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感溫部件,它包括金屬殼體和電子感溫元件,所述電子感溫元件設置在金屬殼體內部且與金屬殼體直接接觸,感溫元件接入控制系統,在所述金屬殼體上設有一接地引線,通過接地實現接地連接。并提供了一種應用所述感溫部件的無輻射電磁加熱裝置。該感溫部件為特制元件,上部與鍋體直接接觸,感知鍋具的溫度,并將溫度傳遞給內部的感溫元件,感溫效果較好,且可以接地連接,消除電磁輻射。使用該感溫部件的電磁加熱裝置,通過在電磁爐等面板的表面開孔,可以實現安裝感溫部件的目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磁屏蔽
,具體地說是一種更健康的無輻射感溫部件及無輻射電磁加熱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的電磁爐產品,在加熱的同時會產生較多的電磁輻射,嚴重危害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有人對輻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其中CN101102659A中公布的《一種無輻射電磁爐的消輻射裝置》,記載的輻射吸收層連接鍋體觸墊后再和電源線中的地線相連接,鍋體充分接觸到鍋體觸墊并通過鍋體觸墊和輻射吸收成形成一個完整的屏蔽罩體,是通過對電磁爐外圍屏蔽實現消除輻射的。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消除一定量得電磁輻射,但是消除的并不徹底,還有待改進。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電磁爐產品一般都設有溫控和過熱斷電功能,但是目前的解決方案都是將溫度傳感器等電子元件設置在面板以下的空腔中,感應的是電磁爐內部線圈附近的溫度,通過電路修正的方式進行控溫,是一種間接的溫控方案,效果并不理想,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感溫部件及無輻射電磁加熱裝置,主要作用有兩個,一個是直接感應鍋體的溫度,為電磁加熱設備提供精度高、性能穩定、安裝方便的感溫元件,并為實現自動化溫控系統提供數據;二是,實現接地連接,具有更好的防輻射效果。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感溫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殼體和電子感溫元件,所述電子感溫元件設置在金屬殼體內部且與金屬殼體直接接觸,感溫元件接入控制系統。進一步地,在所述金屬殼體上設有一接地弓I線,通過接地實現接地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電子感溫元件和金屬殼體內腔之間填充固化劑,可以使得電子感溫元件固定在金屬殼體內。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電子感溫元件為熱敏電阻。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電子感溫元件為溫度傳感器。應用所述感溫部件的一種無輻射電磁加熱裝置,包括電磁加熱本體,所述電磁加熱本體的上側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電磁加熱本體的面板上設有一通孔,所述感溫部件安裝在通孔內,通孔的形狀可以為任意形狀,以便于加工成型的圓形或者錐形為主。進一步地,所述通孔和感溫部件外殼之間設有一個軟套,該軟套為耐高溫復合材料制成硅膠軟套、橡膠軟套等。所述感溫部件的頂部凸出于面板上表面上側。進一步地,在所述軟套的內部設有一個容易所述感溫部件下凹的空腔,在鍋具重力的作用下,軟套局部變形,使得感溫部件與待加熱鍋具進行彈性接觸。進一步地,所述通孔上部具有一個倒角,且在所述軟套的上部設有一個與通孔上部倒角相配合的突起,在所述軟套的下端設有一個卡緊突起,上下部可以卡在通孔中,方便裝配工藝的實施。通常地,所述電磁加熱本體為電磁爐、火鍋電磁爐、電磁餐桌或電磁爐火鍋桌中的一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感溫部件為特制元件,上部與鍋體直接接觸,感知鍋具的溫度,并將溫度傳遞給內部的感溫元件,感溫效果較好,且可以接地連接,消除電磁輻射。使用該感溫部件的電磁加熱裝置,通過在電磁爐等面板的表面開孔,可以實現安裝感溫部件的目的,為電磁加熱設備提供精度高、性能穩定、安裝方便的感溫元件,并為實現自動化溫控系統提供數據;二是,實現接地連接,具有更好的防輻射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原理圖;圖2為圖1的剖視圖;圖3為感溫部件立體圖;圖4為本技術的立體圖;圖中:1金屬殼體,11接地引線,2電子感溫元件,21管腳,3電磁加熱本體,4面板,41通孔,5軟套,51突起,52卡緊突起,53空腔。具體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一種感溫部件,包括金屬殼體I和電子感溫元件2,金屬殼體I為車削加工而成,也可采用精密鑄造,材質可以選擇銅件、鋁件或者其他合金材質。電子感溫元件2設置在金屬殼體內部且與金屬殼體直接接觸,電子感溫元件和金屬殼體內腔之間填充固化劑,可以使得電子感溫元件固定在金屬殼體內,并由管腳21引出金屬殼體外。該電子感溫元件為熱敏電阻或者其他類型的溫度傳感器。感溫元件電接入控制系統。在金屬殼體I上設有一接地引線11,通過接地實現接地連接。如圖1、圖2、圖4所示應用所述感溫部件的一種無輻射電磁加熱裝置,包括電磁加熱本體3,所述電磁加熱本體的上側為面板4,電磁加熱本體3為電磁爐、火鍋電磁爐、電磁餐桌或電磁爐火鍋桌中的一種。改進之處在于,在所述電磁加熱本體的面板3上設有一通孔41,該通孔的上邊設有倒角,為工藝倒角,也可不設置倒角。通孔的形狀可以為任意形狀,以便于加工成型的圓形或者錐形為主,本實施中為圓孔。感溫部件安裝在通孔41內,且為保證鍋具與感溫部件的充分接觸,應該使得金屬殼體略高出面板幾個毫米即可,并在通孔和感溫部件外殼之間設有一個軟套5,該軟套為耐高溫復合材料制成硅膠軟套、橡膠軟套等。該軟套的結構如下:在軟套的上部設有一個與通孔上部倒角相配合的突起51,在軟套的下端設有一個卡緊突起52,上下部可以卡在通孔中,方便裝配工藝的實施。在軟套的內部設有一個容所述感溫部件下凹的空腔53,在鍋具重力的作用下,軟套局部變形,使得感溫部件與待加熱鍋具進行彈性接觸。所以該軟套的存在至少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為感溫部件提供一個彈性支撐,二是可以方便裝配。感溫部件接入控制系統和接地,相關的連接方案采用現有成熟技術即可,這是很容易實現的。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感溫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殼體和電子感溫元件,所述電子感溫元件設置在金屬殼體內部且與金屬殼體直接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感溫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殼體和電子感溫元件,所述電子感溫元件設置在金屬殼體內部且與金屬殼體直接接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感溫部件,其特征是,在所述金屬殼體上設有一接地引線。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感溫部件,其特征是,所述電子感溫元件和金屬殼體內腔之間填充固化劑。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感溫部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電子感溫元件為熱敏電阻或溫度傳感器中的一種。5.用權利要求1所述感溫部件的一種無輻射電磁加熱裝置,包括電磁加熱本體,所述電磁加熱本體的上側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電磁加熱本體的面板上設有一通孔,所述感溫部件安裝在通孔內。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無輻射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牛永立,
申請(專利權)人:牛永立,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