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醫用設備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安瓿瓶夾持裝置,包括座體、用于夾持安瓿瓶瓶身的瓶身夾持部件,所述瓶身夾持部件連接于所述座體上,所述座體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座體及所述瓶身夾持部件上下滑動的縱向驅動部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安瓿瓶夾持裝置,其在輸液軟管針頭保持不動的情況下,縱向驅動部件可向上升舉折斷后的安瓿瓶,使針頭伸入安瓿瓶,結構可靠,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醫護人員直接接觸安瓿瓶時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安瓿瓶內的藥液不會飛濺至醫護人員手上,從而避免了對醫護人員形成傷害,可靠性高,而且實現了自動化,大大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醫用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安瓿瓶夾持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醫院中配制藥物的方式均通過醫護人員手工操作。例如配制打針或吊針用的藥液,藥品從藥房取出后被送入注射科。注射科的醫護人員根據醫生開具的處方單進行手工配藥,以安瓿瓶為例,首先,對安瓿瓶進行消毒,采用通過劃刀對安瓿瓶進行劃線,然后再次對安瓿瓶進行消毒;然后再用手將安瓿瓶折斷,用針筒將安瓿瓶內的藥液抽出,并將安瓿瓶丟棄。現有技術這種通過醫護人員人工手動安瓿瓶的方式,醫護人員在折斷、丟棄安瓿瓶時,安瓿瓶產生的碎屑及瓶內的藥液很容易飛濺至醫護人員手上,操作時醫護人員工作強度高,而且有的藥物具有毒性,對醫護人員的安全有著較大的威脅。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安瓿瓶夾持裝置,其在輸液軟管針頭保持不動的情況下,縱向驅動部件可向上升舉折斷后的安瓿瓶,使針頭伸入安瓿瓶,結構可靠,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醫護人員直接接觸安瓿瓶時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安瓿瓶內的藥液不會飛濺至醫護人員手上,從而避免了對醫護人員形成傷害,可靠性高,而且實現了自動化,大大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安瓿瓶夾持裝置,包括座體、用于夾持安瓿瓶瓶身的瓶身夾持部件,所述瓶身夾持部件連接于所述座體上,所述座體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座體及所述瓶身夾持部件上下滑動的縱向驅動部件。具體地,所述縱向驅動部件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座體一側的縱向架體、可上下滑動的縱向滑板和用于驅動所述縱向滑板的滑板驅動件,所述縱向滑板滑動連接于所述縱向架體,所述滑板驅動件固定連接于所述縱向架體上。具體地,所述座體通過擺軸轉動連接于所述縱向滑板,所述縱向滑板與所述座體之間設置有用于調整所述座體及所述瓶身夾持部件傾斜角度的位姿調整部件。具體地,所述位姿調整部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擺軸ー側且固定連接于所述座體的位姿調整驅動件,所述座體上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位姿調整驅動件的頂桿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接桿。具體地,所述座體的另一側固定設置有側板,所述側板上設置有可夾持于安f瓦瓶瓶頭且可折斷安瓿瓶的瓶頭夾持部件,所述瓶頭夾持部件位于所述瓶身夾持部件的上方,所述側板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瓶頭夾持件平移或翻轉的斷瓶驅動件。具體地,所述座體上設置有用于在安瓿瓶瓶頸處劃出折斷槽的劃線組件,所述劃線組件包括桿體和設置于所述桿體前端的劃線刀輪,所述桿體由劃線驅動件驅動,所述劃線驅動件固定連接于所述座體。具體地,所述瓶頭夾持部件包括至少ニ瓶頭夾持爪和用于驅動各瓶頭夾持爪相互靠近的瓶頭夾持驅動件。具體地,所述瓶身夾持部件包括至少ニ瓶身夾持爪和用于驅動各瓶身夾持爪相互靠近的瓶身夾持驅動件。具體地,所述瓶身夾持部件轉動連接于所述座體上,所述座體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瓶身夾持部件轉動的瓶身驅動部件。具體地,所述瓶身驅動部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瓶身夾持部件的傳動齒輪、與所述傳動齒輪相嚙合的傳動構件及用于驅動所述傳動構件的驅動件;所述傳動構件為蝸桿;所述驅動件為電機;所述傳動齒輪的中央設置有供安瓿瓶掉落的貫通孔。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安瓿瓶夾持裝置,其在輸液軟管針頭保持不動的情況下,縱向驅動部件可向上升舉折斷后的安瓿瓶,使針頭伸入安瓿瓶,結構可靠,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醫護人員直接接觸安瓿瓶時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安瓿瓶內的藥液不會飛濺至醫護人員手上,從而避免了對醫護人員形成傷害,可靠性高,而且實現了自動化,大大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折斷安瓿瓶的斷瓶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折斷安瓿瓶的斷瓶裝置的另ー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折斷安瓿瓶的斷瓶裝置中座體和瓶身夾持部件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折斷安瓿瓶的斷瓶裝置的另ー立體示意圖;圖5是圖1中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歩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安瓿瓶夾持裝置,可應用于自動配藥系統中。所述安瓿瓶94包括瓶身和瓶頭,所述瓶身和瓶頭由瓶頸連接為一體。上述安瓶瓶94夾持裝置包括座體41、用于夾持安瓶瓶94瓶身的瓶身夾持部件43,所述瓶身夾持部件43連接于所述座體41上,所述座體41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座體41及所述瓶身夾持部件43上下滑動的縱向驅動部件。以驅動瓶身夾持部件43及夾持于瓶身夾持部件43的折斷后的安瓿瓶94上下滑動,在輸液軟管針頭保持不動的情況下,縱向驅動部件可向上升舉折斷后的安瓿瓶94,使針頭伸入安瓿瓶94,結構可靠。具體地,所述縱向驅動部件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座體41 一側的縱向架體471、可上下滑動的縱向滑板472和用于驅動所述縱向滑板472的滑板驅動件473,滑板驅動件473可為直線電機或氣缸等。所述縱向滑板472滑動連接于所述縱向架體471,所述滑板驅動件473固定連接于所述縱向架體471上。具體地,所述座體41通過擺軸481轉動連接于所述縱向滑板472,所述縱向滑板472與所述座體41之間設置有用于調整所述座體41及所述瓶身夾持部件43傾斜角度的位姿調整部件。以調節安瓿瓶94的角度,使針頭可以到達安瓿瓶94的底部并可以將藥液全部抽出,避免將氣泡抽入輸液軟管,可靠性高。具體地,所述位姿調整部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擺軸481 —側且固定連接于所述座體41的位姿調整驅動件491,所述座體41上固定連接有連接桿411,所述位姿調整驅動件491的頂桿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接桿411。通過位姿調整驅動件491拉動座體41,實現了座體41及瓶身夾持部件43傾斜角度的調整。位姿調整驅動件491可為直線電機或氣缸等合適構件。具體地,所述座體41的另ー側固定設置有側板42,所述側板42上設置有可夾持于安瓿瓶94瓶頭且可折斷安瓿瓶94的瓶頭夾持部件44,所述瓶頭夾持部件44位于所述瓶身夾持部件43的上方,所述側板42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瓶頭夾持件平移或翻轉的斷瓶驅動件。以使安瓿瓶94瓶頭和瓶身自瓶頸處分離,醫護人員無需直接接觸安瓿瓶94,便能完成對安瓿瓶94的處理,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醫護人員直接接觸安瓿瓶94時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安瓿瓶94內的藥液不會飛濺至醫護人員手上,從而避免了對醫護人員形成傷害,可靠性高,而且實現了自動化,大大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具體地,所述瓶身夾持部件43轉動連接于所述座體41上,所述座體41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瓶身夾持部件43轉動的瓶身驅動部件45。具體地,所述側支架上設置有用于在安瓿瓶94瓶頸處劃出折斷槽的劃線組件,所述劃線組件包括桿體和設置于所述桿體前端的劃線刀輪,所述桿體由劃線驅動件驅動,所述劃線驅動件固定連接于所述側支架。所述劃線刀輪由劃線驅動件驅動,劃線驅動件可以為氣缸。斷瓶吋,劃線刀輪在劃線驅動件的驅動下抵緊于瓶頸處,然后瓶身驅動部件45驅動瓶身夾持部件43轉動,從而使瓶頸處劃出相應的折斷槽,以便于將瓶頸折斷。劃線驅動件可為氣缸等。具體地,如圖2、圖4和圖5所示,所述瓶頭夾持部件44包括至少ニ瓶頭夾持爪441和用于驅動各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安瓿瓶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體、用于夾持安瓿瓶瓶身的瓶身夾持部件,所述瓶身夾持部件連接于所述座體上,所述座體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座體及所述瓶身夾持部件上下滑動的縱向驅動部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安瓶瓶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體、用于夾持安瓶瓶瓶身的瓶身夾持部件,所述瓶身夾持部件連接于所述座體上,所述座體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座體及所述瓶身夾持部件上下滑動的縱向驅動部件。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瓿瓶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驅動部件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座體一側的縱向架體、可上下滑動的縱向滑板和用于驅動所述縱向滑板的滑板驅動件,所述縱向滑板滑動連接于所述縱向架體,所述滑板驅動件固定連接于所述縱向架體上。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瓿瓶夾持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座體通過擺軸轉動連接于所述縱向滑板,所述縱向滑板與所述座體之間設置有用于調整所述座體及所述瓶身夾持部件傾斜角度的位姿調整部件。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安瓿瓶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姿調整部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擺軸ー側且固定連接于所述座體的位姿調整驅動件,所述座體上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位姿調整驅動件的頂桿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接桿。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瓿瓶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體的另ー側固定設置有側板,所述側板上設置有可夾持于安瓿瓶瓶頭且可折斷安瓿瓶的瓶頭夾持部件,所述瓶頭夾持部件位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葆春,王喆,李霖,董有輝,黃敬林,任慶良,吉家貴,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衛邦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