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食品加工領域。具體涉及雞血紅素微膠囊及其制作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雞血利用率低,現有提取血紅素的方法毒性大、成本高、工藝復雜、不環保。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提高雞血紅素微膠囊,該雞血紅素微膠囊主要由新鮮雞血制得,以雞血提取的血紅素為芯材,以CMC-Na作為壁材,所用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新鮮雞血為100份,檸檬酸鈉為1~4份,堿性蛋白酶為0.5~1.5份,CMC-Na為25~50份。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預處理、離心、酶解、滅酶、離心、混合、微膠囊成型、干燥、包裝。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雞血紅素微膠囊,為畜禽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食品加工領域。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血液是肉類加工業中的副產品,家畜血液約占其體重的8%,屠宰后可收集的血液約占其屠體重的4.5%。家畜血液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尤其是蛋白質,其含量可與瘦肉相媲美,因此血液在西方素有“液體肉”之稱,具有很好的利用價值。隨著我國禽類工業的發展,雞血年產量相當可觀,但大部分以廢棄物的形式排放。不但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血紅素是一類重要的卟啉鐵化合物,廣泛存在于動物血液、肌肉和某些植物組織中。目前很多關于血紅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牛血及豬血,研究內容包括從牛血、豬血中提取血紅素及其純化等方面,國內很少有研究涉及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備。國內外目前制備血紅素的方法有超濾分離法、冰醋酸提取法、胰酶水解血紅蛋白法、中性蛋白酶和風味酶水解法、胃蛋白酶或動物胃黏膜制備食用血紅素等。利用這些化學方法提取血紅素存在毒性大、成本聞、工藝復雜、不環保等缺點。《豬血血紅素的提取純化及微膠囊補鐵劑的制備》中公開了一種微膠囊補鐵制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以新鮮豬血為原料通過超聲波輔助酶法制備血紅素粗品,然后經過鹽析、凝膠層析等純化方法,將制得的血紅素粗品進一步純化,最后將得到的血紅素進行微膠囊包裹,制備新型的微膠囊補鐵制劑。該方法中使用超聲波輔助提取血紅素和微膠囊冷凍干燥方法制得的血紅素微膠囊,但是完成此工藝需要的設備超聲波細胞破碎儀、真空冷凍干燥機等設備價格昂貴,更適合實驗室研究。同時在血紅素微膠囊制備過程中真空冷凍干燥的時間需要13h,耗能極大。上述兩方面的不足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工業化生產的可能性。對于本領域而言,對于不同的目標材料,性質不一樣,需要單獨開發合適的提取血紅素和微膠囊化技術體系,以獲得滿意的產品。而對于雞血是否能采用微膠囊化工藝制備雞血紅素微膠囊,以及如何制備,還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雞血利用率低,現有提取血紅素的方法毒性大、成本高、工藝復雜、不環保。本專利技術解決第一個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雞血紅素微膠囊。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雞血紅素微膠囊,以雞血提取的血紅素為芯材,以CMC-Na(羧甲基纖維素鈉)作為壁材制備而成。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所用的原料按重量配比包括:新鮮雞血為100份,檸檬酸鈉為I 4份,堿性蛋白酶為0.5 1.5份,CMC-Na干粉為25 50份。優選的,所用原料按重量配比包括:新鮮雞血為100份,檸檬酸鈉為1.5 3.5份,堿性蛋白酶為0.8 1.2份,CMC-Na干粉為30 45份。進一步優選的,所用原料按重量配比包括:新鮮雞血為100份,檸檬酸鈉為3份,堿性蛋白酶為1.0份,CMC-Na干粉為40份。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預處理:在雞血中加入檸檬酸鈉溶液,攪拌均勻;b、離心:將攪拌均勻的雞血除去粗纖維,離心后取下層紅細胞血漿;C、酶解:在紅細胞血漿中添加堿性蛋白酶,酶解,得到水解液;d、滅酶:水解液在80 90°C條件下,加熱20 35min滅酶;e、離心:滅酶后的水解液冷卻后,離心獲取上清液;f、混合:將上清液與CMC-Na溶液混合均勻,調節溶液pH為4 5 ;g、微膠囊成型、干燥、包裝。其中,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中,步驟a所述檸檬酸鈉溶液的質量百分數為I 4%。其中,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中,步驟b所述的離心,是在5000 10000r/min 離心 10 15min。其中,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中,步驟c所述的酶解,其中酶活為30000-50000U/g。其中,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中,步驟c所述的酶解,是在40°C,pH值為9 11的條件下水解8 12h。其中,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中,步驟e所述的離心,是在3000 5000r/min 離心 10 15min。其中,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中,步驟f所述CMC-Na溶液的質量濃度為I 3%。其中,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中,步驟f中用NaHCO3調節pH值。其中,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中,步驟g的具體操作包括:混合液投入噴霧干燥機噴霧成型,噴嘴孔徑大小0.5 0.8_,水洗得到濕囊;濕囊經噴霧干燥機進行干燥,干燥操作工藝參數為:進料溫度60 80°C、轉速10000 15000r/min、進風溫度150 2000C ;干燥的微膠囊計量后,在真空度為0.7 0.9MPa真空包裝,即得成品。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是利用畜肉加工中的副產品生產血紅素既可以提高畜血資源的利用率,又可以減少丟棄大量的畜血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本專利技術采用酶法制備血紅素,與傳統的醋酸、酸性丙酮、氯仿等有機溶劑提取法相比,此制備方法簡單環保、未使用有毒試劑,用于肉制品加工或補鐵類保健食品的加工時,具有更高的食用安全性。本專利技術還運用了微膠囊化技術生產雞血紅素微膠囊,其中血紅素的提取率達到85%,包埋率達到89.14%。雞血紅素的微膠囊可以直接被腸粘膜細胞吸收,溶解度增大,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同時雞血紅素的微膠囊化可以提高血紅素對環境影響的耐受性。本專利技術以新鮮雞血為原料,提取其中的血紅素制備微膠囊,將在醫藥食品、保健品及化妝品行業中擁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大大提高了血紅素的營養價值和應用范圍,這種對畜禽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也將是肉制品工業的發展趨勢。本專利技術中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工藝簡單,適合于工業化連續生產,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具體實施例方式雞血紅素微膠囊,以雞血提取的血紅素為芯材,以CMC-Na (羧甲基纖維素鈉)作為壁材制備而成,所用原料按重量配比包括:新鮮雞血為100份,檸檬酸鈉為I 4份,堿性蛋白酶為0.5 1.5份,CMC-Na為25 50份。上述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預處理:在新鮮雞血中加入質量百分數為I 4%的檸檬酸鈉溶液,攪拌均勻;b、離心:混合均勻的雞血除去粗纖維,在5000 10000r/min離心10 15min,取下層紅細胞血漿;C、酶解:在紅細胞血漿中添加堿性蛋白酶,酶活為30000-50000U/g,在溫度為400C,pH值為9 11的條件下水解8 12h ;d、滅酶:水解液在80 90°C條件下,加熱20 35min滅酶;e、離心:滅酶后的水解液冷卻后,在3000 5000r/min離心10 15min,獲取上清液;f、混合:上清液與質量濃度為I 3%的CMC-Na溶液混合均勻,再用NaHCO3調節溶液pH為4 5 ;g、微膠囊成型、干燥、包裝:混合液投入噴霧干燥機噴霧成型,噴嘴孔徑大小0.5 0.8mm,水洗得到濕囊;濕囊經噴霧干燥機進行干燥,其中:進料溫度60 80°C、轉速10000 15000r/min、進風溫度150 200°C ;干燥的微膠囊計量后,在真空度為0.7 0.9MPa真空包裝,即得成品。其中,加入I 4%wt的檸檬酸鈉溶液是作為抗凝劑使用,如果檸檬酸使用量繼續增加,不利于酶解工藝時調解適宜的pH。堿性蛋白酶是由細菌原生質體誘變選育出的地衣芽孢桿菌2709,經深層發酵、提取及精制而成的一種蛋白水解酶,其主要酶成分為地衣芽孢桿菌蛋白酶,是一種無毒、無副作用的蛋白質,屬于絲氨酸型內切蛋,它能水解蛋白質分子肽鏈生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雞血紅素微膠囊,其特征在于:該微膠囊是以雞血提取的血紅素為芯材,以CMC?Na作為壁材制備而成。
【技術特征摘要】
1.雞血紅素微膠囊,其特征在于:該微膠囊是以雞血提取的血紅素為芯材,以CMC-Na作為壁材制備而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雞血紅素微膠囊,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按重量配比包括:新鮮雞血為100份,檸檬酸鈉為I 4份,堿性蛋白酶為0.5 1.5份,CMC-Na干粉為25 50份; 優選的,檸檬酸鈉為1.5 3.5份,堿性蛋白酶為0.8 1.2份,CMC-Na干粉為30 45份; 優選的,檸檬酸鈉為3份,堿性蛋白酶為1.0份,CMC-Na干粉為40份。3.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預處理:在雞血中加入檸檬酸鈉溶液,攪拌均勻; b、離心:將攪拌均勻的雞血除去粗纖維,離心后取下層紅細胞血漿; C、酶解:在紅細胞血漿中添加堿性蛋白酶,酶解,得到水解液; d、滅酶:水解液在80 90°C條件下,加熱20 35min滅酶; e、離心:滅酶后的水解液冷卻后,離心獲取上清液; f、混合:將上清液與CMC-Na溶液混合均勻,調節溶液pH為4 5; g、微膠囊成型、干燥、包裝。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雞血紅素微膠囊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所述檸檬酸鈉溶液的質量百分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德剛,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省石棉縣田灣河野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