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掛脫鉤裝置,包括吊鉤組件、吊鉤掛脫驅動組件和殼體,吊鉤組件包括吊鉤和吊桿,吊鉤掛脫驅動組件至少包括驅動件和回位件,回位件具有用于驅動吊鉤分開的預緊力,驅動件在吊桿向上相對運動所產生的向上力的作用下克服回位件的預緊力并驅動半鉤Ⅰ的阻力臂和半鉤Ⅱ的阻力臂相對運動形成用于托住冠狀頭的吊鉤結構;本發明專利技術在起吊前的需掛鉤和落地后的需脫鉤,利用固定于工件上的吊桿向上相對運動,驅動吊鉤卡于吊桿的冠狀頭下部和脫離冠狀頭,實現自動掛鉤和脫鉤,吊運掛鉤和脫鉤靈敏穩定,并且吊運過程中,具有外力使吊鉤卡緊,可靠性較高,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適用于電渣錠等高危或者對安全要求較高的大型工件進行吊運的裝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吊裝設備附件,特別涉及一種能夠自動掛鉤和脫鉤的設備。
技術介紹
吊裝、吊運屬于施工、生產、維修環節的重要工藝。比如在煉鋼的精煉過程中,在對電渣錠的重熔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將電渣錠進行吊運;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電渣錠的頂端焊接一個吊環,然后用普通吊鉤進行吊裝。改種方法較為原始,需要人工來進行掛、脫鉤處理;對于連續生產作業的場合,效率明顯較低;特別是當電渣錠的長度較長時,操作更加復雜且安全性較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出現了自動掛鉤和脫鉤的裝置。出現了一系列的自動調運裝置,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自動掛鉤和脫鉤,但是可靠性較低,用于高危行業則無法使用,特別是吊運大型設備,更是無能為力。因此,需要一種適用于電渣錠等高危或者對安全要求較高的大型工件進行吊運的裝置,吊運掛鉤和脫鉤靈敏穩定,可靠性較高,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提供一種自動掛脫鉤裝置,吊運掛鉤和脫鉤靈敏穩定,可靠性較高,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適用于電渣錠等高危或者對安全要求較高的大型工件進行吊運的裝置。本專利技術的自動掛脫鉤裝置,包括吊鉤組件、吊鉤掛脫驅動組件和殼體,所述吊鉤組件包括包括吊鉤和吊桿,所述吊桿沿上下方向設置且上端設有冠狀頭,所述吊鉤由沿上下方向設置并均鉸接于殼體內形成杠桿結構的半鉤I和半鉤II組成,所述半鉤I的阻力臂和半鉤II的阻力臂向下沿鉸接擺動方向相對設置并可形成用于托住冠狀頭的吊鉤結構;所述吊鉤掛脫驅動組件至少包括驅動件和回位件,所述回位件具有用于驅動半鉤I的阻力臂和半鉤II的阻力臂相背運動使冠狀頭脫離的預緊力,所述驅動件在吊桿向上相對運動所產生的向上力的作用下克服回位件的預緊力并驅動半鉤I的阻力臂和半鉤II的阻力臂相對運動形成用于托住冠狀頭的吊鉤結構。進一步,所述吊鉤掛脫驅動組件還包括驅動缸體和位于缸體內的端面凸輪副,所述端面凸輪副由一上推塊下端面設置的端面凸輪和一下推塊上端面設置的端面凸輪嚙合形成,所述缸體內圓設有縱向凸條,上推塊和下推塊通過其外圓設有的縱向貫通的縱向滑槽單自由度滑動配合于縱向凸條,所述下推塊固定設有向下延伸出缸體的下推桿,所述吊桿的冠狀頭與下推桿的下端面接觸驅動配合;所述上推塊固定設有向上延伸出缸體的上推桿,所述下推桿的上端面與驅動件接觸驅動配合;所述下推塊通過端面凸輪副向上推動上推塊,可使上推塊脫離縱向凸條并在凸輪副的作用下轉動設定角度后被托于縱向凸條上端;進一步,所述上推塊下端面的端面凸輪為沿圓周均布的三組,每組為兩個鋸齒結構的端面凸輪;下推塊上端面的端面凸輪與上推塊配合為六個,所述下推塊上端面的端面凸輪由一斜齒的逆向倒角形成;上推塊的縱向滑槽為三條,分別位于上推塊下端面的三組端面凸輪之間;進一步,所述驅動件為上小下大的錐形桿,所述半鉤I的動力臂和半鉤II的動力臂相向折彎后與錐形桿接觸驅動配合;所述半鉤I的阻力臂和半鉤II的阻力臂相向折彎且各自形成對吊桿外表面形成半包容的端面;進一步,所述殼體設有用于供吊桿及其冠狀頭伸入的的通孔,正對通孔位于殼體的底端設有用于引導冠狀頭進入殼體并與下推桿正對的導衛,所述導衛為下大上小的錐形;進一步,所述回位件為一端連接于殼體并一一對應對半鉤I的阻力臂和半鉤II的阻力臂施加向外預緊力的兩個拉伸彈簧;進一步,所述錐形桿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上導向桿,殼體上固定設有用于滑動配合穿過上導向桿的導向座,上導向桿上端設有對其施加向下預緊力的壓縮彈簧;所述錐形桿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下導向桿,該下導向桿滑動配合伸入上推桿的上端面形成的導向孔;進一步,所述冠狀頭為傘形;進一步,所述上推塊和下推塊均為底端封閉的筒狀結構;進一步,所述殼體上端設有吊環。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自動掛脫鉤裝置,在起吊前的需掛鉤和落地后的需脫鉤,利用固定于工件上的吊桿向上相對運動,驅動吊鉤卡于吊桿的冠狀頭下部和脫離冠狀頭,實現自動掛鉤和脫鉤,吊運掛鉤和脫鉤靈敏穩定,并且吊運過程中,具有外力使吊鉤卡緊,可靠性較高,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適用于電渣錠等高危或者對安全要求較高的大型工件進行吊運的裝置。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吊裝時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脫鉤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吊鉤掛脫驅動組件結構示意圖;圖4為缸體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電渣錠安裝吊桿后的結構示意圖;圖6a至圖6c為吊裝過程原理圖;圖7a至圖7c為脫鉤過程原理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吊裝時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脫鉤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吊鉤掛脫驅動組件結構示意圖,圖4為缸體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電渣錠安裝吊桿后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自動掛脫鉤裝置,包括吊鉤組件、吊鉤掛脫驅動組件8和殼體1,所述吊鉤組件包括包括吊鉤和吊桿6,所述吊桿6沿上下方向設置且上端設有冠狀頭61,所述吊鉤由沿上下方向設置并均鉸接于殼體內形成杠桿結構的半鉤I 2和半鉤II 21組成,所述半鉤I 2的阻力臂和半鉤II 21的阻力臂向下沿鉸接擺動方向相對設置并可形成用于托住冠狀頭61的吊鉤結構a;所述吊鉤掛脫驅動組件8至少包括驅動件和回位件,所述回位件具有用于驅動半鉤I 2的阻力臂和半鉤II 21的阻力臂相背運動使冠狀頭61脫離的預緊力,所述驅動件在吊桿6向上相對運動所產生的向上力的作用下克服回位件的預緊力并驅動半鉤I 2的阻力臂和半鉤II 21的阻力臂相對運動形成用于托住冠狀頭61的吊鉤結構a;采用一種機械結構,該機械結構能夠在吊桿6向上相對運動所產生的向上力的作用下使吊鉤結構a閉合,即能實現專利技術目的。本實施例中,所述吊鉤掛脫驅動組件8還包括驅動缸體84和位于缸體84內的端面凸輪副,所述端面凸輪副由一上推塊81下端面設置的端面凸輪81a和一下推塊82上端面設置的端面凸輪82a嚙合形成,所述缸體84內圓設有縱向凸條83,上推塊81和下推塊82通過其外圓設有的縱向貫通的縱向滑槽(圖中分別為縱向滑槽81b和縱向滑槽82b)單自由度滑動配合于縱向凸條83,所述下推塊82固定設有向下延伸出缸體的下推桿82c,所述吊桿6的冠狀頭61與下推桿82的下端面接觸驅動配合,即吊桿6的冠狀頭61可向上推動下推桿82c ;所述上推塊81固定設有向上延伸出缸體84的上推桿81c,所述下推桿81c的上端面與驅動件接觸驅動配合;所述下推塊82通過端面凸輪副向上推動上推塊81,可使上推塊81脫離縱向凸條83并在凸輪副的作用下轉動設定角度后被托于縱向凸條83上端;與按壓式圓珠筆的結構類似,用于吊裝設備后,簡單而靈敏,且穩定性好。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推塊81下端面的端面凸輪81a為沿圓周均布的三組,每組為兩個鋸齒結構的端面凸輪;下推塊82上端面的端面凸輪82a與上推塊81配合為六個,所述下推塊82上端面的端面凸輪82a由一斜齒的逆向倒角形成;上推塊的縱向滑槽81b為三條,分別位于上推塊81下端面的三組端面凸輪之間;下推塊的縱向滑槽根據需要可以為三個或者六個等等,方便加工。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件為上小下大的錐形桿15,所述半鉤I 2的動力臂和半鉤II21的動力臂相向折彎后與錐形桿15接觸驅動配合,即由錐形桿15的向上運動可使半鉤I 2的動力臂和半鉤II 21的動力臂相背分開;所述半鉤I 2的阻力臂和半鉤II 21的阻力臂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掛脫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鉤組件、吊鉤掛脫驅動組件和殼體,所述吊鉤組件包括包括吊鉤和吊桿,所述吊桿沿上下方向設置且上端設有冠狀頭,所述吊鉤由沿上下方向設置并均鉸接于殼體內形成杠桿結構的半鉤Ⅰ和半鉤Ⅱ組成,所述半鉤Ⅰ的阻力臂和半鉤Ⅱ的阻力臂向下沿鉸接擺動方向相對設置并可形成用于托住冠狀頭的吊鉤結構;所述吊鉤掛脫驅動組件至少包括驅動件和回位件,所述回位件具有用于驅動半鉤Ⅰ的阻力臂和半鉤Ⅱ的阻力臂相背運動使冠狀頭脫離的預緊力,所述驅動件在吊桿向上相對運動所產生的向上力的作用下克服回位件的預緊力并驅動半鉤Ⅰ的阻力臂和半鉤Ⅱ的阻力臂相對運動形成用于托住冠狀頭的吊鉤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和平,胡偉,李多莊,楊中宇,孫號夕,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材料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