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包括模具,模具由上模、下模、左模、右模組成,其特征在于:多個模具放置在同一鐵軌上,下模、左模、右模底部有鐵制底盤,底盤底部固定有滑輪,模具通過滑輪可在鐵軌上滑動;鐵軌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有一個右模,鐵軌的另一端有頂桿止推小車,頂桿止推小車的頂板上固定有一個左模,上模頂部有壓縮空氣的進氣管接口,左模、右模側面下方均有注漿接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同時澆鑄多個模具,無需人工澆鑄坯料、無需翻滾模具,能顯著提高坯體產量、降低勞動強度、減少用工人數、節約生產用地。(*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石膏模具,用于陶瓷燒制前的坯體成型,具體地說是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
技術介紹
陶瓷燒制前,需要先將坯料澆鑄到模具中制成預定形狀結構的坯體,坯體經過打磨、噴釉后進爐燒制。現有技術完全靠人工完成坯體鑄造,先將模具的各個部件拼接、校驗、固定后,再向模具內澆鑄坯料,為使坯料填充均勻、不留死角,還需要在足夠大的場地內連續翻滾模具,經過一定時間待坯料凝固后,打開模具、取出坯體。然后,再將模具的各個組成部分拼接、校驗、固定,澆鑄下一個坯體。這樣周而復始地重復同一套動作,一位工人每天正常工作時間內能操作模具4-6個,制坯4-5個。這種技術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產量低、工人勞動強度高;二,若要提高坯體總產量,則須招錄大量工人,導致生產成本增大;三,要整理出大面積空白場地,供模具翻滾使用,占用了有限的生產用地。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本技術可同時澆鑄多個模具,無需人工澆鑄坯料、無需翻滾模具,能顯著提高坯體產量、降低勞動強度、減少用工人數、節約生產用地。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包括模具,模具由上模、下模、左模、右模組成,其特征在于:多個模具放置在同一鐵軌上,下模、左模、右模底部有鐵制底盤,底盤底部固定有滑輪,模具通過滑輪可在鐵軌上滑動;鐵軌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有一個右模,鐵軌的另一端有頂桿止推小車,頂桿止推小車的頂板上固定有一個左模。每個上模頂部有進氣管接口,進氣管接口與壓縮空氣管道上的支氣管連接,支氣管與空氣壓縮機之間的壓縮空氣管道上有空氣閥門和調壓閥。每個左模、右模側面下方均有注漿接口,注漿接口與注漿管道上的注漿支管連接,注漿管道的一端有回漿池,另一端注漿槽,注漿槽上方有供漿管道。前述注漿槽所處高度高于上模,能夠保持足夠壓力使坯料漿液充分注入模具內部。前述注漿管道與回漿池之間有第一閥門,注漿管道與注漿槽之間有第二閥門,供漿管道上有第三閥門。在澆鑄之前,首先確認關閉空氣閥門、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然后由工人推動各個左模與之相應的下模、右模連接組合,再分別放置上模組成多個模具,然后搖動頂桿止推小車頂緊模具,使相應的各個左模、右模、上模、下模能夠更加緊密地連接,防止注漿時坯料漿液流出,之后,檢查確認各個支氣管與進氣管接口連接、注漿支管與注漿接口連接,打開第三閥門和第二閥門,使坯料漿液經供漿管道、注漿槽、注漿管道、注漿支管進入模具內部,待模具內部注滿坯料漿液后,經過80分鐘-90分鐘吸漿成型后,關閉第二閥門,打開第三閥門,使模具內余漿流入回漿池,再打開空氣閥門,通過調壓閥使壓縮空氣保持一定的壓力通過支氣管注入模具內,能進一步促使模具內余漿排出,使壓縮空氣微壓保持15分鐘-25分鐘后,再搖動頂桿止推小車松開模具,由工人取回上模,依次推開左模、右模,取出坯體。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多個模具底部安裝滑輪并放置在同一鐵軌上,同時分別連接有壓縮空氣管道和注漿管道,能夠同時澆鑄多個模具,一位工人每天正常勞動時間內能操作25-30個模具,產出24-29個坯體,能夠顯著提高坯體產量;利用注漿槽的高度,使坯料漿液在自然壓力的作用下注入模具,替代了現有技術中的人工澆鑄和翻滾模具,利用壓縮空氣,進一步提高坯體的成品率,明顯降低勞動強度、減少用工人數,極大地節約生產用地和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所示的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的是本技術的模具壓緊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所示的是本技術的模具各部件分離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所示的是本技術的左模、上模、下模及鐵軌組合結構示意圖。圖中的標記為:1、空氣壓縮機;2、調壓閥;3、空氣閥門;4、頂桿止推小車;5、頂板;6、壓縮空氣管道;7、模具;8、上模;9、支氣管;10、固定板;11、注漿槽;12、供漿管道;13、回漿池;14、第一閥門;15、鐵軌;16、注漿支管;17、注漿管道;18、第二閥門;19、第三閥門;20、左模;21、右模;22、下模;23、滑輪;24、進氣管接口 ;25、底盤;26、注漿接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包括模具(7),模具(7)由上模(8)、下模(22)、左模(20)、右模(21)組成,多個模具(7)放置在同一鐵軌(15)上,下模(22)、左模(20)、右模(21)底部有鐵制底盤(25),底盤(25)底部連接有滑輪(23);鐵軌(15)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板(10),鐵軌(15)的另一端有頂桿止推小車(4)。如圖1、圖4所示,上模(8)頂部有進氣管接口(24),進氣管接口(24)與壓縮空氣管道(6)上的支氣管(9)連接,支氣管(9)與空氣壓縮機(I)之間的壓縮空氣管道(6)上有空氣閥門(3)和調壓閥(2);左模(20)、右模(21)側面下方均有注漿接口(26),注漿接口(26)與注漿管道(17)上的注漿支管(16)連接,注漿管道(17)的一端有回漿池(13),注漿管道(17)的另一端注漿槽(11),注漿槽(11)上連通有供漿管道(12)。如圖1所示,注漿槽(11)所處高度高于上模⑶;注漿管道(17)與回漿池(13)之間有第一閥門(14),注漿管道(17)與注漿槽(11)之間有第二閥門(18),供漿管道(12)上有第三閥門(19)。如圖2所示,順時針搖動頂桿止推小車(4),使模具(7)各部件之間壓緊。如圖3所示,逆時針搖動頂桿止推小車(4),模具(7)各部件沒有外力作用,拿掉上模(8),將模具(7)各部件推散開。權利要求1.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包括模具(7),模具(7)由上模(8)、下模(22)、左模(20)、右模(21)組成,其特征在于:多個模具(7)放置在同一鐵軌(15)上,下模(22)、左模(20)、右模(21)底部有鐵制底盤(25),底盤(25)底部連接有滑輪(23);鐵軌(15)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板(10),鐵軌(15)的另一端有頂桿止推小車(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上模(8)頂部有進氣管接口(24),進氣管接口(24)與壓縮空氣管道(6)上的支氣管(9)連接,支氣管(9)與空氣壓縮機(I)之間的壓縮空氣管道(6)上有空氣閥門(3)和調壓閥(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左模(20)、右模(21)側面下方均有注漿接口(26),注漿接口(26)與注漿管道(17)上的注漿支管(16)連接,注漿管道(17)的一端有回漿池(13),注漿管道(17)的另一端注漿槽(11),注漿槽(11)上連通有供漿管道(12);注漿管道(17)與回漿池(13)之間有第一閥門(14),注漿管道(17)與注漿槽(11)之間有第二閥門(18),供漿管道(12)上有第三閥門(19)。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注漿槽(11)所處1 度1 于上I 旲(8)。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包括模具,模具由上模、下模、左模、右模組成,其特征在于多個模具放置在同一鐵軌上,下模、左模、右模底部有鐵制底盤,底盤底部固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立式組合澆鑄成型裝置,包括模具(7),模具(7)由上模(8)、下模(22)、左模(20)、右模(21)組成,其特征在于:多個模具(7)放置在同一鐵軌(15)上,下模(22)、左模(20)、右模(21)底部有鐵制底盤(25),底盤(25)底部連接有滑輪(23);鐵軌(15)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板(10),鐵軌(15)的另一端有頂桿止推小車(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強,王小峰,
申請(專利權)人:洛陽市聞洲瓷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