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筒體擰緊機,包括機架、筒體擰緊機構、筒體固定機構和筒體工位轉換機構;所述筒體擰緊機構包括伺服電機、擰緊頭和彈簧,所述伺服電機的轉子水平設置;所述筒體固定機構包括下筒體定位托座和上筒體壓緊機構;所述筒體工位轉換機構包括直導軌和推進氣缸。本筒體擰緊機,其通過氣缸壓緊筒體、并通過伺服電機擰緊筒體底部,工作過程自動實現,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其擰緊機構可上下移動,下筒體定位托座和筒體壓板可根據不同規格的筒體進行選擇,從而使本筒體擰緊機能適應不同規格筒體的擰緊作業,適應性廣;其通過扭矩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可準確檢測和控制擰緊力與壓緊力,保證擰緊過程中不損傷筒體,擰緊質量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筒體擰緊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來擰緊筒體底部的筒體擰緊機。
技術介紹
現有的筒體結構中,有部分筒體由筒身和筒底通過螺紋連接組成,而目前針對這類筒體結構,還沒有專用于擰緊筒體底部的設備。筒體和筒身螺紋連接的這類筒體的規格種類多,而且對筒體底部的擰緊工藝要求極高,既要保證在裝配筒體底部的過程中不能損壞筒體,又要保證筒體底部上的O型圈的變形量在一定范圍之內,以保證筒體底部的密封效果;但是目前筒體底部主要靠人工實現擰緊,人工根據筒體的規格選擇不同的工裝,然后人工將筒體搬運到工裝上,夾緊筒身,再采用專用工具將筒體底部擰緊,最后將擰好的筒體從夾具上取下,整個筒體擰緊過程主要靠人工的經驗和人工的感覺進行處理,工作效率慢,同時無法對筒身的夾緊力、筒底的擰緊力進行測量和記錄。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筒體擰緊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人工擰緊筒體底部存在的工作效率低,擰緊力大小和夾緊力大小不可控等問題。本專利技術筒體擰緊機,包括機架、筒體擰緊機構、筒體固定機構和筒體工位轉換機構; 所述筒體擰緊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伺服電機、與伺服電機轉子單自由度滑動配合的擰緊頭和用于推動擰緊頭沿伺服電機轉子軸向移動的彈簧,所述伺服電機的轉子水平設置; 所述筒體固定機構包括下筒體定位托座和上筒體壓緊機構,所述上筒體壓緊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壓緊氣缸和連接在壓緊氣缸活塞桿上的筒體壓板,所述壓緊氣缸的活塞桿豎直設置; 所述筒體工位轉換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與伺服電機轉子軸向平行的直導軌和活塞桿與直導軌平行的推進氣缸,所述下筒體定位托座設置于直導軌上、并與直導軌單自由度滑動配合,所述推進氣缸的活塞桿和下筒體定位托座連接。進一步,所述伺服電機通過磁體吸附在機架上; 進一步,所述擰緊頭上設置有扭矩傳感器; 進一步,所述筒體壓板或機架上設置有檢測筒體壓板壓緊力的壓力傳感器; 進一步,所述筒體擰緊機還包括豎直固定在機架上的導向桿,所述筒體壓板與導向桿單自由度滑動配合; 進一步,所述下筒體定位托座和筒體壓板上設置有與筒體外形適配的弧形槽。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1、本筒體擰緊機,其通過氣缸壓緊筒身、并通過伺服電機擰緊筒底,工作過程自動實現,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2、本筒體擰緊機,其擰緊機構可上下移動,下筒體定位托座和筒體壓板可根據不同規格的筒體進行選擇,從而使本筒體擰緊機能適應不同的規格筒體的擰緊作業,適應性廣。3、本筒體擰緊機,其通過扭矩傳感器可準確檢測擰緊力,進而可控制伺服電機調節擰緊力大小,保證筒底能被可靠擰緊,同時不對筒體造成損傷,擰緊質量好。4、本筒體擰緊機,通過壓力傳感器實現壓緊力的檢測與反饋,使得壓緊筒體的力可控可調,能在保證筒體被可靠壓緊的同時不會損傷筒體。附圖說明圖1為本筒體擰緊機的主視 圖2圖1的左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筒體擰緊機,包括機架1、筒體擰緊機構、筒體固定機構和筒體工位轉換機構; 所述筒體擰緊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I上的伺服電機2、與伺服電機轉子單自由度滑動配合的擰緊頭3和用于推動擰緊頭3沿伺服電機轉子軸向移動的彈簧4,所述伺服電機2的轉子水平設置; 所述筒體固定機構包括下筒體定位托座5和上筒體壓緊機構,所述上筒體壓緊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I上的壓緊氣缸6和連接在壓緊氣缸活塞桿上的筒體壓板7,所述壓緊氣缸6的活塞桿豎直設置; 所述筒體工位轉換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I上與伺服電機轉子軸向平行的直導軌8和活塞桿與直導軌8平行的推進氣缸9,所述下筒體定位托座5設置于直導軌8上、并與直導軌8單自由度滑動配合,所述推進氣缸9的活塞桿和下筒體定位托座5連接。本筒體擰緊機的工作過程為: 1、首先,操作者將筒體筒身安裝在下筒體定位托座5上,并控制推進氣缸9將筒體沿直導軌8使其筒底和擰緊頭3連接。2、接著,控制壓緊氣缸6,使筒體壓板7下移壓緊筒體。3、然后,控制伺服電機2轉動擰緊頭3,擰緊筒體底部,擰緊過程中彈簧4推動擰緊頭3做軸向進給運動。4、最后,擰緊結束后控制壓緊氣缸6,使筒體壓板7上移;再控制推進氣缸9拉回下筒體定位托座5,卸下擰好的筒體。本筒體擰緊機,其壓緊筒體和擰緊筒體底部的工作過程自動實現,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伺服電機2通過磁體10吸附在機架I上,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磁體10為永磁吸盤,通過永磁吸盤上的手柄可方便的改變其內部的磁力系統,進而方便的釋放和吸附伺服電機2。采用磁體10固定伺服電機2,可方便的改變伺服電機2的上下位置,使擰緊頭3與筒體底部中心連接孔對齊;同時在具體實施中,下筒體定位托座5以可拆卸的方式中固定在直導軌8上,筒體壓板7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壓緊氣缸6的活塞桿上,通過更換不同的下筒體定位托座5和筒體壓板7即可對不同的筒體進行擰緊作業,因此本筒體擰緊機的通用性好。作為對本實施的改進,所述擰緊頭3上設置有扭矩傳感器11。通過扭矩傳感器11可準確檢測擰緊力,進而可控制伺服電機2調節擰緊力大小,保證筒體底部能被可靠擰緊,同時又能準確控制筒體底部上的密封圈變形量,保證密封效果,擰緊質量好。作為對本實施的改進,所述筒體壓板7上設置有檢測筒體壓板壓緊力的壓力傳感器12 ;通過壓力傳感器12實現筒體壓緊力的檢測與反饋,使得筒體的壓緊力可控可調,能在保證筒體被可靠壓緊的同時不會損傷筒體。當然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壓力傳感器12還可設置在機架I上,在筒體壓板7壓緊筒體的過程中,筒體壓板7壓在壓力傳感器7上,同樣能實現壓緊力的測量。作為對本實施的改進,所述筒體擰緊機還包括豎直固定在機架I上的導向桿13,所述筒體壓板7與導向桿13單自由度滑動配合,本結構通過導向桿13定位筒體壓板7上下移動的位置,有利于保證筒體的裝夾位置精度。作為對本實施的改進,所述下筒體定位托座5和筒體壓板7上設置有與筒體外形適配的弧形槽,本結構通過弧形槽定位筒體,結構簡單,定位準確;當然在不同實施方式中,下筒體定位托座5和筒體壓板7的結構還可根據筒體的結構進行改變,如筒體上設置有吊耳結構的,可在下筒體定位托座5設置于吊耳適配的凹槽來的定位筒體,同時通過筒體壓板7壓緊吊耳來實現筒體固定,也能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筒體擰緊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筒體擰緊機構、筒體固定機構和筒體工位轉換機構;所述筒體擰緊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伺服電機、與伺服電機轉子單自由度滑動配合的擰緊頭和用于推動擰緊頭沿伺服電機轉子軸向移動的彈簧,所述伺服電機的轉子水平設置;所述筒體固定機構包括下筒體定位托座和上筒體壓緊機構,所述上筒體壓緊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壓緊氣缸和連接在壓緊氣缸活塞桿上的筒體壓板,所述壓緊氣缸的活塞桿豎直設置;所述筒體工位轉換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與伺服電機轉子軸向平行的直導軌和活塞桿與直導軌平行的推進氣缸,所述下筒體定位托座設置于直導軌上、并與直導軌單自由度滑動配合,所述推進氣缸的活塞桿和下筒體定位托座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筒體擰緊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筒體擰緊機構、筒體固定機構和筒體工位轉換機構; 所述筒體擰緊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伺服電機、與伺服電機轉子單自由度滑動配合的擰緊頭和用于推動擰緊頭沿伺服電機轉子軸向移動的彈簧,所述伺服電機的轉子水平設置; 所述筒體固定機構包括下筒體定位托座和上筒體壓緊機構,所述上筒體壓緊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壓緊氣缸和連接在壓緊氣缸活塞桿上的筒體壓板,所述壓緊氣缸的活塞桿豎直設置; 所述筒體工位轉換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與伺服電機轉子軸向平行的直導軌和活塞桿與直導軌平行的推進氣缸,所述下筒體定位托座設置于直導軌上、并與直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景棟,王雪,鄧丹丹,廖孝勇,程森林,楊樂,周宏波,王唯,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