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同時具備頂端部的支撐性的提高及基于柔軟性的確保的易引導性的提高的導線。導線(1A),其中,包括:芯線(2);覆蓋芯線(2)的螺旋體(3);固定芯線(2)的頂端與螺旋體(3)的頂端的最頂端部(4);以及形成在芯線(2)的外周面上的樹脂層(6);在所述芯線(2)的至少頂端部的外周面上,從向所述最頂端部(4)的底端方向遠離的位置至所述芯線(2)的底端方向形成所述樹脂層。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在醫療用領域中適合使用的導線。
技術介紹
當在醫療現場中對血管、輸尿管、或器官等插入導管或對血管的動脈瘤形成部插入體內留置器具時被使用作為導向裝置的醫療用導線已被人們公知。此外,在錐形螺旋體的內部及外部形成樹脂的導線也已被人們公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另外,芯線與多個螺旋體經由固定部而固定且多個螺旋體跨固定部的頂端方向和底端方向而存在的雙層螺旋體構造的導線已被人們公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10-268888號公報;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5345945號說明書。
技術實現思路
然而,在所述專利文獻I中,樹脂被填充在頂端部的螺旋彈簧內,該樹脂部分與最頂端部連接,因此導線的頂端部的扭矩傳遞性和對氣囊導管或支架這樣的醫療設備的插入性存在影響的支撐性提高,但是存在如下問題,即:該頂端部的彎曲剛性過高而柔軟性不足。另外,當如上述那樣頂端部的彎曲剛性過剩時,用于對導線的最頂端部附近的螺旋體的部分賦予彎曲形狀或撓曲形狀的易引導性下降。另外,所述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導線由于具有雙層螺旋體構造,因此與該導線中的固定芯線與多個螺旋體而得到的固定部相比,頂端方向的剛性更高,由此扭矩傳遞性和支撐性提高,但是存在如下問題,即:與該固定部相比,底端方向的剛性在該雙層螺旋體構造下未提高,由此支撐性不充分。因此,本專利技術是鑒于相關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線,其同時具備導線的頂端部的支撐性的提高、及基于柔軟性的確保的、易引導性的提高。本專利技術為一種導線,其中,包括:芯線;覆蓋芯線的螺旋體;固定芯線的頂端與螺旋體的頂端的最頂端部;以及形成在芯線的外周面上的樹脂層,在所述芯線的至少頂端部的外周面上,從向所述最頂端部的底端方向遠離的位置至所述芯線的底端方向形成所述樹脂層。所述構成由于樹脂層形成在芯線的至少頂端部的外周,因此在導線的頂端部上充分地確保支撐性。并且,該樹脂層相對于最頂端部向底端方向遠離地配置,因此在該導線的頂端部處確保了柔軟性,并且充分的確保了易引導性。另外,在上述導線中,優選的是,所述樹脂層配置在所述螺旋體的至少內側,并且所述螺旋體的內周面中至少一部分與所述樹脂層接觸。該構成由于在螺旋體與芯線之間樹脂層在與二者彼此接觸的狀態下介于二者之間,因此導線的頂端部的支撐性進一步提高。但是,如上所述地,該樹脂層由于相對于最頂端部向底端方向遠離地 配置,因此該導線的頂端部的柔軟性不受損,充分地確保了易引導性。另外,在所述導線中可以構成為,包括:配置在所述螺旋體的內側且覆蓋所述芯線的內側螺旋體,所述內側螺旋體的頂端固定到所述最頂端部,所述內側螺旋體的底端與所述樹脂層的至少頂端連續。通過設置成該構成,能夠在樹脂層的頂端與最頂端部之間確保柔軟性,并且能夠使支撐性提高。此外,確保了該樹脂層的頂端與該最頂端部之間的柔軟性,因而也確保了導線的頂端部的易引導性。另外,在所述導線中可以構成為,包括:配置在所述螺旋體的內側且覆蓋所述芯線的內側螺旋體,所述內側螺旋體的頂端從所述最頂端部向底端方向遠離,并且所述內側螺旋體的底端與所述樹脂層的至少頂端連續。所述構成由于內側螺旋體的底端與樹脂層的頂端連續,因此該內側螺旋體與該樹脂層之間的剛性差降低。并且,由于該內側螺旋體的頂端相對于所述最頂端部向底端方向遠離,因此也確保了該導線的頂端部的柔軟性。另外,在所述導線中可以構成為,所述樹脂層通過被所述芯線插入的樹脂制的筒體構成。所述構成僅通過向樹脂制的筒體內插入芯線而將該筒體外嵌安裝到該芯線,就能夠形成所述樹脂層。因此,本專利技術的樹脂層可容易地形成在芯線的外周面上。另外,在所述導線中可以構成為,隨著向所述芯線的底端方向,與所述樹脂層對應的部位的外徑增加。通過設置成該構成,所述樹脂層的支撐性隨著向底端方向而提高。由此,在沿所述導線插入氣囊導管或支架這種醫療設備時,這些醫療設備不必勉強即被插入。另外,在所述導線中可以構成為,隨著向所述芯線的底端方向,構成所述樹脂層的筒體的外徑逐級增加。該構成僅通過向所述構成的筒體插入芯線,就能夠使所述樹脂層的支撐性向底端方向逐級提聞,能夠如如述那樣的使醫療設備的插入性提聞。專利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的導線能夠同時具備頂端部的支撐性的提高、及基于柔軟性確保的易引導性的提聞。附圖說明圖1為示出實施例1的導線的說明圖;圖2不出樹脂制的圓筒體,(a)為縱截面圖、(b)為(a)的A_A線截面圖;圖3為示出實施例2的導線的說明圖;圖4為示出實施例3的導線的說明圖;圖5為示出實施例4的導線的說明圖;圖6為示出實施例5的導線的說明圖;圖7為示出實施例6的導線的說明圖。標號說明: IA IF 導線2 芯線3螺旋體4最頂端部6樹脂層9內側螺旋體16,26,36A 36C 圓筒體(筒體)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附圖來說明本專利技術涉及的導線的實施例1 6。(實施例1)如圖1所示,作為醫療用而被使用的導線IA包括芯線2,該芯線2由被設置成頂端側直徑細且底端側直徑粗的細頭圓棒形狀的金屬材料形成。另外,在所述芯線2的頂端部以覆蓋該芯線2的方式配置緊密纏繞的螺旋體3,該螺旋體3由金屬材料形成。并且,該芯線2的頂端與該螺旋體3的頂端被固定而形成大致半球體的最頂端部4。另 外,該螺旋體3的底端經由第I固定部5固定在所述芯線2上。此外,在所述芯線2的至少頂端部的外周面上,在所述螺旋體3的內側從向所述最頂端部4的底端方向遠離的位置至所述芯線2的底端方向上形成樹脂層6。具體而言,該樹脂層6的頂端與從最頂端部4向底端方向遠離的第2固定部7連接,并且該樹脂層6的底端與所述第I固定部5連接。該樹脂層6跨沿該芯線2的長軸方向的全長L與該螺旋體3的內周面接觸。所述樹脂層6包括如圖2所示的樹脂制的圓筒體16,其可通過在該圓筒體16的筒孔16a內插入所述芯線2而容易地形成。此外,優選的是,該圓筒體16的尺寸形狀和筒孔16a的尺寸形狀對應于該芯線2的樹脂層形成部位的外觀形狀。另外,該圓筒體16的材料適合使用聚氨酯、聚酰胺、聚酰亞胺或各種彈性體等。特別是,由聚酰亞胺形成的圓筒體16彎曲剛性高、并且其支撐性提高而因此被優選。另外,所述第I固定部5及第2固定部通過使用公知材料的公知技術(例如,粘結齊U、釬焊、或熔接)而構成。所述構成的導線IA由于在芯線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樹脂層6,因此在該導線IA的頂端部處支撐性得以充分確保。并且,相對于所述最頂端部4而言,該樹脂層6的頂端向底端方向遠離而配置,因此在該導線I A的頂端部處充分地確保柔軟性,并充分地確保易引導性。另外,所述樹脂層6在螺旋體3與芯線2之間與二者彼此接觸地介于二者之間,因此該導線IA的頂端部的支撐性進一步提高。但是,不需要該樹脂層6的全長L與螺旋體3的內周面接觸,可以局部地接觸。例如,所述樹脂層6能夠設置與螺旋體3的內周面接觸的部分、以及未與從該接觸的部分向頂端方向所配置的螺旋體3的內周面接觸的部分。當如上所述那樣,在頂端方向上設置樹脂層6不與螺旋體3的內周面接觸的部分時,能夠設置成樹脂層6的外徑隨著向頂端方向減少的結構,因此能夠進一步確保樹脂層6的頂端部的支撐性,并且使柔軟性提高。(實施例2)以下、根據圖3說明實施例2涉及的導線1B,關于與實施例1共同的部分省略說明,在圖中標注相同的標號。如圖3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導線,其中,包括:芯線;覆蓋芯線的螺旋體;固定芯線的頂端與螺旋體的頂端的最頂端部;以及形成在芯線的外周面上的樹脂層;在所述芯線的至少頂端部的外周面上,從向所述最頂端部的底端方向遠離的位置至所述芯線的底端方向形成所述樹脂層。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0.31 JP 2011-2385681.一種導線,其中, 包括: 芯線; 覆蓋芯線的螺旋體; 固定芯線的頂端與螺旋體的頂端的最頂端部;以及 形成在芯線的外周面上的樹脂層; 在所述芯線的至少頂端部的外周面上,從向所述最頂端部的底端方向遠離的位置至所述芯線的底端方向形成所述樹脂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線,其中, 所述樹脂層配置在所述螺旋體的至少內側,并且所述螺旋體的內周面中至少一部分與所述樹脂層接觸。3.根據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線,其中, 包括: 配置在所述螺旋體的內側且覆蓋所述芯線的內側螺旋體, 所述內側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宮田尚彥,竹本博賢,
申請(專利權)人:朝日英達科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