述中間軸(304)外的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一輸入軸(302)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齒輪(401)和第三齒輪(403);所述第二輸入軸(301)上連接第五齒輪(405);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一同步器(203)和第二同步器(204);所述中間軸(304)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三同步器(205)、第四同步器(206)和第十二齒輪(412);所述中間軸套軸(305)上沿其動力傳遞方向依次連接第六齒輪(406)、第八齒輪(408)和第十齒輪(410);第七齒輪(407)、第九齒輪(409)和第十一齒輪(411)依次空套在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上;第二齒輪(402)和第四齒輪(404)依次空套在所述中間軸(304)上;所述第一同步器(203)向左結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第二輸入軸(301),向右嚙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所述第七齒輪(407);所述第二同步器(204)向左嚙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所述第九齒輪(409),向右嚙合時同步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和所述第十一齒輪(411);所述第三同步器(205)向左嚙合時同步所述中間軸(304)和所述第二齒輪(402),向右嚙合時同步所述中間軸(304)和所述第四齒輪(404);所述第四同步器(206)向左嚙合時同步所述中間軸(304)所述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一齒輪(401)與所述第二齒輪(402)嚙合,所述第三齒輪(403)與所述第四齒輪(404)嚙合,所述第五齒輪(405)與所述第六齒輪(406)嚙合,所述第七齒輪(407)與所述第八齒輪(408)嚙合,所述第九齒輪(409)通過惰輪(413)與所述第十齒輪(410)嚙合,所述第十一齒輪(411)與第十二齒輪(412)嚙合。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七速雙離合變速器,其特征是:1檔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同步器(203)、所述第三同步器(205)、所述第四同步器(206)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3)向右嚙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05)向左嚙合,所述第四同步器(206)向左嚙合;所述發(fā)動機(101)動力通過所述第一離合器(202)和所述第一輸入軸(302)輸入變速箱模塊后,依次經(jīng)過所述第一齒輪(401)、所述第二齒輪(402)、所述第三同步器(205)、所述中間軸(304)、所述第四同步器(206)、所述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八齒輪(408)、所述第七齒輪(407)、所述第一同步器(203),輸出到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2檔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同步器(203)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3)向右嚙合,所述發(fā)動機(101)動力通過所述第二離合器(201)和所述第二輸入軸(301)輸入變速箱模塊后,依次經(jīng)過所述第五齒輪(405)、所述第六齒輪(406)、所述中間軸套軸(305)、所述第八齒輪(408)、所述第七齒輪(407)、所述第一同步器(203),輸出到所述變速箱輸出軸(303);3檔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同步器(204)、所述第三同步器(205)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04)向右嚙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05)向左嚙合;所述發(fā)動機(101)動力通過所述第一離合器(202)和所述第一輸入軸(302)輸入變速箱模塊后,依次經(jīng)過所述第一齒輪(401)、所述第二齒輪(402)、所述第三同步器(205)、所述中間軸(3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學良,胡紀濱,彭增雄,苑士華,李雪原,荊崇波,魏超,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理工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