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鋸盤的鋸條切入壓力調整裝置,包括基體[11]、本體框架[15],所述的基體[11]與本體框架[15]之間通過樞軸[13]連接,在本體框架[15]上可轉動連接著棒[111]的一端,在棒[111]上套有彈簧[113],彈簧[113]的一端固定于棒[111]的另一端;彈簧[113]的另一端由套在棒[111]上的連接板[117]的一端來限位,連接板[117]與棒[111]滑動連接;連接板[117]的另一端與滑塊[121]樞軸連接,滑塊[121]固定在滑動軸[119]的一端,滑動軸[119]與軸向調節裝置相連接。不管工件(管子等)的壁厚和直徑如何,帶鋸條的切入壓力實際上可保持一定,可以簡單進行帶鋸條切入壓力的調整作業。(*該技術在201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技術涉及一種切斷管或棒等的帶鋸盤,特別是一種帶鋸盤的鋸條切入壓力調整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帶鋸盤基本上由放置在地板上的用于保持工件(例如管子等)的基體部分、在內部設有帶鋸的本體框架部分構成。為了使被切斷的管子保持穩定、不轉動,在基體部分形成略呈V字型的載置部。在該載置部上承載管子,一對平行的鏈子可靠地夾住管子。鏈子的一端固定于基體上,另一端按對應于管子直徑的長度設置,引掛在基體的鉤子上。也就是說,如抱合管子外圓周的一部分那樣,鏈子從基體固定端延伸到基體的鉤子端。在帶鋸盤上固定管子后,使電動機啟動,設置于本體框架上的帶鋸轉動開始切斷操作。帶鋸齒切入的壓力通過本體框架的自重來獲得,該切入壓力根據管子的壁厚(直徑)變化。也就是說,對應于管子的壁厚不同,帶鋸齒接觸在該管子上的齒數也不相同,結果,帶鋸齒的切入壓力發生變化,會在切斷面上產生毛刺或不能進行所期望的切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受工件壁厚的影響,使帶鋸齒的切入壓力維持穩定的帶鋸盤的鋸條切入壓力調整裝置。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鋸盤的鋸條切入壓力調整裝置,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基體、設置有鋸條的本體框架,所述的基體與本體框架之間通過樞軸可轉動地連接,在本體框架上可轉動連接著棒的一端,在棒上套有彈簧,彈簧的一端固定于棒的另一端;彈簧的另一端由套在棒上的連接板的一端來限位,連接板與棒滑動連接;連接板的另一端與滑塊樞軸連接,滑塊固定在滑動軸的一端,滑動軸與軸向調節裝置相連接。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不管工件(管子等)的壁厚和直徑如何,帶鋸條的切入壓力實際上可保持一定,可以簡單進行帶鋸條切入壓力的調整作業。附圖說明附圖1表示鋸條切入壓力調整裝置的內部結構剖開后的立體圖。附圖2表示鋸條切入壓力調整裝置的調整部分放大立體圖。附圖3表示帶鋸盤的整體以立式放置狀態的外觀立體圖。附圖4表示帶鋸盤的鏈子掛靠裝置的內部結構的剖開后的立體圖。附圖5表示帶鋸盤的鏈子與附圖4不同的位置時,鏈子掛靠裝置內部結構的剖開立體圖。其中、基體;、樞軸;、車輪軸;、本體框架;、腳部;、腳部;、叉形桿;、下端;、鏈子;、把手;、鉤;、管子載置部;、鋸條;、手柄;、電源開關;、車輪;、彈簧;、導軌;、轉動輥;、轉動輥;、軸;、軸;、保持器;、軸承部;、軸承孔;、鏈子支軸;、第一導向輥;、開口;、第二導向輥;、鉤子臂;、進給螺桿軸;、萬向軸座;、彈簧座;、球狀座子;、半螺母;、環;、孔;、上圓孔;、下圓孔;、連通孔;、手柄;、彈簧;、端板;、棒;、彈簧;、阻止拔出部件;、連接板;、前端腳;、滑動軸;、滑塊;、凸輪面;、動作軸;、凸輪銷;、凹部;、手柄;、刻度;、基準指標;、管子;、電動機;具體實施方式附圖3是表示本技術的整體立體圖,參照附圖3、附圖4及附圖5。帶鋸盤基本上由夾住應切斷的管子(圖1)的基體、與該基體通過樞軸自由轉動連接的本體框架所構成。在基體上安裝了從基體起可伸縮延伸的一對鏈子,管子固定在基體上時,作業人員握住安裝在鏈子前端的把手,從基體的一端拉出鏈子,壓住管子的外圓周后,拉掛在基體另一端的鉤上。鏈子通過設置于基體內部的彈簧收緊,鏈子壓住管子的外圓周,從基體的一端拉掛到基體另一端的鉤子上(見附圖5),管子被鏈子通過彈簧力強力地壓住,管子放置于基體上的V字型的管子載置部上。在本體框架內,鋸條(附圖1)通過導輥以閉合的環狀卷回,通過內置于本體框架內的電動機可逆地使鋸條在順時針方向上和逆時針方向轉動。本體框架略呈U字型,在形成其U字型的兩腳部、之間使鋸條露出來。本體框架自由轉動地連接支持在基體上,因此在向基體上安裝管子時,本體框架對基體來說處于大的打開位置(例如本體框架相對于基體打開45度以上角度)。在對管子的切斷加工作業時,本體框架從開放位置以樞軸為中心慢慢地向基體按下,在本體框架的略呈U字型的兩腳部、露出的鋸條一點一點地進入管子中,最終切斷管子(如附圖1所示)。在樞軸對側的本體框架上設置了手柄。作業人員握住手柄使得本體框架進行轉動作業。在手柄上設置了電動機的電源開關,作業人員用手柄就可控制鏈子的回轉驅動、停止。電動機由連接電纜(圖中無表示)連接在外部電源上。在基體的一端,自由轉動地安裝了與樞軸同軸的一對車輪。本體框架上的樞軸和車輪的車輪軸也可以不同軸。由于車輪,作業人員可使帶鋸盤在車輪的對側上提,即通過握住手柄,使帶鋸盤整體呈傾斜的上拉狀態,只需要以較小的力即可轉動車輪,并使之在地上移動。本體框架通過在基體和本體框架之間設置的環、鉤子等鎖定機構(圖中無表示),使本體框架固定在保管位置。所謂保管位置,即在搬運、不使用時,本體框架最接近于基體的狀態。本體框架和基體的相對角度位置關系最小時,就對應于上述管子的切斷結束狀態。在保管位置時,帶鋸盤整體可以立式放置。如附圖3所示,由兩個車輪和在基體上形成的突起形成三角形的各頂點,通過該三個點組成的支持面可以對帶鋸盤形成支撐,使其立式放置。參照附圖4、附圖5,在基體內,在基體兩側垂直于管子的軸心線方向上固定設置一對平行的導軌。導軌由略呈U字型的型材構成,在其U字溝內嵌入轉動輥、各一對。各轉動輥、分別自由轉動地安裝于軸、上。在附圖4、附圖5中沒有表示,軸、貫通保持器。在其相對側也同樣,轉動輥、在導軌內自由轉動地安裝好。或者,軸、同軸設置,左右分別從保持器中突出也可以。轉動輥、轉動時,保持器沿著導軌移動。在基體的前部(附圖4、5的左端)固定設置了為固定鏈子前端的固定軸承部,在該軸承部的軸承孔內插入鏈子支軸。左右鏈子向基體內的后方平行地延伸,在安裝于軸的第一導向輥處變換方向,再通過第二導向輥,從形成于基體的管子載置部處的槽狀開口延伸到基體的外部。第二導向輥在開口附近自由轉動地安裝在基體上。左右鏈子的前端自由轉動地安裝在具有把手的共同鉤子臂上。如附圖4中所示,作業人員握住把手向外拉伸,轉動輥一邊在導軌內轉動,一邊向前方移動,把鏈子引出到外面。為了給予鏈子張力的彈簧套在基體內設置的進給螺桿軸上。進給螺桿軸的后端,通過球狀樞軸設置于基體的后端的球狀座子上。在進給螺桿軸的中間部安裝了環狀彈簧座。彈簧座套在進給螺桿軸上,進給螺桿軸與彈簧座之間螺紋連接。彈簧的一端設置于彈簧座中,使得彈簧座壓靠在保持器中。彈簧的另一端壓靠在固定于進給螺桿軸的后端部的環上。進給螺桿軸在不動作狀態下,彈簧座的外徑也可以適應保持器的大小。在保持器中,在對應于進給螺桿軸的位置,形成有半螺母。進給螺桿軸與保持器上的半螺母螺紋配合形成給進螺桿機構。進給螺桿軸轉動時,保持器可以在進給螺桿軸的軸線方向上移動。軸殼部突出于基體的后端部,進給螺桿軸貫通所述的軸殼部。在軸殼部上形成了偏心或葫蘆形的孔(上圓孔和下圓孔由寬度變細的連通孔連接)。進給螺桿軸以萬向軸座為中心上下搖動,如附圖4、附圖5所示,并通過連通孔,進給螺桿軸可以移動至上圓孔內或下圓孔內。進給螺桿軸位于上圓孔內時,進給螺桿軸機構處于不動作位置;進給螺桿軸位于下圓孔內時處于結合位置。圓柱狀的手柄滑動自在地安裝在進給螺桿軸的外端。手柄的后端形成圓錐狀,孔的上圓孔和下圓孔的軸向前端也同樣形成為錐形。手柄的圓錐狀后端與孔的上圓孔或下圓孔的錐形前端部相配合,進給螺桿軸保證能從其上圓孔或下圓孔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鋸盤的鋸條切入壓力調整裝置,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基體[11]、設置有鋸條[25]的本體框架[15],所述的基體[11]與本體框架[15]之間通過樞軸[13]可轉動地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本體框架[15]上可轉動連接著棒[111]的一端,在棒[111]上套有彈簧[113],彈簧[113]的一端固定于棒[111]的另一端;彈簧[113]的另一端由套在棒[111]上的連接板[117]的一端來限位,連接板[117]與棒[111]滑動連接;連接板[117]的另一端與滑塊[121]樞軸連接,滑塊[121]設置在滑動軸[119]的一端,滑動軸[119]與軸向調節裝置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西川廣重,上野幸一,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力克士機電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