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其用于對一合成柱進行加熱,其包括葉臘石塊、鋼帽、石墨片、石墨管、陶瓷杯以及鋼杯;其中,所述葉臘石塊位于最外層;所述鋼帽分別設置于葉臘石塊的頂部和底部;所述鋼帽的底部抵接于石墨片上;所述鋼杯、陶瓷杯、石墨管依次包覆于合成柱上;所述石墨片位于石墨管的上下兩端;所述石墨管為無接口的石墨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采用壓制的石墨管,其密度高且均勻,同時沒有接口,對合成柱加熱時具有發熱均勻,加熱速度快,有利于金剛石的生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加熱裝置,具體涉及一種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屬于人造金剛石加熱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人造金剛石合成柱的加熱結構主要由兩種:一種是采用石墨條加熱,然而,由于石墨條的發熱面積小,加熱速度慢,造成生產效率較低;另一種是采用金屬管加熱,然而,由于金屬管的邊緣具有一接口,在接口處的電阻較大,從而造成該金屬管加熱不均勻,容易導致合成柱報廢。因此,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改良結構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熱均勻、快速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其用于對一合成柱進行加熱,其包括葉臘石塊、鋼帽、石墨片、石墨管、陶瓷杯以及鋼杯;其中,所述葉臘石塊位于最外層;所述鋼帽分別設置于葉臘石塊的頂部和底部;所述鋼帽的底部抵接于石墨片上;所述鋼杯、陶瓷杯、石墨管依次包覆于合成柱上;所述石墨片位于石墨管的上下兩端;所述石墨管為無接口的石墨管。本技術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進一步設置為:于所述鋼帽內填充有葉臘石環和白云石環。本技術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進一步設置為:于所述石墨管的四周設有一白云石管。本技術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白云石環和白云石管相連接。本技術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還設置為:所述石墨管采用壓制的方式制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采用壓制的石墨管,其密度高且均勻,同時沒有接口,對合成柱加熱時具有發熱均勻,加熱速度快,有利于金剛石的生長。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的縱向斷面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所示,本技術為一種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其用于對一合成柱9進行加熱,其由葉臘石塊1、鋼帽2、石墨片3、石墨管4、陶瓷杯5以及鋼杯6等幾部分裝配形成。其中,所述葉臘石塊I位于最外層,其起密封、傳壓、絕緣等作用。所述鋼帽2具體為一對,其分別設置于葉臘石塊的I頂部和底部,其充當電極通電使用。于所述鋼帽2內填充有葉臘石環7和白云石環8。所述葉臘石環7和葉臘石塊I由相同材料制成,兩者的作用相同。所述白云石環8具有恒溫、絕緣的作用。所述鋼帽2的底部抵接于石墨片3上,從而實現電能的傳導。所述鋼杯6、陶瓷杯5、石墨管4依次包覆于合成柱7上。所述鋼杯6用于密封合成柱9。所述陶瓷杯5具有隔熱作用。所述石墨管4采用壓制的方式制成,并為無接口的石墨管4,其用于對合成柱9進行加熱。于所述石墨管4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白云石管10,該白云石管10和白云石環8由相同材料制成,兩者的作用相同,且相互連接。所述石墨片3位于石墨管4的上下兩端,從而實現石墨片3和石墨管4之間的電性導通。本技術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采用壓制的石墨管4,其密度高且均勻,同時沒有接口,對合成柱9加熱時具有發熱均勻,加熱速度快,有利于金剛石的生長。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其用于對一合成柱進行加熱,其特征在于:包括葉臘石塊、鋼帽、石墨片、石墨管、陶瓷杯以及鋼杯;其中,所述葉臘石塊位于最外層;所述鋼帽分別設置于葉臘石塊的頂部和底部;所述鋼帽的底部抵接于石墨片上;所述鋼杯、陶瓷杯、石墨管依次包覆于合成柱上;所述石墨片位于石墨管的上下兩端;所述石墨管為無接口的石墨管。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鋼帽內填充有葉臘石環和白云石環。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石墨管的四周設有一白云石管。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云石環和白云石管相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其用于對一合成柱進行加熱,其包括葉臘石塊、鋼帽、石墨片、石墨管、陶瓷杯以及鋼杯;其中,所述葉臘石塊位于最外層;所述鋼帽分別設置于葉臘石塊的頂部和底部;所述鋼帽的底部抵接于石墨片上;所述鋼杯、陶瓷杯、石墨管依次包覆于合成柱上;所述石墨片位于石墨管的上下兩端;所述石墨管為無接口的石墨管。本技術的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采用壓制的石墨管,其密度高且均勻,同時沒有接口,對合成柱加熱時具有發熱均勻,加熱速度快,有利于金剛石的生長。文檔編號B01J3/06GK202933683SQ20122059165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2日專利技術者洪金坤, 洪金權, 崔榮華, 李德成, 邵紅江 申請人:浙江藍龍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人造金剛石石墨管式加熱結構,其用于對一合成柱進行加熱,其特征在于:包括葉臘石塊、鋼帽、石墨片、石墨管、陶瓷杯以及鋼杯;其中,所述葉臘石塊位于最外層;所述鋼帽分別設置于葉臘石塊的頂部和底部;所述鋼帽的底部抵接于石墨片上;所述鋼杯、陶瓷杯、石墨管依次包覆于合成柱上;所述石墨片位于石墨管的上下兩端;所述石墨管為無接口的石墨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金坤,洪金權,崔榮華,李德成,邵紅江,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藍龍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