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鉆頭結構,所述的鉆頭主要包含有刀柄與鉆刃內縮部,其中鉆刃本體上下處設有鉆刃尾部與鉆刃頭部,鉆刃內縮部上段的鉆刃尾部具有一定長度且形成的直徑大于鉆刃內縮部本體。憑借鉆頭不同的長度需求調整鉆刃尾部L1設置長度,利用鉆刃尾部其長度L1的設置提升鉆頭剛性,使鉆削過程中不易偏擺造成擴孔;以及,鉆刃內縮部在鉆削過程中不接觸板材鉆削孔徑的孔壁接觸,因此在鉆刃部減少與鉆削孔徑接觸后,可降低切削熱的產生者,提升被切削物的鉆孔孔壁質量。(*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鉆頭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專供印刷電路板(PCB)鉆孔加工的鉆 頭結構。
技術介紹
以目前各種印刷電路板(PCB)機械加工上,均會設置許多圓孔、槽孔與外型上 的加工,這些加工大都利用鉆頭、銑刀所構成,其中印刷電路板的電子線路鉆孔 加工是需要較小直徑的鉆頭予以實施,針對于鉆孔作業中所要求的須達到的高精 度、高進給速度、良好的孔壁質量與作業中刀具剛性足夠的要求條件,己是普遍 的期望與需求。而電子產品的線路板和組件在微小化的要求趨向,印刷電路厚度 和線路鉆孔也更為輕薄和短小,且市場對印刷電路板的需求量日趨提高,要求快 速供應的競爭情況下,生產速度和效率則必須跟上,尤其孔徑微小化后,孔壁質 量要求更高,使得鉆頭的鉆孔速度相對提高。以圖1所示,現有鉆頭結構所述的鉆頭1由刀柄11連接有鉆刃內縮部12, 其中所述的鉆刃內縮部12的本體下端設有鉆刃頭部121具有切削作用,在對板材 實施鉆削孔時,由于現有鉆頭的設計本意在避免鉆刃內縮部12與孔壁接觸,可降 低切削熱進而提升孔壁質量,但由于此鉆刃內縮部12的設置導致鉆頭1的剛性不 足,易使得鉆削孔產生偏移較多的情形,也因如此必須被淘汰的不良板材相對提 高許多。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特別是在疊板數較多的情形下更易產生),因此本案技術設 計人遂加以研究改良,進而提供一種鉆頭結構。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內縮的鉆刃內縮部的鉆頭結構, 解決現有鉆頭因鉆孔時所產生的刀與板材之間的摩擦與鉆頭剛性不足的容易產生 偏擺狀態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鉆頭結構,所述的鉆頭包含有刀柄與鉆刃內縮部,其特征在于鉆刃內 縮部本體上、下處分別設有鉆刃尾部與鉆刃頭部,鉆刃尾部具有預定長度且其直 徑大于鉆刃內縮部本體直徑。其中,鉆刃尾部長度為L1,鉆刃頭部至鉆刃尾部之間長度為L2,其中, L1=(10% 50%)XL2。與現有技術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技術具有的優點在于鉆刃 內縮部在鉆削過程中不接觸板材鉆削孔徑的孔壁接觸,因此在鉆刃部減少與鉆削 孔徑接觸后,可提升孔壁質量。附圖說明圖1所示是現有鉆頭刀具;圖2所示是本技術外觀立體圖;圖3所示是本技術的半成品外觀立體圖;圖4所示是本技術對數片板材實施鉆削狀態示意圖;圖5所示是顯示本技術鉆頭結構放大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l-鉆頭;ll-刀柄;12-鉆刃內縮部;121-鉆刃頭部;2-鉆頭; 21-刀柄;22-鉆刃內縮部;221、 221'-鉆刃頭部;222-鉆刃尾部;3-板材;4-鉆削孔。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2所示,本技術的鉆頭2主要包含有刀柄21與鉆刃內縮部22, 所述的鉆刃內縮部22本體上、下端設有鉆刃尾部222與鉆刃頭部221,其中鉆刃 內縮部22與鉆刃頭部221為主要實施板材的鉆孔作業結構,而鉆刃內縮部22直 徑是小于鉆刃尾部222與鉆刃頭部221 。再請參閱圖2、圖3與圖5所示,所述的鉆頭2的鉆刃內縮部22在加工成型 的鉆頭成品,或未加工形成鉆刃頭部221'的鉆頭鉆刃內縮部22半成品(如圖3所 示),其均能在鉆刃內縮部22上端設有具一定長度的鉆刃尾部222,其中鉆刃內縮 部22直徑d略小于鉆刃尾部222與鉆刃頭部221的直徑Dl與D2。設置在鉆刃 內縮部22上端的鉆刃尾部222設置長度為Ll,鉆刃內縮部22上端的鉆刃尾部222至鉆刃頭部221之間長度為L2,依照實際的鉆孔加工經驗得到L1=(10% 50%)XL2。所述的鉆刃尾部222設置長度即由上述關系式可得到 鉆刃尾部222長度L1,利用鉆刃尾部222其長度L1的設置提升鉆頭剛性,使鉆 削過程中不易偏擺造成孔偏。再請參閱圖4與圖5所示,本技術的鉆頭結構在實施鉆削作業時,鉆刃 內縮部22本體在鉆削過程中不與板材3的鉆削孔4孔壁接觸,在鉆削過程中可以 減少板材3接觸以降低切削熱的產生,所述的鉆刃尾部222為提供鉆刃內縮部22 本體具有較佳剛性,鉆削時不易偏擺,因而鉆孔定位精度情況得到有效改善,相 對的鉆削孔徑精度也提高。以上說明對本技術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 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 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技術的權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鉆頭結構,所述的鉆頭包含有刀柄與鉆刃內縮部,其特征在于鉆刃內縮部本體上、下處分別設有鉆刃尾部與鉆刃頭部,鉆刃尾部具有預定長度且其直徑大于鉆刃內縮部本體直徑。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鉆頭結構,其特征在于鉆刃尾部長度為L1,鉆刃頭部至鉆刃尾部之間長度為L2,其中,L1=(10% 50%)XL2。專利摘要本技術是一種鉆頭結構,所述的鉆頭主要包含有刀柄與鉆刃內縮部,其中鉆刃本體上下處設有鉆刃尾部與鉆刃頭部,鉆刃內縮部上段的鉆刃尾部具有一定長度且形成的直徑大于鉆刃內縮部本體。憑借鉆頭不同的長度需求調整鉆刃尾部L1設置長度,利用鉆刃尾部其長度L1的設置提升鉆頭剛性,使鉆削過程中不易偏擺造成擴孔;以及,鉆刃內縮部在鉆削過程中不接觸板材鉆削孔徑的孔壁接觸,因此在鉆刃部減少與鉆削孔徑接觸后,可降低切削熱的產生者,提升被切削物的鉆孔孔壁質量。文檔編號B23B51/00GK201042743SQ20072014743公開日2008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7日專利技術者鄭黃錚 申請人:鄭黃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鉆頭結構,所述的鉆頭包含有刀柄與鉆刃內縮部,其特征在于: 鉆刃內縮部本體上、下處分別設有鉆刃尾部與鉆刃頭部,鉆刃尾部具有預定長度且其直徑大于鉆刃內縮部本體直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黃錚,
申請(專利權)人:鄭黃錚,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