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出口端,所述容器內設置有用于將所述容器內的內容物從所述出口端擠壓出的活塞;隔熱管,所述隔熱管兩端敞口,其中一端與所述容器的出口端連接;和彈性膜,所述彈性膜設置在所述隔熱管外封閉所述隔熱管的另一端或者所述彈性膜為位于所述隔熱管內的試管狀,試管狀的所述彈性膜的開口端與所述容器的出口端連接,以在所述活塞的作用下使所述彈性膜從所述隔熱管的另一端膨出形成泡狀物,其中,至少在所述彈性膜形成的泡狀物的外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所述裝置在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中能夠選擇性地去除晶狀體上皮細胞,從而防止后囊渾濁化的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裝置,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在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中,所述裝置能夠選擇性地去除晶狀體上皮細胞,從而防止后囊渾濁化的發生。
技術介紹
白內障摘除手術是眼科最普通的手術之一。白內障晶狀體位于一個晶狀體囊中,為了進入白內障晶狀體,需要在眼的邊緣開一個切口以便將一個手術器具伸入眼的前房。在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中,需要進行一個撕囊的處理過程,即,用一個手術切割器具在晶狀體前囊膜上制造一個孔作為從眼前房直接進入白內障晶狀體的通道。接著,通過各種現有方法取出白內障晶狀體,例如,白內障超聲乳化法等。在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中,晶狀體囊除了為了獲得進入白內障晶狀體的通道而切除的那部分外,晶狀體囊基本上保持完整。在摘除了白內障晶狀體后,通常需要向晶狀體囊中移植人工晶狀體,以模仿原始晶狀體的折射功能。雖然白內障晶狀體摘除以及眼內人工晶體植入術可以使大多數白內障患者顯著受益,但是很多患者會在手術后五年內產生后囊渾濁化現象,即,后發性白內障(PCO)。后發性白內障的發生率在兒童為100%,成人為309Γ50%。后發性白內障的主要成因是白內障術后殘留于前囊下或赤道部的晶狀體上皮細胞(LEC)遷移至后囊,使視軸區的后囊出現不同程度的殘余晶狀體上皮細胞增殖、遷移、纖維化,從而影響視力。另外,晶狀體上皮細胞還可發生纖維化,引起晶狀體囊收縮。眼科醫生清楚這些由殘余晶狀體上皮細胞引起的問題,一般會試圖在人工晶體植入之前極其小心地去除所有殘余晶狀體上皮細胞。然而,盡管作了這些努力,通常也會有相當數量的上皮細胞留在晶狀體囊的內表面上,這是因為上皮細胞難以辨認而且由于它們在晶狀體囊的內表面上的位置 的限制而經常難以觸及。目前,激光或手術后囊切開仍然是治療后發性白內障的主要手段,也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并發癥,包括人工晶體損傷,術后眼壓升高,黃斑囊樣水腫,視網膜脫離,以及人工晶體脫位等。因此,研究如何預防后發性白內障的發生是解決的根本。近年來,人們提出了很多防止后囊膜混濁發生的方法。例如,在人工晶體設計上進行了改良以降低后發性白內障的發生率,主要有:⑴改善人工晶體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減輕后囊膜的纖維化反應,⑵人工晶體光學部邊緣的直方邊設計阻擋LEC向視軸方向遷移,但仍然不能避免后發性白內障的發生。在這些方法中,有一類方法是通過各種器具向晶狀體囊中灌注胰蛋白酶溶液從而殺傷晶狀體囊內表面上的晶狀體上皮細胞,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胰蛋白酶溶液可能會從事先對晶狀體囊進行撕囊而形成的孔處溢出到房水或其他組織中,進而損傷眼內的其他組織。固定化酶技術是自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項生物工程技術,是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生物酶固定在一定區域內,并且保持生物酶的大部分活性,在保證酶的高效、專一、溫和的催化特性的同時,克服了天然酶穩定性差、非定向催化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人通過廣泛深入的研究,最終,完成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人發現,利用胰蛋白酶防止后囊膜混濁化的關鍵在于如何將胰蛋白酶的作用范圍限制在晶狀體囊內,并因此設計本專利技術的裝置,既保證了胰蛋白酶對晶狀體上皮細胞的定向催化殺傷作用,又避免了胰蛋白酶對眼內其他組織的毒性傷害。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所述裝置在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中能夠選擇性地去除晶狀體上皮細胞,從而防止后囊渾濁化的發生。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出口端,所述容器內設置有·用于將所述容器內的內容物從所述出口端擠壓出的活塞;隔熱管,所述隔熱管兩端敞口,其中一端與所述容器的出口端連接;和彈性膜,所述彈性膜設置在所述隔熱管外封閉所述隔熱管的另一端或者所述彈性膜為位于所述隔熱管內的試管狀,試管狀的所述彈性膜的開口端與所述容器的出口端連接,以在所述活塞的作用下使所述彈性膜從所述隔熱管的另一端膨出形成泡狀物,其中,至少在所述彈性膜形成的泡狀物的外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地,所述容器I和活塞6形成一種注射器結構。所述容器中的內容物可以為液體或氣體。為了使胰蛋白酶更好地發揮活性,優選地,所述液體或氣體的溫度為30-40°C,優選 37°C。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地,所述隔熱管可為醫用塑料材質,例如,在所述注射器是ImL注射器的情況下,所述隔熱管的長為約6mnT7mm,厚度為約0.2mnTlmm,內徑為約1.5mm 2.6mm,外徑為約 1.9mm 4.0mm。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地,所述隔熱管的一端與所述容器的出口端固定連接,或者所述隔熱管的一端與所述容器的出口端可拆卸式連接。在固定連接的情況下,可以預先將液體或氣體裝入容器中;而在可拆卸式連接的情況下,可以在使用前使容器吸入液體或氣體,再將隔熱管的一端與容器的出口端連接在一起。同樣地,本專利技術中,所述彈性膜與所述容器的出口端或隔熱管可以固定連接或者可拆卸式連接。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地,所述泡狀物為與所述晶狀體囊的內壁相配合的橢球形,從而與晶狀體囊的內壁充分貼合。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地,所述彈性膜可為,例如,橡膠、硅膠。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地,所述彈性膜的厚度可為0.0W0.07_。本專利技術中,為了制備方便,優選地,可以在彈性膜的整個外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地,所述胰蛋白酶可為固定化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固定化的載體材料可以是殼聚糖或其衍生物、纖維素或其衍生物等生物相容性較好的物質,甚至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硅凝膠或硅膠。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地,所述彈性膜表面上固定的胰蛋白酶的單位活力平均為1635 2456U/g,優選為 1786 2319U/g,最優選為 2118U/g。本專利技術中,可以采用任何本領域中已知的方法,將胰蛋白酶與載體結合從而制得固定化胰蛋白酶,所述方法例如為固定化酶方法。本專利技術中,可以采用任何本領域中已知的方法,將所述固定化胰蛋白酶固定在所述彈性膜的表面上,所述方法例如為固定化酶方法。采取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專利技術能夠快速、有選擇性的摧毀白內障囊外摘除手術中殘余的晶狀體上皮細胞,避免損傷眼內的其它細胞和重要結構,防止后發障的發生。相比較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的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具有操作簡單、效果明顯、并發癥少的優點,并且在臨床上具有很好的實際應用價值。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其中: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的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的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在彈性膜膨出時的結構不意圖;圖3是顯示眼的晶狀體囊的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的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5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二的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彈性膜的結構示意 圖6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二的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二的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在彈性膜膨出時的結構不意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二的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結合具體的實施例更加詳細地描述本專利技術,但所提供的實施例僅是說明性的而并不意欲限制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制備實施例胰蛋白酶(Sigma公司);硅膠(青島市海洋化工廠);戊二醛(成都市華西生化制品廠);BSA (牛血清白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防治后發性白內障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出口端,所述容器內設置有用于將所述容器內的內容物從所述出口端擠壓出的活塞;隔熱管,所述隔熱管兩端敞口,其中一端與所述容器的出口端連接;和彈性膜,所述彈性膜設置在所述隔熱管外封閉所述隔熱管的另一端或者所述彈性膜為位于所述隔熱管內的試管狀,試管狀的所述彈性膜的開口端與所述容器的出口端連接,以在所述活塞的作用下使所述彈性膜從所述隔熱管的另一端膨出形成泡狀物,其中,至少在所述彈性膜形成的泡狀物的外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陽,朱思泉,李霄,
申請(專利權)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