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紡織機械領域,具體的講是一種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包括首段、中段和尾段,所述首段、中段和尾段依次相連,所述首段、中段和尾段均為圓柱狀,所述中段的圓柱直徑大于首段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的圓柱直徑大于中段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的前后端面與側面結合處設置有環形斜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提高各單錠管腳調整過程中的一致性及準確性。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進行錠腳管位的調整,將其備用紗管掉落點、錠位管腳握持點以及錠位管腳與掉落點的高度形成一個三點固定尺寸,使得了該工裝進行調整的錠位管腳都是一致的,能夠實現滿紗管準確的掉落在握持錠腳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
本技術屬于紡織機械領域,具體的講是一種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 器。
技術介紹
現有自動絡筒機由于采用自動接頭技術后,成筒效率大幅提升,但紗管筒從絡筒 機紗庫中落入紗管筒握持裝置時,不能準確無誤的掉落到單錠管腳上以準確定位并被夾頭 夾持,導致連續吐管,出現錠位不能正常打結捻頭,嚴重降低生產效率。出現這種狀態的主 要因素是錠腳與氣圈破裂器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目前通過目測調整兩中心對中,誤差很 大,操作難度大。現有自動絡筒機的作用是將紡紗生產過程中細紗工序的管紗半成品由現有的 60克每個集中絡成2500克的錐形紙管筒,從而置換出紡器用以繼續周轉。而其工作原 理則為利用紗庫式進行人工找到每個細紗管的紗頭后進行拔出并利用機臺自身負壓吸附 住每根紗頭,當一個細紗管退繞完成后。存放在紗庫中的備用細紗管會自動轉動掉入另 一根滿紗管,再通過空氣捻接器將兩根紗的一頭、一尾先吹散后再加捻,并最終切掉多余 的尾紗,從而完成打結工作。而當退繞完成的空紗管自動換出時,備用的滿紗管需準確掉 入紗管腳的握持部位,稍有偏差將不能進行相應的退繞、捻結等一系列工作。如專利號為 CN200780007025.2,申請日為2007.03.06,名稱為“用于取下卷筒的裝置”的專利技術專利,其 技術方案為: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在一絡筒機(I)中取下卷筒的裝置,絡筒機(I)具有一懸 伸保持的筒管錠子(2.1)用以卷繞至少一個卷筒(3),該裝置包括多個轉臂(4.1,4.2),所 述轉臂分別具有一自由的套裝端(9)和一相對置的固定端(8),其中轉臂(4.1,4.2)的固 定端(8)與一轉軸(5)連接并且至少一個轉臂(4.1,4.2)為了取下卷筒(3)與絡筒機(I) 的筒管錠子(2.1)對齊地保持在一取下位置;其特征在于,轉軸(5)是水平定位的并且轉臂 (4.1,4.2)可在一垂直定位的導向平面內被引導。上述專利為了保證備用的滿紗管準確的 掉落在握持錠腳,也只能進行人工目測,估算其掉落空隙與握持點位地同一直線上。但因存 在較大誤差,故操作難度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的自動絡筒機存在錠腳與氣圈破裂器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問題, 現在特別提出一種提高各單錠管腳調整過程中的一致性及準確性的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 中心調整器。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首段、中段和尾段,所述 首段、中段和尾段依次相連,所述首段、中段和尾段均為圓柱狀,所述中段的圓柱直徑大于 首段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的圓柱直徑大于中段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的前后端面與側面 結合處設置有環形斜面。所述首段前端面設置有圓形凹槽。所述圓形凹槽直徑為18-20mm,所述首段直徑為20_22mm,所述中段直徑為 21-23mm,所述尾段直徑為29_31mm。所述中段長度為39-41mm,所述尾段的長度為24_26mm。所述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總長度為90_100mm。本技術的優點在于:1、本技術提高各單錠管腳調整過程中的一致性及準確性。使用本技術進行錠腳管位的調整,將其備用紗管掉落點、錠位管腳握持點以及錠位管腳與掉落點的高度形成一個三點固定尺寸,使得了該工裝進行調整的錠位管腳都是一致的,能夠實現滿紗管準確的掉落在握持徒腳上。2、本技術避免在絡筒機工作過程中出現因備用紗管不能準確的掉落到錠位管腳進行有效握持導致不能進行正常捻結的情況發生或吐管現象、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 所以提高了絡筒機的運行效率。3、本技術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以往調整過程中采用目測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解決因視覺誤差而導致調整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較低的情況發生。4、可以解決維修人員因個人差異問題,保證其可靠性、方便快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附圖中:首段1,中段2,尾段3,環形斜面4,凹槽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1,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包括首段1、中段2和尾段3,所述首段1、中段2和尾段3依次相連,所述首段1、中段2和尾段3均為圓柱狀,所述中段2的圓柱直徑大于首段I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3的圓柱直徑大于中段2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3 的前后端面與側面結合處設置有環形斜面4。首段I前端面設置有圓形凹槽5。圓形凹槽5 直徑為18-20mm,所述首段I直徑為20_22mm,所述中段2直徑為21_23mm,所述尾段3直徑為29-31mm。中段2長度為39_41mm,所述尾段3的長度為24_26mm。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總長度為90-100mm。首段的凹槽5用來套入紗管頂尖處,而首段的長度域紗管頂至氣圈環空間高度相同,中段的直徑為氣圈環直徑相同,中段的長度與氣圈環高度相同。本技術做為調整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位置時使用的一種工裝。自動絡筒機將紡紗生產過程中細紗工序的管紗半成品由現有的60克每個集中絡成2500克的錐形紙管筒,從而置換出紡器用以繼續周轉。而其工作原理則為利用紗庫式進行人工找到每個細紗管的紗頭后進行拔出并利用機臺自身負壓吸附住每根紗頭,當一個細紗管退繞完成后。存放在紗庫中的備用細紗管會自動轉動掉入另一根滿紗管,再通過空氣捻接器將兩根紗的一頭、一尾先吹散后再加捻,并最終切掉多余的尾紗,從而完成打結工作。而當退繞完成的空紗管自動換出時,備用的滿紗管需準確掉入紗管腳的握持部位,稍有偏差將不能進行相應的退繞、捻結等一系列工作。此時將本技術放置在備用紗管掉落點、錠位管腳握持點以及錠位管腳與掉落點的高度形成一個三點固定的 位置,使得了該工裝進行調整的錠位管腳都是一致的,滿紗管穿過本技術,即可實現準確的掉落在握持錠腳上的技術效果。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首段(I)、中段(2)和尾段 (3),所述首段(I)、中段(2)和尾段(3)依次相連,所述首段(I)、中段(2)和尾段(3)均為圓 柱狀,所述中段(2)的圓柱直徑大于首段(I)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3)的圓柱直徑大于中 段(2)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3)的前后端面與側面結合處設置有環形斜面(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首段(I) 前端面設置有圓形凹槽(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凹 槽(5)直徑為18-20mm,所述首段(I)直徑為20_22mm,所述中段(2)直徑為21_23臟,所述 尾段(3)直徑為29-31mm。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2) 長度為39-41mm,所述尾段(3)的長度為24_26mm。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絡 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總長度為90-100_。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紡織機械領域,具體的講是一種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包括首段、中段和尾段,所述首段、中段和尾段依次相連,所述首段、中段和尾段均為圓柱狀,所述中段的圓柱直徑大于首段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的圓柱直徑大于中段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的前后端面與側面結合處設置有環形斜面。本技術的優點在于提高各單錠管腳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絡筒機單錠管腳中心調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首段(1)、中段(2)和尾段(3),所述首段(1)、中段(2)和尾段(3)依次相連,所述首段(1)、中段(2)和尾段(3)均為圓柱狀,所述中段(2)的圓柱直徑大于首段(1)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3)的圓柱直徑大于中段(2)的圓柱直徑,所述尾段(3)的前后端面與側面結合處設置有環形斜面(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增穎,趙茂宇,
申請(專利權)人:宜賓惠美精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