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電機用鐵芯焊接裝置。包括焊接模脹芯以及套設在焊接模脹芯上與其相互配合的焊接模脹套,所述的焊接模帳芯與焊接模脹套同軸設置。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焊接模脹芯與焊接模脹套的同軸設置來保證整個裝置的垂直度與同軸度要求,使焊接精度得以保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機用鐵芯焊接裝置。
技術介紹
電機作為現代社會的核心動力,廣泛應用于家電及其工業領域。一般散片焊接式電機鐵芯在焊接時很難保證電機的垂直度與同軸度,不能滿足電機鐵芯的精度要求,同時影響電機性能,造成產品報廢率上升,制造成本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機用鐵芯焊接裝置,該裝置可以保證電機鐵芯焊接的精度。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焊接模脹芯以及套設在焊接模脹芯上與其相互配合的焊接模脹套,所述的焊接模帳芯與焊接模脹套同軸設置。所述的焊接模脹套自下向上套設有第一壓板、鐵芯、第二壓板,所述的焊接模脹套、焊接模脹芯、第一壓板、第二壓板與鐵芯之間設有固定鐵芯的定位裝置,所述的第二壓板上設有焊接模壓蓋,所述的焊接模壓蓋與焊接模脹芯之間設有緊固兩者的壓緊裝置。所述的定位裝置包括第一定位裝置和第二定位裝置,所述的鐵芯包括鐵芯槽口與鐵芯槽,所述的第一定位裝置包括固定在焊接模脹套外壁上的定位針,所述的定位針與第一壓板、第二壓板及鐵芯槽口構成定位配合,所述的第二定位裝置包括槽樣棒,所述的槽樣棒與第二壓板、鐵芯槽、第一壓板及焊接模脹芯構成定位配合,所述的第二壓板、第一壓板及焊接模脹芯上分別設有與槽樣棒相配合的第一、第二、第三定位孔。所述的壓緊裝置包括鎖緊螺釘,鎖緊螺釘的下部與焊接模脹芯螺紋連接,鎖緊螺釘的上部設有孔,所述孔的中心軸線呈水平方向且孔內設有鎖緊螺釘插棒。所述的焊接模脹芯包括底座與底座中間部位設置的椎臺,所述的焊接模脹套套設在椎臺上,所述的第三定位孔設置在底座上,所述的底座外側面還設有便于焊接鐵芯的槽□。所述的焊接模脹套上分別設有第一、第二缺口,所述的第一缺口沿焊接模脹套的上表面向下設置,所述的第二缺口沿焊接模脹套的下表面向上設置,所述的第一、第二缺口分別均布有三個,且第一、第二缺口交錯布置,所述的焊接模脹套上還設有與定位針相配合的插槽。所述的第一、第二壓板的內壁分別設有與定位針相配合的第一、第二槽口,所述的第一、第二壓板的外壁分別設有便于焊接鐵芯的第三、第四槽口。所述的焊接模壓蓋的頂部設有便于鎖緊螺釘伸出的開孔,且焊接模壓蓋的底部設有避免與槽樣棒干涉的槽。所述的槽樣棒對稱設置二個。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專利技術通過焊接模脹芯與焊接模脹套的同軸設置來保證整個裝置的垂直度與同軸度要求,結構簡單,焊接精度得以保證。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焊接模脹芯的結構示意 圖3是本專利技術焊接模脹套的主視 圖4是圖3的俯視 圖5是本專利技術焊接模壓蓋的仰視 圖6是圖5的A-A剖視 圖7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壓板的結構示意 圖8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壓板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8所示的一種電機用鐵芯焊接裝置,包括焊接模脹芯I以及套設在焊接模脹芯I上與其相互配合的焊接模脹套2,焊接模帳芯I與焊接模脹套2同軸設置,焊接模脹套2自下向上套設有第一壓板3、鐵芯4、第二壓板5,焊接模脹套2、焊接模脹芯1、第一壓板3、第二壓板5與鐵芯4之間設有固定鐵芯4的定位裝置,第二壓板5上設有焊接模壓蓋6,焊接模壓蓋6與焊接模脹芯I之間設有緊固兩者的壓緊裝置。進一步的,定位裝置包括第一定位裝置和第二定位裝置,鐵芯4包括鐵芯槽口與鐵芯槽,第一定位裝置包括固定在焊接模脹套2外壁上的定位針7,定位針7與第一壓板3、第二壓板5及鐵芯槽口構成定位配合,第二定位裝置包括槽樣棒8,槽樣棒8與第二壓板5、鐵芯槽、第一壓板3及焊接模脹芯I構成定位配合,第二壓板5、第一壓板3及焊接模脹芯I上分別設有與槽樣棒8相配合的第一、第二、第三定位孔53、33、11。優選的,槽樣棒8對稱設置二個。進一步的,壓緊裝置包括鎖緊螺釘9,鎖緊螺釘9的下部與焊接模脹芯I螺紋連接,鎖緊螺釘9的上部設有孔91,孔91的中心軸線呈水平方向且孔91內設有鎖緊螺釘插棒92。進一步的,焊接模脹芯I包括底座12與底座12中間部位設置的椎臺13,焊接模脹套2套設在椎臺13上,第三定位孔11設置在底座12上,椎臺13的頂部設有與鎖緊螺釘9相配合的螺紋孔14,所述的底座12外側面還設有便于焊接鐵芯的槽口。進一步的,焊接模脹套2上分別設有第一、第二缺口 21、22,第一缺口 21沿焊接模脹套2的上表面向下設置,第二缺口 22沿焊接模脹套2的下表面向上設置,第一、第二缺口2U22分別均布有三個,且第一、第二缺口 21、22交錯布置,即焊接模脹套2設有上下交替對應的缺口,這些缺口可以實現焊接模脹套2的擴張,使其在與焊接模脹芯I配合時更加緊密。焊接模脹套2上還設有與定位針7相配合的插槽23。進一步的,第一、第二壓板3、5的內壁分別設有與定位針7相配合的第一、第二槽口 31、51,第一、第二壓板3、5的外壁分別設有便于焊接鐵芯4的第三、第四槽口 32、52,第三、第四槽口 32、52設置的位置與底座12的槽口位置相吻合,第三、第四槽口 32、52及槽口可以防止鐵芯焊接時把第一、第二壓板3、5焊接在一起。進一步的,焊接模壓蓋6的頂部設有便于鎖緊螺釘9伸出的開孔61,且焊接模壓蓋6的底部設有避免與槽樣棒8干涉的槽62,槽62可以防止各部件間的干涉。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先將定位針7插入焊接模脹套2上的插槽23內,使兩者固定,再將焊接模脹套2套在焊接模脹芯I上,再將第一壓板3通過與定位針7的配合裝入焊接模脹套2上、然后將鐵芯4通過定位針7及槽樣棒8的定位配合裝入焊接模脹套2上,最后將第二壓板5通過定位針7及槽樣棒8的定位配合裝入焊接模脹套2上,第一壓板3、鐵芯4、第二壓板5分別通過第一槽口 31、鐵芯槽口、第二槽口 51與定位針7定位配合,形成初步定位;槽樣棒8插入第二壓板5的第一定位孔53、鐵芯槽、第一壓板3的第二定位孔33及焊接模脹芯I的第三定位孔11中,實現精確定位;最后通過焊接模壓蓋6將第一壓板3、鐵芯4、第二壓板5壓緊,并通過鎖緊螺釘9及鎖緊螺釘插棒92將其擰緊固定,檢查鐵芯4疊高后即進行焊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專利技術通過定位針實現鐵芯各沖片的初步定位,再由槽樣棒實現鐵芯各沖片的精確定位,通過雙重定位來保證鐵芯的精確定位;2)焊接模脹芯與焊接模脹套同步加工,同軸設置,可以確保整個裝置的同軸度與垂直度;3)整個裝置為分體式結構,制造簡單,易于維護及更換零部件。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專利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專利技術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機用鐵芯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模脹芯(1)以及套設在焊接模脹芯(1)上與其相互配合的焊接模脹套(2),所述的焊接模帳芯(1)與焊接模脹套(2)同軸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機用鐵芯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模脹芯(I)以及套設在焊接模脹芯(I)上與其相互配合的焊接模脹套(2 ),所述的焊接模帳芯(I)與焊接模脹套(2 )同軸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用鐵芯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模脹套(2)自下向上套設有第一壓板(3)、鐵芯(4)、第二壓板(5),所述的焊接模脹套(2)、焊接模脹芯(I)、第一壓板(3)、第二壓板(5)與鐵芯(4)之間設有固定鐵芯(4)的定位裝置,所述的第二壓板(5)上設有焊接模壓蓋(6),所述的焊接模壓蓋(6)與焊接模脹芯(I)之間設有緊固兩者的壓緊裝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用鐵芯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裝置包括第一定位裝置和第二定位裝置,所述的鐵芯(4)包括鐵芯槽口與鐵芯槽,所述的第一定位裝置包括固定在焊接模脹套(2)外壁上的定位針(7),所述的定位針(7)與第一壓板(3)、第二壓板(5)及鐵芯槽口構成定位配合,所述的第二定位裝置包括槽樣棒(8),所述的槽樣棒(8)與第二壓板(5)、鐵芯槽、第一壓板(3)及焊接模脹芯(I)構成定位配合,所述的第二壓板(5)、第一壓板(3)及焊接模脹芯(I)上分別設有與槽樣棒(8)相配合的第一、第二、第三定位孔(53、33、11)。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用鐵芯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緊裝置包括鎖緊螺釘(9),鎖緊螺釘(9)的下部與焊接模脹芯(I)螺紋連接,鎖緊螺釘(9)的上部設有孔(91),所述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友華,楊偉濤,丁洪濤,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