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動物育種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利用雜交技術選育瘦肉型豬的選育方法,具體的實施步驟;首先,選擇本地棕毛糯谷豬為母本,與引進品種長白豬為父本的公豬雜交,產生的后代公豬選留,然后再與本地糯谷豬為父本、與引進品種大約克母豬為母本的母豬雜交產生的后代雜交,選留優秀的母豬作為終端母本再與杜洛克雜交,產生的后代即為優質的瘦肉型肉豬;新品種瘦肉型肉豬有效地克服了“外三元”仔豬腹瀉率高、肉中水分高、不飽和脂肪酸少,肉味差等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動物育種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利用雜交技術的選育瘦肉型肉豬的方法。
技術介紹
長白豬、大約克、杜洛克是世界名種瘦肉型豬,也是我國目前主推的養殖品種。生產中常用長白豬為父本與大約克豬母本雜交,選育其后代“長X大”二元雜母豬為母本,用杜洛克公豬為終端父本進行雜交,得出“杜X長X大”三元雜交后代作為商品肉豬,通常稱為“外三元”。“外三元”具有生長性能好、飼料轉化效率高、瘦肉高的優點,成為了我國目前規模化養豬主要采用的雜交組合。但“外三元”豬在貴州高原溫濕氣候條件下,適應性比較差,尤其是仔豬腹瀉發病率高,通常高達50%以上。此外,市民普遍反映“外三元”豬肉質和滋味不如地方豬肉。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培育瘦肉型豬的育種方法,利用我國豐富的本地豬種資源,吸取國外豬種的長處,采用雜交合成培育我國自己的瘦肉豬新品系,提供商品瘦肉豬生產配套系優秀的母系豬,為生產高產優質高效的雜優豬服務。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包括如下步驟:A、選擇本地棕毛糯谷豬為母本,與長白豬作為父本進行雜交,生產的雜交后代選留優秀公豬留種;B、選用本地棕毛糯谷豬為父本,大約克為母本進行雜交,生產的雜交后代選留優秀母豬留種;C、將步驟A中選留的父本和步驟C中選留的母本進行雜交,后代選留優秀的母豬作為終端母本與杜洛克為終端父本進行雜交,雜交后代即為開陽瘦肉型肉豬投入生產。進一步的:所述步驟A公豬是經過如下4次選留得到的種豬:①一次選留:仔豬初生時,選留生長發育良好的個體,在產仔數大于13頭、活仔數大于12頭的窩中每窩選留3頭公仔,每頭初生體重超過1kg,乳頭數大于14枚,排列對稱;②第二次選留:當第一次選留的仔豬到2月齡時進行,選留生長發育良好、增重速度快,體格勻稱的個體,同時剔除發育中暴露遺傳缺陷的個體;③第三次選留:當第二次選留的仔豬6月齡時進行,選留生長發育良好個體,體格健壯,日增重超過720g的個體,按公豬血統各選留2頭后備公豬,同時剔除發育中暴露遺傳缺陷的個體;④第四次選留:當第二次選留的仔豬8月齡時進行,選留性欲旺盛,平均射精量為250ml、精子活力超過80%以 上、畸形率不高于18%、精子密度超過1.8億/ml的后公豬留種。更進一步的:所述步驟②和③中遺傳缺陷是指公豬陰囊疝、單睪或隱睪外生殖器發育不健全。進一步的:所述步驟B或C中種豬的選留是進行4次選留所得母豬:①一次選留:仔豬初生時,選留生長發育良好的個體,在產仔數大于13頭、活仔數大于12頭的窩中每窩選留6頭母仔,每頭初生體重超過1kg,乳頭數大于14枚,排列對稱;②第二次選留:當第一次選留的仔豬2月齡時進行,選留生長發育良好、增重速度快,體格勻稱的個體,同時剔除發育中暴露遺傳缺陷的個體;③第三次選留:當第二次選留的仔豬6月齡時進行,選留生長發育良好個體,從上一輪所選母仔中選留2/3后備母豬,同時剔除發育中暴露遺傳缺陷的個體;④第四次選留:當第二次選留的母豬8月齡時進行,能夠正常發情,體態適中的母豬留種。更進一步的:所述步驟②和③中遺傳缺陷是指母豬瞎奶頭。進一步的:所述后代在選擇過程中利用超聲波眼肌面積測定儀活體測定豬眼肌橫截面積,選擇豬眼肌橫截面積>30平方厘米的個體即為瘦肉率大于60%的個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是:通過本方案選育出的開陽瘦肉型肉豬,與“杜X長X大”三元雜交豬相比,具有如下優勢:1、活重IlOkg開陽商品肉豬屠宰82%,比“杜X長X大”三元雜交肉豬的80%,高2個百分點;開陽豬瘦肉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6%、水分含量61%,比“杜X長X大”三元雜交肉豬瘦肉中脂肪含量2%、水分含量65%,分別提高4個百分點和減少4個百分點。2、長糯大早的產子數 11頭以上,比“長X大”二元雜母本平均產仔數10頭增加I頭。3、長糯大和開陽仔豬腹瀉率在5%以內、哺乳仔豬死亡率低于3%、斷奶仔豬死亡率小于2%,比“長X大” 二元雜、“杜X長X大”三元雜交仔豬的平均腹瀉發生率25%、哺乳死亡率6%、斷奶死亡率5%,分別降低20個、3個和2個百分點(如表I)。表1、開陽豬與杜X長X大雜交豬差異權利要求1.一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選擇本地棕毛糯谷豬為母本,與長白豬作為父本進行雜交,生產的雜交后代選留優秀公豬留種; B、選用本地棕毛糯谷豬為父本,大約克為母本進行雜交,生產的雜交后代選留優秀母豬留種; C、將步驟A中選留的父本和步驟C中選留的母本進行雜交,后代選留優秀的母豬作為終端母本與杜洛克為終端父本進行雜交,雜交后代即為開陽瘦肉型肉豬投入生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公豬是經過如下4次選留得到的種豬: ①第一次選留:仔豬初生時,選留生長發育良好的個體,在產仔數大于13頭、活仔數大于12頭的窩中每窩選留3頭公仔,每頭初生體重超過1kg,乳頭數大于14枚,排列對稱; ②第二次選留:當第一次選留的仔豬到2月齡時進行,選留生長發育良好、增重速度快,體格勻稱的個體,同時剔除發育中暴露遺傳缺陷的個體; ③第三次選留:當第二次選留的仔豬6月齡時進行,選留生長發育良好個體,體格健壯,日增重超過720g的個體,按公豬血統各選留2頭后備公豬,同時剔除發育中暴露遺傳缺陷的個體; ④第四次選留:當第二次選留的仔豬8月齡時進行,選留性欲旺盛,平均射精量為250ml、精子活力超過80%以上、畸形率不高于18%、精子密度超過1.8億/ml的后備公豬作為種公豬。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②和③中遺傳缺陷是指公豬陰囊疝、單 睪或隱睪外生殖器發育不健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或C中種豬的選留是進行4次選留所得母豬: ①第一次選留:仔豬初生時,選留生長發育良好的個體,在產仔數大于13頭、活仔數大于12頭的窩中每窩選留6頭母仔,每頭初生體重超過1kg,乳頭數大于14枚,排列對稱; ②第二次選留:當第一次選留的仔豬2月齡時進行,選留生長發育良好、增重速度快,體格勻稱的個體,同時剔除發育中暴露遺傳缺陷的個體; ③第三次選留:當第二次選留的仔豬6月齡時進行,選留生長發育良好個體,從上一輪所選母仔中選留2/3后備母豬,同時剔除發育中暴露遺傳缺陷的個體; ④第四次選留:當第二次選留的母豬8月齡時進行,能夠正常發情,體態適中的母豬留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②和③中遺傳缺陷是指母豬瞎奶頭。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代在選擇過程中利用超聲波眼肌面積測定儀活體測定豬眼肌橫截面積,選擇豬眼肌橫截面積>30平方厘米的個體即為瘦肉率大于60%的個體。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動物育種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利用雜交技術選育瘦肉型豬的選育方法,具體的實施步驟;首先,選擇本地棕毛糯谷豬為母本,與引進品種長白豬為父本的公豬雜交,產生的后代公豬選留,然后再與本地糯谷豬為父本、與引進品種大約克母豬為母本的母豬雜交產生的后代雜交,選留優秀的母豬作為終端母本再與杜洛克雜交,產生的后代即為優質的瘦肉型肉豬;新品種瘦肉型肉豬有效地克服了“外三元”仔豬腹瀉率高、肉中水分高、不飽和脂肪酸少,肉味差等問題。文檔編號A01K67/02GK103109775SQ20121059193公開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開陽瘦肉型豬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選擇本地棕毛糯谷豬為母本,與長白豬作為父本進行雜交,生產的雜交后代選留優秀公豬留種;B、選用本地棕毛糯谷豬為父本,大約克為母本進行雜交,生產的雜交后代選留優秀母豬留種;C、將步驟A中選留的父本和步驟C中選留的母本進行雜交,后代選留優秀的母豬作為終端母本與杜洛克為終端父本進行雜交,雜交后代即為開陽瘦肉型肉豬投入生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嘉川,陳村年,丁恒珍,夏先林,朱靖,張瑞文,
申請(專利權)人:貴陽臺農種養殖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