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沖擊吸收件及車輛用緩沖裝置,其中,沖擊吸收件具備:圓筒狀的小徑部、圓筒狀的大徑部以及連接該小徑部與大徑部的環狀臺階部。沖擊吸收件利用上述小徑部以上述環狀臺階部為起點向上述大徑部內折回的塑性變形來吸收施加的載荷從而吸收沖擊能量。在大徑部設置有在軸向延伸并向徑向外側突出的突部。因此,沖擊吸收件能夠使曲折變形更穩定,并能夠更加有效地吸收沖擊能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技術涉及沖擊吸收件及車輛用緩沖裝置。
技術介紹
以往,提出有利用在軸向折回的方式的塑性變形、所謂的曲折變形來吸收被施加的載荷從而吸收沖擊能量的部件來作為沖擊吸收件。例如專利文獻I記載了經由錐形部(3)來將小徑部(2a)和大徑部(2b)連接的由金屬管構成的沖擊吸收件。大徑部(2b)的長度設定為小徑部(2a)的長度的約1/2,小徑部(2a)以錐形部(3)為起點曲折變形而收納于大徑部(2b)內,由此減少為了允許曲折變形所需的沖擊吸收件或者大徑部(2b)的后方的空間。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8088號公報(第I圖-第9圖)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沖擊吸收件中,當例如相對于沖擊吸收件的軸向從傾斜的方向施加載荷等、該沖擊吸收件的大徑部變形且小徑部的曲折變形變得不穩定時,存在吸收沖擊能量的效率變低的可能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使曲折變形更加穩定、且更加有效地吸收沖擊能量的沖擊吸收件以及車輛用緩沖裝置。為解決上述問題點,根據本技術的第一方式,沖擊吸收件具備:圓筒狀的小徑部;圓筒狀的大徑部,在上述大徑部設置有在軸向延伸并且向徑向外側突出的突部;以及環狀臺階部,其連接該小徑部與大徑部,利用上述小徑部以上述環狀臺階部為起點向上述大徑部內折回的塑性變形來吸收施加的載荷,從而吸收沖擊能量。根據該結構,通過在上述大徑部設置上述突部,能夠增大大徑部的剛性。因此,在吸收沖擊能量時,在上述小徑部向上述大徑部內折回時,能夠抑制上述大徑部的變形,而能夠使上述小徑部的曲折變形更加穩定,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吸收沖擊能量。在一個方式中,上述環狀臺階部具有槽部,該槽部遍及該環狀臺階部的周向全長地延伸,并且在軸向朝向上述大徑部凹陷,促進上述小徑部的上述塑性變形。根據該結構,利用上述環狀臺階部的上述槽部,能夠促進上述小徑部的曲折變形,從而能夠使由該曲折變形吸收的載荷的上升更加迅速,并能夠更加有效地吸收沖擊能量。特別是相對于沖擊吸收件的軸線傾斜地施加載荷的情況等,即使在徑向的分力作用于上述小徑部的情況下,也能夠使該小徑部的曲折變形更加穩定。在其他方式中,沖擊吸收件還具有蓋部,該蓋部與上述小徑部一體形成,封閉上述小徑部的前端側的開口端,并安裝于安裝對象物。根據該結構,在將沖擊吸收件的小徑部安裝于安裝對象物時,由于不需要在上述小徑部的前端側的開口端另外通過焊接等來接合安裝用的板或者托架,從而能夠減少部件件數。在其他方式中沖擊吸收件是由深拉深成型所形成的深拉深成型品。根據該結構,例如將成為沖擊吸收件的材料的板材的一部分留成凸緣狀,將其設置為用于將上述大徑部安裝于安裝對象物的安裝部,能夠不需要在上述大徑部的開口端另外通過焊接等來接合安裝用的板(托架),從而減少部件件數。特別是,通過將該結構用于上述一個方式,能夠按照基于金屬模的深拉深成型的一系列的工序來成型上述槽部,例如與利用獨立的其他工序成型上述槽部的情況相比,也能夠得到可減少制造工時的作用效果。或者,通過將該結構用于上述其他的方式,能夠按照基于金屬模的深拉深成型的一系列的工序來成型上述蓋部,例如與利用獨立的其他工序成型上述槽部的情況相比,也能夠得到可減少制造工時的作用效果。在第二方式中提供具備上述車輛用沖擊吸收件的車輛用緩沖裝置。根據該結構,能夠提供具備能夠使曲折變形更加穩定、且能夠更加有效地吸收沖擊能量的碰撞盒的車輛用緩沖裝置。另外,在其他的方式中,保險杠具有:主體壁部,其安裝于上述小徑部的前端,并在車輛的寬度方向延伸;以及一對對置壁部,它們分別與上述主體壁部的上端以及下端連接,在車輛的前后方向向上述大徑部側彎曲,并在上述碰撞盒的塑性變形時夾住上述大徑部。根據該結構,上述保險杠具備上述一對對置壁部,由此能夠延長上述碰撞盒的長度,從而能夠吸收更多的沖擊能量。另外,碰撞后,上述碰撞盒收納于上述保險杠的溝槽狀內部,從而能夠有效活用該碰撞盒的變形量。在本技術中,能夠提供使曲折變形更加穩定、并能夠更加有效地吸收沖擊能量的沖擊吸收件以及車輛用緩沖裝置。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2是沿圖1的2-2線剖切的剖視圖。圖3是表示圖1的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圖1的實施方式的動作的剖視圖。圖5是表不變形量與載荷之間的關系的圖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根據附圖對本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用于汽車等車輛前部的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緩沖裝置的俯視圖,圖2是沿圖1的2-2線剖切的剖視圖。該車輛用緩沖裝置由于在車寬方向對稱,所以僅表不其一側的構造(朝向車輛的前方的右側一半的結構)。如圖1所示,在車寬方向兩側配設有一對縱梁11,該一對縱梁11例如由金屬板構成,具有剖面為大致四邊形的中空結構并在車輛前后方向延伸。這些縱梁11構成車體的一部分。其中,在各縱梁11的前端利用焊接固定有例如由金屬板構成的大致四邊形的托架12。車輛用緩沖裝置具備作為沖擊吸收件的碰撞盒13,該碰撞盒13例如由金屬板(SPC270、SCGA270材等)的深拉深材形成,在車輛前后方向延伸,并安裝于上述各托架12的前表面。各碰撞盒13具備:圓筒狀的小徑部21 ;圓筒狀的大徑部23,大徑部23經由環狀臺階部22而以擴開的方式與該小徑部21連接;封閉上述小徑部21的前端側的開口端的圓盤狀的蓋部24,該蓋部24與小徑部21 —體形成。車輛前后方向的中心線配置成與上述縱梁11的車輛前后方向的中心線一致。這些小徑部21以及大徑部23分別具有外徑Rl以及外徑R2 (> Rl)地配置在同心圓上。小徑部21的軸向的長度LI的一半的長度(=Ll/2)設定成與大徑部23的軸向的長度L2大致相等(L1/2 L2)。另外,環狀臺階部22以在車輛前后方向折回的方式彎曲,以使得在剖面形狀中內周側比外周側更向后側突出,從而在內周側形成槽部22a。詳細地說,槽部22a遍及周向全長延伸并且在軸向朝向大徑部23凹陷。槽部22a是用于促進小徑部21的塑性變形或者曲折變形而形成的。在大徑部23的后端一體形成有多個(例如兩個)以規定角度位置向徑向外側延伸的板狀的安裝部25 (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車寬方向兩側的兩處角度位置)。通過將螺母緊固于貫通上述托架12的螺栓BI的螺紋部,來將各碰撞盒13與這些安裝部25 —起固定于該托架12 (縱梁11)。另外,在蓋部24形成多個(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四個)安裝孔24a。這些安裝孔24a以在上下左右并列設置的方式對稱配置。另外,車輛用緩沖裝置具備保險杠(bumper reinforcement) 16,保險杠16例如由鋁合金的擠壓材料構成,在車寬方向延伸并且在該車寬方向兩端部分別安裝于上述兩碰撞盒13的蓋部24。該保險杠16具有長條狀的主體壁部31以及一對對置壁部32、33,主體壁部31具有比上述大徑部23的外徑R2大的車輛上下方向的寬度、并在車寬方向延伸,一對對置壁部32、33分別與該主體壁部31的上端以及下端連接且在車輛的前后方向向上述大徑部23側彎曲。換句話說,保險杠16具有向碰撞盒13側打開的大致溝槽狀且恒定的剖面形狀。如圖1所示,在保險杠16的兩端部形成有隨著朝向外側而向后側彎曲的傾斜部16a,夾著該傾斜部16a,其車寬方向外側的前端部16b在比車寬方向中央部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羽田真一,北恭一,松井恭輔,大林環,
申請(專利權)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愛信輕金屬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