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可供自動轉角度之鏜銑削銑頭,其主要是設置一上座以及一與上座活動連結的下座。上座內固定一具有立式主軸的主軸座,下座樞設一橫向的橫式主軸。上座底側鎖固一托座,其安裝一可伸縮的壓迫環。上座內連結一用以樞設立式主軸的主軸座。托座底側鎖固一連結齒環,主軸座外側面設有主環齒。下座底側鎖結一油路座,油路座鎖固一相應嚙合主環齒的副齒環,副齒環頂側形成齒面而嚙合連結齒環,通過油路座回油讓下座下降,齒面與連結齒環脫離,主、副環齒嚙合,讓施以主軸座的電動力得帶動下座及橫式主軸旋轉加工角度。(*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一種可供自動轉角度之鏜銑削銑頭,其是涉及于鏜銑加工機械的
,尤指鏜銑加工機械安裝的銑頭是可以通過外來機械作用力予以驅動。
技術介紹
立式鏜銑床如要對工件進行水平橫向加工,須要再加裝一橫式銑頭,利用橫式銑頭與鏜銑床主軸之間設以斜齒輪直交傳動,帶動該橫式銑頭結合的刀具旋轉,對工件執行橫向的加工。本申請人曾于臺灣提出一件專利案,主要是在銑頭設有一連接機體的上座以及一設于上座下方而能分離的下座,上座底面設一上齒環,下座對應設一與上齒環嚙合的下齒環,上座底側鎖接一安置有連動座的托座,托座相對連動座底側是為流貫槽,連動座底面設數個結合孔以鎖設可位移的拉動件,當液壓油由流貫槽泄除時,拉動件的彈性回復力迅速拉動下座與連動座,讓上、下齒環脫離,便能調整銑頭的加工角度。但是,該案調整銑頭的加工角度,其旋轉動作是「人為」扳動,然銑頭重量頗重,扳動十分耗力而又不能在短時間內調整到準確狀態,實需再予突破。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人有鑒于前述揭露銑頭調整的設計仍然存在問題,因此重新設計出一種可供自動轉角度之鏜銑削銑頭,其機構設計得通過可編程控制,施以機械動力即可驅動旋轉銑頭,方便迅速準確地調整,為其主要技術目的。為了可達到前述目的,本技術所運用的技術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種可供自動轉角度之鏜銑削銑頭,其包含一上座以及一與上座呈活動連結的下座,上座內固定一具有可轉動立式主軸的主軸座,下座是樞設一橫向的橫式主軸,立式主軸可帶動旋轉橫式主軸,其包含一上座以及一與上座呈活動連結的下座,上座內樞設一可轉動的主軸座,下座是樞設一橫向的橫式主軸,其上座在底側周緣鎖設固定有一托座,該托座于反向上座端面安裝一可沿軸向伸縮的壓迫環,該主軸座內是連結一可帶動橫式主軸的立式主軸,托座底側鎖固一連結齒環,該主軸座于中段外側面是設為主環齒;以及該下座于上部的外側,突伸有一環頂緣,頂緣的底側鎖結一油路座,油路座朝下座方向是容置一可上下升降的連動座,油路座相對在連動座外環側是鎖固于托座底側,該下座于內側壁相應嚙合主環齒鎖固一副齒環,該副齒環頂側形成一環齒面而可嚙合連結齒環,側面則對應嚙合主環齒而設有一環側齒面。本技術可以獲得的功效,主要是通過上座設置的主軸座形成主環齒,下座設置副環齒,當高壓油退回而使連動座利用其自重以及受到彈性元件的回復力壓迫,形成下降,提供愈重則愈緊的作用,將控制下座與上座連結的齒面與連結齒環退離,俾主環齒與副環齒嚙合,藉其該機構型態,方便可編程控制主軸座帶動整個下座旋轉加工角度,免除人力撥動的麻煩,并能因此精確控制角度之位置,不僅省力省時,調控更是精準有效。附圖簡述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整體配置平面圖。圖2是本技術主要元件分解立體圖。圖3是本技術正常加工狀態的放大剖視圖。圖4是本技術可調整加工角度的放大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是一種可供自動轉角度之鏜銑削銑頭。請參看圖1,基本上,其包含一上座10以及一與上座10呈活動連結的下座30。上座10內固定一具有可轉動立式主軸21的主軸座20,下座30是樞設一橫向的橫式主軸31,立式主軸21與橫式主軸31之間以傘齒輪直交型態,可讓立式主軸21帶動橫式主軸31轉動。本技術特點是在調整加工角度時,以油壓方式讓上、下座10、30脫離,復以下座30連結主軸座20,讓主軸座20通過轉動力量以帶動下座30及其橫式主軸31旋轉。進一步由圖1、2詳述該較佳實施例如后。該上座10在底側周緣鎖設固定有一托座11,該托座11于反向上座10端面沿著環面安裝一壓迫環12,該安裝方式,是壓迫環12與上座10之間,由穿結彈性件131的數螺栓13將壓迫環12以可軸向伸縮型態,鎖結于上座10,上座10內是樞設一呈軸向延伸的主軸座20,主軸座20內連結該立式主軸21,以及上座10在托座11底側鎖固一連結齒環14,該主軸座20于中段外側面是設為主環齒22;以及該下座30,其底側樞裝該橫式主軸31,位于下座30頂緣32的底側是鎖結一環形油路座33,油路座33朝向下座30的頂緣32是凹設一環油槽331,油槽331內是容置一環形連動座34,連動座34一側是連結一油壓裝置35,使其垂直連通油槽331,而油路座33相對在連動座34外環側是以螺栓鎖固于托座11底側,讓壓迫環12與上座10之頂緣32、連動座34疊壓在近同一軸向上,該下座30于內側壁相應嚙合主環齒22是鎖固有一副齒環36,該副齒環36頂側形成一環齒面361,可與連結齒環14相應嚙合,側面對應主環齒22嚙合而為側齒面362,據此完成本技術。因此在正常加工狀態時,如圖1、3所示,油壓裝置35控制高壓油進入油槽331,以利用其油壓推力推升連動座34,令其頂推下座30的頂緣32及壓迫環12,壓迫環12受壓時,是通過壓縮彈性元件131來釋放,并因此讓主軸座20之主環齒22與下座30的副環齒36為脫離,上座10通過連結齒環14與下座30的齒面361上下嚙合而連結定位,因此立式主軸21便能驅動橫式主軸31旋轉,以便進行加工。如欲調整橫式主軸31加工角度時,請參看圖1、4所示,油壓裝置35控制高壓油由油槽331退回,以當其油壓力量消除時,下座30本身重量的自重,配合彈性元件131的彈性回復力,令頂緣32壓退連動座34,讓齒面361與連結齒環14脫離,而主、副環齒2236相應嚙合,因此驅動主軸座20時,便依可編程控制器設定主軸座20旋轉角度的條件,驅動下座30的頂緣32沿著油路座33頂面旋轉,帶動橫式主軸31調整到指定的加工角度,完成調整角度的作業。因此本技術通過上、下座10、30之間的巧妙安排的齒面嚙合設計,讓機械動力得以通過主軸座20驅動下座30及其橫式主軸31調整旋轉角度,免除人為撥動的費力方式。權利要求1.一種可供自動轉角度之鏜銑削銑頭,其包含一上座以及一與上座呈活動連結的下座,上座內樞設一可轉動的主軸座,下座是樞設一橫向的橫式主軸,其特征在于該上座在底側周緣鎖設固定有一托座,該托座于反向上座端面安裝一可沿軸向伸縮的壓迫環,該主軸座內是連結一可帶動橫式主軸的立式主軸,托座底側鎖固一連結齒環,該主軸座于中段外側面是設為主環齒;以及該下座于上部之外側,突伸有一環頂緣,頂緣之底側鎖結一油路座,油路座朝下座方向是容置一可上下升降的連動座,油路座相對在連動座外環側是鎖固于托座底側,該下座于內側壁相應嚙合主環齒鎖固一副齒環,該副齒環頂側形成一環齒面而可嚙合連結齒環,側面則對應嚙合主環齒而設有一環側齒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自動轉角度之鏜銑削銑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的壓迫環與上座之間,由穿結彈性件的數螺栓將壓迫環以可軸向伸縮型態鎖結于上座。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自動轉角度之鏜銑削銑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座為環形,油路座朝向下座的頂緣是凹設一環油槽,油槽內容置環形的連動座,連動座一側是連結一油壓裝置,用以液壓油得垂直連通至油槽而頂推連動座。專利摘要本技術是一種可供自動轉角度之鏜銑削銑頭,其主要是設置一上座以及一與上座活動連結的下座。上座內固定一具有立式主軸的主軸座,下座樞設一橫向的橫式主軸。上座底側鎖固一托座,其安裝一可伸縮的壓迫環。上座內連結一用以樞設立式主軸的主軸座。托座底側鎖固一連結齒環,主軸座外側面設有主環齒。下座底側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供自動轉角度之鏜銑削銑頭,其包含一上座以及一與上座呈活動連結的下座,上座內樞設一可轉動的主軸座,下座是樞設一橫向的橫式主軸,其特征在于: 該上座在底側周緣鎖設固定有一托座,該托座于反向上座端面安裝一可沿軸向伸縮的壓迫環,該主軸座內是連結一可帶動橫式主軸的立式主軸,托座底側鎖固一連結齒環,該主軸座于中段外側面是設為主環齒;以及 該下座于上部之外側,突伸有一環頂緣,頂緣之底側鎖結一油路座,油路座朝下座方向是容置一可上下升降的連動座,油路座相對在連動座外環側是鎖固于托座底側,該下座于內側壁相應嚙合主環齒鎖固一副齒環,該副齒環頂側形成一環齒面而可嚙合連結齒環,側面則對應嚙合主環齒而設有一環側齒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春亮,
申請(專利權)人:功陽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