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鉆頭結構,包含一鉆刃部、一鉆柄部以及一連接部。連接部連設于鉆刃部及鉆柄部之間,連接部包含一連接部本體,連接部本體的相對兩端分別延設一朝鉆柄部漸寬的第一錐形頸部及一朝鉆刃部漸窄的一第二錐形頸部,且第一錐形頸部連接于鉆柄部,第二錐形頸部連接于鉆刃部,其中連接部本體、第一錐形頸部、第二錐形頸部、鉆刃部及鉆柄部為一體成型。借此,鉆頭結構為一體加工成型,具有制作簡單的優點;而第一錐形頸部、第二錐形頸部以及連接部本體所形成的兩段階層結構,具有體積小且可節省碳化鎢材料成本的優點。另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鉆刃部的結構并未改變,因此就鉆頭剛性而言,于進行鉆孔作業時,仍可維持與傳統鉆頭結構相同的鉆孔強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一種鉆頭結構,特別是一種于刃部與柄部間具有兩段階層且為一體成型的鉆頭結構。
技術介紹
一般印刷電路板上所使用的鉆頭是由高硬度的碳化鎢材質所制成,圖1所示為一種傳統鉆頭的示意圖,其中錐形頸部2連設于鉆刃部3與鉆柄部I之間。碳化鎢的鋼性及硬度良好、使用壽命長,但碳化鎢材料成本昂貴,且鉆頭屬于耗材,以致傳統鉆頭的制造成本較高。傳統鉆頭的結構,因錐形頸部2的外徑較大,對印刷電路板進行鉆孔作業時,鉆刃部3與頸部2的周圍不易形成排屑氣流而使鉆頭容易產生卷屑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目的是提出一種鉆頭結構,具有制作簡單及節省材料成本的優點且仍可維持與傳統鉆頭結構相同的鉆孔強度。上述本技術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術方案所實現的:一種鉆頭結構,包含一鉆刃部、一鉆柄部以及一連接部。連接部連設于鉆刃部及鉆柄部之間,連接部包含一連接部本體,連接部本體的相對兩端分別延設一朝鉆柄部漸寬的第一錐形頸部及一朝鉆刃部漸窄的一第二錐形頸部,且第一錐形頸部連接于鉆柄部,第二錐形頸部連接于鉆刃部,其中連接部本體、第一錐形頸部、第二錐形頸部、鉆刃部及鉆柄部為一體成型。如上述的鉆頭結構,該鉆柄部呈圓桿狀,且該鉆柄部的外徑介于1.9毫米至2.1毫米之間。如上述的鉆頭結構,該連接部本體呈圓桿狀,且該連接部本體的外徑介于0.05毫米至2.1毫米之間。如上述的鉆頭結構,該鉆刃部的外徑介于0.05毫米至2.1毫米之間。如上述的鉆頭結構,該鉆頭結構由碳化鎢材質制成。如上述的鉆頭結構,該第一錐形頸部的斜表面與其軸線的夾角介于5度至60度之間。如上述的鉆頭結構,該第二錐形頸部的斜表面與其軸線的夾角介于5度至60度之間。如上述的鉆頭結構,該第一錐形頸部的斜表面的斜度相異于該第二錐形頸部的斜表面的斜度。如上述的鉆頭結構,該第一錐形頸部的弧形斜表面呈直線傾斜或弧線傾斜。如上述的鉆頭結構,該第二錐形頸部的弧形斜表面呈直線傾斜或弧線傾斜。借由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的優點在于,該鉆頭結構為一體加工成型,具有制作簡單的優點;借由第一錐形頸部、第二錐形頸部以及連接部本體所形成的兩段階層結構,相較于傳統鉆頭的單一錐形頸部而言,具有體積小且可節省碳化鎢材料成本的優點。另外,本技術減少了連接部的外徑及體積,對于鉆刃部的結構并未改變,因此就鉆頭剛性而言,于進行鉆孔作業時,仍可維持與傳統鉆頭結構相同的鉆孔強度。另一方面,在本技術的鉆頭結構中,由于兩段階層結構的外徑較傳統鉆頭結構的錐形頸部小,故于鉆孔作業時,本技術的鉆刃部外圍可形成較大的排屑氣流而不易產生卷屑問題。為令本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技術手段及技術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以下進行詳細說明,并請一并參閱附圖及部件標號。附圖說明圖1所示為傳統鉆頭結構的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鉆頭結構示意圖。圖3所示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第一錐形頸部或第二錐形頸部的弧線傾斜表面示意圖。主要元件標號說明:I 鉆柄部2錐形頸部3 鉆刃部10鉆柄部20 連接部20a 連接部本體21 第一錐形頸部 22 第二錐形頸部30 鉆刃部Θ I夾角Θ 2夾角具體實施方式請參照圖2所示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鉆頭結構示意圖,于本實施例中,鉆頭結構包含一鉆柄部10、一連接部20以及一鉆刃部30。連接部20連設于鉆刃部30及鉆柄部10之間,連接部20包含一連接部本體20a,其相對兩端分別延設一朝鉆柄部10漸寬的一第一錐形頸部21及一朝鉆刃部30漸窄的一第二錐形頸部22。第一錐形頸部21連接鉆柄部10,第二錐形頸部22連接鉆刃部30,其中連接部本體20a、第一錐形頸部21、第二錐形頸部22、鉆刃部30以及鉆柄部10為一體成型。接續上述說明,上述鉆頭結構的材質為碳化鎢棒材,且以鉆石砂輪一體加工成型,于本實施例中,鉆柄部10及連接部本體20a呈圓桿狀,較佳地,鉆柄部10的外徑介于1.9至2.1毫米(mm)之間,可供加工機具的夾頭穩固夾持。連接部本體20a的外徑小于或等于鉆柄部10的外徑,其介于0.05至2.1mm之間,而鉆刃部30的外徑小于或等于連接部本體20a的外徑,其介于0.05至2.1mm之間。鉆刃部30表面形成有螺旋環繞的排屑溝。于一實施例中,第一錐形頸部21的斜表面與其軸線的夾角Θ I介于5至60度之間,第二錐形頸部22的斜表面與其軸線的夾角Θ 2介于5至60度之間,夾角Θ1與夾角Θ 2可為相同或相異,舉例而言,于圖2中,本實施例夾角Θ I略大于夾角Θ 2,但不限于此。另須注意,第一錐形頸部21及第二錐形頸部22的弧形斜表面不以直線傾斜為限,如圖3所示,其斜表面亦可加工形成弧線傾斜的弧形表面。其中所述直線傾斜是指該弧形斜表面的錐角沿錐體軸向而恒定,所述弧線傾斜是指該弧形斜表面的錐角沿錐體軸向而變化。第一錐形頸部或第二錐形頸部呈弧線傾斜表面可以使集塵氣流較順暢,避免溝尾卷屑,另外,幾何表面的平滑亦能改善應力(Stress)集中問題,進而強化鉆頭結構強度。綜上所述,本技術鉆頭結構為一體加工成型,具有制作簡單的優點,又本技術借由第一錐形頸部、第二錐形頸部以及連接部本體所形成的兩段階層結構,相較于傳統鉆頭的單一錐形頸部而言,具有體積小且可節省碳化鎢材料成本的優點。另外,本技術減少了連接部的外徑及體積,對于鉆刃部的結構并未改變,因此就鉆頭剛性而言,于進行鉆孔作業時,仍可維持與傳統鉆頭結構相同的鉆孔強度。另一方面,在本技術的鉆頭結構中,由于兩段階層結構的外徑較傳統鉆頭結構的錐形頸部小,故于鉆孔作業時,本技術的鉆刃部外圍可形成較大的排屑氣流而不易產生卷屑問題。以上所舉僅為本技術示意性的部分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術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包括在本專利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鉆刃部; 一鉆柄部;以及 一連接部,連設于該鉆刃部及該鉆柄部之間,該連接部包含: 一連接部本體,其相對兩端分別延設一朝該鉆柄部漸寬的第一錐形頸部及一朝該鉆刃部漸窄的一第二錐形頸部,且該第一錐形頸部連接于該鉆柄部,該第二錐形頸部連接于該鉆刃部,其中該連接部本體、該第一錐形頸部、該第二錐形頸部、該鉆刃部及該鉆柄部為一體成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鉆柄部呈圓桿狀,且該鉆柄部的外徑介于1.9毫米至2.1毫米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連接部本體呈圓桿狀,且該連接部本體的外徑介于0.05毫米至2.1毫米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鉆刃部的外徑介于0.05毫米至2.1毫米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鉆頭結構由碳化鎢材質制成。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錐形頸部的斜表面與其軸線的夾角介于5度至60度之間。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錐形頸部的斜表面與其軸線的夾角介于5度至60度之間。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錐形頸部的斜表面的斜度相異于該第二錐形頸部的斜表面的斜度。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錐形頸部的弧形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鉆刃部;一鉆柄部;以及一連接部,連設于該鉆刃部及該鉆柄部之間,該連接部包含:一連接部本體,其相對兩端分別延設一朝該鉆柄部漸寬的第一錐形頸部及一朝該鉆刃部漸窄的一第二錐形頸部,且該第一錐形頸部連接于該鉆柄部,該第二錐形頸部連接于該鉆刃部,其中該連接部本體、該第一錐形頸部、該第二錐形頸部、該鉆刃部及該鉆柄部為一體成型。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世峰,簡松豪,趙銘元,
申請(專利權)人:創國興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香港;HK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