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石材濕掛施工的鋼筋掛網,其特征在于包括鋼筋網片和四個錨固筋;鋼筋網片由多條橫向鋼筋與多條縱向鋼筋交叉連接而成;四個錨固筋均設于鋼筋網片內側,其中兩個錨固筋與鋼筋網片上端固定連接,其余兩個錨固筋與鋼筋網片下端固定連接。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石材濕掛施工,既能夠提高施工工效,又能夠確保墻體的防水可靠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物的裝修工程,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石材濕掛施工的鋼筋掛網。
技術介紹
天然石材具有自然莊重、質感特殊、色彩絢麗、抗風化穩定性較好、耐磨性較好、耐酸堿性較好等特點,具有稀缺、環保、純天然、耐久性、高品質的特性,經過切割、打磨、造型之后,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建筑的內外部裝飾上。外墻石材飾面在建筑藝術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觀感效果,多年來在外墻裝飾、尤其是高層建筑的裙房外墻飾面上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外墻石材飾面是建筑物的外圍結構,作為與建筑主體連接的構件,其連接質量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外墻石材飾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目前,外墻石材飾面施工有兩種工藝,一種是濕掛法,另一種是干掛法。干掛法由于需安裝掛石楞骨,安裝楞骨和石材時需要大量的鋼掛件和配件,石材幕墻鋼結構與墻體之間連接點多,質量控制要求高,安裝人工耗時相對較大,使得外墻石材飾面造價較高,經濟效益較差。相比之下,采用濕掛法有利于降低外墻石材飾面的造價,提聞經濟效益。傳統的濕掛法外墻石材飾面施工工序為:在墻體內預埋掛件(如直徑為8毫米的鋼筋段),或者在墻體上打點植入掛件(可為膨脹螺釘或鋼筋段);然后在石材板塊背面穿金屬絲(如銅絲、鍍鋅鐵絲等),并通過金屬絲將石材板塊與掛件連接固定;然后在石材板塊與墻體之間的空隙層內用1:2.5低堿度水泥砂漿分層灌實(石材板塊安裝前應用防堿背涂劑進行背涂處理);最后用稀水泥漿擦縫。其中墻體一般為鋼筋混凝土墻或蒸壓混凝土砌塊墻,墻體外側需抹上一層防水砂漿以提高墻體的防水效果。采用上述傳統的濕掛法進行石材安裝時,每個石材板(石材板通常為矩形)通常需要與四個掛件對應連接,這樣,需要預埋或打點植入在墻體上的掛件數量很多且排列較為密集,以致存在下述主要問題:(1)從施工角度上,如果在墻體內預埋掛件,則由于掛件的阻礙,在對墻體進行防水砂漿施工時將大大影響工效;(2)如果在防水砂漿施工后,再在墻體上打點植入掛件,則會在防水砂漿層留下很多穿孔,將很難從整體上確保墻體的防水效果O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石材濕掛施工的鋼筋掛網,采用這種鋼筋掛網用于石材濕掛施工,既能夠提高施工工效,又能夠確保墻體的防水可靠性。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種用于石材濕掛施工的鋼筋掛網,其特征在于包括鋼筋網片和四個錨固筋;鋼筋網片由多條橫向鋼筋與多條縱向鋼筋交叉連接而成;四個錨固筋均設于鋼筋網片內側,其中兩個錨固筋與鋼筋網片上端固定連接,其余兩個錨固筋與鋼筋網片下端固定連接。上述鋼筋網片的內側是指安裝時鋼筋網片朝向墻體的一側。實際應用時,按照建筑物掛石墻面的總寬度、建筑物層高尺寸和石板材板塊尺寸制作鋼筋網片,具體為:每片鋼筋網片的總高度根據建筑物層高確定;鋼筋網片的寬度以掛石墻面的總寬度進行分度,每片鋼筋網片寬度一般在2米左右,以方便搬運和安裝;鋼筋網片中,橫向鋼筋的間距按每片石板材高度確定,縱向鋼筋的間距一般按每片石板材寬度確定;在橫向鋼筋與縱向鋼筋的交叉點,通常采用點焊工藝將橫向鋼筋與縱向鋼筋相對應的部位連接。一般地,鋼筋網片的縱向鋼筋采用OSmm(即直徑為8mm的鋼筋),橫向鋼筋采用Φ6πιπι(即直徑為6mm的鋼筋)。橫向鋼筋和縱向鋼筋將鋼筋網片分成按多行多列方式排列的單元格,通常,每個單元格或者相鄰兩個單元格對應一塊石板材。為了加強鋼筋網片的整體剛度,提高其承載力,優選上述鋼筋網片還包括兩條斜向加強筋,其中一條斜向加強筋連接鋼筋網片的一對角,另一條斜向加強筋連接鋼筋網片的另一對角;在斜向加強筋與橫向鋼筋或縱向鋼筋的交叉點,采用點焊工藝將斜向加強筋與橫向鋼筋或縱向鋼筋相對應的部位連接。斜向加強筋一般采用Φ6πιπι (即直徑為6mm的鋼筋)。上述錨固筋作為鋼筋網片支撐點及濕掛石板材灌漿未粘結時的主要受力承載點。優選上述錨固筋包括相互垂直的錨入段和焊接段(錨固筋呈L形),錨入段垂直于鋼筋網片所在平面,焊接段平行于縱向鋼筋并且與縱向鋼筋對應的部位焊接。錨入段可錨入墻體,錨入段錨入墻體的深度通常不小于錨固筋直徑的15倍;焊接段與縱向鋼筋的雙面焊接長度不小于縱向鋼筋直徑的5倍。可采用冷彎方法將適當直徑及長度的鋼筋段彎成L形,以形成錨固筋,一般采用冷彎方法將Φ 12mm、長度不小于430 mm的鋼筋段彎成L形,以形成錨固筋,其中錨入段的長度不小于230 mm (錨入段一端錨入墻體,錨入墻體的深度不小于180 mm,錨入段一端伸出墻面約50mm),焊接段的長度約為200mm。連接在鋼筋網片上端的兩個錨固筋之間的間距一般為1200mm,同樣,連接在鋼筋網片下端的兩個錨固筋間距一般為1200_。通常采用植筋膠將錨入段與墻體粘結,這樣,整個鋼筋網片與墻體牢固連接,并且整體上具有很好的剛度。實際應用中,由于錨固筋的焊接段通常與鋼筋網片的縱向鋼筋焊接,因而上下相鄰的兩個鋼筋掛網可共用錨固筋(焊接段的上部用于與上一個鋼筋網片焊接、下部用于與下一個鋼筋網片焊接),具體地說,對于某一個鋼筋網片來說,其上端的兩個錨固筋可兼做其上方相鄰的另一個鋼筋網片下端的兩個錨固筋,其下端的兩個錨固筋可兼做其下方相鄰的另一個鋼筋網片上端的兩個錨固筋,從而節省錨固筋的用量,進一步減少墻體上打孔的數量,提高施工工效及墻體的防水可靠性。優選方案中,在鋼筋網片高度中心位置設有橫向排列成一排的多個輔助錨固筋,輔助錨固筋設于鋼筋網片內側,輔助錨固筋與鋼筋網片中的縱向鋼筋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連接。通過設置輔助錨固筋,可強化鋼筋網片與墻體整體掛靠的牢固程度,進一步增強鋼筋掛網的整體剛度。通常,輔助錨固筋可采用Φ8_的直線形鋼筋段,其一端錨入墻體,另一端伸出墻面約50_并與縱向鋼筋對應的部位焊接牢固。通常采用植筋膠將輔助錨固筋與墻體粘結。優選方案中,上述鋼筋掛網還包括上加強橫筋和下加強橫筋,設于鋼筋網片上端的兩個錨固筋均與上加強橫筋固定連接,設于鋼筋網片下端的兩個錨固筋均與下加強橫筋固定連接。上加強橫筋和下加強橫筋均平行于橫向鋼筋,通常,上加強橫筋和下加強橫筋的長度均與橫向鋼筋一致。通過設置上加強橫筋和下加強橫筋,可加固錨固筋;另外,沒有連接錨固筋的各縱向鋼筋的上端、下端還可分別與上加強橫筋、下加強橫筋連接,使鋼筋網片結構更牢固。進行石材濕掛施工時,完成鋼筋掛網的安裝后,其后續的施工工序與傳統濕掛法相同,即:通過金屬絲(可選用16-20號銅絲、Φ4πιπι不銹鋼掛鉤或鍍鋅鐵絲)將背面預留穿孔的石板材與鋼筋網片連接固定,石板材與墻體基層之間的空隙層內灌注水泥砂漿(可用1:2.5低堿度水泥砂漿分層灌縫填實,每層灌注高度15-20cm,待砂漿初凝后,再往上灌注上層砂漿),待所灌注的水泥砂漿完成初凝后用稀水泥漿擦縫,即可完成石板材安裝。本技術用于石材濕掛施工,與傳統石材濕掛施工相比,具有下述優點:(1)不需在墻體砌筑、抹灰及防水等工序施工時預埋鋼筋掛件,提高工效,保證質量;(2) —個鋼筋掛網可安裝多塊石板材,這樣大大減少在墻體上打點的數量,不會在防水砂漿層留下過多穿孔,而且可采用植筋膠將錨固筋與墻體粘結,墻體防水可靠性高;(3)在墻體砌筑及防水等前期工序施工時,可不考慮掛石施工的需要和影響,可全面施工,提高工效及墻體質量。總而言之,將本技術用于石材濕掛施工,既能夠提高施工工效,又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石材濕掛施工的鋼筋掛網,其特征在于包括鋼筋網片和四個錨固筋;鋼筋網片由多條橫向鋼筋與多條縱向鋼筋交叉連接而成;四個錨固筋均設于鋼筋網片內側,其中兩個錨固筋與鋼筋網片上端固定連接,其余兩個錨固筋與鋼筋網片下端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冬生,陳曉鴻,林粵奇,黃小菊,馮振喜,劉岱,陳國章,林鴻達,陳曼純,丁永華,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