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電機,及與電機輸出端連接有傳動裝置,機架上還設有與傳動裝置連接的套墊片裝置,所述的機架上還設有將墊片送入套墊片裝置的送墊片裝置,及將泵管送入套墊片裝置的送泵管裝置,及出料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裝配泵管與墊片工作完全實現機械自動化,裝配速度快,效率高,降低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
技術介紹
現有的氣霧閥的泵管上都需要安裝墊片。現在氣霧閥生產廠家一般都是采用人工安裝方式,將墊片安裝到泵管上,裝配速度慢,費時費人工,效率低,增加了人工成本和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裝配速度快,效率高,降低成本,機械自動化裝配墊片與泵管的氣霧閥套墊片機構。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 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電機,及與電機輸出端連接有傳動裝置,機架上還設有與傳動裝置連接的套墊片裝置,所述的機架上還設有將墊片送入套墊片裝置的送墊片裝置,及將泵管送入套墊片裝置的送泵管裝置,及出料裝置。如上所述的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墊片裝置包括與傳動裝置連接的泵管旋轉推頂組件和泵管推動組件,泵管推動組件設置在泵管旋轉推頂組件的上端,泵管推動組件包括上泵管底座,上泵管底座上設有上泵管槽,上泵管槽包括鎖緊段和開放段,上泵管底座上設有與傳動裝置連接的上泵管轉盤,上泵管轉盤上設有多個可在上泵管轉盤上橫向移動的泵管滑桿,泵管滑桿的內側設有可卡入上泵管槽內的滾輪,泵管滑桿的外側設有泵管夾塊;泵管旋轉推頂組件包括下泵管底座,下泵管底座上設有與傳動裝置連接的下泵管轉盤,下泵管轉盤的外側設有下滾輪軌道,下滾輪軌道包括低段和高段,下泵管轉盤上還設有多個推頂滑槽,推頂滑槽的上端設有泵管限位管,泵管限位管頂端設有用于放置墊片的墊片凹臺,泵管限位管內設有可在泵管限位管內上下移動的推頂桿,推頂桿套有復位彈簧,推頂桿的下端設有卡入下滾輪軌道的滾輪,所述的上泵管轉盤和下泵管轉盤均為圓形,上泵管轉盤的直徑小于下泵管轉盤的直徑,所述的機架上的下泵管轉盤的上端還設有與推頂桿對應配合的頂蓋。如上所述的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緊段與低段相對應的設在上泵管槽和下滾輪軌道上,開放段與高段相對應的設在上泵管槽和下滾輪軌道上。如上所述的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墊片裝置包括墊片輸送管,墊片輸送管的下端與泵管旋轉推頂組件的泵管限位管對齊,所述的墊片輸送管上設有一對對稱設置的通孔,所述的墊片輸送管上還設有墊片撥動組件,墊片撥動組件包括一對撥動電機,該對撥動電機的輸出端各連接有撥動輪,兩個撥動輪分別設置在該對通孔位置。如上所述的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泵管裝置包括泵管儲存盒,泵管儲存盒的出口連接有送泵管軌道,送泵管軌道的入口高于出口,送泵管軌道的出口與套墊片裝置的泵管夾塊連通。如上所述的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裝置包括出料軌道,出料軌道下端設有出料軌道架,出料軌道架的下端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的出料軌道包括兩條相距一定距離設置的軌道條。如上所述的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端連接的剎車離合裝置,剎車離合裝置通過一齒輪組件與設在機架上的下泵管轉盤連接,下泵管轉盤的中央連接在一設有機架上的主軸上,下泵管轉盤的上端與上泵管轉盤連接,上泵管底座中央與主軸固定。本技術機架上有套墊片裝置,所述的機架上還設有將墊片送入套墊片裝置的送墊片裝置,及將泵管送入套墊片裝置的送泵管裝置和出料裝置。使裝配泵管與墊片工作完全實現機械自動化,裝配速度快,效率高,降低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的套墊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套墊片裝置的剖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泵管限位管和推頂桿的結構圖;圖5是圖4的剖視圖;圖6是本技術的上泵管轉盤和泵管滑桿的結構圖;圖7是圖6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包括機架I,機架I上設有電機2,及與電機輸出端連接有傳動裝置3,機架I上還設有與傳動裝置3連接的套墊片裝置4,所述的機架I上還設有將墊片100送入套墊片裝置4的送墊片裝置5,及將泵管101送入套墊片裝置4的送泵管裝置6,及出料裝置7。 套墊片裝置4包括與傳動裝置3連接的泵管旋轉推頂組件41和泵管推動組件42,泵管推動組件42設置在泵管旋轉推頂組件41的上端,泵管推動組件42包括上泵管底座421,上泵管底座421上設有上泵管槽422,上泵管槽422包括鎖緊段4221和開放段4222,上泵管底座421上設有與旋轉軸3連接的上泵管轉盤423,上泵管轉盤423上設有多個可在上泵管轉盤423上橫向移動的泵管滑桿424,泵管滑桿424的內側設有可卡入上泵管槽422內的滾輪425,泵管滑桿424的外側設有泵管夾塊426 ;泵管旋轉推頂組件41包括下泵管底座411,下泵管底座411上設有與旋轉軸3連接的下泵管轉盤412,下泵管轉盤412的外側設有下滾輪軌道413,下滾輪軌道413包括低段4131和高段4132,下泵管轉盤412上還設有多個推頂滑槽414,推頂滑槽414內設有泵管限位管415,泵管限位管415頂端設有用于放置墊片100的墊片凹臺416,泵管限位管415內設有可在泵管限位管415內上下移動的推頂桿417,推頂桿417的下端設有卡入下滾輪軌道413的滾輪418,所述的上泵管轉盤423和下泵管轉盤412均為圓形,上泵管轉盤423的直徑小于下泵管轉盤412的直徑,所述的機架上的下泵管轉盤412的上端還設有與推頂桿417對應配合的頂蓋419。鎖緊段4221到上泵管轉盤423軸中心的距離小于開放段4222到上泵管轉盤423軸中心的距離,高段4132高于低段4131。鎖緊段4221與低段4131相對應的設在上泵管槽422和下滾輪軌道413上,開放段4222與高段4132相對應的設在上泵管槽422和下滾輪軌道413上。當泵管滑桿424旋轉到開放段4222時,泵管限位管415也就旋轉到高段4132了,泵管夾塊426將泵管送入到泵管限位管415內,當泵管限位管415旋轉到低段4131時,送墊片裝置5將墊片送入到泵管限位管415上端的墊片凹臺416內,此時,泵管滑桿424旋轉到鎖緊段4221,送泵管裝置6將泵管送入到泵管夾塊426內。送墊片裝置5包括墊片儲存罐50,墊片儲存罐50的出口設有墊片輸送管51,墊片輸送管51的下端與泵管旋轉推頂組件的泵管限位管415對齊,所述的墊片輸送管51上設有一對對稱設置的通孔52,所述的墊片輸送管51上還設有墊片撥動組件53,墊片撥動組件53包括一對撥動電機531,該對撥動電機的輸出端各連接有撥動輪532,兩個撥動輪532分別設置在該對通孔52位置。送泵管裝置6包括泵管儲存罐60,泵管儲存罐60的出口設有泵管儲存盒61,泵管儲存盒61的出口連接有送泵管軌道62,送泵管軌道62的入口高于出口,送泵管軌道62的出口與套墊片裝置4的泵管夾塊426連通。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墊片儲存罐50和泵管儲存罐60分別固定在墊片儲存罐支撐架501和泵管儲存罐支撐架601上,當然也可以是墊片儲存罐50和泵管儲存罐60共同安裝在同一支撐架上(圖中未示)。出料裝置7包括出料軌道71,出料軌道71下端設有出料軌道架72,出料軌道架72的下端固定在機架I上,所述的出料軌道71包括兩條相距一定距離設置的軌道條711。傳動裝置3包括與電機輸出端連接的剎車離合裝置31,剎車離合裝置31通過一齒輪組件3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有電機(2),及與電機輸出端連接有傳動裝置(3),機架(1)上還設有與傳動裝置(3)連接的套墊片裝置(4),所述的機架(1)上還設有將墊片(100)送入套墊片裝置(4)的送墊片裝置(5),及將泵管(101)送入套墊片裝置(4)的送泵管裝置(6),及出料裝置(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架(1),機架(I)上設有電機(2),及與電機輸出端連接有傳動裝置(3),機架(I)上還設有與傳動裝置(3)連接的套墊片裝置(4),所述的機架(I)上還設有將墊片(100)送入套墊片裝置(4)的送墊片裝置(5),及將泵管(101)送入套墊片裝置(4)的送泵管裝置(6),及出料裝置(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霧閥套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墊片裝置(4)包括與傳動裝置(3)連接的泵管旋轉推頂組件(41)和泵管推動組件(42),泵管推動組件(42)設置在泵管旋轉推頂組件(41)的上端,泵管推動組件(42)包括上泵管底座(421),上泵管底座(421)上設有上泵管槽(422),上泵管槽(422)包括鎖緊段(4221)和開放段(4222),上泵管底座(421)上設有與傳動裝置(3)連接的上泵管轉盤(423),上泵管轉盤(423)上設有多個可在上泵管轉盤(423)上橫向移動的泵管滑桿(424),泵管滑桿(424)的內側設有可卡入上泵管槽(422)內的滾輪(425),泵管滑桿(424)的外側設有泵管夾塊(426);泵管旋轉推頂組件(41)包括下泵管底座(411),下泵管底座(411)上設有與傳動裝置(3)連接的下泵管轉盤(412),下泵管轉盤(412)的外側設有下滾輪軌道(413),下滾輪軌道(413)包括低段(4131)和高段(4132),下泵管轉盤(412)上還設有多個推頂滑槽(414),推頂滑槽(414)的上端設有泵管限位管(415),泵管限位管(415)頂端設有用于放置墊片(100)的墊片凹臺(416),泵管限位管(415)內設有可在泵管限位管(415)內上下移動的推頂桿(417 ),推頂桿(417 )套有復位彈簧(4170 ),推頂桿(417 )的下端設有卡入下滾輪軌道(413)的滾輪(418),所述的上泵管轉盤(423)和下泵管轉盤(412)均為圓形,上泵管轉盤(423)的直徑小于下泵管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志國,黃敬幫,馬文超,趙標良,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市美捷時包裝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