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聯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連接頭、下連接頭、以及設置在所述上連接頭和所述下連接頭之間的組合彈性元件,所述上連接頭和所述下連接頭的齒嵌入組合彈性元件的齒槽中。(*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聯軸器。
技術介紹
聯軸器是用來將兩轉動軸聯結在一起的機械部件,在機械傳動系統中應用非常廣泛。其中,裝有彈性元件的聯軸器稱為撓性聯軸器,其作用是補償兩軸間的相對位移,還具有緩沖減振的能力。根據彈性元件的不同,撓性聯軸器具有不同的相對位移補償能力,以及不同的緩沖減振能力。現有技術中的聯軸器的結構如圖1、2所示,由上連接頭1、下連接頭3、中間彈性元件2組成,上、下連接頭1、3分別具有四個齒,中間彈性元件具有八個齒,上、下連接頭分別1、3嵌入中間彈性元件2中,彈性元件2為一塊整體式的非金屬材料,主要是采用橡膠與塑料為材料,其特點為質量小,價格便宜,有良好的彈性滯后性能,因而具有緩沖吸振的能力。在聯軸器的彈性元件為塑料材料的情況下,彈性元件2的彈性相對較小,其緩沖吸振的能力也相對較差;剛度相對較高,可提供較大的轉矩;在轉向頻繁或起動頻繁的情況下易發生永久性破壞。故塑料材料的彈性元件適用于振動沖擊小、起停或轉向不頻繁、轉矩大的傳動系統。在彈性元件2為橡膠材料的情況下,彈性元件2的彈性較好,其緩沖吸振的能力較強;剛度相對較低,不能提供較大的轉矩;不易發生永久性破壞。故橡膠彈性元件適用與振動沖擊大、起停或轉向頻繁、轉矩小的傳動系統。對于振動沖擊較大、轉矩大、起停或轉向頻繁的傳動系統,如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中電機與蝸桿軸間的聯軸器,上述單一材料的彈性元件不能很好的滿足傳動系統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課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提供位移補償的情況下能夠滿足振動沖擊較大、轉矩大、起停或轉向頻繁的傳動系統的要求的聯軸器。本技術的聯軸器,包括:上連接頭、下連接頭、以及設置在所述上連接頭和所述下連接頭之間的組合彈性元件,所述上連接頭和所述下連接頭的齒嵌入組合彈性元件的齒槽中。根據上述結構,由于聯軸器包括:上連接頭、下連接頭、以及設置在所述上連接頭和所述下連接頭之間的組合彈性元件,因此可在提供位移補償的情況下滿足振動沖擊較大、轉矩大、起停或轉向頻繁的傳動系統的要求。另外,所述組合彈性元件包括:塑料彈性元件和橡膠彈性元件。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所述組合彈性元件包括:塑料彈性元件和橡膠彈性元件,因此可在提供位移補償的情況下滿足振動沖擊較大、轉矩大、起停或轉向頻繁的傳動系統的要求。另外,所述橡膠彈性元件的齒寬大于所述塑料彈性元件的齒寬。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所述橡膠彈性元件的齒寬大于所述塑料彈性元件的齒寬,因此聯軸器在工作時,橡膠彈性元件會首先起作用,由于橡膠材料的彈性較好,利于聯軸器緩沖吸振,當轉矩T繼續增大,橡膠彈性元件的齒寬被擠壓到與塑料彈性元件的齒寬相同時,塑料彈性元件和橡膠彈性元件同時起作用,可傳遞較大的轉矩;當轉向切換時橡膠彈性元件會極大的減少聯軸器的沖擊,起到延長聯軸器壽命的作用。另外,所述塑料彈性元件與所述橡膠彈性元件的齒厚大于所述上、下連接頭的齒厚。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所述塑料彈性元件與所述橡膠彈性元件的齒厚大于所述上、下連接頭的齒厚,因此聯軸器的上、下連接頭在軸線方向有間隙,可以補償軸向的相對位移。另外,所述上、下連接頭的齒數為2個以上,例如為4個。另外,所述上連接頭、所述塑料彈性元件、所述橡膠彈性元件以及所述下連接頭通過串聯形式連接。此時,所述橡膠彈性元件安裝在塑料彈性元件的中心圓柱上,所述中心圓柱的外表面為斜面。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所述橡膠彈性元件安裝在塑料彈性元件的中心圓柱上,所述中心圓柱的外表面為斜面,因此橡膠彈性元件能夠很好的固定在塑料彈性元件上,而不易脫落。另外,所述上連接頭、所述塑料彈性元件、所述橡膠彈性元件以及所述下連接頭通過嵌套形式連接。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現有技術的聯軸器的組合后的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現有技術的聯軸器的分解后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表示本技術實施方式I的聯軸器的結構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本技術實施方式I的聯軸器的分解后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表示本技術實施方式I的橡膠彈性元件安裝于塑料彈性元件時的狀態的局部剖視圖。圖6是表示本技術實施方式2的聯軸器的分解后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表示本技術實施方式2的聯軸器的結構的立體圖。(符號說明)I 下連接頭2 彈性元件3 上連接頭4a 下連接頭5a 塑料彈性元件6a 橡膠彈性元件7a 上連接頭4b下連接頭5b塑料彈性元件6b橡膠彈性元件7b上連接頭8中心圓柱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以下實施方式僅僅是本實施方式技術方案的一例,不應被解釋為對本實施方式保護范圍的限定。實施方式I圖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I的聯軸器的結構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聯軸器的分解后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由圖3、4可知,本實施方式的聯軸器,包括:上連接頭7a、下連接頭4a、以及設置在上連接頭7a和下連接頭4a之間的組合彈性元件,上連接頭7a和下連接頭4a的齒嵌入組合彈性元件的齒槽中。如圖3、4所示,組合彈性元件包括:塑料彈性元件5a和橡膠彈性元件6a。橡膠彈性元件6a的齒寬大于塑料彈性元件5a的齒寬。而且,塑料彈性元件5a與橡膠彈性元件6a的齒厚大于上、下連接頭7a、4a的齒厚。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上、下連接頭7a、4a的齒數為4個。當然,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是任意大于等于2的齒數。另外,如圖3、4所示,上連接頭7a、塑料彈性元件5a、橡膠彈性元件6a以及下連接頭4a通過串聯形式連接。圖5是表示本實施方式I的橡膠彈性元件安裝于塑料彈性元件時的狀態的局部剖視圖。如圖5所示,橡膠彈性元件6a安裝在塑料彈性元件5a的中心圓柱8上,中心圓柱8的外表面為斜面。根據上述結構,由于聯軸器包括:上連接頭7a、下連接頭4a、以及設置在上連接頭7a和下連接頭4a之間的組合彈性元件,因此可在提供位移補償的情況下滿足振動沖擊較大、轉矩大、起停或轉向頻繁的傳動系統的要求。根據上述結構,由于組合彈性元件包括:塑料彈性元件5a和橡膠彈性元件6a,因此可在提供位移補償的情況下滿足振動沖擊較大、轉矩大、起停或轉向頻繁的傳動系統的要求。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橡膠彈性元件6a的齒寬大于塑料彈性元件5a的齒寬,因此聯軸器在工作時,橡膠彈性元件6a會首先起作用,由于橡膠材料6a的彈性較好,利于聯軸器緩沖吸振,當轉矩T繼續增大,橡膠彈性元件6a的齒寬被擠壓到與塑料彈性元件5a的齒寬相同時,塑料彈性元件5a和橡膠彈性元件6a同時起作用,可傳遞較大的轉矩;當轉向切換時橡膠彈性元件6a會極大的減少聯軸器的沖擊,起到延長聯軸器壽命的作用。根據上述結構,由于塑料彈性元件5a與橡膠彈性元件6a的齒厚大于上、下連接頭的齒厚,因此聯軸器的上、下連接頭7a、4a在軸線方向有間隙,可以補償軸向的相對位移。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橡膠彈性元件6a安裝在塑料彈性元件5a的中心圓柱8上,所述中心圓柱8的外表面為斜面,因此橡膠彈性元件6a能夠很好的固定在塑料彈性元件5a上,而不易脫落。本實施方式的聯軸器采用橡膠元件和塑料元件的組合件作為彈性元件,該種聯軸器與現有的聯軸器相比,在提供位移補償的情況下能夠滿足振動沖擊較大、轉矩大、起停或轉向頻繁的傳動系統的要求,如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中電機與蝸桿軸間的聯軸器,汽車行駛的路面顛簸會將部分振動傳遞到蝸桿軸上,并且汽車行駛中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聯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連接頭;下連接頭;以及設置在所述上連接頭和所述下連接頭之間的組合彈性元件,所述上連接頭和所述下連接頭的齒嵌入組合彈性元件的齒槽中。
【技術特征摘要】
1.種聯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連接頭;下連接頭;以及 設置在所述上連接頭和所述下連接頭之間的組合彈性元件, 所述上連接頭和所述下連接頭的齒嵌入組合彈性元件的齒槽中。2.權利要求1所述的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彈性元件包括:塑料彈性元件和橡膠彈性元件。3.權利要求2所述的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彈性元件的齒寬大于所述塑料彈性元件的齒寬。4.權利要求3所述的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彈性元件與所述橡膠彈性元件的齒厚大于所述上、下連接頭的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殷古鵬,周中堅,豐杰,于俊玲,梁晉,鄭虎,肖寒松,陶喆,邵磊,王明軍,張艷,李杰,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