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卸式混凝土料斗。包括依次連接的裝料箱(1)、漏斗(2)和卸料筒(3);所述裝料箱(1)、漏斗(2)和卸料筒(3)的底面在同一平面內;所述卸料筒(3)上設有自卸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裝料箱、漏斗和卸料筒的底面在同一平面內底部平整,便于直接放置在平地上從商品混凝土攪拌車后裝入混凝土;料斗整體從出料口至進料口由小逐漸呈由小變大,便于吊車快速準確的將料斗放入串筒內。同時能自動打開翻板,可避免工人高空作業的危險性,不但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在咬合樁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有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卸式混凝土料斗,屬于建筑施工
用于咬合樁砼澆筑的設備。
技術介紹
在基坑支護過程中,咬合樁在沿海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推廣。面對著即成孔即澆筑的成樁工藝,考慮到臂架泵澆筑砼的費用問題,通常采用吊車配合砼料斗來完成咬合樁的混凝土澆筑施工。使用普通的料斗不僅方量小,而且施工起來非常費人力物力。特別是吊車將料斗吊至指定位置時由于慣性容易導致料斗晃動而將傷害卸料工人。本專利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咬合樁砼澆筑過程中的危險性和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卸式混凝土料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咬合樁砼澆筑過程中的危險性和勞動強度。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自卸式混凝土料斗,包括依次連接的裝料箱、漏斗和卸料筒;所述裝料箱、漏斗和卸料筒的底面在同一平面內;所述卸料筒上設有自卸裝置。前述料斗中,所述自卸裝置包括鉸接在卸料筒內壁底部的擋板和設在卸料筒頂部的止動銷;止動銷上端穿過擋板外側的卸料筒頂部與杠桿一端鉸接,杠桿的中部與支座鉸接。前述料斗中,所述杠桿包括手柄和弧形力臂,弧形力臂的一端與止動銷上端鉸接,弧形力臂的中部與支座鉸接;手柄與弧形力臂焊接,手柄未焊接一端伸出卸料筒的出口平面。前述料斗中,所述擋板的底部經合頁與卸料筒內壁底部鉸接。前述料斗中,所述卸料筒內壁底部設有至少一個支撐板。前述料斗中,所述擋板上設有轉柄,轉柄的旋轉軸與合頁的旋轉軸同軸;轉柄一端的側面與擋板焊接,轉柄另一端從卸料筒側面穿出,并與擋板平行彎曲90°。前述料斗中,所述漏斗和卸料筒內設有框架,卸料筒的框架上設有用于起吊料斗的吊環。前述料斗中,所述裝料箱上設有裝料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裝料箱、漏斗和卸料筒的底面在同一平面內底部平整,便于直接放置在平地上從商品混凝土攪拌車后裝入混凝土 ;料斗整體從出料口至進料口由小逐漸呈由小變大,便于吊車快速準確的將料斗放入串筒內。同時能自動打開翻板,可避免工人高空作業的危險性,不但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在咬合樁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有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擋板關閉狀態);圖2是圖1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圖2中卸料筒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擋板打開狀態);圖5是圖4的立體示意圖;圖6是圖5中卸料筒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漏斗和卸料筒內框架的示意圖; 圖8是本技術工作狀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裝料箱、2_漏斗、3_卸料筒、4_擋板、5_止動銷、6_支座、7-手柄、8-弧形力臂、9-合頁、10-支撐板、11-轉柄、12-框架、13-吊環、14-裝料口、15-串筒。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種自卸式混凝土料斗,如圖1-圖7所示。包括依次連接的裝料箱1、漏斗2和卸料筒3 ;所述裝料箱1、漏斗2和卸料筒3的底面在同一平面內;所述卸料筒3上設有自卸裝置。自卸裝置包括鉸接在卸料筒3內壁底部的擋板4和設在卸料筒3頂部的止動銷5 ;止動銷5上端穿過擋板4外側的卸料筒3頂部與杠桿一端鉸接,杠桿的中部與支座6鉸接。杠桿包括手柄7和弧形力臂8,弧形力臂8的一端與止動銷5上端鉸接,弧形力臂8的中部與支座6鉸接;手柄7與弧形力臂8焊接,手柄7未焊接一端伸出卸料筒3的出口平面。所述擋板4的底部經合頁9與卸料筒3內壁底部鉸接。卸料筒3內壁底部設有至少一個支撐板10。所述擋板4上設有轉柄11,轉柄11的旋轉軸與合頁9的旋轉軸同軸;轉柄11 一端的側面與擋板4焊接,轉柄11另一端從卸料筒3側面穿出,并與擋板4平行彎曲90°。所述漏斗2和卸料筒3內設有框架12,卸料筒3的框架上設有用于起吊料斗的吊環13。所述裝料箱I上設有裝料口 14。本技術的具體實施說明具體實施時,先制作框架12,框架12用角鋼和扁鋼焊接而成,框架12包括裝料段和漏斗段,裝料段為立方體,漏斗段為一端大一端小的四棱錐臺體。在裝料段外焊接鋼板并留裝料口 14構成裝料箱I。漏斗段外焊接鋼板構成漏斗2。在漏斗2的小口端焊接一個方筒,構成卸料筒3。然后在卸料筒3內通過合頁9焊接一個擋板4,擋板4與卸料筒3的內孔相對應。擋板4翻起來后可以擋住料斗內的混凝土,擋板4翻下來后料斗內的混凝土可以從卸料筒3流出。為了使擋板4翻起來后不會被料斗內的混凝土推倒,可以在卸料筒3頂部位于擋板4外側的位置鉆個孔,在孔內插一根止動銷5,可以擋住擋板4,使擋板4不會在混凝土的壓力下翻倒。為了使擋板4在需要時能夠自動翻倒,使料斗內的混凝土能夠自動流出。在止動銷5的頂部設置一個杠桿,可以在料斗下降時通過杠桿帶動止動銷5從卸料筒3頂部的孔中抽出。另外為了防止杠桿誤動作,杠桿由手柄7和弧形力臂8構成,弧形力臂8的一端與止動銷5上端鉸接,弧形力臂8的中部與支座6鉸接;手柄7與弧形力臂8焊接,手柄7未焊接一端伸出卸料筒3的出口平面。這樣的結構在無外力作用下,可以保證料斗在水平位置和吊起位置時,利用杠桿的自重保證杠桿不會帶動止動銷5從卸料筒3頂部的孔中抽出。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可以動作。為了防止擋板4翻倒后混凝土將擋板4粘結在卸料筒3的底板上,在卸料筒3的底板上焊接有兩個支撐板,卸完混凝土后,為了使翻倒的擋板4重新翻上來,在擋板4上焊接一個旋柄11,轉柄11的旋轉軸與合頁9的旋轉軸同軸;轉柄11 一端的側面與擋板4焊接,轉柄11另一端從卸料筒3側面穿出,并與擋板4平行彎曲90°,可以從轉柄11的位置直接看出擋板4的位置。便于工人操作時確認擋板的位置。本技術的使用方法裝料時,如圖8所示。先將料斗平放在地面,由于料斗底面為平面,可以方便的將料斗平放在地面。商品混凝土攪拌車內的混凝土從料斗的裝料口灌入料斗;然后將鋼絲繩系在料斗的吊環上,通過起吊設備將料斗吊起來,由于吊環安裝在靠近裝料箱一端,所以料斗吊起來之后,卸料筒向下傾斜。由于料斗整體從出料口至進料口由小逐漸呈由小變大,便于吊車快速準確的將料斗放入串筒15內。由于杠桿的手柄較長,伸出了卸料筒3的出口平面,所以在下降過程中,杠桿的手柄7先觸碰到串筒15邊緣,通過手柄7將止動銷5從卸料筒3頂部的孔中抽出,使翻板4在混凝土的壓力下自動翻倒,使料斗內的混凝土自動流入串筒15,完成咬合樁砼的澆筑。本技術在澆筑過程中可避免工人高空作業的危險性,不但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在咬合樁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有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卸式混凝土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裝料箱(1)、漏斗(2)和卸料筒(3);所述裝料箱(1)、漏斗(2)和卸料筒(3)的底面在同一平面內;所述卸料筒(3)上設有自卸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卸式混凝土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裝料箱(I)、漏斗(2)和卸料筒(3);所述裝料箱(I)、漏斗(2)和卸料筒(3)的底面在同一平面內;所述卸料筒(3)上設有自卸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式混凝土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裝置包括鉸接在卸料筒(3)內壁底部的擋板(4)和設在卸料筒(3)頂部的止動銷(5);止動銷(5)上端穿過擋板(4)外側的卸料筒(3)頂部與杠桿一端鉸接,杠桿的中部與支座(6)鉸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式混凝土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包括手柄(7)和弧形力臂(8),弧形力臂(8)的一端與止動銷(5)上端鉸接,弧形力臂(8)的中部與支座(6)鉸接;手柄(7 )與弧形力臂(8 )焊接,手柄(7 )未焊接一端伸出卸料筒(3 )的出口平面。4.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啟潤,邵強,劉群,王勝,王曦,陳星宇,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