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管狀輸送機的扭轉檢測裝置,包括:限位擋鐵、報警限位、彈簧、活動轉板、活動托輥、極限限位以及平面軸承;其中,活動托輥固定在可轉動的所述活動轉板上,并在彈簧的作用下緊壓在管狀輸送機的輸送帶上;活動轉板位于管狀輸送機中的機架之上,機架與活動轉板之間安裝有平面軸承,以實現活動轉板和托輥組在機架上的轉動;在活動轉板的垂直上方0°位置處安裝有限位擋鐵,在限位擋鐵兩側的第一角度范圍內、在機架上安裝報警限位,在限位擋鐵兩側較第一角度更大的第二角度范圍內、在機架上安裝極限限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散裝物料傳輸領域,特別涉及。
技術介紹
管狀輸送機(以下簡稱管帶機)由日本普利司通公司從1964年開始研制,是在普通槽形帶式輸送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機型。它的輸送帶仍然為平面膠帶,但在它的有載分支區段適當地布置托輥,使原先在裝料點呈槽形的輸送帶向上卷成圓管,輸送帶兩側邊緣彼此搭接,物料裹在管中輸送,直到接近卸料點,輸送帶再展開,并可展平繞入頭部滾筒。管帶機在運轉過程中可能出現跑偏、扭轉現象,其具體體現為膠帶搭接位置由正上方,偏轉到兩側甚至下方,造成輸送帶和托輥的異常磨損、物料撒落、甚至輸送帶翻轉、撕裂等較大的設備故障,其經濟損失小則數十萬,大則幾百萬。針對管帶機在工作過程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領域技術人員提出了管帶機防扭轉裝置。如專利號為ZL201220108325、名稱為《管帶機用防疊帶裝置》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中,將豎向限位開關和支架安裝在管帶機出窗框后的位置,當輸送帶扭轉后,出窗框展開時與正常展開時的空間曲線不同,觸動限位開關傳感器發出報警信號并同時斷電停機。該裝置的缺點在于:只有當輸送帶扭轉發生在出窗框展開段時才能觸動報警信號,在輸送帶運轉到中間位置發生扭轉時這種裝置無法實現報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管帶機報警裝置無法對多種故障情況及時報警,應用范圍有限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反應及時、應用范圍廣的扭轉檢測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 一種用于管狀輸送機的扭轉檢測裝置,包括:限位擋鐵1、報警限位2、彈簧3、活動轉板4、活動托輥5、極限限位6以及平面軸承9 ;其中,所述活動托輥5固定在可轉動的所述活動轉板4上,并在所述彈簧3的作用下緊壓在管狀輸送機的輸送帶8上;所述活動轉板4位于管狀輸送機中的機架7之上,所述機架7與所述活動轉板4之間安裝有所述平面軸承9,以實現所述活動轉板4和托輥組5在所述機架7上的轉動;在所述活動轉板4的垂直上方0°位置處安裝有所述限位擋鐵1,在所述限位擋鐵I兩側的第一角度范圍內、在所述機架7上安裝所述報警限位2,在所述限位擋鐵I兩側較所述第一角度更大的第二角度范圍內、在所述機架7上安裝所述極限限位6。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限位擋鐵I的寬度為50mm。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活動托輥5有六個,呈六邊形布置。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活動托輥5與管狀輸送機中的托輥10的間隔距離為150mm,所述托輥10與靜止狀態的所述活動托輥5呈對稱分布。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活動轉板4與所述活動托輥5之間的固定采用螺栓固定的方法。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角度的大小范圍為30° -40°,所述第二角度的大小范圍為 140。-150。。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報警限位2通過導線將信號傳遞給聲光報警器,以發出報自目 I R ο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極限限位6通過導線將信號傳遞給管狀輸送機的控制裝置,用于停止輸送帶8的運轉。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采用所述的用于管狀輸送機的扭轉檢測裝置實現扭轉檢測的方法,包括:活動托輥5在彈簧3的作用下緊壓在輸送帶8上,輸送帶8依靠摩擦力帶動活動托輥5和托輥10內的托輥轉動,當輸送帶8在正常位置上運轉時,與活動托輥5固定的活動轉板4和機架7不發生相對轉動;當輸送帶8發生扭轉時,活動托輥5依靠彈簧3緊壓在輸送帶8上的產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將有跟隨輸送帶8 一起扭轉的趨勢;當輸送帶8扭轉角度達到或超過第一角度時,安裝在活動轉板4垂直上方的限位擋鐵I將觸動報警限位2,報警限位2發出聲光報警信號;當輸送帶8扭轉角度達到第二角度時,安裝在活動轉板4正上方的限位擋鐵I將觸動極限限位6,極限限位6通過導線將信號傳遞給管帶機控制裝置,停止輸送帶8運轉。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1、在管狀傳輸機發生故障時,本專利技術的扭轉檢測裝置能夠迅速發出報警信號或停機,實現了對管狀輸送機的雙重保護,能夠避免誤信號影響生產; 2、本專利技術的扭轉檢測裝置結構簡單,托輥等易損件更換方便;3、安裝本專利技術的扭轉檢測裝置不影響管狀傳輸機的正常使用,無需對管狀傳輸機的結構加以改變;4、本專利技術的扭轉檢測裝置的使用增加了料線的工藝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的主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的左視圖;圖面說明I限位擋鐵2報警限位3彈簧4活動轉板5活動托輥6極限限位7機架8輸送帶9平面軸承10托輥具體實施例方式現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在對本專利技術的扭轉檢測裝置進行描述前,首先對該裝置所應用的管狀輸送機進行描述。所述管狀輸送機至少包括機架7、輸送帶8、托輥10 ;如圖1所示,其中的托輥10安裝在機架7上,輸送帶8被托輥10卷成圓管狀。參考圖2,本專利技術的用于管狀輸送機的扭轉檢測裝置包括限位擋鐵1、報警限位2、彈簧3、活動轉板4、活動托輥5、極限限位6以及平面軸承9 ;其中,扭轉檢測裝置中的活動托輥5固定在可轉動的所述活動轉板4上,并在所述彈簧3的作用下緊壓在所述管狀輸送機的輸送帶8上;所述活動轉板4位于管狀輸送機中的機架7之上,所述機架7與所述活動轉板4之間安裝有所述平面軸承9,以實現所述活動轉板4和托輥組5在機架7上的轉動;在所述活動轉板4的垂直上方0°位置處安裝有限位擋鐵1,在所述限位擋鐵I兩側的第一角度范圍內、在所述機架7上安裝報警限位2,在所述限位擋鐵I兩側較所述第一角度更大的第二角度范圍內、在所述機架7上安裝極限限位6。下面對該扭轉檢測裝置中的各個部件做進一步的說明。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擋鐵I的寬度為50mm。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托輥10有六個,這六個托輥10呈六邊形布置。所述活動托輥5也有六個,這六個活動托輥5也呈六邊形布置。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托輥10與活動托輥5的數目以及排布方式可根據實際需要加以變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活動托輥5與所述托輥10的間隔距離為150mm,所述托輥10與靜止狀態的所述活動托輥5呈對稱分布。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活動轉板4與所述活動托輥5之間的固定方式可采用螺栓固定的方法。所述第一角度的大小范圍為30 ° -40 °,所述第二角度的大小范圍為140° -15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角度的大小為30°,所述第二角度的大小為150°。所述報警限位2通過導線將信號傳遞給聲光報警器,用于發出報警信息。所述極限限位6通過導線將信號傳遞給管狀輸送機的控制裝置,用于停止輸送帶8的運轉。在本實施例中,托輥組管狀輸送機中的托輥10呈六邊形,本專利技術的扭轉檢測裝置除了可以應用于此類管狀輸送機,還可用于具有其他類型的托輥組管狀輸送機。以上是對本專利技術的扭轉檢測裝置的結構描述,下面對其工作過程加以說明。活動托輥5在彈簧3的作用下緊壓在輸送帶8上,輸送帶8依靠摩擦力帶動活動托輥5和托輥10內的托輥轉動,當輸送帶8在正常位置上運轉時,與活動托輥5固定的活動轉板4和機架7不發生相對轉動。當輸送帶8發生扭轉時,活動托輥5依靠彈簧3緊壓在輸送帶8上的產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將有跟隨輸送帶8—起扭轉的趨勢。活動轉板4與活動托輥5由螺栓固定,依靠活動轉板4和機架7之間的平面軸承9,在活動托輥5與輸送帶8間的摩擦力作用下活動轉板4隨輸送帶8扭轉而轉動,當輸送帶8扭轉角度達到或超過第一角度(如30° )時,安裝在活動轉板4垂直上方的限位擋鐵I將觸動報警限位2,報警限位2發出聲光報警信號。當輸送帶8扭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管狀輸送機的扭轉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擋鐵(1)、報警限位(2)、彈簧(3)、活動轉板(4)、活動托輥(5)、極限限位(6)以及平面軸承(9);其中,所述活動托輥(5)固定在可轉動的所述活動轉板(4)上,并在所述彈簧(3)的作用下緊壓在管狀輸送機的輸送帶(8)上;所述活動轉板(4)位于管狀輸送機中的機架(7)之上,所述機架(7)與所述活動轉板(4)之間安裝有所述平面軸承(9),以實現所述活動轉板(4)和托輥組(5)在所述機架(7)上的轉動;在所述活動轉板(4)的垂直上方0°位置處安裝有所述限位擋鐵(1),在所述限位擋鐵(1)兩側的第一角度范圍內、在所述機架(7)上安裝所述報警限位(2),在所述限位擋鐵(1)兩側較所述第一角度更大的第二角度范圍內、在所述機架(7)上安裝所述極限限位(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睿,王介浩,張慶慧,鄒澎濤,張戈,孫迎春,顧華杰,
申請(專利權)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