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漏電保護插頭,包括插頭外殼、內置電路和相、零、地三極插頭,內置電路包括:控制電路,用于控制三極插頭的斷開和閉合;第一檢測電路,用于檢測電路中零線和地線間的電壓大于第一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以控制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第二檢測電路,用于檢測電路中相線和零線間的漏電流大于第二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以控制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第三檢測電路,用于檢測電路中地線的漏電流大于第三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三控制信號以控制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漏電保護插頭在無地線或接地異常時無法進行保護的問題,實現(xiàn)在無地線或接地異常時仍進行保護的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氣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漏電保護插頭。
技術介紹
家用電器在使用過程中,往往可能存在漏電現(xiàn)象,對使用者造成安全隱患。例如,在無接地的情況下,如果電器產品漏電,導致產品殼體或相關連接件帶電時,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危害。在現(xiàn)有的技術中,存在漏電保護插頭來對電器進行漏電保護,但是這種漏電保護插頭在無地線或接地異常的情況下不進行動作,無法起到保護的作用。針對相關技術中的漏電保護插頭在無地線或接地發(fā)生異常時無法起到保護作用的問題,目如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漏電保護插頭,以解決相關技術中漏電保護插頭在無地線或接地發(fā)生異常時無法起到保護作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漏電保護插頭,包括插頭外殼、內置電路和相、零、地三極插頭,其中,內置電路包括:控制電路,用于控制相、零、地三極插頭的斷開和閉合;第一檢測電路,與控制電路連接,用于檢測電路中零線和地線間的電壓大于第一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以控制相、零、地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第二檢測電路,與控制電路連接,用于檢測電路中相線和零線間的漏電流大于第二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以控制相、零、地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第三檢測電路,與控制電路連接,用于檢測電路中地線的漏電流大于第三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三控制信號以控制相、零、地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進一步地,控制電路包括:整流電路、穩(wěn)壓芯片、可控硅、以及脫扣器,其中,可控硅的第一端分別與第一檢測電路、第二檢測電路和第三檢測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可控硅的第二端與脫扣器的一端連接;整流電路的第一端與相極連接,整流電路的第二端與通過穩(wěn)壓芯片與脫扣器的另一端連接。進一步地,第一檢測電路包括:第一比較器、第一分壓電阻、第二分壓電阻、第一整流三極管和第一濾波電容,其中,第一分壓電阻的第一端與插頭的零極連接,第一分壓電阻的第二端與第二分壓電阻的第一端連接,第二分壓電阻的第二端與插頭的地極連接;第一整流三極管的正極與第一分壓電阻的第二端連接,第一整流三極管的負極與第一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一濾波電容的第一端與第一整流三極管的負極連接,第一濾波電容的第二端并接地;第一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分別和第一基準電壓、第一限流電阻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限流電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比較器的輸出端通過或邏輯門電路的第一輸入端與可控硅的第一端連接。進一步地,第二檢測電路包括:零序互感器、第二比較器、第二整流二極管、第三分壓電阻、第四分壓電阻、第二濾波電容、第三濾波電容,其中,連接相線的導線和連接零極的導線穿過零序互感器,零序互感器的第一輸出端與第二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零序互感器的第二輸出端與第二濾波電容的第二端連接且接地;第二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三分壓電阻的第一端連接,第三分壓電阻的第二端與第二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二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分別與第二基準電壓、第二限流電阻的第一端連接,第二限流電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二比較器的輸出端與可控硅的第一端連接;第四分壓電阻的第一端與第三分壓電阻的第二端連接,第四分壓電阻的第二端與第三濾波電容的第二端連接且接地;第三濾波電容的第一端與第四分壓電阻并聯(lián)連接;第二濾波電容的第一端與第三分壓電阻的第一端并聯(lián)連接第二濾波電容的第二端與第四分壓電阻的第二端連接且接地。進一步地,第三檢測電路包括:電流互感器、第三整流二極管、第五分壓電阻、第六分壓電阻、第四濾波電容,其中,連接地極的導線穿過電流互感器,電流互感器的第一輸出端與第三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電流互感器的第二輸出端與第四濾波電容的第二端連接且接地;第三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五分壓電阻的第一端連接,第五分壓電阻的第二端通過或邏輯門電路的第二輸入端與可控娃的第一端連接;第六分壓電阻的第一端分別與第五分壓電阻的第二端和或邏輯門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連接,第六分壓電阻的第二端與第四濾波電容的第二端連接,并連接于地。進一步地,還包括:試驗電路,用于通過人為操作產生第四控制信號以判斷插頭是否能夠進行漏電保護。進一步地,試驗電路包括:按鈕開關和第三限流電阻,其中,按鈕開關的第一端與插頭的零極連接,按鈕開關的第二端與第三限流電阻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限流電阻的第二端與插頭的相極連接。通過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漏電保護插頭,包括零、相、地三極插頭,該插頭內部的內置電路可以分別檢測零地間電壓、相零間的漏電流以及地線上的漏電流,當檢測出零地間的電壓超過預定的安全電壓時,或者相零間的漏電流大于預定的安全電流,或者地線端存在較大的電流時,控制插頭的包括零、相、地三極斷開,這種結構的電路有效的解決了相關技術中漏電保護插頭在無地線或接地發(fā)生異常時無法起到保護作用的問題,實現(xiàn)在無地線或接地發(fā)生異常時仍進行動作,進而達到用電保護的效果。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jù)本技術實施例的漏電保護插頭內置電路的一種優(yōu)選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圖2是根據(jù)本技術實施例的漏電保護插頭的一種優(yōu)選的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本技術優(yōu)選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漏電保護插頭,包括:插頭外殼、內置電路和相、零、地三極插頭,圖1示出了上述內置電路的一種優(yōu)選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內置電路包括:控制電路102,用于控制相、零、地三極插頭的斷開和閉合;第一檢測電路104,與控制電路102連接,用于檢測電路中零線和地線間的電壓大于第一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以控制相、零、地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第二檢測電路106,與控制電路102連接,用于檢測電路中相線和零線間的漏電流大于第二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以控制相、零、地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第三檢測電路108,與控制電路102連接,用于檢測電路中地線的漏電流大于第三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三控制信號以控制相、零、地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上述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種漏電保護插頭,包括零、相、地三極插頭,該插頭內部的內置電路可以分別檢測零地間電壓、相零間的漏電流以及地線上的漏電流,當檢測出零地間的電壓超過預定的安全電壓時,或者相零間的漏電流大于預定的安全電流,或者地線端存在較大的電流時,控制插頭的包括零、相、地三極斷開,這種結構的電路可以在無地線或接地發(fā)生異常時仍進行動作,進而達到用電保護的效果。此外,本技術優(yōu)選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上述內置電路的優(yōu)選的電路原理圖,如圖2所示,第一檢測電路包括:第一比較器U3、第一分壓電阻R4、第二分壓電阻R5、第一整流三極管D3和第一濾波電容C3,其中,第一分壓電阻R4的第一端與插頭的零極連接,第一分壓電阻R4的第二端與第二分壓電阻R5的第一端連接,第二分壓電阻R5的第二端與插頭的地極連接;第一整流三極管D3的正極與第一分壓電阻R4的第二端連接,第一整流三極管D3的負極與第一比較器U3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一濾波電容C3的第一端與第一整流三極管D3的負極連接,第一濾波電容C3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比較器U3的第二輸入端分別和第一基準電壓、第一限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漏電保護插頭,包括插頭外殼、內置電路和相、零、地三極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置電路包括:控制電路,用于控制所述相、零、地三極插頭的斷開和閉合;第一檢測電路,與所述控制電路連接,用于檢測電路中零線和地線間的電壓大于第一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以控制所述相、零、地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第二檢測電路,與所述控制電路連接,用于檢測電路中相線和零線間的漏電流大于第二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以控制所述相、零、地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第三檢測電路,與所述控制電路連接,用于檢測電路中地線的漏電流大于第三預定閾值時,產生第三控制信號以控制所述相、零、地三極插頭處于斷開狀態(tài)。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周英俊,王洋,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