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公共衛生集痰筒,包括上蓋(1)、側壁(2),上蓋(1)上設有把手(3),上蓋(1)通過轉軸(4)和側壁(2)連接,手握把手(3)上提可以打開上蓋(1),集痰筒內設有收集袋(5),集痰筒形狀為圓柱形,側壁(2)外部設有一個提手(9),側壁(2)內部左右兩邊設有兩個卡板(7),漏斗狀入口(6)安放在卡板(7)上,側壁(2)內部底面粘接有中藥層(8)。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清理方便,更加衛生安全,使用便利。(*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公共衛生集痰筒。
技術介紹
現在在很多的公共衛生場所,都放置有垃圾桶,但是流動人群吐痰的專用集痰器具卻很少有,有些用于收集痰的用具都是一些開放盒,在盒底放有適量的水或石灰,而且痰液清晰可見,不僅不衛生,還很不雅觀。現有的集痰筒為腳踏式開關,這有一個缺陷就是,當人們使用時需要彎腰,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簡便的公共衛生集痰筒。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公共衛生集痰筒,包括上蓋1、側壁2,其特征在于,上蓋I上設有把手3,上蓋I通過轉軸4和側壁2連接,手握把手3上提可以打開上蓋1,集痰筒內設有收集袋5,集痰筒形狀為圓柱形。側壁2外部設有一個提手9。當使用時,一手握提手9,一手握把手3,將集痰筒打開,用完后將集痰筒放下即可。側壁2內部左右兩邊設有兩個卡板7,漏斗狀入口 6安放在卡板7上。收集袋5和漏斗狀入口 6都可以拆卸下來,方便使用和清洗,在使用時,痰液從漏斗狀入口 6進入收集袋5中,由于漏斗狀入口 6的阻擋,人們看不到收集袋5中的痰液,避免引起感官的不適。側壁2內部底面粘接有中藥層8,可去除異昧,改變空氣質量,使用者在使用本集痰筒時心情放松。本技術結構簡單,清理方便,更加衛生安全,使用便利。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上蓋,2側壁,3把手,4轉軸,5收集袋,6漏斗狀入口,7卡板,8中藥層,9提手。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公共衛生集痰筒,包括上蓋1、側壁2,其特征在于,上蓋I上設有把手3,上蓋I通過轉軸4和側壁2連接,手握把手3上提可以打開上蓋1,集痰筒內設有收集袋5,集痰筒形狀為圓柱形。側壁2外部設有一個提手9。當使用時,一手握提手9,一手握把手3,將集痰筒打開,用完后將集痰筒放下即可。側壁2內部左右兩邊設有兩個卡板7,漏斗狀入口 6安放在卡板7上。收集袋5和漏斗狀入口 6都可以拆卸下來,方便使用和清洗,在使用時,痰液從漏斗狀入口 6進入收集袋5中,由于漏斗狀入口 6的阻擋,人們看不到收集袋5中的痰液,避免引起感官的不適。側壁2內部底面粘接有中藥層8,可去除異昧,改變空氣質量,使用者在使用本集痰筒時心情放松。權利要求1.一種公共衛生集痰筒,包括上蓋(I)、側壁(2),其特征在于,上蓋(I)上設有把手(3),上蓋⑴通過轉軸⑷和側壁(2)連接,手握把手(3)上提可以打開上蓋(1),集痰筒內設有收集袋(5),集痰筒形狀為圓柱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衛生集痰筒,其特征在于,側壁(2)外部設有一個提手(9)。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公共衛生集痰筒,其特征在于,側壁(2)內部左右兩邊設有兩個卡板(7),漏斗狀入口(6)安放在卡板(7)上。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公共衛生集痰筒,其特征在于,側壁(2)內部底面粘接有中藥層⑶。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公共衛生集痰筒,包括上蓋(1)、側壁(2),上蓋(1)上設有把手(3),上蓋(1)通過轉軸(4)和側壁(2)連接,手握把手(3)上提可以打開上蓋(1),集痰筒內設有收集袋(5),集痰筒形狀為圓柱形,側壁(2)外部設有一個提手(9),側壁(2)內部左右兩邊設有兩個卡板(7),漏斗狀入口(6)安放在卡板(7)上,側壁(2)內部底面粘接有中藥層(8)。本技術結構簡單,清理方便,更加衛生安全,使用便利。文檔編號B65F1/06GK202935827SQ20122065067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專利技術者林晶, 李雪濤 申請人:林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公共衛生集痰筒,包括上蓋(1)、側壁(2),其特征在于,上蓋(1)上設有把手(3),上蓋(1)通過轉軸(4)和側壁(2)連接,手握把手(3)上提可以打開上蓋(1),集痰筒內設有收集袋(5),集痰筒形狀為圓柱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晶,李雪濤,
申請(專利權)人:林晶,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