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閥桿斷裂防沖出結構的外展盤式貼壁角閥,在閥體內固定有導向套,在閥體的底端部固定有籠式閥座,籠式閥座上開設有流通窗口,在閥體內安裝有閥桿,所述閥桿通過導向套進行導向,在閥桿的底端部一體連接有所述的閥芯,在閥芯的上端面一體連接有導向葉片,導向葉片的外圓與籠式閥座的內孔配合,在籠式閥座的底端內壁固定有防脫環,防脫環的內圓直徑小于閥芯的外圓直徑。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籠式閥座,既保證了傳統外展盤式貼壁角閥的無介質死區優點,又能保證當閥桿出現斷裂意外情況時,避免斷裂的閥桿及閥芯從閥門上脫落并掉到氧化反應器內,大大提高了產品的使用安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閥門,尤其是一種具有閥桿斷裂防沖出結構的外展盤式貼壁角閥。
技術介紹
PTA是精對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的英文縮寫,是重要的大宗有機原料之一;其生產工藝過程可分氧化單元和加氫精制單元兩部分,具體工藝方法是:原料對二甲苯(PX)以醋酸為溶劑,在催化劑作用下經空氣氧化成粗對苯二甲酸,再依次經結晶、過濾、干燥為粗品;粗對苯二甲酸經加氫脫除雜質,再經結晶、離心分離、干燥成為PTA成品。位于PTA裝置氧化反應器底部的攪拌器是非常關鍵的設備,攪拌器通過對物料的攪拌以實現氧化反應的充分性,同時能維持反應器內漿料中的固體處于懸浮狀態。若攪拌器產生故障則會導致氧化反應裝置停車,同時會造成下游設備連鎖停車,進而導致整個生產線停產,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外展盤式貼壁角閥作為常用的終端流體控制單元,其光滑流線型的閥體流道設計以及球形單座閥芯結構,非常便于介質的流動,閥芯、閥座貼壁設計能確保無物料堆積現象發生,因此廣泛應用在PTA裝置的氧化反應器上以實現對物料的進出控制。因氧化反應器內介質為氣、液、固三相并存,且伴隨著嚴重的閃蒸工況;故閥門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閥內件會產生沖蝕、磨損、變形等現象;閥桿會變細,尤其是閥桿與閥芯的連接根部因處于流體縮流斷面的下游,沖蝕最為嚴重,閥桿損傷最厲害,從而導致閥桿力學性能及耐腐性能均大大降低。在執行機構的作用力、設備振蕩以及閥桿彎曲變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極有可能會導致閥桿斷裂,而斷裂的閥桿及閥芯會被介質直接沖到氧化反應器中。處于氧化反應器底部的攪拌器則很可能會因此而產生故障,所以必須要保證在發生閥桿斷裂的意外情況時,閥桿及閥芯不能被介質沖到反應器中;但現有的外展盤式貼壁角閥無法滿足閥桿斷裂防沖出功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安全、可靠且具有閥桿斷裂防沖出結構的外展盤式貼壁角閥。按照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具有閥桿斷裂防沖出結構的外展盤式貼壁角閥,包括閥體、籠式閥座、閥桿與閥芯,在閥體內固定有導向套,在閥體的底端部固定有籠式閥座,籠式閥座具有流道孔,籠式閥座上開設有流通窗口,在閥體內安裝有閥桿,所述閥桿通過導向套進行導向,在閥桿的底端部一體連接有所述的閥芯,在閥芯的上端面一體連接有導向葉片,導向葉片的外圓與籠式閥座的內孔配合,在籠式閥座的底端內壁固定有防脫環,防脫環的內圓直徑小于閥芯的外圓直徑。所述防脫環的內圓直徑比閥芯的外圓直徑小l(T20mm。在閥桿的頂端部開設有防轉鍵槽。在閥體上開設有注油孔。本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采用籠式閥座,既保證了傳統外展盤式貼壁角閥的無介質死區優點,又能保證當閥桿出現斷裂意外情況時,避免斷裂的閥桿及閥芯從閥門上脫落并掉到氧化反應器內,大大提高了產品的使用安全性。2、閥芯導向采用一體式導向葉片,連接剛性好,可靠性高,使得閥門具有優良的動態穩定性。3、閥桿采用防轉結構,避免了因閥桿螺紋松動而導致閥門調節精度降低。4、產品結構簡單,安全可靠,實用性強。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籠式閥座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該具有閥桿斷裂防沖出結構的外展盤式貼壁角閥,包括閥體1、籠式閥座2、閥桿3與閥芯4,在閥體I內固定有導向套9,在閥體I的底端部固定有籠式閥座2,籠式閥座2具有流道孔,籠式閥座2上開設有流通窗口,在閥體I內安裝有閥桿3,所述閥桿3通過導向套9進行導向,在閥桿3的底端部一體連接有所述的閥芯4,在閥芯4的上端面一體連接有導向葉片6,導向葉片6的外圓與籠式閥座2的內孔配合,在籠式閥座2的底端內壁固定有防脫環5,防脫環5的內圓直徑小于閥芯4的外圓直徑。所述防脫環5的內圓直徑比閥芯4的外圓直徑小10 20mm。在閥桿3的頂端部開設有防轉鍵槽7。在閥體I上開設有注油孔8。所述籠式閥座2具有流道孔并設有圓周均布的矩形流通窗口,角形閥體I與籠式閥座2通過止口臺階定位。在閥體I與籠式閥座2之間安裝有密封墊片。所述閥芯4上有均勻分布的導向葉片6,導向葉片6與籠式閥座2的流道孔為圓弧配合。所述閥桿3與閥芯4為一體式剛性連接組件,閥桿3與閥芯4安裝在籠式閥座2中,閥桿3通過連接哈夫與執行機構相連,閥桿3與連接哈夫之間裝有防轉鍵7,確保閥桿螺紋不會松動。閥桿3與連接哈夫之間用閥桿螺母進行預緊。所述籠式閥座2上裝有防脫環5,防脫環5通過螺紋與籠式閥座2連接,防脫環5與籠式閥座2之間采用配做的定位螺釘及緊定螺釘的方式固定。緊定螺安裝在定位螺釘的背部。所述閥桿3采用鎳絲石墨盤根及石墨填料組成的填料組進行密封,鎳絲石墨盤根及石墨填料的安裝方式為上下2層為鎳絲石墨盤根,中間3層為石墨填料,共計5層,稱為I組填料。填料隔套的上下兩側各安裝有I組填料。靠近填料隔套上端的填料組頂部安裝有填料壓蓋及填料壓板,靠近填料隔套下端的填料組底部安裝有導向套9。填料組的預緊通過擰緊螺柱上的鎖緊螺母來實現。所述閥桿3、鎳絲石墨盤根及石墨填料通過注油孔8加注油脂進行潤滑。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本技術采用籠式閥座2,籠式閥座2上設有圓周均布的矩形流通窗口,流通窗口的流通能力比閥門的額定流通能力大1.5至2倍。閥桿3與閥芯4為一體式剛性連接組件,當閥桿3與閥芯4裝入籠式閥座32后,將防脫環5旋入籠式閥座2的螺紋孔內,用配做的定位螺釘及緊定螺釘將防脫環5與籠式閥座2固定在一起。防脫環5的內孔尺寸比閥芯4的最大外圓尺寸要小l(T20mm,當閥桿3出現斷裂的意外情況時,斷裂的閥桿3及閥芯4會被防脫環5阻隔在籠式閥座2內。該防脫結構簡單、可靠,維修方便、快捷;完全能夠確保斷裂的閥桿3及閥芯4不會掉到氧化反應器內,大大降低了關鍵設備運行的安全風險。閥桿3通過連接哈夫與執行機構相連,閥桿3與連接哈夫之間裝有防轉鍵7,確保閥桿螺紋不會松動。閥桿3采用鎳絲石墨盤根及石墨填料組成的填料組進行密封,并通過注油孔8加注油脂,大大減小了填料的摩擦力,使得閥門具有優良的動態穩定性及密封性,并大大延長了填料的使用壽命,節約了產品維護成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閥桿斷裂防沖出結構的外展盤式貼壁角閥,包括閥體(1)、籠式閥座(2)、閥桿(3)與閥芯(4),在閥體(1)內固定有導向套(9),在閥體(1)的底端部固定有籠式閥座(2),籠式閥座(2)具有流道孔,籠式閥座(2)上開設有流通窗口,在閥體(1)內安裝有閥桿(3),所述閥桿(3)通過導向套(9)進行導向,在閥桿(3)的底端部一體連接有所述的閥芯(4),在閥芯(4)的上端面一體連接有導向葉片(6),導向葉片(6)的外圓與籠式閥座(2)的內孔配合,其特征是:在籠式閥座(2)的底端內壁固定有防脫環(5),防脫環(5)的內圓直徑小于閥芯(4)的外圓直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閥桿斷裂防沖出結構的外展盤式貼壁角閥,包括閥體(I)、籠式閥座(2)、閥桿(3)與閥芯(4),在閥體(I)內固定有導向套(9),在閥體(I)的底端部固定有籠式閥座(2),籠式閥座(2)具有流道孔,籠式閥座(2)上開設有流通窗口,在閥體(I)內安裝有閥桿(3),所述閥桿(3)通過導向套(9)進行導向,在閥桿(3)的底端部一體連接有所述的閥芯(4),在閥芯(4)的上端面一體連接有導向葉片(6),導向葉片(6)的外圓與籠式閥座(2)的內孔配合,其特征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生東,沈劍標,張志超,陳彥,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