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抑制病毒復制。具體地,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小分子化合物蘇拉明(Suramin)在制備用于治療疾病的藥物中的用途,所述疾病是由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病毒引起的,并且具體地是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引起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抑制病毒復制。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涉及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蘇拉明(Suramin)抑制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屬的病毒復制,尤其是抑制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布尼亞病毒(SFTSV)的復制。
技術介紹
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在我國曾發生過幾起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公共傳染性疾病,如手足口病、禽流感、SARS、豬鏈球菌病等。這些高傳染性疾病對我國的社會、經濟和國家安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對這些高危病原體的科學研究、研發有效防治手段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新發傳染病特異性治療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對我國傳染病的防控工作至關重要,對新發傳染病病原體重要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缺乏深入的認識嚴重制約了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2009年以來,各大媒體接連報道河南等多地發生蜱咬引發以“發熱”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疾病流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衛生部專家在各地開展病原分離與現場調查工作,2008年目標被鎖定為人粒細胞無形體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 HGA)。今年3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的李德新和梁米芳團隊在《The 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相關最新研究成果,鑒定了自2009年以來發生在我國中部蝶咬病的真正“元兇”,即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evere fever with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新型布尼亞病毒,并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SFTS virus,SFTSV),發病初期病死率高達30% [2]。布尼亞科病毒通常為具有包膜的球形負鏈RNA病毒,直徑約80-120nm,表面具有糖蛋白突起(如圖1)。布尼亞病毒科具有350多個病毒成員,是蟲媒病毒中病毒數最多的一科,分為5個屬,其中4個能感染人和動物,包括白蛉病毒屬(Phlebovirus)、布尼亞病毒屬(Bunyavirus)^R坦病毒屬(Hantavirus)和內羅病毒屬(Nairovirus),以及一個至今僅發現感染植物的番爺斑萎病毒屬(Tospovirus) [3]。除了漢坦病毒屬的病毒通過哨齒類與食蟲類動物傳播外,其他4個屬的病毒均由蚊、白蛉、蜱、蠓和薊馬等節肢動物傳播。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FTS主要傳播途徑為蜱蟲叮咬,最近的一些病例表明接觸可能為其傳播途徑之一 [4]。SFTS的發病機理尚不明確,該病毒具有泛嗜性,對血液系統、內臟、消化道等都有侵犯,主要表現為發熱,血小板顯著減少,白細胞減少,嚴重者出現多臟衰竭而死亡氣然而,該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V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病程進展快速、疾病后果危重,并且能通過動物媒介和接觸傳播的特點,極可能引起局部地區的暴發流行,而造成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由于對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V感染的致病機制認識有限,缺乏成熟的治療手段,而且目前該類病毒在國內部分地區和國外仍不斷涌現[6’7],因此,對于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V特效治療藥物或疫苗的研發迫在眉睫。蘇拉明(Suramin,又稱3O9Fi3O9F ourneau, Bayer205, Moranyl, Naganin,Naganine等)是由德國Oskar Dressel和Richard Kothe于1916年專利技術的,目前仍以“Germanin”的商標名在銷售。蘇拉明主要用于治療錐體蟲引起的人類嗜睡病和盤尾絲蟲病(onchocercosis) [8’9]。另外,蘇拉明也可以用于治療前列腺癌_。目前仍無蘇拉明及其類似物用于治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癥病毒(SFTSV)等布尼病毒家族(Bunyaviridaefamily)白蛉病毒屬(Phlebovirus)病毒的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由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V)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病情較重且發展迅速,可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該病毒屬于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屬(Phlebovirus)。與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裂谷熱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Uukuniemi病毒(UUKV)的氨基酸同源性約為30%。本專利技術涉及通過高通量篩選方法獲得一種高親和力小分子藥物蘇拉明(Suramin),其特異性結合白蛉病毒屬核蛋白從而抑制病毒的復制和增殖。采用結構生物學方法解析了 SFTSV核蛋白及其與小分子藥物蘇拉明的復合物的晶體的結構,該小分子蘇拉明能明顯抑制SFTSV的復制。更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提供以下各項:1.一種用于治療由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屬(Phlebovirus)的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包含蘇拉明(Suramin)作為活性成分。2.根據第I項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中所述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病毒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SFTSV)、布埃納文圖拉(Buenaventura)病毒或格拉納達(Granada)病毒。 3.根據第I項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中所述由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病毒引起的疾病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FTS)。4.蘇拉明在制備用于治療疾病的藥物中的用途,所述疾病是由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病毒引起的。5.根據第4項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病毒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布埃納文圖拉病毒或格拉納達病毒。6.根據第4項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疾病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7.一種用于治療由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試劑盒,所述試劑盒包含蘇拉明。8.根據第7項所述的試劑盒,其中所述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病毒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布埃納文圖拉病毒或格拉納達病毒。9.根據第7項所述的試劑盒,其中所述疾病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蘇拉明的篩選,A:蘇拉明的結構;B:FTS實驗方法驗證SFTSV-N與蘇拉明結合;c:ITC法驗證SFTSV-N與蘇拉明結合(Kd = 0.44 μ M)。圖2:蘇拉明特異性結合布尼亞家族白蛉病毒屬成員N蛋白,A =FTS實驗方法證明蘇拉明與白蛉病毒屬成員GRAV和BUEV的N蛋白結合;Β和C =ITC法證明GRAV-N(Kd =2.02 μ Μ)和BUEV-N(Kd = 2.48 μ Μ)分別與蘇拉明結合;D:FTS實驗方法證明蘇拉明與白蛉病毒屬成員RVFV和變復性的SFTSV-N結合;E:FTS實驗方法證明蘇拉明與非白蛉病毒屬成員N蛋白不結合,CCHFV: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LEAV:Leanyer病毒;Hantaan:漢坦病毒;Flu:A型流感病毒;RV:狂犬病病毒;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愛滋病病毒;Lassa:拉沙病毒。圖3 =SFTSV-N蛋白與白蛉病毒屬其它同源N蛋白的序列進行比對。SFTSV-N和RVFV-N 二級結構分別標記在序列的上下端。序列號為:SFTSV-N (GenBank號G1:395406763)、BUEV-N(GenBank 號 G1: 146336910)、GRAV-N(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治療由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屬(Phlebovirus)的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包含蘇拉明(Suramin)作為活性成分。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治療由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屬(Phlebovirus)的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包含蘇拉明(Suramin)作為活性成分。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中所述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病毒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SFTSV)、布埃納文圖拉(Buenaventura)病毒或格拉納達(Granada)病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中所述由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病毒引起的疾病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FTS)。4.蘇拉明在制備用于治療疾病的藥物中的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志杰,歐陽松應,焦聯營,牛峰峰,欒棋浩,尼爾·肖恩,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