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繭層滲透效果好、繭腔吸水充分的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通過設置缸體、真空泵、吸水箱、汽水分離器、真空傳感器、抽氣閥、進水閥、手動抽氣閥、進氣閥、上進氣調節閥、下進氣控制閥、排水閥等,實現蠶繭均勻滲透,該裝置結構簡單、繭層滲透效果好、繭腔吸水充分,能夠采用瞬時快速復壓方式來加大滲透壓力差,保證繭層膠結嚴重部位能夠滲透,同時又不會出現因為瞬時快速復壓引起的滲透前后水面快速下降而出現繭層部分位置吸不到水的現象。(*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蠶繭的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蠶繭滲透裝置。
技術介紹
所謂真空滲透是指對整個系統抽真空,當達到規定的真空度后或者在抽真空的過程中同時充入一定液體,并保證在兩側形成一個恒定的可調壓差,這樣液體會在壓差梯度的作用下,由高壓側向低壓側滲透。對于蠶繭的真空滲透處理方法屬于壓力滲透方法,當繭層外的壓力大于繭腔的壓力時,水在壓力差的作用下,通過繭層流入繭腔,使繭腔內外的壓力差減小而趨于平衡,因為經滲透后的蠶繭需要進行煮繭,所以,滲透均勻是煮繭效果的關鍵,由于蠶繭的繭層組織并非完全均勻,在水流經繭層時存在一定的阻力,特別是在蠶絲糾結的部位,阻力更大,加之蠶絲本身具有的不易被水潤濕的特質和為防止絲膠溶解而要求水溫不能過高的因素,使繭層的均勻滲透較為困難,特別是一些蠶絲膠結嚴重的部位很難滲透,需要在滲透的時候加大滲透壓力差,也就是在進水后采用上端瞬時快速復壓的方式,但瞬時快速復壓也存在問題,就是蠶繭基本上是靜止在水中,快速復壓時,繭層吸水,水面會快速下降,如果對于繭層吸水前后的水位差計算不精準的話,會出現部分蠶繭上部露出水面而吸不到水而加大處理難度甚至蠶繭報廢。專利號為:201120245030.0,名稱為:“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的中國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包括一密封容器,容器上部設有加繭蓋,加繭蓋與容器形成可開閉連接的加繭口,容器底部設有出繭蓋,出繭蓋與容器形成可開閉連接的出繭口,所述容器內設有壓繭板,所述壓繭板將容器分成位于壓繭板上方的真空腔和位于壓繭板下方的滲透腔,所述真空腔側壁上設有抽氣管,所述抽氣管連接抽真空設備,所述滲透腔側壁上設有水管,所述水管連接水箱,該技術可以使得繭腔內吸水充分,在煮繭完成后絲膠溶解少以及繅絲時故障少,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但是,其公開的僅僅是滲透裝置的常規結構,對于關系到滲透效果好壞的復壓方式及相應結構設置并未提及,仍然無法很好的解決加大滲透壓力差、`快速復壓與繭層吸不到水之間的關系。因此尋找一種既能采用瞬時快速復壓方式來加大滲透壓力差,保證繭層膠結嚴重部位能夠滲透,同時又不會出現因為瞬時快速復壓引起的滲透前后水面快速下降而出現繭層部分位置吸不到水現象的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存在的繭層滲透不均勻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繭層滲透效果好、繭腔吸水充分的蠶繭真空滲透吸水>J-U ρ α裝直。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手段:一種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包括缸體1、真空泵2、吸水箱3、汽水分離器4、真空傳感器5、抽氣閥6、進水閥7、手動抽氣閥8、進氣閥9、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排水閥12 ;所述缸體I為中空的圓柱體,包括上蓋13、下蓋14和設置在缸體I內中上部的壓繭板17,壓繭板17上開設有加繭口 19,加繭口 19上設有隔網18,壓繭板17將缸體I內部分割成上部的真空腔15和下部的滲透腔16,真空腔15安裝有抽氣管和上進氣管,滲透腔16安裝有下進氣管和進水管;所述真空泵2與汽水分離器4之間安裝有抽氣閥6,汽水分離器4下部安裝排水閥12,用于排放分離出的水分,汽水分離器4上部與真空腔15之間安裝有手動抽氣閥8,該閥處于常開狀態,用于控制手動抽真空;所述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相互連通,匯合后共同連接到進氣閥9上,復壓時可通過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調節真空腔15和滲透腔16的進氣量;所述進水閥7安裝在滲透腔16下部,并連通到吸水箱3中;真空傳感器5連接在真空腔15的抽氣管口處,用于檢測真空腔15內的真空度??稍谏仙w13和下蓋14 口處設置位置傳感器,確保關閉后系統才開始工作,提高安全性??稍诟左wI內部設置水位傳感器,實時監測水位高低,為進水量提供參考信號,保證足夠的水位是蠶繭吸水均勻。可在滲透腔16內設置溫度傳感器,并提供信號反饋給吸水箱3,調整冷熱水的進入比例,維持滲透水在合適溫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結構簡單、繭層滲透效果好、繭腔吸水充分,能夠采用瞬時快速復壓方式來加大滲透壓力差,保證繭層膠結嚴重部位能夠滲透,同時又不會出現因為瞬時快速復壓引起的滲透前后水面快速下降而出現繭層部分位置吸不到水的現象,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存在的繭層滲透不均勻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所述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缸體內部結構示意圖。圖中:1-缸體、2-真空泵、3-吸水箱、4-汽水分離器、5-真空傳感器、6-抽氣閥、7-進水閥、8-手動抽氣閥、9-進氣閥、10-上進氣調節閥、11-下進氣控制閥、12-排水閥、13-上蓋、14-下蓋15-真空腔、16-滲透腔、17-壓繭板、18-隔網、19-加繭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結構及其使用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2所示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蠶苗真空滲透吸水裝置,包括缸體1、真空泵2、吸水箱3、汽水分離器4、真空傳感器5、抽氣閥6、進水閥7、手動抽氣閥8、進氣閥9、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排水閥12 ;所述缸體I為中空的圓柱體,包括上蓋13、下蓋14和設置在缸體I內中上部的壓繭板17,壓繭板17上開設有加繭口 19,加繭口 19上設有隔網18,壓繭板17將缸體I內部分割成上部的真空腔15和下部的滲透腔16,真空腔15安裝有抽氣管和上進氣管,滲透腔16安裝有下進氣管和進水管;所述真空泵2與汽水分離器4之間安裝有抽氣閥6,汽水分離器4下部安裝排水閥12,用于排放分離出的水分,汽水分離器4上部與真空腔15之間安裝有手動抽氣閥8,該閥處于常開狀態,用于控制手動抽真空;所述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相互連通,二者匯合后共同連接到進氣閥9上,復壓時可通過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調節真空腔15和滲透腔16的進氣量;所述進水閥7安裝在滲透腔16下部,并連通到吸水箱3中;真空傳感器5連接在真空腔15的抽氣管口處,用于檢測真空腔15內的真空度。工作時,往滲透腔16中加入合適量的蠶繭,關閉上蓋13和下蓋14,打開抽氣閥6,真空泵2開始抽真空,滲透腔16中滲透水的水位隨著真空腔15真空度的提高而上升,最終透過壓繭板17,蠶繭始終留在滲透腔16中,繭腔中的空氣被抽走,水逐漸進入繭層和繭腔,之后抽氣閥6關閉,進氣閥9打開進行瞬時快速復壓,分別調整上進氣調節閥10和下進氣控制閥11,真空腔15恢復到常壓狀態,繭腔中是部分真空狀態,在較大的滲透壓力差作用下,滲透水全部充滿繭層和繭腔,水的充滿程度可達97%以上,通過下進氣控制閥11的調節,可使蠶繭能夠在水中上下翻滾,避免了上層的蠶繭由于吸水不足而滲透不均勻。實施例2如圖1、2所示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蠶苗真空滲透吸水裝置,包括缸體1、真空泵2、吸水箱3、汽水分離器4、真空傳感器5、抽氣閥6、進水閥7、手動抽氣閥8、進氣閥9、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排水閥12 ;所述缸體I為中空的圓柱體,包括上蓋13、下蓋14和設置在缸體I內中上部的壓繭板17,壓繭板17上開設有加繭口 19,加繭口 19上設有隔網18,壓繭板1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1)、真空泵(2)、吸水箱(3)、汽水分離器(4)、真空傳感器(5)、抽氣閥(6)、進水閥(7)、手動抽氣閥(8)、進氣閥(9)、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排水閥(12);所述缸體(1)為中空的圓柱體,包括上蓋(13)、下蓋(14)和設置在缸體(1)內中上部的壓繭板(17),壓繭板(17)上開設有加繭口(19),加繭口(19)上設有隔網(18),壓繭板(17)將缸體(1)內部分割成上部的真空腔(15)和下部的滲透腔(16),真空腔(15)安裝有抽氣管和上進氣管,滲透腔(16)安裝有下進氣管和進水管;所述真空泵(2)與汽水分離器(4)之間安裝有抽氣閥(6),汽水分離器(4)下部安裝排水閥(12),用于排放分離出的水分,汽水分離器(4)上部與真空腔(15)之間安裝有手動抽氣閥(8),該閥處于常開狀態,用于控制手動抽真空;所述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相互連通,匯合后共同連接到進氣閥(9)上,復壓時可通過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調節真空腔(15)和滲透腔(16)的進氣量;所述進水閥(7)安裝在滲透腔(16)下部,并連通到吸水箱(3)中;真空傳感器(5)連接在真空腔(15)的抽氣管口處,用于檢測真空腔(15)內的真空度。...
【技術特征摘要】
1.種蠶繭真空滲透吸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I)、真空泵(2)、吸水箱(3)、汽水分離器(4)、真空傳感器(5)、抽氣閥(6)、進水閥(7)、手動抽氣閥(8)、進氣閥(9)、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排水閥(12);所述缸體(I)為中空的圓柱體,包括上蓋(13)、下蓋(14)和設置在缸體(I)內中上部的壓繭板(17),壓繭板(17)上開設有加繭口(19),加繭口( 19)上設有隔網(18),壓繭板(17)將缸體(I)內部分割成上部的真空腔(15)和下部的滲透腔(16),真空腔(15)安裝有抽氣管和上進氣管,滲透腔(16)安裝有下進氣管和進水管;所述真空泵(2)與汽水分離器(4)之間安裝有抽氣閥(6),汽水分離器(4)下部安裝排水閥(12),用于排放分離出的水分,汽水分離器(4)上部與真空腔(15)之間安裝有手動抽氣閥(8),該閥處于常開狀態,用于控制手動抽真空;所述上進氣調節閥(10)、下進氣控制閥(11)相互連通,匯合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建新,
申請(專利權)人:沾益縣中興繭絲綢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